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創業因果道 第53回 拆骨分筋煉三體,無中生有鑄萬券
眾人正討論得熱火朝天,話題逐漸聚焦在獎勵機制上。王禹翔作為系統架構的負責人,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關鍵性。他忽然想起四師姐蔡紫華前幾天發來的信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如同一道閃電,劈開了他心中的迷霧。
“難道積分就是流水?”王禹翔眉頭微蹙,筷子無意識地敲擊著砂鍋粥鍋,發出叮叮的清脆聲音。他越想越覺得兩者之間有著某種隱秘的聯系,漸漸明白了四師姐的深意——要讓積分流動起來,而不是成為一潭死水。然而,具體如何操作,他卻毫無頭緒。
他拿起手機看了看時間,提議道:“時間還早,咱們再深入聊聊。剛才討論的各種玩法都涉及獎勵機制,給玩家和加盟商的獎勵范圍挺廣的。那么,這些積分獎勵能不能兌換和流通呢?”
“兌換?流通?絕對不行!”陸靜立刻打斷,語氣斬釘截鐵,“國家有明確規定,游戲幣不能在市場上流通,更不能兌換成現金。只能兌換自己平臺的商品和服務,連跨平臺兌換都不允許。”
“這么嚴格?”趙不瓊有些驚訝。她平時很少接觸游戲,對這些行業規定一無所知,“如果充值后沒有回報,玩家怎么會愿意參與?豈不是很難調動積極性?”
“不是不行,而是需要變通。”陸靜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比如通過線下的玩具手辦,就能實現流通變現。有一家連鎖公司專門做這類產品的盲盒公司,把塑料小人當古董炒,竟然還上市了,市場反響非常火爆。”
王禹翔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設計一套虛擬積分與實體商品掛鉤的機制,讓玩家通過積分兌換手辦或其他實物,間接實現變現?”
“沒錯。”陸靜打了個響指,語氣中帶著幾分得意,“這樣一來,既規避了政策風險,又能滿足玩家的需求。積分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獎勵,不過,這有個前提條件,能夠有響亮的IP,這就很難了!”
陸靜提出的問題非常現實,初創公司別說自己有沒有IP了,連拉個稍微有名的網紅幫忙站臺都困難。一想到網紅貪婪的眼神,趙不瓊就不禁打了個寒顫——公司哪能請得起網紅,更不用說去弄有名的IP了。這條路,還是算了吧。
“小師姐,你這話可就有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了。”王禹翔卻不以為然,“咱們雖然請不起大網紅,但可以從小眾IP入手啊。比如,找一些有潛力的新人作者,設計一個‘IP孵化計劃’,或者跟一些獨立工作室合作。他們的作品雖然名氣不大,但勝在創意獨特,成本也低。”
陸靜指了指趙不瓊,一臉戲謔地說道:“小師弟,這個你要問問四師姐能弄來多少錢。如果按照現在公司的規劃,初創公司搞IP?那是要飯的想住總統套房,別說孵化小眾IP了,拜訪客戶吃幾頓飯就把四師姐那些錢吃光了!”
張金枇若有所思地插話:“小師妹,什么樣的積分,才可以自由流動?”
“我不知道!”陸靜道,“反正游戲圈子里面是不行的。”
趙不瓊眼前一亮,“那在游戲圈子外呢?”
“這個我也不知道。”陸靜攤了攤手,“我只知道游戲圈子的事兒,其他圈子不要問我啊。”
王禹翔眼中一亮,他咧嘴哈哈笑了起來,笑得眾人莫名其妙,紛紛盯著他看。王禹翔擺出一個酷酷的姿勢,甩了甩頭,信心十足地說:“我知道誰懂這事情!要不咱們開個視頻電話會議,把五師姐也叫上,一起商量商量?”
