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三國:王業不偏安  >>  目錄 >> 第186章 敢威脅大漢?

第186章 敢威脅大漢?

作者:狗腳朕.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狗腳朕. | 三國:王業不偏安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王業不偏安 第186章 敢威脅大漢?

劉禪將簡牘攤開,趙老將軍蒼勁有力的字跡一列列映入眼底。

大意是老將軍統軍兩萬,剛至南鄭稍駐,未及東行,孫權使者諸葛恪便持節出現在轅門外請求入見。

老將軍雖心知孫權意在三郡,但由于諸葛恪乃是丞相之侄,便與曾出使東吳、和合二國的鎮東將軍鄧芝一并友好接見了他。

諸葛恪執晚輩之禮,恭謹以對,然而來意卻不甚友好。

其人按孫權之語與老將軍相商。

言大漢此次北伐,之所以能大出天下人意料,一舉奪下關中,還都長安,自然是天子、丞相之勛功,然大吳替大漢拖住了東線魏軍十余萬,不能說一點貢獻都沒有。

如今,大吳至尊已遣諸葛瑾、步騭為督,領五萬人馬圍攻西城,志在必得。

而大漢剛奪關中,師老兵疲,既需要提防關東方向的魏軍反撲,又要提防涼州方向的魏軍在后方作亂。

如此情勢,大漢不如先鞏固關西諸郡縣,又或趁此時機奪下涼州,使大漢徹底無后顧之憂。

如是,大吳國境一則與大漢漢中接壤,可互通有無,守望相助。

又為大漢抵御曹賊,使大漢無須布重兵于漢中中線,得全力應付北線潼關、涼州之敵,收復北土。

而東三郡于大漢有害無利。

大漢倘得隴望蜀,欲并吞三郡,師老兵疲之勢下,非但不能取下三郡,空損國力軍力。

縱僥幸奪得三郡,亦必使大漢陷入四面受敵之境地,于漢大不利也。

看到此處,劉禪微微皺眉。

諸葛恪,或者說孫權此言,確有幾分道理。

一旦大漢奪下東三郡。

長安以西,涼州有徐邈、郭淮;

長安以東,臨晉、潼關一線有司馬懿、田豫、牽招、杜恕;

長安東南,峣關有王凌、賈逵;

中線,東三郡直接與曹魏襄陽、南陽接壤。

安定、北地以北,有鮮卑覬覦;

南中還有不愿歸化的蠻人,不時作亂。

這不只是四面受敵,這已是六面皆敵。

大漢北伐之前,只須在白帝、南中、漢中三地設防,現在國防壓力直接翻了一番。

然而孫權所謂的“四面受敵”恐怕非止如此。

其人雖不明言,但言語中赫然有些許試探與威脅的意味在內。

——倘大漢不顧東吳勸阻,一定要興兵與東吳爭東三郡,則東吳未必不會成為“四面之敵”中的一員。

劉禪雖也對東三郡志在必得,雖也厭惡孫權鼠輩,雖也有為先帝及關羽、馮習、傅肜、馬良等一眾文武報仇雪恨之決心。

但眼下,大漢舟船不足,水師不精,國用不足,確不是與孫權撕破臉的時候,他不能意氣用事。

丞相、趙老將軍,也不可能贊同他意氣用事,正如昭烈當年東征,丞相與老將軍極力勸阻。

信的最后,是孫權向大漢作下的承諾:

倘漢舍三郡而不侵,則吳愿與漢臨漢水斬白馬而誓。

戮力一心,同討魏賊。

好惡齊之,無或攜貳。

若有害漢,則吳伐之。

若有害吳,則漢伐之。

各守分土,無相侵犯。

傳之后世,克終若始。

有渝此盟,違貳不協,明神上帝是討是督,山川百神是糾是誅,必墜其師,國祚無遺。

兩漢之人本就對誓言有所忌諱,看得很重。

違誓之后報應不爽的事,可謂殷鑒不遠。

——當年關東諸侯討伐董卓,設壇盟誓,道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結果一眾心懷貳志,討董不力的諸侯皆應其誓,非但死命,也確實子孫無遺。

