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虎賁郎 第492章 公事為重
安邑城外西北近郊,河東大學。
河東大學的建造方式參考軍營,本就是軍營基礎上擴建而來。
一處大廳內,諸葛瑾巡查于此。
廳內百余名學子圍著兩排很長的桌案而坐,整理著軍中抄獲而來的各種竹簡。
這些竹簡都已經過了初步的篩查,能運來到這里的多是散文詩賦筆記之類。
從前線運來的竹簡并不多,許多竹簡搜集后都是就地掩埋,等待以后挖掘運輸。
具體埋了多少竹簡,很難統計。
撤軍時運力寶貴,這些竹簡過于沉重,是跟著甘寧的船隊返回陜津,再陸運近百里,再裝船走黃河經涑水而上,運抵安邑。
更重要的版籍、地理、經義竹簡則裝船走汾水北上運抵晉陽,去了晉陽也是暫時封存,等待以后龍城大學運轉后,有了廉價勞力后,就能整編、梳理那些經史版籍山川資料。
諸葛瑾只是奉命來這里視察,大學并不強迫這些學生來參與解讀、分類,只是給出了管飯管住的待遇。
大學城內的屋舍都是原來的營房改建而來,都是有火炕的,燃料就是東邊十幾里處的北郭氏莊園里的馬糞、牛糞。
北郭氏莊園改成軍營后,被劃分為河東騎士營駐地。
哪怕河東騎士分散于各處軍屯鎮、莊,北郭騎營還負責戰馬的訓練,有固定的馬糞產出。
諸葛瑾左右觀察,在人群中沒有找到二弟諸葛亮。
又觀察片刻,才在幾個教授陪同下去其他學科巡視。
河東大學有道、法、德、經、史、農、兵、數、工一共九個學科,整個大學城也因此分成九個講學區域,并不限制學生的求學范圍。
各科有祭酒一人,教授主講數人,這些人多以徐州人、弘農、京兆尹、河南尹、天水人為主。
并不設立專管大學的負責人,說白了就是個散裝的大學。
因此這些祭酒或教授,對諸葛瑾很是巴結。
諸葛瑾也沒什么獨特的大功勛,就是跟著大司馬前后兩次出征關東,每次都是提點軍醫事務罷了。
他的權力并不大,甚至對外沒有什么可以管的,可架不住傷兵痊愈后感激諸葛瑾。
而諸葛瑾的叔父、大司馬幕府西曹諸葛玄,幕府各曹缺員補人、內部晉升轉任,都是出自諸葛玄之手。
諸葛玄管的是幕府內務,可架不住人家升遷為河東郡守。
原河東郡守趙緒,轉任太原郡守。
作為趙氏的鄉黨,諸葛氏權力不大,可影響力以及底蘊也在飛速膨脹。
諸葛瑾很快來到工科視察,見許多學子正一起編織鎧甲,就問:“這是何故?”
工科沒有祭酒,準確來說沒人愿意擔任,覺得太過于丟臉。
因此工科只有一名精通數術、天文歷法的教授負責,他看著那些專心編織鎧甲的學生笑說:“正研究鎧甲改良一事,這是幕府年中時下達給工科的命令。”
“可有眉目?”
“難在缺乏鋼甲片。”
這位姓薛的教授說:“工科已有改良的可行辦法,就是缺乏足夠的鋼制甲片。目前只夠編織十余領新甲,甲成后以弓弩矛戟刺擊,斧鉞劈斬,甲片亦有損耗。”
見諸葛瑾看到人堆里的諸葛亮,薛教授繼續說:“目前采用的是迭鋼法,每套鎧甲需要五百余鋼甲片才能改善。此前是七百余片,他們想降低到四百余,或不足四百片。”
說白了就是更加科學的偷工減料,將好鋼甲片用在最關鍵的部位,還不能降低其他部位的防御效果。
大司馬幕府體系下,鎧甲一旦開始重新改造,需要的鋼甲片必然是一筆極大的消耗。
至于鎧甲重編的工時消耗,反而不算什么,一個合格的士兵,本身就要了解自己的護具、軍械,要掌握鎧甲臨時修補的技巧。
不打仗的農閑時間,只要把新甲片配發下來,也把新式鎧甲的編織樣本發下來,士兵自己就能完成鎧甲的重編。
淘汰的上古甲片也沒必要丟棄,可以做鑲鐵皮鎧配發給郡兵、縣兵使用。
至于那些生銹變脆的甲片,自然是回爐重造。
諸葛瑾觀察片刻,開口:“此事我會上報大司馬,讓工坊分出人力,多造一些甲片。”
薛教授也只是拱手道謝,表現的不卑不亢。
工科有任務,其他各科都有類似的任務,改良鎧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件事情。
起碼在這位薛教授眼中,鎧甲改良遠不及道科的歷法重修一事。
