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34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
大明九卿衙門的權力是在不停變化的。
任何熟悉官場運作的人都明白,影響部門權力的因素很多,絕對不是《大明會典》上規定了什么就是什么的。
衙門主官的能力高低,歷史演化的進程。
最有名的就是大明三法司的地位變遷了。
明初的時候,大理寺曾經一度壓制刑部,成為司法中樞。
緊接著都察院開始崛起,掌握了案件的審核權力,并通過巡撫巡案系統,掌控了地方上的司法權。
到了如今,刑部又占據上風,通過控制司法解釋和案件復核的權利,成為權力最大的法司部門。
而有的皇帝比較喜歡使用錦衣衛鎮撫司來處理案件,所以有時候都察院還會被排除在三法司外,在武宗朝三法司就是刑部、大理寺、錦衣衛。
而通政司是屬于那種祖上闊過,那是一直萎靡到現在的衙門。
祖上闊過,是指在朱元璋的時期,那時候朱元璋鼓勵百姓告狀,通政司負責受理這些案件,朱元璋也通過這個方法,懲辦了不少地方上的貪官。
但是繼任的皇帝,對于審理這種越級告狀沒有興趣,通政司的就失去了信訪督查權,變成了九卿衙門中的跑腿部門。
可從李一元這位前通政使開始,事態逐漸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職能上,朝廷補貼驛站的開支,通政司逐步掌控了驛站的控制權,南北二京的驛站網絡,現在都掌握在通政司的手里。
蘇澤奏請建設的“西北軍情快驛”,“漕運快驛”和“海驛”,這三條新的驛路體系,也都是朝廷撥款,如今也掌握在通政司手里。
此外京師周圍的民驛,也是通政使運營,這些民驛的結存雖然要上繳戶部,但是通政司手里多了一筆“活錢”。
最讓楊思忠驚訝的,是蘇澤真的讓兵部弄出了快船。
這是一種奇怪形狀的船,細長船體,尖銳的船首,還有高桅多帆的結構,這種快船被蘇澤命名為“飛剪船”,被運用于沿海港口之間的消息傳遞。
這種快船的航行速度極快,可以迅速往來于沿海幾個港口城市。
這艘船試航之后,就被市舶司訂下,用來在沿海各市舶司之間傳遞銀票底本。
只可惜工部那邊說,這種飛剪船的建造還有幾個技術難點,尖銳的空心船首需要最熟練的工匠才能制造,而風帆材料更是大問題,現有的織物強度不夠,工部嘗試了很多材料,最后使用了絲綢和棉麻的混合織物,但是成本居高不下。
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能操縱這種高速帆船的船員緊缺。
近海高速航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需要船長對于近海的海況十分了解。
如果航行到深海,那就要對海圖更熟悉,還要能熟練使用各種導航定位技術。
登萊海務教習所最優秀的學員,才能出任飛剪船的船員,這也制約了這種船的發展。
但是在蘇澤這份奏疏中,就提出了要給通政司配備飛剪船,他寫道:
“然沿海萬里,商旅輻輳、軍情孔急,現有驛傳路徑迂回,陸路崎嶇,水路經運河輾轉,公文往復動輒經月,每遇海疆警訊或市舶急務,恐遺緩誤機宜。”
“請于東南沿海通衢要港,如寧波、泉州、廣州等處,各增設通政司經歷所一屬。責成該屬專掌飛剪船調遣,于諸港口間接遞往來文書。凡關海防軍情、市舶急件、重大災異及圣諭欽件等緊要消息,皆可籍此‘海驛’飛傳。”
而蘇澤奏疏的后半段,則是請求朝廷按照朝鮮的“前例”,在南洋呂宋設立通政署,聯絡當地的漢人,搜羅南洋諸國的消息,加強和南洋各藩屬國之間的聯絡。
通政使楊思忠合上了蘇澤的奏疏。
這就是通政司權力變化的原因。
以往的通政使,不過是比六科更早的讀到群臣奏疏,實際上就是遞送公文的機關。
通政司在大明這個以公文處理國務的王朝是很重要的,但是重要并不代表有權利。
