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臨安不夜侯 第756章 樂思蜀
皇帝駕崩,這是國之大喪,但國家的運轉不可能因此而停擺。
因此,各地官府吊喪三日后,便將靈堂又改回公堂,繼續開衙署理公務。
只是,在二十七天之內,官員們依舊要著素服,民間在此期間也依舊禁止娛樂。
當然,話是這么說,街上真要有個耍猴兒的,真要有個在此期間與妻妾同房的,一般也是無人和你較真兒的。
為父母守孝三年,三年之內還生了孩子的都比比皆是呢。
除非做官的政敵多,要小心被人揪小辮子,民間還是隨意的多。
楊沅以經略安撫使司的名義向各地傳達為天子守孝的命令時,敘州城那邊就沒遞進信兒去。
敘州三蠻碰上了柯百泉這個縮頭烏龜。
他們擄掠了敘州城周圍的漢民聚居地,殺男淫女,擄奪財產,官府一點強硬表示都沒有,只是一味死守城池。
這倒是愈發助長了敘州三蠻的氣焰,于是圍了敘州城,內外隔絕。
不過,要說攻城,他們也是真不擅長。
看起來,城里的糧食一日不耗光,雙方就會一直耗下去了。
但,楊沅這邊卻已發動了。
其實,在此之前他就已經接到了宋老爹的情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發動敘州之戰。
不過,他這次想動用的是火器兵為主,冷兵器部隊為輔,因此需要很多準備工作。
各種火器,在緊鑼密鼓的生產生中,彈藥不斷地儲備著,南征所需的各種必備藥品,也在極有效率地采購著。
因此,向敘州城傳信受阻,這才“意外發現”敘州城已被亂民包圍,這只是一個由頭。
是在戰爭準備完成之后,才冒出來的一個由頭。
敘州軍民百姓危在旦夕,安撫使楊沅火速調兵平叛!
這個決定一做出,那兵馬上就派出去了,比冷兵器部隊的動員還要快。
實在是因為,該做的準備,早都做好了。
此次平叛的主力部隊,就是甘泉所領的團練兵,全火器部隊。
第二梯隊,則是潼川第一將第二軍的兩千五百人。
那些江湖亡命、馬匪山賊、潑皮無賴們,在經過地獄般的訓練之后,幸存下來的一群魔鬼。
個個戾氣十足,瞪眼看人時都是白眼仁多,黑眼仁少,殺氣騰騰的主兒。
楊沅給他們的指令就是:要么不打,打就往死里打。
滅其一族也沒關系,我就是要殺一儆百。
我就是要讓那里的人,以后一提起我的名字就瑟瑟發抖。
所以,甘泉吶,你就挑著一個,把它給我打沒了,就是你大功一件。
甘泉領命而去。
然后,楊沅的命令又發下去了,第三梯隊的將士們開始有條不紊地進入了戰備狀態。
對此,經略安撫使司的文武官員們都覺得撫帥有些小題大作了。
打一個敘州三蠻而已,用得著如此謹慎嗎?
已經派出一支團練部隊,一支正規部隊,打擊三個部落,足矣。
還需要第三預備隊?
這真是官做的越大,膽子越小。
想當初撫帥在靈壁一戰,哪一步不是險中求活、死里求生,現在竟是這般謹慎。
不過,撫帥命令已下,他們也只得全力配合,為這支龐大的第三梯隊做起了種種后勤準備。
他們并不知道,楊沅這一步根本不是為敘州準備的,而是為了兵進大理,兵進涼山州。
在派出甘泉的同時,楊沅就向朝廷急奏了此事。
地方上發生叛亂,像他這樣的封疆大吏,是有權力擅專獨斷的。
但是,做了決斷之后,他也要向朝廷稟報。
這就是“先斬后奏”,你可以先斬,但你依舊要奏。
年方十四的小皇帝趙愭拍案大怒。
因為楊沅的奏章有點綠茶。
趙愭從那字里行間的暗示里,明悟了這樣一件事:
敘州三蠻為何要反?
因為他們早有反心,只是一直不敢反。
但,先帝駕崩了……
“敘州蠻夷,欺朕年幼乎?”
小皇帝氣呼呼地朱批:“打!給朕狠狠地打、往死里打!”
寫完了他才想起來,得跟攝政王皇叔趙璩商議商議。
敘州之戰開始以后,整頓利東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這是先帝生前便已擬定的事情,趙愭自然不會輕易違背。
何況,現在是攝政王當家,四年后才會還政于他。
換而言之,小皇帝如今是實習階段,對于這等軍國大事,自然要格外謹慎。
于是,楊沅去了一趟利州中路。
他本就兼了利州中路駐扎御前諸軍都統制,不能久不視事。
如今正好一舉兩得。
楊沅坐鎮利中之后,劉锜也到了達州,兩位軍政一把抓的大佬同時逼近利州東路。
然后,朝廷的旨意便到了,上邊加蓋了皇帝玉璽和攝政王的印璽。
開州經略安撫使郭棣,晉升利州中路駐扎御前諸軍副都統制。
其三弟、四弟皆在利州中路擔任官職。
也就是說,郭家被連根拔起,調往利中去了。
郭家軍在換了溫泫臣為帥后,已經十多年了。
郭家一直想趕走溫泫臣,至此徹底落敗。郭家全部調往利中,從此到楊沅手里討飯吃。
他們原本在利東的根基,溫泫臣礙著郭浩老帥的面子,一直不好下手清理,現在朝廷替他出面,徹底解決了。
楊沅此前派東瀛三女深入利東,是認真做過一番調查的。
溫泫臣任利東帥臣期間,還算是一個合格的統帥。
至于說他當初因為郭家后繼無人,成為郭家軍統帥,如今戀棧不去,這也是事實。
可是在朝廷看來,誰規定這地方就是必須你們郭家世襲的?
