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黃金家族,從西域開始崛起 第二百六十四章 扼甘涼之咽喉,控河西之門戶
日頭高懸,炙烤著蒼茫大地。
金色的日月戰旗在風中翻卷,北疆大軍如洶涌的潮水,從涼州城奔騰而來。
這正是李驍率領的第一鎮和第六鎮。
結束了涼州之戰后,李驍將涼州城交給了后續抵達的第四鎮接管,自己則是率領著上萬騎兵繼續東征。
準備前往西夏腹地走一走。
畢竟西夏精銳大軍于河西之戰盡數折損,西夏腹地空虛,防守有余,進取不足。
而李驍麾下則是清一色的騎兵,來去如風,足以將西夏腹地攪動一番。
大軍離開涼州城一百五十里左右,前方探騎奔來:“啟稟大都護,前方二十里便是虎狼峽。”
“虎狼峽?”
李驍神色一凝,抬起頭來看向遠方大山的輪廓。
此時已經是半下午,赤紅色的夕陽正照耀在前面的山川之上,入眼所見,宛若一座金山,光芒璀璨。
但真正讓李驍在意的,還是虎狼峽這個名字,也可以稱之為虎狼谷。
很多演繹中都有對其有過描寫,最著名的當屬楊家女將的故事。
楊家男人戰死之后,十二名寡婦西征,在虎狼谷遭遇夏軍埋伏,十一人戰死,佘老太君悲痛啼血。
雖然只是后人編撰出來的故事,但虎狼谷的地形之險要卻毋庸置疑。
而且在真實的歷史中,北宋軍隊與西夏軍隊在虎狼谷爆發戰爭,戰敗之后,徹底失去了對河西走廊的控制。
北宋軍隊再無良馬可用,致使戰斗力迅速衰弱。
面對這兇名在外的虎狼谷,李驍自然也不敢輕視,沉聲喝道:“傳令,虎狼谷外,大軍扎營。”
“明日一早進谷。”
隨后又派遣大量探騎進入虎狼谷偵查。
雖然西夏精銳主力已經在河西之戰中折損殆盡,但李驍也必須防患于未然。
畢竟虎狼谷的地形險要,堪稱是絕對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需要有少量兵馬,就足以對北疆軍造成極大威脅。
第二日清晨,太陽微微亮起,北疆軍大營之中便陸續響起了喧鬧聲音,炊煙渺渺升起。
粟米粥的香氣在虎狼谷外飄蕩開來。
剛剛結束晨練的李驍,披著一件黑色單衣,裸露著半個胸膛,大步流星的走了回來。
晨風很涼,但李驍卻感受不到絲毫的寒意,體內氣血澎拜,精氣充足。
強大的氣勢就像是一頭蟄伏的猛獸,給人以極大的壓迫感。
“大都護!”
帳外,林大壯已經在此等候了,看到李驍之后,立馬撫胸喝道。
“大壯,吃飯沒有?”
“一起吧!”
李驍輕聲問道,不待林大壯回答便揮了揮手,讓親兵準備兩份早餐。
雖然林大壯之前已經吃過了,但面對李驍的邀請,他表示還能再吃兩碗。
于是,將頭盔和彎刀交給帳外親兵,跟隨李驍走進帳中,坐在了下首案幾后面。
很快,兩名親兵將早餐端了上來。
六鎮的正式鎮兵需要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作戰,所以飲食必須得到充足保證。
與普通人兩餐不同,鎮兵都是一日三餐。
正餐在中午,早餐則是以清淡為主。
即便是李驍本人,也沒有太過于特殊,一碗粟米粥,一張烙餅,一小碟咸菜。
中午那頓,才會給士兵進行肉食補充。
李驍和林大壯都是粗人,簡單幾口便將早餐吃了個干凈。
隨后,李驍則是一臉嚴肅的說道:“大壯,虎狼谷內地形復雜,雖然有當地人作為向導,但你也務必小心再小心。”
“若有危險,不可莽撞,等待我大軍主力支援。”
林大壯此行,乃是作為北疆大軍的前鋒,先一步進入虎狼谷開路。
若是有可能的話,李驍也不想從虎狼谷經過,但是奈何虎狼谷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是進出河西走廊的必經之路。
在歷史上,從關隴進入河西走廊,實際上是有三條路。
北路從興慶府西邊的中衛,徑直向西,便可直達涼州城。
但是這一路上,基本上全都是沙漠,而且還是危險性極高的流沙。
水源匱乏,雖然可以容納少數商隊通過,但若是有大規模的軍隊進入,必然九死一生。
而南路則是需要從關中繞道高原,然后橫穿祁連山脈,從扁都口進入刪丹軍馬場。
這一路需要面臨高寒缺氧和極端天氣,而且地形險峻,危險性極高。
所以從古至今,所有人都會選擇從中路通行。
這條路上大部分路段都是安然無恙,只有虎狼谷和烏鞘嶺這兩個地方,兩側都是高山,地形險要,道路狹窄。
烏鞘嶺是河西走廊的東大門,進了烏鞘嶺便意味著進入了河西走廊。
在氣候條件和地里環境、人文習俗等方面,與關隴之地已經有了明顯差別。
而從烏鞘嶺向北走,便是有著‘金關銀鎖’之稱的虎狼谷。
這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自古以來便有著‘扼甘涼之咽喉,控河西之門戶’的贊譽。
