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40章 竟然不許
吏部。
文選郎張四維看向中書門下五房派來的宋之韓,心中流露出強烈的不滿情緒。
但是他很快撫平了這股情緒,熱情的迎接了宋之韓。
沒辦法,宋之韓和他同屬高拱門下,派遣宋之韓來吏部,也是內閣首輔高拱的意志。
會推閣臣候補,原本是由吏部主持的。
吏部尚書、侍郎一般也是候選人,所以為了避嫌,這項工作的主持工作一般交給文選郎來操持。
這也是文選郎的一項重要權利。
當然,文選郎做的就是一些秘書工作,真正決定會推名單的,還是六部的尚書侍郎、和九卿衙門的主官們,也就是大小九卿們。
但也不能小看這個秘書工作。
組織安排,這也是很出彩的事情。
大小九卿,既是會推閣臣的推舉人,同時也是候選人。
下一位閣臣的,大概就是從這個名單上產生的。
文選郎忙前忙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而且將會推工作組織好,也能給大小九卿重臣和未來閣老留一個好印象,日后再升遷的時候就沒有阻礙了。
這原本是獨屬于文選郎的權力。
但是宋之韓的到來,就分潤了這份權力。
除了分潤權力之外,大小九卿廷推是閉門會議。
內閣想要知道會議的詳情,文選郎是個很好的消息渠道。
現在內閣又派了宋之韓來監督,宋之韓本身就是中書門下五房的人,等于內閣親自派了眼線,那文選郎的消息渠道優勢也蕩然無存。
如果不是因為宋之韓和自己是同黨,張四維都要給他穿小鞋了。
想到這里,張四維越發焦慮。
宋之韓成為吏房主司之后,在高拱身邊日夜貼身“伺候”,如今高拱派人去六部九卿衙門辦事,都是宋之韓出馬代行高拱的意志。
結果就是原本名聲不顯的宋之韓,在派系內的名望已經大過了自己這個選郎。
文選郎的權力,也就是在授官、考核的時候。
如今內閣也有了七品以下官員任免權,這項權力蘇澤全權交給了吏房,也就是宋之韓手里。
內閣本身又對考核有一錘定音的權力,這樣一來,這個中書門下五房吏房主司的權力,其實和張四維這文選郎的權力差不多了。
而宋之韓在高拱身邊貼身辦公,誰更親近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這也讓張四維心里難受。
其實高拱首先是屬意自己的。
但是張四維不甘心在蘇澤名下辦事,主動拒絕了這個機會。
現在搞得宋之韓這個庶吉士都不是的家伙,爬到了自己的頭上。
怨恨歸怨恨,但是張四維還是按照圣旨要求,組織了第一次遞補閣臣的會推。
其實如今京師有資格候補閣臣的也就那么幾個人。
呼聲最高的,自然就是吏部尚書楊思忠,通政使李一元,鴻臚寺卿王世貞了。
上一次增補閣臣的時候,三人就是入圍人選,這次會推的結果也沒什么變化。
唯一有區別的地方,是素來在大小九卿中沒有什么存在感,一心等著養老致仕的刑部尚書毛凱,突然發言質疑吏部尚書楊思忠的候選資格。
按照毛凱的說法,會推本就是吏部主持,那吏部尚書楊思忠名列其中,豈不是吏部自己推薦自己?
此事自然引起了很多官員的反對,和楊思忠相交甚好的官員跳出來,主張廷推并非吏部之責,只不過是在吏部進行的,如果因此吏部尚書都不能候選,那誰還愿意當這個吏部尚書?
對于這些,張四維心中明鏡一樣。
刑部尚書毛凱一向不問事,這次這次跳出來的,應該是為了李一元。
李一元擔任刑部侍郎的時候,和毛凱關系很好,如今毛凱來阻擋楊思忠入閣,自然是為了幫助李一元。
這件事最后的結果,是楊思忠主動提出來,將自己的名字列入到會推名單最后一名,這件事才算是作罷。
會推名單上只有三個名字,這三個名字的順序也是很有講究的。
名字越靠前,表示在九卿廷推中得到的支持越多。
當然,皇帝很多時候也不一定會尊重九卿的意見,最終皇帝點誰,全看皇帝本人的心意。
楊思忠大概也是不在意名次先后的。
會推名單送到內閣,科道在確定會推名單上的人選沒有重大丑聞之后,再由內閣用印送到宮中。
增補閣臣事關重大,這次蘇澤親自帶著公文,來到了內廷。
走進司禮監,今日是司禮監秉筆張誠輪值。
見到蘇澤,張誠起身迎接道:
“有勞蘇檢正親自送的奏疏,是會推結果出來了嗎?”
