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在俄國當文豪 259、黑暗童話與繼續往前邁進的米哈伊爾
關于所謂的童話故事,其實最早來說應該將這些故事稱之為民間故事,而格林兄弟是出于學術上的需要才在1812年搜集了這些民間故事,因此初版的《格林童話》實際上是德國民間風俗的研究之書。
那么問題來了,就歐洲中世紀乃至更早期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的狀況,真的能指望孕育出什么很真善美的民間故事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早期的這些故事中,嫉妒白雪公主相貌的并非繼母,而是白雪公主的親生母親,在這個故事的結尾,王子更是命令王后穿著燒紅的鐵鞋在宴席中跳舞,直至最后力竭而死。
再就是灰姑娘并不像后來的版本那么善良和不計前嫌,實際上她對她的姐姐和繼母懷恨在心,于是用魔法派了兩只鳥啄瞎了兩姐妹的眼睛,最后繼母和兩姐妹淪為乞丐流落街頭,灰姑娘則是在歡快的氣氛中喝起了香檳。
該說不說,這樣的劇情好像更加符合人性,也能反映出民間樸素的渴望更高的地位和復仇的思想。
諸如此類的例子相當多,而令格林兄弟沒想到的是,他們這些故事集出版后,最大的受眾竟然是兒童,于是他們便不得不對這些故事展開修訂,從而一步步讓這些故事往真善美的方向去靠。
等到這個故事集要在英國出版時,英國人當然是又對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于是普遍意義上的童話這才出現,成為了兒童的道德故事。
正因如此,童話在這一時期的英國的地位其實并不算高,大多都被認為是兒童的讀物。
但像米哈伊爾念的這篇《快樂王子》,當他念完這個故事并進入了短暫的中場休息時間的時候,臺下的聽眾卻是已經紛紛議論了起來。
對于那些思想較為開明且熟讀狄更斯的作品的人來說,他們稍稍思考了一下很快就忍不住對身旁的同伴說道:“這像是一部格外純凈和優美的《霧都孤兒》,盡管內容并不一樣,但明顯有著相似的思想,窮人總是過著悲慘的日子.”
“倒是很契合這次朗誦會的慈善主題,我不得不承認我被打動到了。”
在場的文學家和評論家們那里的討論甚至是爭論則更為激烈:
“這是怎樣的一種文學形式?似乎更接近市面上那些充滿了幻想的童話故事?可它的語言非常精巧,探討的命題也很有深度.”
“文體華美,情感深切,有著不少寓意,這樣的故事就算是成人都會很感興趣。”
“難道他是在童話的基礎上改造了這一文體嗎?我記得丁尼生和其他一些詩人相信這樣的故事是詩的原形,象征著人類靈魂的語言,難道他在英國的這段時間也接觸到了這種看法?”
“改造文體?簡直荒唐!一位俄國作家有什么資格來改造我們英國的文體?”
“盡管我也覺得難以置信,但您能說他的改造是失敗的嗎?您覺得這個故事寫的如何?”
“.倫敦有大把的人都能寫出這樣的故事!”
“我可寫不出來.”
對于場上的這些上流社會的太太們,她們顯然更為感性,在關注這個故事本身的同時,也在關注著朗誦這個故事的人:
“這故事真美,但太悲傷了。快樂王子和小鳥都死了,真不像是晚會上應該聽的作品。所幸上帝最后保佑了他們,將他們帶去了最美好的國度!真是美好的結局!”
“故事很悲傷,可他的語調卻是如此溫柔。當他作為快樂王子講話時,就仿佛那燕子真的在他的肩上一樣,他語氣中的悲憫讓我一下子就想象出了快樂王子應當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我現在就想捐款了!為了他也為了那些可憐的孩子們!”
就如同法國貴婦們投資藝術家們一樣。
與此同時,像這樣的活動,第二天的報紙上會刊登“慈善名單”,出現在前排捐款名單更是會成為社交圈中一項拿的出手的談資。
而由于米哈伊爾的特殊性以及他的這篇,這次的活動似乎就更為特殊,以至于一些本來只是想捐贈基礎善款的貴婦們開始認真考慮要不要捐出更多的錢.