是一條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的險峻之地,兩側峭壁猶如被天神用巨斧劈開,直插云霄,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險關隘道。
全長約60里,寬度卻不足一里,最窄處僅僅只有十幾丈而已,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大都護放心,末將定謹慎行事。”林大壯重重的聲音說道。
他乃是第一鎮第三萬戶,麾下兩千多精銳騎兵,還攜帶有二十門虎尊炮,戰斗力十分強悍。
只要不是遇見夏軍主力,至少也能安然撤出山谷。
接下來,李驍與林大壯又商議了一番后,林大壯帶兵離開。
第三萬戶騎兵全部穿著棉甲,一人三馬,浩浩蕩蕩的向著虎狼谷緩行而去。
到了傍晚,第三萬戶終于傳出了消息。
“啟稟大都護,我部已經安然通過虎狼谷,占領了烏鞘嶺高地。”
金帳之中,三名身穿黃甲的騎兵站在李驍面前。
李驍認得他們,乃是林大壯身邊的親兵。
聽到林大壯所部已經安然通過虎狼谷的消息之后,他的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氣。
虎狼谷和烏鞘嶺乃是橫亙在河西走廊和關隴之間的最后一道屏障,占領了烏鞘嶺,北疆大軍將能隨時東進,威脅西夏腹地的安全。
“看來是夏國軍隊戰敗的太過于突然,以至于夏國朝廷都沒時間派人來搶占此等險地了。”李驍淡淡的說道。
林大壯所部已經占領了烏鞘嶺,那自然便說明谷中是安全的。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李驍又對這三名親兵進行了詳細的詢問。
這一過程中,三名親兵除了面露疲憊之外,其他一切如常。
李驍微微的點頭:“你們辛苦了,每人去領十兩銀子。”
“先下去休息,明日一早隨大軍進谷。”
十兩銀子已經不少了,能買兩頭牛呢。
三名親兵臉色瞬間大喜:“謝大都護。”
隨后,他們在李驍親兵的帶領下回去休息。
而李驍則是轉頭看向秦春生、李東河等將領,沉聲說道:“明日一早,大軍進谷,東出河西。”
“讓興慶府的那些蠢豬們,親自感受一番我北疆鐵騎的厲害。”
羅春生等人神情激蕩,紛紛沉聲喝道:“遵命。”
第二日,大軍主力進入虎狼谷,盡管有著林大壯的提前開路,但李驍同樣走的非常小心,每逢險地,都會提前派遣探騎前往兩側山脊查看有無伏兵。
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候,才走完了這六十里的路程。
這個速度對于步兵來說剛剛好,但對于騎兵來說就是比較慢的了。
雖然在谷中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勝在安全。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虎狼谷啊。”
走出虎狼谷之后,李驍回望背后的山谷,不禁心生驚嘆。
這一日之內的經歷,更是堅定了他的決心。
虎狼谷這種險地,必須要拿捏在自己手中。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跟隨在李驍身邊的瘦猴同樣驚嘆道。
但隨即面露沉凝說道:“大都護,若是在此地建造一座關隘,便能徹底隔絕河西走廊與關隴之間的聯系。”
“夏國也將再無收服河西走廊的可能。”
聽到這話,李驍看了瘦猴一眼,微微點頭,夸贊說道:“倒是有些長進了。”
隨后,又看向虎狼谷的方向,凝聲道:“你說的沒錯。”
“若想讓河西走廊安穩,不受夏國兵馬侵襲,虎狼谷之中就必須建造一座關隘。”
就像是大名鼎鼎的嘉峪關和函谷關一樣。
虎狼谷本就是絕地,若是在其中建立一座關隘,便能徹底鎖死東西之間的聯系。
西夏想要收復河西走廊,就必須先攻下虎狼谷。
有了關隘,則將大大增加了攻占虎狼谷的難度,至少也要付出上萬的兵力死傷。
在歷史上,很少有王朝在虎狼谷修建關隘,主要是因為防御重心的不同。
漢唐時期,西部邊界在西域,虎狼谷屬于境內,沒有修建關隘的必要。
西夏同樣如此,修建關隘阻礙河西走廊和關隴之間的聯系,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說,甚至有可能讓河西走廊變得更具獨立性。
所以,虎狼谷一直都是被打通的狀態。
但是現在,李驍看上了涼州和甘州的膏腴之地,看上了這兩地每年四十萬石的糧食產出。
準備將河西走廊控制在手中,那就必須在虎狼谷修建一座關隘。
“虎狼關!”
