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2070章 在撣邦
每年都有大量的留學生來到SEA。
伊拉克人、伊朗人、韓國人、日本人……但是數量最多的還是唐人,撣邦、暹羅、大馬、泗水、棉蘭老等等,許多年青人都把到SEA留學視為人生的目標。
當然,因為SEA的學費昂貴——像南洋大學的國際生每年需要繳納5000南元的學費,包括住宿費以及生活費,每年至少需要8000南元。
也正因如此,對于很多人來說,公費留學就成了普通人唯一的選擇。
而公費留學是設立服務期的,當然,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設有服務期,畢竟,這種服務期本質上是對其人才的保護。
畢竟,對于sEA來說,他需要的不是一群窮光蛋小兄弟,而是需要一群富裕的小兄弟,只有如此,才能夠最終形成一個不遜于歐洲的經濟圈。
有了這個經濟圈之后才能夠有未來的全面發展。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夠對小兄弟們過于吸血。
要是不采取一些措施的話,這些小兄弟培養的人才就會全部被sEA收割,而沒有人才又談什么發展呢?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才會有針對性的對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留學生服務期,從而確保絕大多數留學生在學成后都可以歸國。
也正因如此,雖然很多人都渴望前往sEA留學,但是,對于很多人而言,公費留學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但凡有可能,人們更傾向于自費。
對于很多人來說,SEA留學基本就等同于個人命運的改變,對此,哪怕就是遠在中南半島腹地的撣邦,人們大抵上也都是如此。
新安,現在的新安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三五之城”——五平方公里、五萬人、五條馬路早就成為了過去,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這座城市不僅人口突破了400萬,而且在城市周邊還有大量工廠。
雖然其位于中南半島腹地,可是得益于廉價且充足的勞動力,仍然吸納了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正是靠著這些企業,現在的撣邦經濟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去年的人均GDP更是超過890美元!
雖然經濟上發展迅速,但是和所有的勞動密集型工廠一樣,這些工廠環境大都是非常惡劣的。
雖然制鞋廠的幾臺工業換氣扇不斷的運轉著,但是空氣里仍然彌漫著苯胺染料的刺鼻氣味。
張衛國弓著背坐在流水線前,手指在壓合機與鞋面之間快速翻飛,和這里的很多工人一樣,他也是順著河流水過來,只不過他來的更早,早就已經結婚生子了。
雖然已經是晚上了,但是頭頂的日光燈將廠房照的大亮,工人們在燈光下緊張的趕著工。
這些鞋子,將會被裝上集裝箱,然后經水路運往湄公河,再與暹羅從鐵路轉港,接著再經由水運,運往曼谷港。
最后會在曼谷港裝上集裝箱船,運往sEA或者歐美各國。不過這些地區最大的市場還是sEA,畢竟,早在十幾年前,sEA就形成了內部龐大的消費市場,轉變成為一個消費型國家。
而這些地區當年所承接的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本身就是為了滿足sEA的需求,當然他們同樣也會向歐美出口,但是首先還是建立在南洋經濟圈的內部分工和內部需求上的
而這些工人都是這種國際分工中的一部分。
“聽說了嗎?老陳家兒子拿到SEA簽證了。”
流水線對面的金師傅突然開口,聲音壓過了機器的轟鳴。
“他被中興大學錄取了,而且還是公費。”
張衛國的手停頓了半秒,橡膠鞋底的膠水立刻在指縫間拉出細絲。
他想起老陳平常最喜歡的就是說他的兒子——他的兒子非常爭氣,每一次考試都是全校第一。
“公費留學,連機票都是教育部出的。”
金師傅的口氣酸得像泡過檸檬,一聽那味兒都酸透了:
“老陳這下可算熬出頭了。”
“那可不是等到人家大學畢業回來了,可就是真正的上層社會了。到時候老陳,就再也不用受累了。”
所有人提到這兒的時候全都是羨慕的語氣。
人家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不羨慕呢?
張衛國沒接話,只是更用力地按緊了手中的鞋楦。壓合機“咔嗒“一聲,滾燙的蒸汽噴在他手背上,燙出一片紅痕。他連眉頭都沒皺一下——比起這個,他心里想的更多的是老陳,想到的是他的兒子。
當然還有自己的兒子,雖然孩子才九歲,但是張衛國早就有了他的規劃。
九點的下班鈴響起時,張衛國的工裝已經濕透,膠水在衣襟上結成硬塊。他跨上那輛二手的幸福摩托,發動機的轟鳴驚飛了路邊排檔的蒼蠅。烤肉香氣混著燒酒的味道飄過來,幾個工友正舉著酒瓶招呼他。
“今天不喝了!”