現在溫泫臣已經主政利東十多年了,一直做的也還不錯。
朝廷沒有道理把他調走,給郭家讓位。
老帥郭浩確實是一代名將,勞苦功高,但朝廷也沒虧待了郭氏后人吶。
至于曾經進京告御狀的郭玉岫郭姑娘,楊沅這邊也早查明白了。
郭浩老帥生有四子,長子郭淮,也就是郭玉岫的父親。
他病死之后,由其二弟郭棣接任了開州經略安撫使。
郭玉岫一直認為這是二叔奪了她幼弟的產業,悲憤莫名。
可是,這就和郭家一群人悲憤于溫泫臣竊占了郭家的產業一樣。
誰說這利州東路就是你郭家的?
誰說這開州就是郭家長房的?
根本就是一場拎不清的鬧劇。
郭家的人也不是沒想過鬧上一場,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這權力、這地盤,就是他們家的。
由此也可見西軍三帥臣長久以來,確實是滋生了藩鎮自立之心。
而且,由于溫泫臣曾是郭浩老帥的部下,在他們眼中,一直就沒有什么威懾力。
可問題是,楊沅和劉锜兩位大佬就在利州東路邊兒上,隨時可以帶兵進入利東。
鬧事?
一個動不動就喜歡先斬后奏的,
一個威名能止西夏小兒夜啼的,
郭家舊部思量再三,還是放棄了鬧事的打算。
郭家人往利中就任去了。
說起來,朝廷對他們也夠可以的了,郭棣可是實實在在的高升了。
副都統制,距都統制也就半步之遙。
郭家其他子嗣,也大多得了官職。
只要勤于公事,屢立戰功,也未必就沒有機會重振門楣。
只是那位偏執的郭姑娘,未必想的通。
不過,以楊沅如今的身份地位,會在乎她想不想得通嗎?
楊沅根本沒想起她來。
在郭家接受了現實,離開利東,遷來利中,并且拜見他之后,楊沅就回轉劍州隆慶府去了。
他來利中南鄭城期間,就利用歷時一年多已經快要完工的馳道,同大理國楊連高保持著密切聯系。
楊連高舉事在即,楊沅的金山正在向他招手呢。
楊沅現在就等著親自帶兵,南下平蠻,兵進大理。
在立下開疆拓土之功的同時,開始對金山的開采。
這金山一開,他就有了錢,只要有了錢,何事不可為?
楊沅啟程返回隆慶府途中,就收到家里來信,說是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是高麗國的王帥夫婦。
楊沅與金玉貞之間的關系,盈歌是知道的。
很顯然,盈歌并沒有對鹿溪隱瞞,否則鹿溪也不會專門派人給他報信。
聽說金玉貞來了劍州,楊沅甚覺歡喜。
身處這樣一個時代,他又有那個能力,不可諱言,他的確放縱了自己。
但是他是喜新不厭舊,對于他擁有過的女人,是從心里留著一份情的。
與高玉貞久不相逢了,對這位滿是異國風情的美人兒,他也歡喜于再度相逢。
更何況,金玉貞生下兒子以后,第一時間就派人來大宋向他報信了。
他知道在高麗也有他的骨血。
雖然他兒女眾多,可也不會因此淡漠了父子之情,他也想親眼看看自己的骨肉。
金玉貞一家四口,在向楊府遞上拜貼,道明來意之后,就受到了楊家主母宋鹿溪的親自接見。
接著,鹿溪就在楊府單獨辟了一處院子,供王帥夫婦和泰熙、從楊居住。
泰熙見了楊家如此安排,不禁暗暗咂舌。
沒想到姐夫在這個大帝國的封疆大吏面前,這么有面子。
如果不是視作至交好友,怎么可能在后宅里單辟院落,款待客人。
因為受姐姐影響,泰熙心里其實一直有點看不上自己這個姐夫。
不過,現在王帥在小泰熙心里,份量便陡然加重了好多。
小泰熙天真地想:其實姐夫也挺好的,幸虧自從有了孩子,姐姐和姐夫便恩愛起來了。
要不然就憑姐夫這么大的本事,還真未必會一直讓著她。
他們已經趕到隆慶府三天了。
因為楊沅還沒回來,他們住的又是后宅的跨院兒,可能是為了避嫌吧,王帥每天天一亮就出門兒,至晚方歸。
川峽靈秀,因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此地美人尤其眾多,王帥這三天真有如魚得水的感覺。
坐在青樓里,王帥公子左手摟著一個“乖”,右手抱著一個“俊”……
他不理解,怎么會有人樂不思蜀呢?
樂不思高麗才對啊!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