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二百八十六章 二十萬對二十萬,勢均力敵
日落西山,輕風吹過。
江河一片通紅。
就連千里沃野,也不免為之影響,就此漫上一抹特殊的丹紅。
江岸。
種師道負手而立,注目眺望。
“將軍!”一聲大呼,裨將曲參大步走近:“末將已然讓人渡河窺探。”
“西夏鐵騎,已是盡數退去。”
觀其腳步,甚是輕快,儼然是興奮不已。
不過,這也不奇怪。
不費一兵一卒,半渡而擊,大破萬余鐵騎。
這可是絕對的大功一件!
入邊征戰者,誰還不想建功立業,升官發財呢?
“嗯。”
種師道沉穩點頭。
“傳我將令!”
種師道大手一揮,喝道:“拾骸瘞土,整飭疆場;凡完好甲兵,盡數歸營,殘破者焚之!”
“是!”
曲參一禮,大步退了下去。
“呼!”
一口氣呼出,種師道負手注目,眼中沉穩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卻是一抹興奮之色。
時年二十二歲的他,資歷其實不淺。
作為大相公江昭的半個弟子,種師道從來都不缺刷資歷的機會。
熙豐、燕云、交趾,三次開疆拓土,種師道都有參與其中。
論起資歷,除了顧廷燁、王韶二人可穩穩的壓他一頭以外,其余的一些武將,就算是張鼎、鄭曉二人,也無非是伯仲之間而已。
不過,資歷相差不大,論起功績,就未免遜色些許。
這主要是缺乏表現機會的緣故。
熙豐拓邊,為恩師江大相公主持,種師道初步拜師,自是得執掌部分中軍,護于恩師左右。
燕云拓土,雁門谷一波定勝負,自然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表現機會。
交趾滅國,也是以破雍雞關為主,表現機會不大。
當然,這說的“缺乏表現機會”,主要還是偏向于沒有一定的“高光表現”。
就實際而言,種師道的功績,其實也不低。
三次拓土,且研制了破鷂弩,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功績,攏起來已經足以高于八九成以上的武將勛貴。
不過,這些都是小型表現機會,已經偏向于熬資歷的類型,非種師道心頭認可的表現機會。
如今,學藝六年,總算是苦盡甘來。
不費一兵一卒,半渡而擊,使得萬余鐵騎退而避之!
說一句名將之姿,不過分吧?
涼州。
中軍大營。
梁乙逋沉著臉,緊咬后槽牙,佝僂著身子,眼中盡是悲痛欲絕之色。
一呼一吸,自有一種難言的沉重,似是進氣少,出氣多,將要不久于世一樣。
自其以下,一左一右,立著老將軍仁多零丁與裨將梁永能。
“大將軍莫要為之動氣,傷了身子。”
梁永能眼珠微轉,低聲道:“大周一方有了新型武器,實是讓人出乎意料。”
“此中之敗,實為非戰之罪。”
“且知雁門谷大戰,遼皇耶律洪基兵略不足,可是一次性傷亡了近六萬士卒。”
“大將軍引兵渡河,僅是傷亡兩千七百余人。若非是大將軍毅然果斷的退兵,恐怕.”
梁永能說著,瞥了一眼:“這已經是罕有的名將指揮水準!”
“料來,便是李世績在世,也唯有統兵退走,暫避鋒芒。”
作為狗腿子,梁永能相當了解主子的性格。
梁乙逋的悲痛,十有八九是假裝出來的!
渡河征戰,半渡而擊,梁乙逋自然是以驚恐為主。
可退兵已有半日,驚恐散去,梁乙逋眼中竟是浮現一抹抹悲痛?
這可是二世祖啊!
以梁乙逋的性子,指望其為一些素不相識的兵魯子悲痛不已,肝腸欲斷,可能嗎?
也因此,真相只有一個——梁乙逋覺得丟臉了!
尚未渡河以前,無論是梁永能,亦或是其他人,都沒少吹捧梁乙逋。
不是冠軍侯之姿,就是李世績在世,更甚者都能吹出兵仙韓信的水準。
梁乙逋性子倨傲,從沒吃過大虧,也沒少擺出一副自信必勝的樣子。
甚至,梁乙逋還在老將軍仁多零丁面前擺過譜,半點不聽勸,態度異常堅決,可謂是半場開香檳。
然而,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渡河竟然失敗了?!
這就有點尷尬。
梁乙逋是何其自信的人?
