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  目錄 >> 第224章 京師天宮志

第224章 京師天宮志

作者:眀智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眀智 | 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224章 京師天宮志

壁立百仞,峭崖如削。

河水泛起浪花,輕拍著褐黃的石崖。日光斜潑而下,河面閃出銀鱗般的碎光。

古棧道懸在峭壁上,青石階縫里殘留著枯黑的苔蘚。鐵鎖長欄,一座鐵橋橫跨東西。

晉南第一渡,禹門口。

古時又稱龍門口。

傳說大禹治水時,此處水精成患,故開龍門,鑿天梯。峭壁上的那些石梯,據說就是供水怪魚精化人后,升仙的天梯。

只是傳說,但自古以來,龍門渡都是晉南、陜北之間的咽喉要道。

過了渡口,水勢漸緩,地形豁然開朗。懸崖峭壁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一片接一片的綠洲。

這些全是古代黃河改道后留下的灘涂,土地很是肥沃。九十年代開始改良試種,首選花生。

結果,一年種的比一年好,如今已經成了套種辣椒、韭菜、瓜菜,乃至中藥的種植模式。

趙大和趙二打問到的那幾個廢瓷坑就在這里,早近的一口是三年前挖出來的。

但連年耕作,撿的撿,碎的碎。別說瓷片,兩兄弟連點瓷渣都沒找到。

“師父,我們先去了縣史志辦,之后又去了博物館,都沒有資料留存。只是從一位已退休的老館員那里問到,剛開始坪地的那幾年,還挖出來過漢陶、唐瓷,以及金元時期的紫砂器……

因為全是粗陶粗瓷,所以沒有留樣拍照……但老館員說,基本都是從鄉寧運往陜北、關中的日用器……之后我們專程去了一趟鄉寧縣,古窯址離這兒才二十多公里……”

趙大事無俱細,林思成不住的點頭。

鄉寧縣燒陶極早,七十年代就發掘出仰韶文化(新石器)時期的古陶窯址,一直到民國。各朝代,各時期的陶瓷窯址屢有發現,而且規模都不小。

特別是晚清民國,光有史可查的民窯有三十七家。

燒這么久,工藝技術和制造水平相對于周邊要高很多,肯定會往外賣。離渡口又這么近,經年累月,在河灘上留下幾座廢瓷坑并不奇怪。

“就近有沒有瓷土礦,問了沒有?”

“問了,就兩處,一處在河津市固鎮,一處在鄉寧縣西坡鎮。雖然分屬兩縣,但兩個鎮連在一塊,古代鄉寧縣燒陶、制瓷、制紫砂器都是從這兩處取土。據河津工業局說,瓷土儲量有好幾十億噸……”

“離這兒都不遠,鄉寧西坡陶土礦大約二十公里,固鎮更近,就十公里左右……我們都取了樣,正準備送回去……”

派出來四天,兩兄弟馬不停蹄,還真問到了不少。

“辛苦!”

林思成笑了笑,接過兩口玻璃罐。打開捻了捻,他暗道了一聲果然:黃河流域沉積型粉砂質瓷土,與呂梁山南麓風化型陶土。

后者富鋁,前者高鈣。

林思成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胖老板賣給他的那些瓷片,就是拿這兩種瓷土燒的。

“現在太晚了,路上不安全!伯恒,明天你開車送到市博物館,交給秦師兄。”

“好的師父!”

趙修能看了看表:“師弟,王教授,要不要去瓷土礦看一眼!”

林思成搖搖頭:“聽著不遠,就十來公里,但全是土路,還有山。估計剛到,天就黑了!”

“對,不急著這一小會!”王齊志點頭,“先回市里吧,明天再來!”

幾個人說著,趙二又給酒店打電話,準備訂房間。

將拔出去,林思成的手機響了起來。

是西京的號碼,但不認識,林思成順手接通。

電話里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林老師,你在河津呢,對吧?”

聲音有些耳熟,林思成怔了怔,隨即恍然:莊子敬,莊依的哥哥。

“莊總,你怎么知道?”

“莊依去博物館找葉助理玩,我送他過去的。去了后恰好碰到高館長,我正好認識,聊了兩句才知道,你們來河津了!”