當然,對于這樣的一個故事,臺下自然有人無動于衷甚至有些不滿:
“他這個故事中有關市長和市參議員的部分是何意味?同情窮人固然是一種體面的行為,但他不應刻意去諷刺這些在政府中辛辛苦苦工作的先生們。何況比起燕子,這些先生們說不定才更加值得被人尊敬。”
雖然臺下眾人反應不一,但總得來說依舊是處于一種較好的氛圍當中。
稍作休息之后,米哈伊爾很快就重新站上了講臺朗誦起了其它作品。
嚴格來說,這一時期的文學朗誦基本上都帶有表演的成分,作家們想讓聽眾們集中注意力聽下去,那就必須念得足夠有感情且足夠的生動,狄更斯便是這方面的好手。
而為了能夠呈現出最好的效果,米哈伊爾前些天可是好好練習了一陣,還專門請教了一些專業人士,好在是從今天現場的氣氛來看,米哈伊爾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次的文學朗誦會也是逐漸走向了尾聲,而在最后的這部分當中,米哈伊爾又再次念了一首新的詩歌:
“假如我能使一顆心免于破碎,
我將不虛此生;
假如我能撫慰一個生命的痛苦,
或緩解一份疼痛,
或幫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鳥
重回它的巢中,
我將不虛此生。”
在略帶嘆息的念完這首詩后,臨到結語部分,米哈伊爾也是認真地看向了臺下的聽眾,在燈光的照射下和別人的注視當中,米哈伊爾鄭重地開口說道: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今晚我們聚集在此,肩負著慈善的名義,手中持著捐款的冊子,然而我請求你們,暫時放下這些紙張,聽我談一談這座城市中的另一面。
我曾行走在倫敦的街頭,穿過新市場的石板路,經過泰晤士河畔灰暗的工人區。在那里,煙囪下的孩子們裹著破舊的布,手指凍得通紅,卻仍要彎腰清掃壁爐灰燼。
男人們流下再多的汗水也常常換不來足夠的晚餐,母親們為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不得不忍饑挨餓,甚至說在極端貧窮的狀況下,這些母親乃至許多女孩都不得不走上街頭
在我看來,這座城市的貧窮不是自然的,它是法律、無知和冷漠共同造成的。人們因不平等而受限,因政策冷酷而絕望,除了憐憫以外,人們或許需要更多的東西。
我目睹了這些景象,看到了報紙上正發生在愛爾蘭的饑荒,我知曉許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乃至存在著難以打破的偏見,但我卻仍然想起了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創作的一首布道詞,我想在今日再次念給各位。”
看著在場那些一開始驚愕、后來卻似乎聽得越來越投入的聽眾,懷著一種復雜的心情,米哈伊爾開口念出了今晚的結語: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
與世隔絕的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如果海浪沖掉了一塊巖石,
歐洲就變少。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所以,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
謝謝今晚在場的所有人。”
當米哈伊爾念完這首布道詞后,盡管在場的眾人或許想法不一,但場上僅僅沉寂了片刻,很快便響起了潮水一般的掌聲,既為這位年輕人前面念的那些作品,同樣也為了他最后這段頗為真摯的話。
而掌聲過后,許多人開始了小聲交談乃至商量捐款的事情,但場上的那些記者卻是玩了命一樣地回憶起了米哈伊爾所說的內容,然后匆匆忙忙地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
這可一定是個大新聞!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一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
當場上有點騷動并且捐款流程正逐步進行下去的時候,暫時去往后方的米哈伊爾在觀察了場上眾人的反應后,終于是深深地松了一口氣,然后便擦了擦手心上的汗。
嚴格來說,這還真是米哈伊爾第一次在公眾面前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而且這樣的觀點還是跟此時英國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馳的。
就像之前說的那樣,英國社會在這一時期比較普遍地認為貧窮是一種罪過,且這種罪是由于貧民們自己的懶惰和無所事事,而米哈伊爾剛才所說的法律、政策、不平等顯然會讓英國的很多人都感到不適。
與此同時,愛爾蘭的饑荒問題也是如此,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此時的英國社會普遍歧視愛爾蘭人,這在他們處理愛爾蘭的饑荒問題時同樣得到了體現。
但對于米哈伊爾而言,這并非是一些很難判斷的問題,而就算他的這些發言改變不了什么太大的東西,但至少也能籌集到一筆捐款以及引起一定的關注。
至于說為什么米哈伊爾的手心冒汗,這顯然不是因為他說了一些違背社會主流思想的話。
這可是英國!
我要是都來英國了還像之前那樣謹慎,那我這一趟豈不是白來了嗎?!
因此米哈伊爾手心冒汗一是因為不太熟練所以有些緊張,二就是米哈伊爾想到了自己大概遲早都要在俄國面臨這樣的場面,而到了那時候他又會面臨怎樣的麻煩.
溝槽的俄國!
“米哈伊爾先生,我們這次的活動很成功!今天來這次文學朗誦會的賓客們的捐款情緒很高,這才一會兒捐款金額就已經達到普通慈善活動的快一半捐款數了!您的作品和您的朗誦都太棒了!”
說完這些,桑德斯也是有些同情地看著正在擦汗的米哈伊爾,然后繼續道:
“您最后說那樣一番話的時候一定很有壓力吧?我知道您是一位高尚的先生,但很多人顯然抱有更為實際的想法,像您的那些意見,一定會有很多人激烈地批評您和反對您的。
但就算如此,您仍然頂著各種壓力將您想說的話說了出來,實在是很了不起”
無論在哪個地方,跟上流社會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馳顯然不會是一件好事,輕則名譽受損,重則被排擠在社交圈之外,這樣勢必也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有多少人敢做出這樣的決定并且真的這樣做呢?
這個只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卻有這樣的勇氣!
正是因為明白這到底有多么艱難,所以桑德斯看著擦著額頭上的汗的米哈伊爾不僅不覺得他狼狽,反而是感到這個年輕人正散發著另一種難以言說的魅力
就在桑德斯暗自欽佩的時候,米哈伊爾先是看了桑德斯一眼,接著他便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
“您覺得我在俄國為更多的人發聲的時候,我會面臨怎樣的處境呢?”
哦對,他來自俄國!
險些忘了這件事的桑德斯仿佛如夢初醒一般艱難地咽了咽口水,緊接著他便一邊想著他聽來的關于俄國的傳聞一邊試探性地問道:“您會在上流社會身敗名裂?”
“要是只是這樣就好了。”
嘆了口氣的米哈伊爾先是搖了搖頭,接著不等他多說些什么,他就不得不因為活動上的一些事情前去工作了。
正如桑德斯所說,這場活動辦的很不錯也很成功,收到了許多捐款,而米哈伊爾在處理一些事情的同時,也是不得不應對起了不知何時將他圍了起來的女士們和先生們。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米哈伊爾這才乘坐著馬車朝自己的住處駛去。
當他下車后,隨著馬車的離去,萬籟俱寂,周遭的黑暗如此濃重,盡管米哈伊爾連自己的手指都看不太清,但由于米哈伊爾對這段路簡直再熟悉不過,于是他就毫不猶豫地大步向前走去。
在即將走向光明前的那一刻,這個只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終究還是難以抑制心中升騰起的某種情緒,于是他便帶著一種難以形容的神情,在黑暗中用力地揮了揮拳。
米哈伊爾家的燈亮了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