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秦人的悠閑生活 第三百一十七章 愛笑的小公主
隨機推薦:
冬至后的關中,這里依舊是寒冬天。
昨夜下了一場凍雨,早晨的氣候也更冷了,咸陽的北郊行宮,早起的扶蘇望著遠處田地里勞作的人們。
等一旁的內侍端來了茶水,扶蘇與田安一起喝著茶。
“你不是說以后都不喝茶了嗎?”
“茶也挺好的。”田安捧著茶碗道。
這位老人家笑起來時,喜歡瞇著眼。
可能是年紀大了,笑起來瞇著眼,倒也顯得更和藹。
田安又飲了一口茶水,接著道:“小公子來信了,說是他要準備太學府的考試。”
“嗯,挺好的。”
見皇帝點了點頭,又中肯地回應,田安這才松了一口氣,道:“小公子還擔心皇帝會不答應。”
“禮自小就有天賦,讀書正是他擅長的事,朕自然樂見其成。”
田安望著還濕漉漉的關中大地,面上帶著微笑。
當有內侍匆匆而來,說今天驪山一切無恙,扶蘇這才放心。
自從父皇不理政事,歇息下來之后,父皇的身體正在好轉,一天比一天好了,連睡眠也好了許多。
其實,父皇才年過五十,一個男子五十余歲也不算老。
扶蘇希望父皇能夠再多活二十年或三十年。
父皇的最后一次西巡一樣舟車勞頓的,還去了北方的賀蘭山。
這兩年間,父皇那原本疲憊多年的身體,正在逐漸恢復,一切都在向好發展。
茶碗中的茶水還在冒著熱氣,扶蘇坐在行宮的殿前,還在考慮著自家外戚,也就是王家的事。
卻見遠方來了一個身影,等對方走近了,扶蘇才看清來人是右相。
不等下方的侍衛來稟報,扶蘇就讓人請著右相上來。
每當寒風吹過時,還會凍得人直打擺子。
扶蘇請著右相走入溫暖的殿內。
馮去疾此次前來是稟報公子衡的近況。
聽他說罷了,扶蘇道:“朕知道,他這兩天吃住都在御史府,整天看著御史府的卷宗。”
馮去疾低聲道:“陳平與臣說,擔心公子衡太過良善。”
“陳平是擔心,他教導衡的方式不對,教壞了這個孩子,朕會責怪他陳平。”
馮去疾頷首,道:“陳平是一個很怕死的人。”
陳平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但陳平又是一個十分怕死的人,他比誰都更怕死。
扶蘇聽章邯說過,章邯就是看透了陳平這個人怕死,因此就可以控制住陳平。
說來也有些好笑,誰讓章邯在軍中就是一個軍法嚴酷到無情的人。
若是換作別的將領,早就被陳平騙得團團轉了。
也唯有章邯,能一直保持著清醒。
這些話扶蘇不會告知馮去疾,因這是章邯在私下說的。
作為一個皇帝,扶蘇有時覺得自己想對臣子說的話越來越少,因說多了不見得有好處。
有些話說出來了,反而會導致秦廷的政治風貌出現問題。
這都是扶蘇所不想看到。
以及將來廢除丞相制,保留九卿但還要裁撤太尉的建制等種種安排,扶蘇從未對任何人說過,包括眼前的右相,與自己的孩子,包括妻子。
面對臣子,扶蘇更想聽他們說出各自的想法,或者是謊話,或者是真話,哪怕口是心非。
尤其是在廷議的時候,扶蘇都會安靜地看著群臣各自據理力爭。
再看眼前的右相,扶蘇道:“陳平想多了,右相也想多了。”
馮去疾依舊行禮。
扶蘇又道:“右相放心吧,衡這個孩子不會學壞的。”
孩子都這個年紀了,扶蘇對兩個兒子的價值觀與是非觀很滿意。
他們知道怎么做一個更好的人。
因此,陳平與右相的擔憂是多慮的。
衡也好,禮也罷,他們的個性早就建設完成了,這個年紀的少年人,即便是長大了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馮去疾道:“往后,能否讓陳平多帶帶小公子?”