李驍望著山谷中的斜陽,沉凝的聲音說道:“等到我大軍班師,就著手修建虎狼關。”
瘦猴聞言,面露笑容,仿佛為自己的建議被采納而高興。
“大都護英明。”
時間到了傍晚,北疆大軍在虎狼谷南側扎營休息。
第二日,李驍留下林大壯駐守虎狼谷,守住大軍后路。
然后則帶人繼續行軍,不過在烏鞘嶺的位置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彎道,沿著喀羅川河道(莊浪河)開始向東前行。
這里被稱為烏鞘嶺古道。
雖然也是一處險地,但相比于虎狼谷就要寬闊了許多,足夠容納更多的軍隊進入。
此時,已經是炎炎夏日,烏鞘嶺雖然因為海拔較高的原因,溫度涼爽,但太陽卻相當毒辣。
烈日將腳下的巖石曬得發燙,上萬北疆的鐵蹄踏在蒸騰著熱浪的山道上,緩緩前進。
又經過一日,到了第二日的下午,北疆軍主力終于離開了烏鞘嶺古道。
“報”
“啟稟大都護,前方發現一個村寨。”
“大概有七八百人左右。”
金色的日月戰旗在烈日下翻卷,李驍聽到探騎來報,臉龐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瞇著眼睛望向前方。
然后又轉頭看向周圍的北疆大軍,在接連的行軍途中,這些士兵們的士氣都有些低落。
李驍準備再熬一鍋雞湯。
“噌冷”
他騎著戰馬走到了一座高地上,緩緩拔出龍頭騎兵刀,指著地平線上升騰的熱浪,渾厚的聲音傳遍荒野:“勇士們。”
“看到前面的那片土地了嗎?”
“那里是關隴大地,是中原大地。”
刀身被曬得發燙,折射出刺目的光暈,李驍的聲音卻是越發激昂。
“河西走廊不過是開胃小菜,關隴的沃土下埋著數不清的金子,糧倉里的麥子在酷暑里都要發酵。”
“那些夏國貴族的婆娘,在蒸籠似的宅院里等著咱們北疆爺們兒去幫她們降降溫呢!”
李驍的話引起士兵們的哄笑,又很快爆發出野獸般的嚎叫。
士兵們扯開被汗水浸透的衣襟,臉紅脖子粗的大聲吼叫起來:“吼吼吼吼”
李驍的目光掃視過了山下涌動的人頭,哈哈大笑說道:“只要將這場仗打贏了,河西的女人隨便挑,牛羊馬群隨便牽。”
“要是輸了……”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聲音裹著暑氣變得森冷:“那咱們兄弟就一起死在關隴。”
“死在一起。”
“我李驍,絕不獨活。”
李驍的話音落下,北疆士兵們發出震天的戰吼,士兵們拍打著胸脯,彎刀在盔甲上刮出刺耳聲響。
“吼吼吼吼”
而李驍站在山巔,戰馬高高揚起前腿,發出戰意的嘶鳴。
“北疆的勇士們,我們是草原上的雄鷹,是荒原上的惡狼,天生就是來掠奪的。”
“跟著我踏平關隴,搶光他們的一切!”
“等凱旋那日,我要讓北疆的篝火從草原燒到大河邊,每個勇士的帳篷里都堆滿金銀,每晚都有女人暖床!”
“殺!”
“殺!”
北疆士兵們戰意激昂,發出了洶涌的咆哮。
戰馬狂飆突進,短短的片刻功夫,便將這座村寨攻破,緊接著便是大肆掠奪,釋放著這些天來心中壓抑的情緒。
當太陽落山,村寨里面的喧鬧喊叫滿滿的消失,一切仿佛又歸于平靜。
李驍命令大軍在村寨扎營歇息。
第二日清晨,繼續向著東南方向進發。
他的目標是苑川倉!