他擺擺手,摩托車沿著公路一路行駛著。油價又漲了,昨天加油站的價格牌讓他心頭一緊——一升汽油的錢,夠給兒子買本參考書的了。
夜風吹散了他身上的膠水味。張衛國盤算著要不要改騎自行車,省下的油錢可以多報一個補習班。
路過電器行時,櫥窗里的電視機正播放著長安的夜景,那些璀璨的燈光下,滿面笑容的人們在街頭上行走著,他們的腳上穿著皮鞋,運動鞋,高跟鞋——其中也許就有今天經他之手粘合的鞋子。
摩托車一路向小區駛去時,張衛國的腰隱隱作痛。但當他想到兒子早晨背英語時的模樣,那發音和電視里的差不多,想到這,他的嘴角就不自覺地上揚。
騎摩托車比自行車快多了,僅僅只用了十幾分鐘就到了小區,小區里十幾棟四層高的樓房聳立在道路兩側。
這些四層樓房,就是撣邦的標準住宅——層高3.5米,五室兩廳兩衛,147平方米。
在這里絕大多數工人都住著這樣的公寓——只要工作上五年,就可以用貸款買一棟這樣的房子。
停好摩托車后,他特意抬頭看了一眼自家的房子,兒子房間的窗戶還亮著燈。
晚上九點十五分,張衛國的膠鞋在樓道里發出沉悶的回響。他掏鑰匙時發現右手拇指又多了一處燙傷的痕跡,這很正常。
門開的瞬間,他就看到了,大女兒和小兒子都在客廳。
“爸回來了!”
女兒敏秀從飯桌旁蹦起來,辮梢沾著半干的紅顏料。
小兒子張成浩頭也沒抬,鉛筆尖正在英語習題冊上戳出一個小凹坑。
張衛國把工裝外套掛在門后,膠水味在客廳里彌漫開來。一進屋他俯身看兒子的作業本,雖然他只讀過初中,但是他還可以輔導一下小學的作業。
“英語,英語一定要學好,sEA的大學不像這里,那里的教材都是英語的,”
雖然老大才讀小學三年級,但是張衛國還是他用結著老繭的指節敲敲課本,
“就連上課說的也是英語。”
“爸,我知道了。”
這時廚房傳來妻子的咳嗽聲。
“我做完數學了!”
敏秀舉起畫滿向日葵的算術本。六歲的孩子還不懂留學意味著什么,但她記得上周巷口電視機里播放的長安畫面:那些比新安最高的大廈還要閃亮的大廈。
妻子把熱毛巾遞給張衛國時,又問他吃過沒有,廠子里加班,雖然管飯,但也就是勉強吃飽而已,干了幾個小時的活后,差不多也該餓了。
“我給你留了一些飯菜,先吃點吧。”
“嗯,”
張衛國點了點頭,然后就坐到餐桌邊。
兩碟晚上剩下的菜,其中還有幾塊肉,一瓶冰鎮的啤酒。
“老陳家的兒子”
先喝了一杯啤酒,在吃菜的時候,張衛國突然壓低聲音,說道
“下個星期就要去sEA了,中興大學,不過是公費留學……”
稍微頓了一下,他又說道。
“有點差強人意。”
妻子知道丈夫沒說完的話——公費留學意味著是有服務期的。
所有的公費留學生都需要回國。只有自費留學生才有機會留在那里。
“你知道嗎?我在那邊有一個朋友在那邊——”
其實也談不上是朋友。當年他們一起游水來到這里,只不過她的命好,她居然是生在sEA,所以,后來她和家人團聚了,去了長安。
而他呢?
這些年一直待在這兒。雖然那個時候,和很多人一樣,他向往著這里的繁華。
可是直到來到新安之后,他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更繁華的地方。
“睡吧。”
妻子關掉客廳的燈。喝了一瓶啤酒的張衛國在洗完澡之后,躺在床上的他閉著眼也能按出那組數字:南洋大學一年的學費,相當于他兩年的工資。
如果再算上生活費的話,基本上,要存12年的錢,才能供兒子去sEA留學,雖然很貴,但這是值得的。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張衛國在心里默默的自言自語著,他希望給兒子最好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而這不正是他當年不惜以身涉險,歷盡艱難游水到這里的原因嗎?……
又是一個深夜,在邊境線上,趙浩東隔著鐵絲網看著對面。
看起來是一副戒備森嚴的樣子,實際上就是如此。
一道,兩道,三道。
不僅如此,還將邊境線上的樹木全部砍伐掉,甚至就連青草,都會用除草劑除掉,而對面則是用鐮刀。
隔著欄桿看著對面正在執勤的士兵,他們同樣也在看著他,雖然這里有個欄桿,但事實上,這道欄桿卻是不可逾越的,也是從不曾打開的,畢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邊民就已經不再能夠往返了。
這時,排長走到了他的身邊,往欄桿對面看了一眼,問道。
“是不是很好奇?”
“嗯,”
趙浩東點了點頭,說道:
“聽說過去對面是有村子的,現在,都看不到了……”
“是啊,邊境線附近的村落都已經遷走了。”
排長看了眼,說道:
“倒也不是遷,因為很多人都到了這邊,慢慢的很多村子就空了,再后來留下來的人也被遷到了其他地方……”
排長回頭看了一眼,身后看著那座面積不大卻燈火通明的城市,在一片黑暗之中,那里的燈光是如此的耀眼,看起來就像是百貨公司的櫥窗一樣……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