而現在的通政司,是一個涵蓋了大明幾條主要驛站網絡,要在全國各地建立經歷所,傳遞全國情報的衙門。
這也就意味著通政司將會成為大明情報上傳下達的樞紐。
使用飛剪船,南京的消息從上海縣的碼頭出發,直接航行到直沽的碼頭,再通過直沽和京師間運河邊的石板路快馬傳遞系統,最短十五天時間就能送到京師。
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飛速。
不僅僅是南京,廣州的消息也可以通過海驛急遞,一個月內京師就能拿到廣州的公文。
此外還有海外消息。
馮學顏派駐朝鮮之后,朝鮮通政署迅速開展工作,梳理了朝鮮國內的消息,每半個月都發一份簡報來京師,現在大明皇帝對朝鮮的動態,甚至要比朝鮮國主都要清楚。
除此之外,馮學顏為了能盡快立功回朝,還在朝鮮搜羅有關倭國的消息,也形成專案發回京師。
如果按照蘇澤的奏疏,再設立南洋通政署,日后南洋的情報也能被通政司掌握。
這些通政經歷所,日后要分布在沿海城市、西北軍情節點、遼東棱堡、西南要道上,還要分布于海外。
在官場上,比別人知道更快更早就是權力。
楊思忠明白這一點,通政司的權力正在逐步膨脹。
前提是蘇澤這份奏疏能夠執行。
楊思忠輕扣指節,但是這份奏疏的阻力不在外廷,而是在內廷。
——模擬開始——
《快船海遞公文并請設南洋通政署疏》當日送到內閣,內閣全體贊同你的奏疏,奏疏被送到了內廷。
司禮監使絆子,讓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點:340點
是否使用1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是。”
100點威望值已經扣除,剩余威望值:240點。
蘇澤看著模擬的結果,這次是司禮監阻擾自己的奏疏。
仔細一想,好像還真是,這份奏疏等于讓通政司成了皇帝的耳目。
而皇帝原本的耳目是誰?
東廠和錦衣衛。
很顯然,司禮監看出了這一點,所以要阻撓奏疏實施。
好家伙,自己這些日子都忙著和外廷斗智斗勇,都忘記了內廷了。
也對,對于太監來說,他們的權利來自于皇帝的信任。
如果連消息渠道都被外廷壟斷,那內廷就更沒有話語權了。
司禮監三巨頭只是低調,不和外朝爭權,但不代表他們就是軟弱可欺,甘愿讓出手里最重要權力的。
看來自己還是思慮不夠周全。
蘇澤越發覺得要推動變革的難處,這是自己有金手指查漏補缺的,如果沒有,可能一條利國利民的政策,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不少人。
京師這么多勢力,但凡跳出來幾個阻攔,事情就辦不成了。
改革難啊!
蘇澤也明白了,為什么改革先驅都要先立威,然后再用近乎于矯枉過正的方式推動改革。
如果不這么做,怕是連第一步都邁不過去。
但是解決這個問題只用了100威望點?——
楊思忠拿著內閣票擬過的蘇澤奏疏,來到了司禮監。
楊思忠將奏疏交給了李芳,李芳的眼睛瞇起來,正準備翻看奏疏的時候,楊思忠又說道:
“李掌印,本官也有一份密奏。”
密奏?
密奏不需要經過內閣和六科,是官員直接向皇帝的上書。
當然,密奏也是繞不開司禮監的。
和喜歡搞秘密政治的清代不一樣,大明朝的公文體系,是非常排斥密奏的。
正經大臣誰上密奏啊!
所以大明的密奏,基本上都是一些向皇帝問安拍馬屁的奏疏。
皇帝自然也是懶得看這些,大部分密奏都是司禮監回個消息就行。
但是通政使的密奏,李芳還是鄭重的接下了。
等到楊思忠走后,李芳拿起了蘇澤的奏疏。
這一次李芳越看越是皺眉。
如果通政司成了皇帝的耳目,那各地的制造司和市舶司太監呢?
東廠和錦衣衛呢?
能成為內廷第一人,李芳很自然想到了這里。
李芳放下蘇澤的奏疏,又拿起了楊思忠的密奏。
在通政司經歷所中安置東廠和錦衣衛的人?
李芳沒想到,這位看起來古板的通政使,竟然這么圓滑?