趙不瓊瞥了一眼手機屏幕上的時間,眉頭輕輕一皺,“都快十點了,還是先問問五師妹睡了沒有吧。”
見趙不瓊沒反對,王禹翔也不管蔡紫華是否已經就寢,急忙掏出手機,撥通了蔡紫華的視頻電話,然后把手機立在桌號牌上,讓大伙兒都能看見屏幕。不一會兒,手機里就出現身穿睡袍的蔡紫華:“大師姐好!四師姐好!……”屏幕里的蔡紫華笑瞇瞇地跟大家打招呼。
趙不瓊微笑著向屏幕里的蔡紫華揮了揮手,“五師妹,晚上好啊!我們正在吃砂鍋粥呢,你宵夜吃了沒?要不要給你點份外賣嘗嘗鮮?”
蔡紫華甜甜一笑,聲音溫柔得像春風拂面,“謝謝四師姐,京城可不像廣州,能隨便出去吃宵夜。現在外面冷得要命,你們慢慢吃,不急。哎,小師弟,你身邊那位可愛的小美女,不會就是傳說中的思思吧?”
思思聽到蔡紫華提到自己,便湊近了些,看著屏幕里的蔡紫華,甜甜地笑道:“阿紫姐好!”
王禹翔見大家已經寒暄完畢,便迫不及待地插話道:“五師姐,正討論一個問題……”他把眾人的討論一五一十地給蔡紫華簡單扼要地介紹了一遍,最后請教道:“積分要怎么樣才能夠流動起來,變成能賺錢的利器?”
蔡紫華忽然探身向前,屏幕里的睡袍褶皺泛著冷光,像極了博物館里褪色的織錦畫。“小師弟,你知道一氣化三清么?”她不等回答便自問自答,“一氣化三清有兩個說法,正宗的叫道化三清,大道無形,化成具象的三個法體,我們才能夠理解他是什么;另一個不正宗的,是指具體的東西,例如一個人的神通法術,變化出三個自己出來,分別有不同的本事,互相配合就比一個人強得多了。那你知道,一氣化三清在商業理論中,叫什么嗎?”
王禹翔正用筷子戳著粥里泡發的瑤柱,聞言手一抖,瑤柱跌回砂鍋濺起幾點油星:“五師姐,我這種代碼民工哪懂這些玄乎玩意兒?您就別拿我當禮拜天過——”
“好吧……”蔡紫華無奈地道,“叫做三體移庫理論。”
王禹翔突然拍案大笑,驚飛了桌角的綠頭蠅:“三體?五師姐,您該不會要搞什么降維打擊吧?”他故意擠眉弄眼,活像戲臺上的丑角,“我這就去給光頭老師發消息,問他是不是要改行寫科幻小說了!”
“胡鬧!”蔡紫華的笑罵里裹著三分真惱,屏幕里的手指戳向鏡頭,指甲蓋上的珠光在暗夜里忽明忽暗,“這是老師十年前提出的商業理論,當年在投行圈可是掀起過腥風血雨的。”
王禹翔一臉懊惱的表情,假裝生氣地哀嚎道:“不公平啊!那時候我還在讀書呢,光頭怎么就沒告訴我這個!”
張金枇見狀,笑著拍了拍王禹翔的肩膀,安慰道:“小師弟,別急,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理論。五師妹已經把相關文檔發過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她低頭看著手機,輕聲念道:“這個理論說的是,當一個或一類物品被命名為可用于交易的商品時,它會天然地分裂為三個法體:物理生命體、價值交換體、信息衍生體。這三個法體都不具備獨立的完整性和確定性,只有當商品的這三個法體的完整性和確定性統一時,商品的本體才能完全呈現。商業的本質就是這三個法體的移庫過程,而商業的進化方向則是讓商品本體變得極致簡單,法體變得極致復雜,并且從單一渠道向多元渠道發展.....。”
“停停停!”不等張金枇念完原文,王禹翔突然把手機扣在油膩的桌面上,震得生蠔殼叮當亂響,他湊近屏幕,對蔡紫華道:“五師姐,咱們這些俗人聽不懂天書,勞您給翻譯成人話?”