蘇澤點頭,將內閣用印后的會推文書舉起來說道:
“九卿會推已經結束,內閣那邊也已經用印,請張公公過目。”
張誠連忙說道:
“會推閣臣這等大事,吾等侍奉之臣豈敢染指!還請蘇檢正辛苦一下,送到陛下那邊。”
隆慶朝對于太監權力十分限制,在繼位初期隆慶皇帝就撤回了很多鎮守太監,也不讓內廷干預外廷事務。
張誠是最晚入司禮監的,自然只有更加的謹慎。
張誠雖然晚入,但是在外朝口碑最好。
他執掌內帑之后,先是抓出了幾個內承運庫的蛀蟲,通過立威控制住了內承運庫。
如今的內帑豐盈,張誠執掌內帑之后又做了不少開源節流的事情,內廷外朝都以為能。
只有張誠知道,他這些這些理財之名,大半都是蘇澤的功勞。
當年他在萊州擔任市舶司太監,雖然張誠是主持鑄幣的,但是鑄幣的方案和技術都是蘇澤提供的。
入司禮監以來,張誠也通過胖鴿子和蘇澤密信往來,蘇澤也給他了很多有關內帑的建議,幾項改革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當然,太監結交外臣是犯忌諱的事情,張誠和蘇澤的往來也是私下的,兩人當面還是公事公辦的態度。
規則上不允許,但是內廷實權太監和外廷結交也是默認的潛規則了。
如今的司禮監掌印馮保,和次輔張居正的關系就不清不楚。
本朝的司禮監,是沒有資格在增補閣臣的事務上發言的。
司禮監如此謹慎,蘇澤只能說道:“那還是要煩請張公公引路了。”
“蘇檢正請。”
蘇澤跟著張誠,一路來到了皇帝的寢宮之前。
張誠先入寢宮通傳,接著蘇澤應招入內。
再次見到皇帝,蘇澤感覺隆慶皇帝的精神又萎靡了一些。
冬季對于病人就很不好,整個寢宮中燒著火墻,熱得蘇澤恨不得把官袍脫下來,但是隆慶皇帝還穿著厚厚的衣服。
寢宮之中,還能聞到若有若無的藥味。
蘇澤心中一動。
按理說,皇帝的寢宮是不應該有藥味的。
太醫局的藥物都是要在寢宮之外煎好送過來的,哪有在皇帝寢宮煮藥的。
難道是隆慶皇帝又開始給自己開藥方了?
一想到這里,蘇澤心中嘆氣。
就算是李時珍,拿隆慶皇帝如今的健康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簡單的說,隆慶皇帝就是因為不節制的生活習慣,虧空身體后引發中年早衰,在多種慢性病作用下的心腦血管頑疾。
這些毛病放在原時空都很難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好好調理身體,這樣或許還能夠多活幾年。
但是調養這件事,見效是很慢的。
長期服藥的節制生活看不到功效,特別是到了冬季,在寒冷的環境下身體機能進一步下降,會讓皇帝感覺到李時珍開具的藥方無效。
在這種時候,自然會尋求“捷徑”。
俗話說“久病成醫”,在這種情況下,隆慶皇帝自己也會讀醫方,讀道經,尋找治療自己的辦法。
這點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原時空的人也會用搜索引擎來給自己看病治病,身為皇帝也是一樣的。
為了這件事,內閣也勸諫過。
但是隆慶皇帝每次都是全盤接受,下次還犯。
蘇澤一個中書檢正官,也沒有資格勸諫皇帝。
張誠宣告蘇澤進殿之后,蘇澤就將吏部會推結果送到皇帝面前,然后乖乖的退下去候旨。
對這次入閣的人選,蘇澤是沒什么想法的。
他這個中書檢正官,還沒到能夠干涉增補閣臣地步。
熱門的三個人選,和蘇澤的關系都不錯。
李一元是蘇澤的前上司,王世貞當年出使草原,也是蘇澤推薦的。
楊思忠和蘇澤的關系也不錯。