李芳也明白了,為什么楊思忠不上公開的奏疏了,這密奏被外廷看到,他不得被人噴死?
這位楊通政,還真是個人物。
李芳暗暗感嘆,以前通政司是個沒權的衙門,大家都不重視,里面的官員大抵上都是沒什么前途的。
可沒想到,這位大銀臺能屈能伸,愿意和內廷合作。
也對,如果真的在各地建立這個經歷所,內廷的情報能力大大加強。
內廷還可以使用通政司的急遞體系,這樣就不用自己搭建傳遞消息的網絡了。
雙贏要比雙輸強。
李芳將兩份奏疏都遞給了馮保和陳洪,兩人自然也是支持的。
對于馮保來說,這是讓東廠錦衣衛權力擴張的良機。
而對于執掌內承運庫的陳洪來說,如果能用上通政司的驛遞系統,那各地市舶司的商業消息也能快速傳遞,也對于內廷也是極大的加強。
二月二十六日。
蘇澤在詹事府內,看著系統的結算報告。
皇帝下旨,在沿海開港城市設置通政經歷所,使用海驛遞送要情,并在南洋設置通政署,聯絡南洋諸國,搜羅南洋的情報。
通政使楊思忠和內廷達成默契,在經歷所中安排一名東廠太監或者錦衣衛,和內廷共享驛遞系統。
海驛的出現,提升了行政體系的運行效率,加強了朝堂對全國的掌控。
南洋通政署讓大明的旗幟重新出現在南洋。
南洋通政署首任署長,通政司經歷張宣駐扎南洋,大揚大明國威,南洋諸國國主挽留張萱數十次,留駐南洋二十年,強化了對南洋的控制。
大明國祚5
這次竟然加了五年國祚?
想想也對,行政體系效率的提升,對國家是有百利無一害的事情。
不過這個南洋通政署的署長,常駐南洋二十年,這也太慘了。
蘇澤為這個不認識的官員默哀。
原來是通政使楊思忠和內廷達成了交易,才讓奏疏通過了。
這位通政使是個人物啊。
蘇澤也沒想到,這位不顯山不漏水的大銀臺,如此能屈能伸,情愿和內廷合作。
設立通政經歷所的奏疏如此輕易通過,蘇澤再次抽出一份空白的題本。
既然如此,干脆一鼓作氣,趁熱打鐵,徹底將驛遞體系的改革改完!
《請設通政郵遞司疏》!
其實他早有整合大明驛路體系的想法了。
大明朝這套統治機器,就是一座層層架構的屎山代碼,驛站體系就是起精髓。
大明驛路體系復雜,京師附近的官驛名義上是通政司管理,但是供養驛站的責任又劃給了順天府。
除了官驛之外,各地方官府還有自己的急遞鋪。
兵部下設車架司,負責軍驛的事務。
工部還有專門的漕運驛站體系,就連禮部的學政部門,也又屬于自己的傳遞渠道。
還有各地鎮守太監,錦衣衛設立的各種半官方渠道。
大明的驛遞體系就是典型的缺乏總體規劃,又喜歡重復建設,又浪費又低效的典型。
蘇澤想要將全國的郵政驛站工作,整合到通政司,新成立一個通政郵遞司,估計反對聲最大的就是兵部了。
兵部自有一套軍情遞送的系統,由兵部車架司負責。
蘇澤看過戶部的帳,每年朝廷在車架司投入大量的軍馬銀錢,兵部不可能乖乖放手。
可反過來,如果兵部軍驛這個硬骨頭啃不下來,其他衙門更不愿意乖乖讓渡權力了。
最后還是要試一試。
現在通政司已經和內廷聯手,現在是提出方案的最好時機。
蘇澤原本就有草案,迅速寫完了奏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中。
——模擬開始——
《請設通政郵遞司疏》當日送到內閣,你請求將通政司改名為通政郵遞司,在全國交通樞紐設置通政經歷所,負責全國的郵遞事務。
內閣贊同你的奏疏,奏疏被送到了內廷。
兵部強烈反對你的奏疏,兵部奏議軍驛體系的重要性,隆慶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點:400點
是否使用3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竟然只要300點?
這還等什么?蘇澤果斷選擇“是”!
300點威望值已經扣除,剩余威望值:100點。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