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三國:王業不偏安  >>  目錄 >> 第185章 尾大不掉

第185章 尾大不掉

作者:狗腳朕.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狗腳朕. | 三國:王業不偏安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王業不偏安 第185章 尾大不掉

曹魏虎豹騎的沒落,某種程度上是地理因素決定的。

在曹魏與群雄逐鹿中原之時,在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上會戰,必須擁有一支精銳的虎豹騎。

而曹操死后,東吳拒江淮天險,季漢保秦嶺山關,曾經縱橫北方無敵手的虎豹騎離開了平原,就沒了用武之地。

于是出于天下三分,吳強漢弱的局勢及國力、經濟的考量,曹魏的重心開始轉向東南,加大了造船與訓練水步軍的花費,削減了騎兵的開支。

而匈奴、鮮卑、烏桓等外族,內附中原后,也慢慢沾染了關東漢人驕奢淫逸的浮靡之氣,享樂盛行,喪失了草原民族的血性。

種種因素迭加在一起,導致了曹魏現在的騎兵,與從前曹操手中的虎豹騎、幽并胡騎相比,在數量與質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就是如此,歸附大漢羌氐騎兵仍不能與曹魏騎兵相比。

而經關中一敗,并州成為了曹魏的邊境前線,甚至中原也開始變得岌岌可危,如此情勢,曹魏必然會把精騎的訓練及軍備開銷再度重視起來。

劉禪如果沒有一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聽命于自己的精騎,就沒有與曹魏爭天下的資本。

對外如此。

對內,劉禪已經有了打造一支具甲重騎的打算,而這樣一支具甲重騎一旦出現在戰場上,其威懾力與破壞力將是石破天驚的。

正如李世民打天下,往往是上半場步兵鏖戰,尋找破綻,最后下半場由他親自統率三千玄甲鐵騎,破陣如錐,左右戰役的勝負。

然而劉禪所處時代的風氣,不允許一個李世民式的天子出現,劉禪也沒有李世民上陣殺敵的能力,甚至連指麾一場戰役的本事都沒有。

在這種情勢下,具甲重騎這種真正的殺手锏,除丞相與趙老將軍,不論讓誰統領,將來都會有尾大不掉的嫌疑。

即使感情上劉禪親近楊條,愿意相信楊條,但理性而言,為了維持這份感情的純粹,促進漢羌融合,還是讓楊條與他手下幾千羌騎進行某種程度的分割為好。

至于聯姻、贈帶,就是希望能借此捆住楊條之心,讓他對羌勇們動之以情義,曉之以利理,使這些羌勇最后能成為服從于國法、軍規,服從于大漢天子的具甲重騎。

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刀,才是好刀。

事實上,至少十年內,劉禪能用的,敢用的,好用的,也唯有楊條手底下這幾千安定羌騎了。

南匈奴劉豹及隴右諸羌氐,劉禪對他們的戒心仍然很重,他們對大漢的戒心也不輕。

想讓他們成為大漢的殺手锏,首先訓練他們唯大漢國法軍令是遵就很有些難度,就算真能練成,到時他們先捅誰也是未可知之數。

涇水。

鄭國渠。

由于涇水出落虎山山口這一段河道坡度較陡,水流較急,泥沙非但不會於積,反而會被水流沖刷帶走,常年累月,便會導致河床下切。

所以,秦始皇時代開鑿的鄭國渠渠首,經過四百余年的演變,到此時已高出河床下切后的涇水近丈,除了每年雨季洪澇時有水流入外,其余時候完全處于荒廢狀態。

沒有了涇水的大流量注入,僅靠幾條出自北山峪口的支流,在水流緩慢且流量不足的情況下,貫穿整片左馮翊的鄭國渠主干渠泥沙於積便是必然之事。

這也就導致了鄭國渠失去了調蓄之效。

旱時水位很低,渠水被沿線的豪強大宗們層層截留,自耕農難以借此灌溉田地。

雨季來臨時,爆發的山洪又會涌出渠道,漫灌整片南馮翊,田地多在渠南的自耕農又要承受天災。

左馮翊幾萬自耕農之所以貧苦,以至于投渠自溺,不是沒有原因的。

劉禪巡行馮翊諸縣時,對這條非但不能澤被馮翊黎庶,反而成為了馮翊禍害的鄭國渠印象很深。

丞相今日此來,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鄭國渠問題,為鄭國渠尋找新的渠首,引涇水入渠。