莊子敬笑著,“正好回老家有點事,我和莊依也回來了……林老師,相請不如偶遇,今天一定要給個機會,讓我盡一下地主之宜……”

認識五天,莊子敬這已經是第三次邀請了。

也根本不是他說的莊依去找葉安寧玩,應該是專程去找自己的。聽到自己來了河津,莊子敬馬不停蹄的追了過來。

林思成稍一頓:“莊總,是不是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

“確實!”莊子敬客氣的笑著,“不瞞林老師,確實有幾樣東西要請你掌眼!正好,我一塊帶過來了……”

林思成笑了一聲:莊總這正好有點多……

莊子敬提了好幾次,前幾次確實是不湊巧。正好今天再沒什么事,順便看看,也費不了多少時間。

林思成沒推辭,答應了下來。

到最后莊子敬才說,宴席已經準備好了,就在城邊上的老宅里,還是正兒八經的河津土菜。

林思成掛了電話,趙修能“嘖”的一聲:“河津土菜,怕不是砂鍋菜?這個可不好弄,估計這位莊總剛知道我們來了河津,就讓家里人準備了。”

“確實追的有點勤!”王齊志點著頭,“不過好歹是土著,留點交情,說不定后面就能幫上什么忙。”

林思成不置可否。

左右不過幾件東西,順帶的事。

幾人上了車,順著縣道進了城。

說是在城邊上,其實在城中心,緊靠著九龍公園。九座山崗如九星拱月,中間圍著好大的一座湖。

進了小區往里,穿過住宅樓,最后是幾幢零星的別墅。兄妹倆站在其中的一幢門口。

葉安寧又抿抿嘴:真是經不起念叨?

中午的時候,只是看到不遠處正施工的那座九龍塔,她下意識的想起莊依,暗暗的嘀咕了一下:這次不會再碰到了吧?

結果天都還沒黑利索,真就碰到了?

暗暗嘟囊,幾人下了車。

莊子敬不過二十七八,但處事很周到,面面俱到,有說有笑。

莊依的爸媽這次沒回來,家里就兄妹倆,莊子敬又請了兩位遠房的叔伯做陪。

幾句寒喧,進了客廳,將將落座,飯菜依次上桌。

菜是兩位嬸娘做的,正宗的河津砂鍋土菜,好不好吃還不知道,但聞著味兒都香。

林思成不喝酒,莊子敬也沒喝。想著明天還有事,王齊志和趙修能也沒多喝。

但耐不住酒量大,他倆就只喝了個五六分,莊子敬的兩位叔伯就大了舌頭。

讓嬸娘扶著回房間休息,把幾人請到客廳,莊子敬搬出了幾口箱子。

打開一口,林思成眼睛一睜:好家伙,這何止是幾件?

挺大的一口收納箱,帶連桿機關的那種,上下三層滿滿當當。

仔細再看,發簪、耳環、步搖、項璉、發箍、手鐲、戒指、扳指。甚至還有華勝(額頭貼花)、瓔珞(胸前珠飾)。

金的銀的,玉的銅的,鏨花螺鈿、竹角象牙……但凡常見的首飾材料,這兒幾乎都有。

林思成看了好一會,又抬起頭,看了看莊子敬。

“林老師,你見諒,知道您忙,所以我把能帶的都帶了過來!”

莊子敬頗有些不好意思,“這些都是我父親早些年收羅的,之前,店里的師傅當做設計樣品,做了一部分仿品賣了幾年。但這兩年已不太流行,就想著找個內行鑒定一下,能出的出一出……”

就說怎么這么多。

但別說,真有好東西。

林思成先挑起了一對鎏金銀環。

銀絲鎏金,累編而成。龍耳后貼,無角無爪,頸部之后則為魚身。

這種造型稱之為“魚化龍”,源自唐朝,盛于宋、包括元和明,四朝均不禁民間佩戴,專用來束發。

宋、明時進士高中,皇帝有時也會賜這種發環,喻意“魚躍龍門”。

清不行,別說龍了,鎏金器都不讓用。

老化痕跡很重,些許處已磨完了金漆,露出內里的銀質,但做工很不錯。

看了兩眼,林思成往下一放:“工藝不錯,朔州的金泥工(金汞齊),應該是明中晚期左右,大致正德到萬歷年間……”

莊子敬頓然一喜:“明代?”

“對,明代,不過是民間工藝!”

之前請人看過,莊子敬當然知道這是民間工藝,但不知道具體是哪的工藝,年代也斷的模模糊糊。

心里一直沒底,所以就沒出手。

現在知道了,明中期,朔州銀銅鎏金,比照近幾年的行情要價就行。

莊子敬道了聲謝,鄭重其事的放到一邊。

林思成又拿出了一件手鐲:

依舊是鎏金銀累絲,依舊是龍形。但比之前一件,做工更為精細,工藝更為復雜。

其它不說,只看鏤空龍身、銀花絲的編法就知道,這一件比那一件難累的多。

林思成看了好一陣,遞給趙修能:“師兄你看,是不是很眼熟?”

趙修能接到手中,眼睛一亮:“造辦處金銀作?”

聽到造辦處金銀作,莊子敬心里一跳,但隨即,林思成一盆涼水就澆了下來!

“確實是宮廷老工匠的手藝,但老化程度一般,頂多七八十年。應該是老藝人出宮后編的!”

林思成還了回去,“民國!”

莊子敬也不在意,繼續往外拿:“林老師,你看看這把梳子!”

“現代仿的!稷山(屬運城)的螺鈿工藝,不超過十年!”