“好。”蔡紫華點點頭,解釋道,“第一步,你們要分清楚物品和商品是不同的……”解釋完物理交換體后,她舉了舉手上戴著金手鐲,“你們應該聽過紙黃金吧?如果我倉庫里面有許多黃金,拿去交易的時候,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把商品的交換價值拆分出來,就像紙黃金一樣,就是一個很純粹的價值交換體。”
“如果不僅僅是一坨黃金,而是像我手腕上的這個金手鐲——是我結婚的時候老公送的——這個金手鐲就又有了不一樣的信息衍生出來。比如這個手鐲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飾品,它還承載著我和丈夫的美好回憶。這就是信息衍生體。”
王禹翔聽得入神,筷子不自覺地戳著碗邊:“這么說來,商品就像一個人分成了三個人?一個是它本身,一個是它的價值,還有一個是關于它的故事,這樣有什么意義呢?”
蔡紫華的目光穿過屏幕,盯著趙不瓊,笑著問道:“你說,交易是當場完成好,還是延時完成,對那些狡猾的商人更有利呢?”
眾人一臉茫然,不明白他這話是什么意思。蔡紫華沉吟了片刻,開始給大家講起了一個故事。
張山,是張家村的族長。張家村坐落在大山深處的半山腰,土地貧瘠,全是沙土,不過種大番薯還行,勉強能填飽肚子,也能養豬養雞。而李斯,是李家村的族長。李家村在大山的山腳下,水源充足,還有沖積平原,能種水稻,水資源豐富,桑基魚塘,養魚養鴨養鵝,還能養蠶。
張家村和李家村之間,隔著一道長長的連綿巖石山崗,那山崗上光禿禿的,連根草都不長。
有一天,一個外鄉人馬驥,逃難逃到了李家村,遇到了李斯。李斯收留了他幾天,發現他根本不會干農活,覺得不能白養一個閑人,就建議他往大山上去,說那里有個張家村,也許適合他。
馬驥告別了李斯,爬過了巖石山崗,來到了張家村。張家村的張山接待了他。張山發現,馬驥既不會種大番薯,也不會養豬養雞。招待了幾天,就打算讓他離開了。
馬驥眼看自己走投無路,心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了一個晚上,他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原來,他發現張家村和李家村之間,每逢初一,張家村的村民就會帶著大番薯、雞、豬還有棉麻布料,去李家村賣。而每逢十五,李家村的村民就會帶著大米、鴨、鵝還有絲綢布料,去張家村賣。但是,兩家往往都不能全部賣出去,交易效率很低。
他算了一下時間,翻過巖石山崗需要半天。于是,他打算帶上張家村的貨物,早上出發,中午就能到李家村。然后第二天早上,再帶上李家村的貨物,中午就能回到張家村。這樣,兩個村子的村民就不用浪費時間在路上,可以經常交換貨物了。
張山擔心交易的時候,要給馬驥支付報酬,村民會不樂意。又怕給了貨物馬驥會跑路。馬驥說:“張山族長,我妻子兒女都在你家這里寄住,就當是人質了。你不用擔心我跑路。另外,交換的東西,你們都寫好要什么,按照過去的規矩來就行。我不收你們的費用。”張山覺得這樣也不錯,就答應了。
馬驥拿出一疊紙,讓村民拿什么出來換什么,都逐條記錄下來,寫好欠條給村民。第二天一大早,就帶上村民的東西前往李家村。到了李家村之后,拿出貨物給李家村的人交換。交換完之后,他又跟李斯族長說了一遍同樣的話,然后留下一錠銀子做抵押,給李家村的村民打了欠條,帶上張家村的村民要交換的貨物,回到了張家村。
看到馬驥回來,張山非常高興。從此之后,馬驥每天兩邊奔波,開始為張家村和李家村的貿易往來忙碌。
一年之后,馬驥一家有了一些積蓄,在巖石山崗上蓋了自己的房子。新房落成那天,馬驥的妻子問他:“老公,你又不收取張家村和李家村的村民交易的傭金,你是怎么賺到這房子的錢的呢?”