劉禪與楊條聊了一些接下來準備如何分批訓練羌騎的細節,又與其閑聊了些下聘的瑣事。

最后護羌中郎將趙統來報,大漢賑濟徙民的糧食已經到了,便命楊條組織人手去領糧分糧。

待這些事情處理完,劉禪才在趙統、趙廣兄弟二人,及一眾龍驤虎賁的護衛下,一路向北,進入落虎山去尋丞相。

丞相已領著費祎、董允及一眾水部官吏,攜上水臬等勘驗工具,往新確定的渠首勘地勢而測水平,以確保涇水能通過新鑿的渠首,流入鄭國渠舊干渠中。

未幾,劉禪進入峪口。

新確定的渠首不在平原上,而在大山之內,巖石之間,現在還未進行開鑿,可謂堅石嶙峋,原生態到劉禪懷疑這個叫作“落虎山”的地方可能真有老虎。

沿著涇水行了大約一里地,劉禪終于看見了丞相及一眾水部官吏。

待他趨近,才發現丞相此時正手持水臬,親自指導關興、姜維、麋威等小將測水平之事。

所謂“奉為圭臬”,土圭,是測量日影定四時的天文尺,水臬,便是測量水文找水平的水文尺。

劉禪雖然知道水臬的作用是找水平,但對于怎么用水臬找水平,又怎么在找水平后修水渠之事,既一竅不通,也并無興趣。

但關興、姜維、麋威,及剛剛隨他來到此處的趙統、趙廣兄弟幾人卻學得不亦樂乎,反倒把原本該做這些事情的水部官吏撂在一旁。

正如劉禪所言,這些年輕人將來或許都會從他身邊離開,成為大漢的封疆大吏,為他坐鎮四方。

而與劉禪巡行馮翊的一個多月,這些年輕的將軍,對于黎庶的處境,對于天子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他們這些天子腹心之臣,慢慢開始思索一些軍事外的事情,思索需要學習哪些本領,才能為大漢、為天子鎮撫四方。

當然了,眼下這幾名年輕的將軍隨丞相學習測水平之事,更大的興趣還是來自于水攻。

水攻看似簡單,但這種戰術是有些風險的,尤其在平原上使用,必須精確測量地形和水勢,稍有差池,極可能會自食其果。

歷史上發生過不少想以水攻城結果把自己給淹了的事情,也發生過挖水渠挖到最后,發現水竟然不能在水渠里自流的事情。

不多時,關興、趙統、姜維幾人已經與水部官吏們混在了一起,時不時匍匐在地觀測。

水部官吏則在再度測試驗證后將數據記錄下來。

劉禪來到丞相身側,看著周圍堅硬的山石問道:“相父,此地確實能作為渠首嗎?”

丞相頷首:“陛下,臣已核驗,水部官吏所測數據并無差池,確可以作為鄭國渠渠首。”

劉禪道:“自此處開渠,至渠干約四五里之遙,一路多是山石,不知要耗費多少時日,多少人力?”

現在對付山石的方法,唯有火燒水激,進度不會太快。

當年秦始皇命人修建一百八十余里長的鄭國渠,耗費人工數十萬,十年才完成。

丞相環顧四周一圈,道:

“陛下,依臣之算,大約三月。

“但不論須多久時日,鄭國渠都非修不可。

“昔年韓王遣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欲藉此耗秦人力資財,削秦軍力。

“渠修至半,而韓王、鄭國之陰謀為始皇所發,始皇欲殺之,鄭國遂答始皇曰:

“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始皇乃使鄭國修渠如故。

“十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馮翊澤鹵之地四萬余頃,畝收皆四石以上,于是關中遂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

“大漢光復之命脈,關中能否成大漢王業之基,亦決定于這二百里鄭國渠之上,不可不重之又重,慎之又慎。”

劉禪看著眼前山石,輕輕頷首。

對于農業社會而言,水利工程就是國家命脈所在。

都江偃、鄭國渠、靈渠,這三項大型水利工程,功在千秋,一直沿用到一千八百多年后,全部都為秦國所建。

這大概也是秦國以偏隅之地,一國之力,抗衡最后吞并其他六國的原因之一了。

其他山東六國,沒有一國比秦國更重視開渠水利之事。

而丞相之所以能以益州一州之地抗衡曹魏,也與興修水堰陂塘,重視水利不無關系。

這是秦并六國的道路啊。

想到這,劉禪又忽然想到扶風郡那條同樣年久失修的成國渠。

由于大漢的敵人在關東,所以丞相暫時把屯田的重心,放在了距潼關更近的左馮翊。

但事實上,右扶風的農業資源也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他記得不錯的話,司馬懿就在扶風雍縣附近修好了成國渠,據說溉田數千頃,而僅僅三年后,就能從長安運粟五百萬石往洛陽賑災了。

也不知是不是吹牛。

但如果大漢能用三年時間,攢出五百萬石糧食,那關中就真可謂是一片寶地,不虧其天府之國名號了。

忽然,劉禪聽到身后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扭身望去,卻見原來是龍驤中郎將趙廣,只是其人神色有些不對。

“怎么了?”劉禪問道。

趙廣氣喘吁吁道:“陛下,傅討虜來了!他說,趙車騎從漢中傳來急報!”

言罷便讓開身位。

“急報?”劉禪聞言一滯,視線從趙廣肩頭越過。

卻見上月被他安排回蜀中、漢中接人來長安的傅僉,此刻就停在三十余步外等候。

帶著疑惑,劉禪走上前去。

“公全一月遠行,著實辛苦,不知趙車騎有何急報?”

“臣傅僉見過陛下!”傅僉大概是剛剛下馬,渾身冒汗,氣喘吁吁向劉禪見禮。

“臣今晨在路上遇到趙車騎親軍趙緒持報而來,趙車騎應是知趙緒會在關中遇到臣,讓臣親手將此報遞給陛下!”

說著,傅僉將手中趙老將軍傳給天子的急報遞上前去。

劉禪眉頭微皺,接過所謂急報。

一邊將印有車騎將軍趙云印的封泥掀下,一邊擰開密牘道:“難道是孫權那廝來爭西城了?”

除了孫權作妖以外,他著實想不到還有什么事情,能讓趙云送來的不是軍報而是急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三國:王業不偏安目錄  |  下一章
三國:王業不偏安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