只是一眼,林思成就搖頭:“莊總,我自己來吧,你放心,好的肯定全給你挑出來!”

莊子敬訕訕一笑,再沒吱聲。

又拿出一件,林思成眼睛一瞇:螺鈿累金絲點翠手鐲?

乍一看,金光璀璨,锃亮如新。細一瞅,雍容華貴,典雅精致,粉是粉,翠是翠,咋看咋像是現代仿的工藝品。

但別懷疑,保存較好的金制品,或是剛從墓出挖出來的時候,基本都是這種品相。

就像劉賀墓中金銀器,出土的時候,看著就像是新鑄的……

拿到手里,雖然不是很重,但明顯能感覺到黃金質地的壓手感。

關鍵是的,這個工藝:內外胎體都是黃金,但壓的極薄,然后又在上面雕琢花鳥。

金鐲內部用金絲累成,照著燈看,內里的孔洞雖密密麻麻,卻一般大小。

再看紋飾,先雕后嵌,而后打磨。設色也設計的極好,粉的是貝,黃的是金,綠的是翠。

說句實話,就這手藝,就這精細度,給機器也弄不出來,純手藝無疑。

林思成頓了一下,和趙修能對視一眼。

兩人都很確定,這東西雖然看著新,但絕對是老物件,至少也是清中或清晚。無非就是保存的比較好。

那問題又來了,就清朝那個環境,除了內務府,哪個地方還有這么好的手藝,這么精致的作工?

關鍵的是,那幾點翠,明顯就是琺瑯。

清代的時候,琺瑯點翠的工藝就只有宮里有,民間想仿都沒辦法仿……

又仔仔細細的看了兩遍,林思成抬起頭:“莊總,這件從哪淘的?”

“太原,有七八年了……”莊子敬仰著頭回憶,“我爸看這東西挺漂亮,就花高價買了回來。但拿回店里才知道,是螺鈿工藝,師傅仿不了……”

何止是螺鈿?

螺鈿工藝起源很早,能追溯到商周時期。但黃金螺鈿直到明朝才實現,迄今為止發現在最早的文物,已是嘉靖時期。

技藝雖未失傳,卻不是一般的難。何況還要在螺鈿上點琺瑯?

有這手藝,進故宮都沒問題……

林思成還了回去:“內務府造辦處的手藝,雖然是清晚,但既有黃金螺鈿,又有琺瑯點翠,上拍的話,拍個百來萬輕輕松松……”

“多少?”

仿佛聽錯了一樣,莊子敬瞪大了眼睛,“林老師,你說多少?”

林思成有些奇怪:家里開連鎖珠寶店的,億萬不敢說,幾千萬肯定有,不至于驚成這樣吧?

好像猜到他在想什么,莊子敬肉疼似的咧了一下嘴:“當初我媽給我,我嫌太新沒要,最后給莊依了……”

“哈哈……”林思成笑了一聲,“莊總要了哪一件?”

莊子敬一臉愁苦,指了指那對鎏金銀環。

確實。

那件雖然是銀的,但咋看都像是老物件。反倒是這只鐲子,怎么看怎么新。

但如果說價格,那對銀環頂天十萬……

林思成還了回去:“莊小姐,好好留著吧。畢竟是宮里的老物件,還是相對少見的金器,過兩年肯定會漲,翻一倍也不是問題!”

莊依接到手里,甜甜的說了聲謝謝。

葉安寧就感覺,牙都快要酸掉了。

大致又翻了翻,基本都是現仿,不過工藝都很不錯。

看完首飾,又看了幾件角器和牙器,除了一只民國時期的象牙簪,基本上再沒老東西。

然后是幾件玉器,這個更新。

但無一例外,不論是首飾還是玉雕,全是手工藝品,作工相當不錯。

只此一點就能知道,這位老莊總有多愛鉆研。能開連鎖店,真不是偶然。

大致看完,已經快十一點了,林思成要告辭,莊子敬攔了一下。

“林老師,今天來的急,財務還在西京,鑒定費我明天親自給你送過去。”

“莊總,都是朋友……”

但話沒說完,就被莊子敬打斷:“朋友歸朋友,規距歸規距。您這次不收,我下次哪好意思找你!”

林思成頓了頓:竟然得財務專門來一趟,莊子敬準備是給多少?

他嘆口氣:“莊總,意思一下就行了!”

“林老師你放心,我懂!”

莊子敬笑著,又推過來一只盒子:“知道你這次來山西,是專程來找古代工藝的,我就順便打問了一下。也是巧,還真找到了一本。你看要合意,你就收下……”

古代工藝?

林思成客氣了一句,順手翻開,但剛掃了兩眼,心里“咚”的一跳。

這什么,《京師天宮志》?

如果他沒記錯,這書應該還有個名:《京師天宮營造法式》,是明清兩代修建類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

說簡單點:故宮就是照這本書修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目錄  |  下一章
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50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