馬驥把兒女也叫到跟前,才回答老婆的問題:“商品以物易物,那是商業的1.0階段。交易雙方都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拿出什么物品來交易,想換對方的什么物品,這對雙方來說都是透明的。但是,當我幫他們交易商品的時候,商品的信息傳遞就需要經過我這個中間人了。交易的價格雖然是他們自己確定的,但是價格的波動只有我清楚,他們不清楚。這個信息差,就是我賺錢的一部分。另外,貨物都是用我的票據來記賬的,大家都認可我的這個記賬方式。這是第三部分,叫做記賬信用。這就是我們能賺錢的秘密,這叫做商業的2.0時代。”
馬驥的老婆喜滋滋地說:“老公,那我們全家都去幫他們帶貨交易,明年豈不是能賺更多的錢?”
馬驥搖搖頭說:“不行。我能賺第一波錢卻不能再用同樣的辦法,賺第二波了,是因為村民里面有些游手好閑的也會跟著學。前幾天已經有一些年輕人開始做了。所以,我才在這里蓋了一個房子。你看,”馬驥指著大門外的小廣場和攤位,“那里是我準備給村民拿自己的貨來交易的。這樣兩邊往來的時間減半,兩邊都方便。”
果然,不消時日,張家村與李家村間,便有些機靈鬼開始了兩頭跑的貨郎生涯。這些貨郎啊,跑得腿都快斷了,直嚷嚷這來回奔波實乃耗時耗力。恰此時,馬驥的交易廣場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且那攤位竟是白給的,分文不取,貨郎們自是蜂擁而至,爭著搶著要那攤位。
馬驥呢,也非善茬,他與貨郎們約法三章:其一,攤主交易,必得用他的記賬信用作憑據,物以物換那一套,在此地可行不通;其二,商品交易,皆得在他這兒登記造冊,一目了然;其三,實行末位淘汰,每周交易流水最差的三位貨郎,只得卷鋪蓋走人,騰出地方給新來的。
這交易廣場一開,貨郎們是越來越多,漸漸形成了一條熱鬧非凡的小貿易街。周遭皆是馬驥的商業版圖,他美其名曰:商業3.0時代。
馬驥心中盤算,這商業啊,還能再上一層樓。于是,他大手一揮,成立了商品訂購與預售交易市場。村民們想要啥,只需交點定金,便可在市場上掛牌訂購預售,到了約定時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方便快捷。
馬驥將此稱為商業4.0時代,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終有一日,馬驥富得流油,可奇怪的是,他從未向村民貨郎收過一分交易傭金。這錢,究竟從何而來?馬驥心生退意,欲將生意交給兒子打理。他將兒子喚至身前,語重心長道:
“兒啊,你可知,任何商品,皆可拆解為三要素。這三要素的任意一要素的交易鏈路越長,信用風險便越大。此時,誰掌握了信用憑證,誰便掌握了財富之鑰。你只需不斷在這三要素中升級交易鏈路,財富便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兒子一臉懵懂,問:“爹,何為信用憑證?”
馬驥笑道:“信用憑證啊,便是紙幣、銀錢、積分、貢獻點,或是任何能作為信用標記之物。只要村民貨郎皆信其可靠,它便是信用憑證。只要信用不貶,憑證貶了,那貶值的區間,便是你的囊中之物。”
兒子又問:“莫非只有商品價值,方能作信用憑證?”
馬驥搖頭晃腦:“非也非也!世間萬物,皆可為信用。商品、信息、信用憑證本身,皆可。信用,無處不在。只要你能將其變為可交易之商品,且以信用憑證為交易之據,那可交易之商品,便如星辰大海,無窮無盡。”
兒子聞言,深感這樣豈不是以信用奴役眾生?看到他臉上大驚失色,欲言又止,馬驥淡然一笑:“兒啊,你心中所想,為父已知。沒錯,正是如此。故你需牢記兩點:其一,封閉系統方顯安全,莫讓欲望如野草般瘋長;其二,誠信乃商業之基,亦是終結之石。若違誠信,必陷萬劫不復之地。”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