如果從高拱門生的角度思考,這三人也差不多。
楊思忠和李一元都沒有站隊,王世貞傾向于實學,算是稍微有優勢。
但王世貞這個傾向,反而會成為他入閣的減分項目。
沒辦法,高拱這個首輔已經足夠強勢了,如果再入一個實學閣老,那內閣的平衡就徹底打破了。
身為皇帝,政治平衡就是生存本能,皇帝不可能不考慮周全。
所以京師的盤口上,王世貞入閣的賠率最高,也說明他入閣的希望最低。
大概就是楊思忠和李一元二選一了。
可等了一會兒,隆慶皇帝依然沒有任何動作。
又過一會兒,張誠這才拿著會推的文書,走到了蘇澤的面前說道:
“蘇檢正,陛下請吏部重推。”
聽到這里,蘇澤幾乎要不顧禮數看向皇帝了,但是他還是忍住了這個沖動。
蘇澤稽首道:
“臣領旨。”
等回到內閣后,蘇澤向諸位閣臣報告了這個消息,就連高拱也震驚了。
會推的結果被皇帝駁回,說明皇帝對三個候選人都不滿意。
那也就說明,皇帝有自己屬意的候選人。
那這個候選人是誰?
高拱清了清嗓子說道:
“陛下有旨意,那就請吏部重新會推。”
張居正皺眉說道:
“若是吏部會推的名單還和這次一樣,怎么辦?”
張居正的話讓內閣也沉默了。
吏部會推的結果,就代表了三人在大小九卿之中的聲望。
就算是重新會推,如果沒有一個強勢新候選人出現,大概率還是同樣的結果。
如果這樣,那局勢就微妙了。
皇帝不滿意,群臣會推的名單還是一樣,那不是說群臣和陛下對著干嗎?
高拱也皺眉,如今正是敏感的時候,增補閣臣這件事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身為內閣首輔只希望能進一個閣臣安穩做事,高拱不希望因為這件事惹得皇帝不高興。
于是高拱又看向蘇澤道:
“這次會推,由中書門下五房主持,蘇檢正你親自去一下吧。”
張居正,趙貞吉的目光都落在了蘇澤的身上。
蘇澤一下子也有些傻眼,我?
蘇澤連忙說道:
“會推閣臣乃是吏部職權,下官不敢侵奪。”
沒想到張居正竟然也支持高拱說道:
“會推閣臣乃是大小九卿之職權,只不過是在吏部進行會推罷了,談不上侵奪部權。”
“要讓陛下滿意,蘇檢正要好好揣摩上意。”
看到高拱和張居正竟然站在同一立場上,蘇澤很快明白了兩人的意思。
會推閣臣是很大的權力,內閣自然也要染指。
既然你們吏部沒辦好,組織會推的結果讓皇帝不滿,那就收到中書門下五房來辦。
正如張居正所言,會推閣臣的制度也并非定制,不是寫在《大名會典》里的祖制。
既然這樣,蘇澤只好稽首道:
“下官領命。”
蘇澤回到自己的公房,也開始頭疼起來。
他喊來了羅萬化和沈一貫商議。
聽完內閣的意思,羅萬化皺眉說道:
“閣老們希望我們中書門下五房接過會推閣臣的重任,但是如果這次會推的結果陛下再不滿意怎么辦?”
沈一貫也說道:
“陛下到底屬意誰入閣?檢正你有什么思路嗎?”
面對好友兼下屬投來的目光,蘇澤也麻了!
我又不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蟲,怎么可能知道皇帝到底屬意誰入閣啊!
以隆慶皇帝這個狀態,也沒辦法和別人說,怕是連他身邊親信伺候的太監都不知道!
沈一貫說道:
“要不,問問太子?”
蘇澤搖頭說道:
“此等要務,陛下不會和太子說的。”
沈一貫又皺眉道:
“就算是有人選,可現在三位閣臣候補人望正高,如果不能讓他們有人主動棄選,這名單還是排不下來。”
“若是引起外朝執意推選,內閣夾在中間就難辦了。”
蘇澤思考了一會兒,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