自信者,必然重自尊心。
二十余歲的梁乙逋,尚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面子抹不開,自是唯有裝出一副悲痛萬分的樣子。
作為狗腿子,梁永能自是連忙開導,給個臺階下。
“梁將軍言之有理。”仁多零丁也不是傻子,卻是淡淡附和了一句。
梁乙逋的背景實在太大,他得罪不起。
年輕人心高氣盛,敗了也不足為奇,該給臺階下,還是得給的。
并且,就客觀而言,梁乙逋的撤退策略也的確是沒什么問題。
當然,要是能不狂妄渡河,自然是更好。
果不其然!
臺階一遞,梁乙逋眼中的悲意一下子就少了七分。
佝僂的身子,也不再佝僂。
“唉!”
梁乙逋長長一嘆,也不再擺譜,連忙順著臺階下:“梁某是吃了沒準備的虧啊!”
“自從炸彈研制以來,馬匹已然不再馬驚。”
“可誰承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大周研制的新型武器,竟是相隔兩里之遙尚可殺人。”
梁乙逋連連搖頭:這,實在是讓人無法應對啊!”
“也幸虧是大將軍。否則,若是其他人,怕是都能被人殲滅。”梁永能連忙附和道。
“嗯。”
梁乙逋點著頭,心里好受了不少。
“非戰之罪啊!”
“經此一役,梁某已是有了準備。”
“大軍修整幾日,定要卷土重來。我還就不信,渡不了河!”
兩千步卒對萬余鐵騎,毫發無傷,不損一兵一卒。
半渡而擊,火炮殺傷二里之遙。
不出意外,僅此一戰,驚動天下!
西夏,西平府。
風軟草淺,水草漸豐。
燕云,新州。
中軍大營。
上上下下,一片沉寂。
文書鋪開,耶律洪基沉著臉,攥緊拳頭,眼中閃過一絲難言的驚疑。
兩里!
大周人,研制出了一種名為火炮的軍事武器,殺傷力兩里!
這還是冷兵器時代嗎?
耶律洪基長喘一口氣,眼神或左或右,不由自主的動來動去,精神難以集中。
火炮!
這一軍事武器,實在是太過“新奇”,近乎碾壓式的打擊,更是讓其有了一種“重回雁門谷”的錯覺。
雁門關一戰,六萬鐵騎,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僅余五千人存活!
此可謂,十不存一。
就算是遍觀史書,也罕有可與之相較的慘敗。
而一切,都僅僅是因為炸彈的存在。
這一次,似乎也是一樣。
“呼!”
微闔著雙目,僅是幾息,耶律洪基便已臉冒冷汗,背生虛汗,長汗直淌。
其下,南北面官,左右肅立,亦是議論不止。
或是喧嘩,或是震驚,或是駭然,或是失色。
無一例外,都是以驚懼、慌亂為主。
特別是國相趙徽,更是心頭叫苦不已。
雁門谷大敗,就是上任宰相蕭烏爾古納被貶的唯一緣由。
耶律洪基不得不貶了宰相蕭烏爾古納,殺了使者蕭禧。自稱是受了兩人蠱惑,以此平息眾怒。
若此次亦是大敗.
趙徽心頭一沉。
一道眼神使出,自有一名五品運糧官走出。
“啟奏陛下。”
運糧官邁出幾步,恭謹行了一禮:“自古以來,都有臥薪嘗膽一說。”
“陛下欲開拓疆土,安穩社稷,志在長遠。然,連連征戰,不免糧草荒蕪。”
“近來,更是有新型武器的消息傳來,軍中震動不已,士氣不佳,不宜開戰。”
“昔年,漢高祖劉邦,未曾退兵避戰,則有白登之圍。”
“伏望陛下,以史為鑒,遣使談和,成兩國之好。”
幾句話說著,運糧官一臉的嚴肅,重重一拜。
“伏望陛下,以史為鑒,遣使談和,成兩國之好。”趙徽抬手一禮,連忙高聲附和。
大周人,甚至連殺傷力達兩里的軍事武器都有,這還打什么?
唯有求和!
“伏望陛下,以史為鑒,遣使談和,成兩國之好。”南北面官,不時有人相視一眼,連忙附和。
零零散散,竟是有一半左右的人選擇附和。
有著雁門谷的前車之鑒,無論是文臣,亦或是武將,都不太想繼續打下去。
這種碾壓式的軍事武器,實在是讓人太過絕望!