扶蘇點頭。
君臣兩人又談了許久,皇帝留右相在行宮中用飯。
在皇帝用飯的空閑,田安走向行宮的后方,那里到了夏季就會雜草叢生,如今到了冬季枯黃的草覆被雪壓著,來年它們肯定會長得更茂盛。
這行宮的馬場一兩年不修整,就亂糟糟的。
皇帝也不常來這里,一年也就來一兩次,甚至一年到頭都不會來這里走動。
而且就算來此地,多數時候也都在行宮內,不會到處走動。
這行宮內,皇帝未曾踏足的地方,就這樣破敗著。
原本這里是一片草地,還養著一些戰馬,如今戰馬不在了,只有遍地的荒草。
田安覺得身為大常侍的自己,真的是越來越閑了,也越來越無事可做。
遲早,他也會年邁到什么都做不了的地步。
等右相離開之后,田安這才回到行宮的大殿內,與皇帝說了行宮后方馬場荒草遍地的事。
扶蘇道:“安排人收拾收拾吧。”
“是。”
田安頷首,但又多看了一眼皇帝的神色。
若行宮只是散心之用,其實也不用建設的這么大,再者說皇帝連上林苑的田地都分出去了,這行宮被拋棄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一直都是這樣,總是要的很少,想做的事又很多。
冬至休沐期間,皇帝住在行宮,偶爾也會看看國事。
過了半個月,休沐時節也過去一半了,太學府送來了消息,公子禮通過了太學府的考試,成了最年輕的太學府夫子。
今年的小公子只有十四歲。
扶蘇看著王夫子讓人送來的答卷。
扶蘇將這卷答卷交給了正在抱著女兒的妻子。
翌日,公子禮就親自寫了書信,讓人送來咸陽北郊的行宮。
扶蘇與妻子正坐在行宮的樓臺上,天正在下著大雪,可以坐在這里遠望覆蓋整個關中的大雪。
眼前還有一群鹿,正在雪中走動著。
扶蘇收回目光,這才打開兒子送來的書信,在禮的書信中,他說了有關太學府的看法。
他覺得以后的書籍與教書的夫子要掌握在國家的手中,不僅如此還要加大規模教書的規模。
理想總是美好的,就像當年父皇與丞相李斯的理想,哪怕是冒著天下大不韙,也要將理想中的社稷建設起來。
禮的理想很好,但要實現還需要時間。
休沐時節過了大半,扶蘇終于見到了陳平的回報,今年的掃盲政令下達時,由丞相府給各縣下令。
再見到陳平的奏報,扶蘇才知,原來掃盲這件事比自己所預想的要順利的多,現在的關中各縣對讀書識字的認可度很高,因教書事業,也是關中的“潮流”。
扶蘇寫了一道回信,讓人去交給陳平。
而后扶蘇又離開了北郊行宮,在風雪天去了渭北。
扶蘇還記得蕭何說過的話,他身為渭北的郡守,一定會建設好這里。
扶蘇也答應他,若渭北治理好之后,將來他蕭何要回楚地,自然不會攔著。
不僅不會攔著蕭何,并且打算給蕭何一個類似封疆大吏的職位,以確保他的治理順利。
扶蘇此去涇陽縣,沒有見到蕭何,也沒有見到曹參,倒是見到了他的兩個侄兒。
車駕沒有進入縣里,扶蘇只是從車窗外看了一眼跪拜在縣府外的劉肥與劉盈。
這兩兄弟穿著樸素的衣裳,看他們跪拜在地,一時間也見不到他們的面容。
車駕只是短暫地縣外停留了片刻,沒見到蕭何與曹參也無妨,就讓章邯趕著車,在渭北到處走走。
此次出行,隨行的兵馬不多,有三百余人。
車駕走得并不快,扶蘇從車窗能夠看到渭北各縣的變化。
章邯坐在車轅上,親自給皇帝趕著車。
“敬業縣的醬油作坊建設的如何了?”
聽到車駕內傳來皇帝的話語,章邯回道:“很順利,來年就能釀造醬油。”
扶蘇道:“如有需要你可以讓禮來書信。”
就算有需要,章邯也不敢打擾皇帝,但還是回道:“末將領命。”
護送的將士們在寒風中依舊走得整齊,皇帝雖裁撤了兵馬,但軍心依舊很好,并且章邯任職內史令之后,掌管關中兵馬這兩年還整頓了軍紀。
章邯就是這樣,于他而言可以更苦更累,但軍紀一定要嚴明。
在渭北繞一圈,天色就要入夜時,皇帝才回了咸陽。
翌日,蕭何的奏章就送到了。
扶蘇在高泉宮用著早飯,一邊看著蕭何的奏章。
田安道:“蕭郡守與曹參都在宮門外等著。”
“讓他們回去吧。”
“是。”
皇帝希望蕭何與曹參能夠盡快回到他們的縣里,繼續坐在他們的崗位上,不要離開崗位太久。
扶蘇希望人們覺得勞動是一種光榮,勤勞與誠實是一種更好的品質。
這種品質應該宣揚出去,讓更多的人學習與倡導。
夫人今天很高興,小公主在夫人的懷里一直咯咯笑著,原來是喜歡上了這個小撥浪鼓。
她小小的手抓著撥浪鼓,晃動兩下聽到了響動,就會笑著。
因小公主的笑聲,整個高泉宮的氣氛也變得歡快起來,宮里的內侍與宮女們也都高興了許多,眾人臉上都有笑容。
小公主笑起來有一種感染力,看到她的笑容,眾人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