近世以來天災人禍不絕,在薛教授眼中有很多的因素,起碼過去的歷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求。
天文、數學不斷在發展,修改歷法又是國朝大事。
此前桓靈之際就有類似的呼聲,朝廷很難下定決心,黃巾之亂后又是無限延期。
可民間專業人士也沒停著,誰都想成為新歷法的推動者。
甚至鎧甲改良,遠不如農科的農牧良種改進,也不如工科自身的冶煉法改進。
論見效快,則是鎧甲改良最容易出成果。
確定最終的新甲編織方案后,造出最少百領樣品,就可以進行最終的考核了。
早就有樣品,現在只是內部改進編織方案,以降低鋼甲片的消耗。
最少十萬套鎧甲重編,每降低一片,都是有意義的。
諸葛瑾眼中這不過是給大學生練手的東西,以后會有新式鎧甲、馬鎧或戰車改進、戰艦改進的任務下達。
也只是看諸葛亮在這里,他才開口愿意幫忙協助。
很多受傷軍吏痊愈后,會轉任地方,他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坊管理崗位。
他只需要跟趙基述職時提一嘴,趙基不反對的話,諸葛瑾自身就能協調甲片增產。
巡視完畢河東大學后,諸葛瑾才前往安邑城。
安邑城中,郡守府內新舊交割完畢,新任郡守諸葛玄正翻閱郡吏檔案。
郡吏肯定要更換一批,原來的郡吏現在還在留任。
擱在以往,這種郡守更替時,許多郡吏也會主動辭任。
可新的戰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準備,還不能動這些郡吏;新人接管時,肯定會有紕漏。
河東郡雖然不出動郡兵參戰,也不需要進行軍隊動員,可也要組織人力、物力進行備戰。
有涑水航運在,如果前線進展不順后勤吃緊,首先要將平陽、西河的物資運上去;緊接著河東物資就要起運,以免前線斷糧。
諸葛玄本身就是個性格遲緩的人,這種時候更不想惹什么疏漏。
原本賈詡辭任太原郡守,最簡單的就是讓諸葛玄接任。
可趙彥用慣了趙緒,也想給諸葛玄更多的機會,就讓諸葛玄接替河東郡守。
而趙基也想將自己的發展重心暫時轉移到平陽,平陽周邊八縣雖并入了平陽侯國,可依舊屬于河東郡。
讓諸葛玄負責河東郡,趙基這里也用的順手。
“叔父。”
諸葛瑾進來時端著一壺茶,諸葛玄抬頭就問:“可見到孔明?”
“見到了,公事繁忙,未能言語。”
諸葛瑾斟茶,遞上茶杯,坐在下首說:“明日侄兒就要前往平陽,孔明學業就勞煩叔父憂心了。”
“公事為重是好的,孔明少有主張,先讓他在大學內游學。”
諸葛玄也已經續娶,妻子與一名妾室都被他留在晉陽。
按例來說,郡縣長吏外地上任時不應該攜帶家眷,也不能娶本地妻妾。
諸葛玄思索著,繼續說:“待大司馬掃清三郡諸胡,會大力發展龍城大學。我以為,孔明應前往龍城大學。等我公務順暢后,再召孔明,與他說明白。”
龍城大學學科與河東大學類似,但涉及律例、軍隊指揮、后勤、醫學等深層次技藝。
河東大學也有醫科,可前線軍醫不足,哪有好醫師來講課?
所以暫時并入道科,反正研究天文歷法、數學的人,再兼修陰陽醫術也是正常的。
而河東大學的數科,側重實際應用。
叔侄兩個討論完諸葛亮的安排后,也沒有多做閑談,諸葛瑾當即辭別。
他家門風就這樣,沒有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習慣。
諸葛玄又是新任,屬下郡吏沒有進行更換,更要做一番表率。
與諸葛瑾太過親近,反而不利于諸葛瑾。
河東不比他處,這里有太多與虎賁郎有關聯的家族。
保持與諸葛瑾的關系,下面人也就無法通過他向諸葛瑾求人情。
諸葛瑾也不做耽誤,出安邑城向北,夜宿于聞喜城北郊的亭驛。
他明日一早還要奉命去拜謁桐鄉君,送幾套冬裝與生活物資;隨后就要向平陽趕路,去協助賈逵動員平陽侯國八縣內的義從部隊。
降雪之前,必須做好戰爭動員。
請:m.badaoge.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