而對于兩個成熟的政體而言,誓言更是國家公信力的一種。

誰要是違背了誓言,口誅筆伐倒是其次,更要緊的是,那些真的相信天命、誓言的中下層將士,乃至部分純儒,將來也未必敢信你了。

漢人真正視誓言如放屁,要等到司馬懿指洛水為誓之后,而漢人再次慢慢把對誓言的重視撿起來,則要到司馬家被滅得七七八八之后了。

孫權現在借諸葛恪之口,向大漢許下如此承諾,只要大漢舍三郡不侵便與大漢盟誓,不得不說,確實是在表現誠意。

但這所謂的誠意,劉禪只能是嗤之以鼻。

誓約只能約束道德感與公信力強的大漢,而難以約束孫權,畢竟這廝已經從背盟中嘗到過甜頭了。

記得不錯的話,丞相沒后,孫權立即增巴丘守兵一萬余人,嘴上說著擔憂曹魏會趁機南侵,以為救援,實際上就是存了西侵之心,根本不在意什么誓言不誓言的。

只是,刨除劉禪對孫權的這些偏見,其人勸大漢優先解決涼州、提防關東的提議,于大漢而言確也算得上是穩妥的良策。

國力有限,武備有限,一旦奪下東三郡,大漢有三面受曹魏威脅,不論是糧草還是兵力,都會變得更加左支右絀。

但…所謂禍兮福所倚,一旦大漢能頂住奪下東三郡后增加的壓力,那么這些壓力,將來就會壓到曹魏與孫權頭頂。

而劉禪與丞相既然決定以趙云、鄧芝統兵去收復東三郡,就是做好了頂住這些壓力的準備。

唯一的變數,就是沒想到孫權竟會在襄陽都不能奈何的情況下,直接以諸葛瑾、步騭去取東三郡。

須知,東三郡的出入口,一條在襄陽以北,一條在當陽。

一旦孫吳大軍在襄陽前線頂不住曹軍壓力,敗軍南走,再被曹魏一路追到當陽以南。

那么諸葛瑾與步騭所統幾萬大軍,就徹底被堵在東三郡回不去了。

劉禪將手中急報遞給傅僉、關興、姜維諸將傳視。

“大漢奪下關中,還于舊都,孫權作為大漢盟友,竟然連個慶賀的使者都未遣來,反而直接遣丞相之侄與趙車騎相商東三郡之事,著實有些失禮過甚了。”麋威嗤笑一下,神色慍怒中又略有些不屑。

劉禪也輕笑一下。

正如麋威所言,自他親征以來,每有好消息便向孫權通報。

孫權卻從來沒有遣使相賀。

現在更是急赤白臉,勸大漢莫要染指三郡。

確實有些不體面了。

劉禪甚至能夠想象到孫權氣急敗壞的樣子。

雖然他從來沒見過孫權,但總能將代入電視劇里的紫髯形象。

不過…不體面歸不體面,孫權現在連裝都懶得裝了,其欲拿捏大漢的意味,可謂昭然若揭。

怎么說……還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認為自己可以從實力的角度出發同大漢談話。

這也不算稀奇,自夷陵得勝,昭烈崩殂之后,孫權對大漢一直有種居高臨下的俯視之態,就與曹魏先前根本不認為大漢能夠對其產生什么威脅一般。

丞相與費祎、董允等人很快也收到了消息,聚到劉禪身周,從姜維手中取過那封急報看了起來。

待看到其大兄諸葛瑾被安排到西城郡攻城,丞相眉頭微微皺起,瞬間明白了孫權究竟是何打算。

費祎有些忐忑:“西城在東三郡最西,毗鄰漢中,難道說上庸、房陵二郡已經被孫權攻下了?”

由不得費祎不忐忑,假使房陵、上庸二郡已被孫權攻下,那么西城太守申儀這個在漢魏間反復橫跳的墻頭草,十有八九會望風降吳。

如此一來,大漢原本十拿九穩的西城就要飛了。

董允也有些愕然,道:

“若然,大漢非但少了一條攻打曹魏的路線,還須得設重兵于漢中防備孫權。”

董允言罷,諸將皆凜然頷首。

大漢根基在益州,前線在關中。

漢中地處益州、關中之間,一旦將來大漢與偽魏戰至關鍵時刻,漢中遇襲,糧道被阻,歸路被絕,那么關公失荊州故事就有可能上演。

而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漢中就不得不布置數倍于此時的兵力,這對于大漢來說,是一種不愿承受卻又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孫權有過前科的。

然而,一旦有東三郡在手,情勢就大不一樣了。

西城距江陵一千余里,完全可以作為漢吳之間的戰略緩沖地帶。

孫權縱使背盟敗約,也沒有辦法懸軍深入一千余里,直接威脅到漢中腹心之地。

丞相忽然搖了搖頭:

“料想吾大兄與步子山統吳軍數萬直至西城,乃是吳侯惑敵之策。

“吳軍應還未能奪下房陵、上庸二郡。”

丞相言罷,費祎、董允及諸將雖不解為何丞相有此猜度,但也都盡皆松了一氣。

而松了一氣的同時,又不免有些驚奇詫異。

費祎神色略顯疑惑道:

“可是丞相,西城地處東三郡最西一郡,吳侯何敢直接繞過上庸、房陵,進軍西城?”