“如今,大周火炮威勢赫赫,大遼猶如項羽被困垓下。”
“以臣拙見,或可量大遼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如此,定可求得和平,兩國和睦依舊。”一人附和道。
丈許木幾,耶律洪基抻著手,臂膀微顫。
本是不太集中的精神,愣是被一下子拉了回來。
無它,軍心快散了!
相較于火炮引起的危害來說,軍心潰敗,亦是半點不差。
耶律洪基向下望去。
其實,就實際征戰而言,遼、周二國甚至都還沒有正式打起來。
十萬人左右的大規模作戰,要想真正鋪開,陣線遍布三路,起碼也得二三十日以上。
也就是說,竟是有相當一批人,未戰先怯。
耶律洪基皺著眉頭,心頭一凜。
“放肆!”
“擾亂軍心,妖言惑眾!”
“來人!”
耶律洪基注目著,沉著臉,一拍木案:“把運糧官給我拖出去斬了!”
一聲令下,五品運糧官面色大變,駭道:“臣知錯,陛下恕罪!”
“臣知錯,陛下恕罪!”
連著幾聲呼喚,并無半分得到寬恕的跡象。
趙徽面色微變,連忙低頭。
其后,幾名軍卒走進,將人拖了下去。
“長劍出鞘,張弓拉弦,豈可輕退?”
耶律洪基負手起身,走了兩步,沉聲道:““未戰先怯,更是非草原勇士之舉。”
“再說,據探子來報,火炮造價不低。即便是大周一方,也唯有少數軍隊掌握著火炮,不足為懼。何至于就此退兵?”
耶律洪基不太想退兵。
一方面,征調十萬大軍實在是太過不容易。
表面上,征調十萬人,僅僅是一句話的事情。
可實則是,這事一點也不簡單。
十萬軍卒,注定是來自于不同的部落、民族。
入邊征戰,又都是死人的事情。
贏了,契丹族勢力大漲,君王威望上升。
輸了,死的是其他部落、民族的青壯年。
對于非契丹族的人來說,自然是不肯出青壯年征戰。
熙豐四年,雁門谷大敗,耶律洪基就已威望大減,不少部落、民族隱隱有反抗之勢。
如今,若是未戰即退,其余的部落、民族自然是沒有太大損傷。
但,作為君王的他,威望可是得繼續大減!
就算是大周一方已經有了更為先進的軍事武器,也唯有硬著頭皮,繼續交戰。
屆時,真的輸了,再行求和也不遲。
另一方面……
耶律洪基瞇著眼睛,靈光乍現,補充道:“此外,區區火炮,無非就是投擲更遠的炸彈而已。”
“大遼鐵騎,已然無懼馬驚,孰勝孰負,還不一定!”
僅是一言,便讓不少武將暗自相視,松了口氣。
這句話很有道理。
火炮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恐怖。
這不就是翻版的炸彈嗎?
無非是射程遠了一點而已。
耶律洪基背著手,安穩軍心道:
“燕云十六州,古來大型征戰三十有余,是非曲直難盡論,然史家莫不察——此中原古戰場,實系數代王朝盛衰之興衰、此興彼落之樞機,故古有“問鼎中原”之說。”
“昔年,圣宗皇帝與宣獻太后南征,一度征討至大周國都兩百里,大獲全勝。區區中原,論起戰力,實是不足為懼!”
“吾不解也:何以皆言項羽困于垓下,仿佛此中原古戰場,于我等竟注定兇多吉少?”
“雁門谷一敗,為百年國恥,然大敗之關鍵,在于炸彈驚馬之效。”
“今,炸彈研制,馬匹不驚,十萬鐵騎生機勃勃、萬物競發之境,猶歷歷在目。”
“既是如此,此地何至于淪為吾葬身之所乎?”
“無論如何,會戰之兵,兩國對一國,二十萬對二十萬,勢均力敵!”
耶律洪基沉聲道:“都退下吧。此間之事,休要再提,便算作是戲言。”
“否則,莫要怪我翻臉無情!”
“是。”兩列大臣,齊齊心頭凜然,連忙一禮。
河東路,云州。
中軍大營。
趙策英拾著文書,伸手揉了揉有些發癢的左臂,淡淡點頭。
江卿的弟子!
別的不說,但凡可習得江卿的三成統兵水準,也可就此獨當一面,堪稱有名將風范。
若是真可立下大功績,有真本事。
趙皇帝,不介意賜下世襲罔替的殊榮!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