因為北疆缺糧,這一次又劫掠了河西至少五十萬的人口,糧食問題越發嚴峻。
雖然李驍是準備將這些人分散在北疆,開墾荒地耕種糧食。
以北疆土地的廣袤,足以滿足這些人的口糧。
但這需要時間,至少一年之內,北疆都護府都需要掏出糧食來,喂養這五十多萬張嘴。
這是一項相當龐大的工程,僅靠大漠和高昌的糧食,根本無法滿足這么多人的需求。
雖然北疆軍已經在甘州和涼州劫掠了四十萬石糧食,可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自然是越多越好。
原本打算在攻下涼州城便停止攻伐的李驍,卻是從西夏俘虜將領的口中得知了一個消息。
苑川倉還囤積著至少三十萬石糧食。
西夏有四大糧倉。
分別是位于靈州城的‘靈州倉’、位于甘涼二州的‘甘涼倉’、位于興慶府的‘御倉’。
最后一個則是位于卓羅城南部的‘苑川倉’。
四大糧倉之中,興慶府的‘御倉’規模最大,號稱可囤積‘百萬石’糧食。
‘苑川倉’規模最小,日常不過十幾萬石左右。
但是因為苑川的地理位置原因,正處于河西走廊的東部。
離開了烏鞘嶺,向東南方向三百里,便就是苑川。
正好可以作為征西大軍的后勤基地。
所以,在戰爭爆發開始,西夏朝廷便從‘御倉’和‘靈州倉’向‘苑川倉’調撥了大量糧草。
很顯然,西夏君臣是準備和北疆打持久戰的,但是沒有想到河西之戰竟然敗得如此慘烈,如此迅速。
那些位于‘苑川倉’的糧草,自然也就成了一塊擺在北疆軍面前的肥肉。
不將它吃進肚子里,李驍渾身不舒服。
所以,北疆軍來了。
只不過攻占苑川倉還有一道阻礙,那就是卓羅城。
此地位于苑川倉以北,相距不到百里。
曾經的西夏十二監軍司之一的‘和南軍司’便位于卓羅城中。
目的就是為了防備南部的吐蕃和宋國。
只不過北宋滅亡之際,西夏同樣出兵南下,從北宋手中搶下了大片的領土。
其中就包括卓羅城以南的大片領土,直接將后世青海的首府西寧納入了統治范圍。
而西寧一代正是大名鼎鼎的河湟谷地,土壤肥沃,沃野千里。
西夏對此地進行了進一步的開發,開辟出了大量的糧田,然后又建立了‘苑川倉’用以儲存河湟谷地的糧食。
再加上從興慶府運來的大量軍糧,如今的‘苑川倉’糧食,達到了三十萬石。
此時,北疆大軍正沿著喀羅川河谷一路南下,即便是路上遇見了村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則是直接略過。
任何誘惑都無法阻擋李驍對糧食的渴望。
“大都護,探騎傳來消息。”
“卓羅城距離我軍已經不足二十里。”
這一日,北疆大軍抵達卓羅城外。
根據錦衣衛在興慶府樞密院的暗子匯報,自從西夏拿下了西寧府之后,卓羅城防御重心南移。
為了防備來次高原的吐蕃人對河湟谷地的威脅和劫掠。
西夏皇帝決定,將原本位于卓羅城的和南軍司主力,轉移到西寧府,固守邊疆。
再加上此前河西之戰,部分和南軍司兵力折損在涼州城。
所以,卓羅城雖然在名義上依舊還是和南軍司的駐地,但實際兵力也只剩下了幾千人而已。
最重要的任務除了防備大河以南的金國,就是看守苑川倉。
只是,區區一座只有幾千人駐守的城池,對北疆軍造成的威脅,是極為有限的。
甚至李驍都不準備攻打卓羅城,而是繞過他直接前撲苑川。
“傳令第六鎮,包圍卓羅城,護我大軍主力后路”
“本都親率第一鎮,南下奪取‘苑川倉’。”
夕陽之下,李驍目光望向卓羅城,低沉的聲音冷冷喝道。
他的目標始終都是苑川的糧食,其他的事情都要為糧食讓路。
而與此同時,卓羅城的守軍也發現了北疆軍的出現,刺耳的銅鑼聲在城墻上響起。
“北疆蠻子來了”
“北疆蠻子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