董允也頷首,跟著道:

“吳侯倘若果真繞過上庸、房陵二郡,則糧草、軍械、進軍、還師之路線全在漢水。

“一旦曹魏敗吳軍于襄陽,則子瑜公(諸葛瑾)與步子山,豈不是被困死于西城腳下?”

然而董允甫一言罷,其人便立時恍然大悟,再扭頭與費祎對視,卻見費祎也已面露恍然之色。

丞相看向天子,肅容正色道:

“陛下,吳侯此計不可謂不妙。

“上庸、房陵二郡,距漢中六七百里之遙,又有吳軍阻隔,大漢難知二郡虛實,降吳與否。

“而趙車騎與鄧鎮東甫一抵至南鄭,臣侄便持節而至。

“事關兩國盟好,不論是趙車騎抑或鄧鎮東,都須得請示陛下旨意后才能決定是否東進。

“一來一回,耗費十余日。

“待趙車騎、鄧鎮東得到陛下旨意,繼續進軍西城,行軍又須耗費二十余日。

“前后三四十日,吳軍或可能已奪下西城。

“一旦奪下西城,上庸、房陵二郡或可以不戰而定。

“縱不能,有西城在西,江陵在東,夾在中間的二郡,終將被蠶食殆盡,盡入吳侯彀中矣。”

聞及此處,劉禪徐徐點頭。

倘若趙老將軍與鄧鎮東不等帝命就揮師東進,恐怕吳軍就要直接攔在漢水狹道,阻止漢軍東進。

如此,雙方就相當于撕破臉了。

漢吳之盟是國家頭等大事。

即使是丞相,也一定會與劉禪及群臣商量之后才能做下決定。

倘若真如丞相所言,孫權還沒有打下東面的上庸、房陵二郡,直接進軍西城,那么孫權的算盤打得真不可謂不響。

何也?

孫權明擺著想騙奪西城!

非但是騙大漢,同樣也在騙西城太守申儀。

此外,令費祎、董允恍然大悟,又讓劉禪嘆為觀止的是:

孫權這廝之所以敢這么做,就是在利用大漢的道德感與公信力,篤定大漢絕不會背盟敗約,趁人之危!

一旦吳軍在襄樊不敵曹魏,被打得南撤,諸葛瑾與步騭幾萬大軍歸路糧道雖然斷絕,卻也可以直接借道漢中撤走。

難道劉禪要趁吳之危,像曹魏接收黃權一樣,把諸葛瑾、步騭的人馬全部扣留在漢中?

怎么可能!

諸葛恪說諸葛瑾、步騭攜五萬大軍而來,但這五萬大軍,數量真不真尚且不論,就算是真,十有八九也多是老弱病殘及役夫徒隸,壯聲勢嚇唬申儀用的。

扣留這幾萬無用之人,背上一個背盟敗約的罵名,激起吳人憤怒,促使曹吳再次攜手聯盟。

但凡劉禪還有點理性,就不可能做出這事。

再則,諸葛瑾是丞相之兄,諸葛喬生父,其人又是道德君子,孫氏死忠,真被扣留在大漢,說不得要一死以謝君恩的。

到時怎么面對丞相?怎么面對諸葛喬?

不論于公于私,劉禪都奈何不了諸葛瑾、步騭這幾萬人。

一陣沉默。

丞相、費祎、董允,及至關興、姜維等一眾年輕小將,全都陷入了思索當中,一時都想不到當如何處置此事。

丞相看向天子,道:

“陛下,據臣所知,申儀族人家屬,多有在洛陽為質者。

“依偽魏科法,守城百日而援軍不至者,無連坐之罪。

“申儀久在西城,得士眾心,斷不會輕易降吳。

“臣以為,當先令趙車騎遣使潛至西城郡,許申儀以重利厚爵,不計前罪。

“如是,一旦吳軍敗于襄陽,則臣兄所統之軍,糧草必斷。

“屆時,再命趙車騎、鄧鎮東引軍東進圍城,吳侯當無話可說,無計可施。”

劉禪思索稍頃,最后輕輕頷首:

“便依丞相之言。

“先遣使報與趙老將軍,使老將軍遣使穩住申儀,不使其降吳。

“至于是否要等孫權敗走,吳軍斷糧后再進軍東三郡…朕以為或許不必如此。

“漢吳之盟不可輕破,于大漢而言如此,于區區東吳而言,難道不也是如此?

“趙車騎、鄧鎮東憂二國之盟有破裂之虞,遂千里請示,難道子瑜公與步子山又真敢不請而壞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三國:王業不偏安目錄  |  下一章
三國:王業不偏安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