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183章 量子實驗室
又比如面對一個迷宮。
傳統的電子計算機僅能一條路一條路的嘗試,通過暴力窮舉算法來最終找到正確的那條路徑。
而量子計算機則可以做到同時嘗試所有路徑,如此,尋找正確道路的速度自然就快了許多。
最重要的是,量子計算機在智能AI方面可以表現出更為優秀的性能。因為它可以加速矩陣運算,通過極高的并行能力優化計算過程,輔助智能AI在眾多可能性之中找到正確的那個。
而智能AI在李青松此刻的工業力量之中占據了極高的權重。
神工,神農,悟空,魯班,女媧,玉皇……
一旦量子計算機研發成功投入實用,其余智能AI的提升可以暫時放下,至少神工AI的能力可以實現巨大提升,這樣一來,自己便能做到在最大意識連接數不變的前提下實現整體工業實力的大幅攀升,在25年時間內完成20倍于當前規模的艦隊建設就有了可能性!
在面臨著智械天災不斷追殺的現在,攻克量子計算機技術,研發出屬于自己的技術路線的高性能量子計算機,幾乎是李青松唯一的生機所在!
早在許久之前,李青松便參考著藍圖克文明的技術,始終在進行著有關量子計算機的研究。
雖然也有了許多進展,但距離真正的實用化還有一定差距。
而藍圖克文明的那些量子計算機,因為技術路線存在差異的緣故,又沒辦法與李青松現有的科技體系兼容,僅能做為輔助,難以真正承擔起重任。
那么,現在唯一的問題便是,僅僅只有五年時間而已,自己能否完成關于量子計算機的技術突破?
能否做到令量子計算機從目前的“實驗室中的玩具”,到真正可以大規模使用的提升?
但……我此刻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
那便不去想能不能做到了,只管盡力去做便是!
李青松真正下定了決心。
這一刻,屬于李青松的工業實力全功率運轉,眾多工廠立刻轉產,開始生產相關設備與物資,大量的飛船來回穿梭星球地表與太空,僅僅只用了幾個月時間而已,便將一座前所未有的巨大太空實驗室造了出來。
這是一座直徑達到了3公里,長度達到了6公里,整體仍舊呈現出滾筒狀的巨大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的外側是三層滾筒,每一層滾筒的厚度約有200米,其圍繞主軸旋轉的速度精確可調,如此便能依據不同的需求營造出不同的重力來。
三層滾筒的內部則是一個維持靜止的圓柱形主軸,內部維持著低重力或無重力狀態。
這座巨大的實驗室內部總計劃分為了1000多個區域,涵蓋了量子超算技術的各個分支,用于研究退相干問題的、環境干擾的、高性能散熱、制冷、新型超導材料、糾錯技術、激光精密操縱、算法、系統、程序,等等等等,每一個技術分支都占據了一片巨大的空間。
工作在這處實驗室的克隆體數量總計達到了500萬名。
但這并不是李青松用于攻關量子超算技術的全部。
在其余各顆星球、各個太空基地之中,李青松還建造了總數超過1000座輔助實驗室,在那其中也分布有200余萬名克隆體。
工作在一線的克隆體數量超過了700萬,但在這700萬名克隆體之外,李青松還抽調了一億名克隆體的腦力,讓這些克隆體什么也不做,連吃飯都有其余克隆體專門照顧,專門整天躺在床上思考科技攻關之中的各種問題。
這一億名克隆體的思考成果會實時同步到一線克隆體的腦袋里,讓這些一線克隆體依據思考結果調整下一步試驗方向。
下一步試驗產出了數據,又會實時同步到這些腦力克隆體的腦袋里,支撐他們展開下一步的思考。
如此相互促進,相互循環。
當前階段,抽調總計約1.1億名克隆體加入到量子超算的攻關之中,已經是李青松能做到的極限。
畢竟其余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工業體系需要維持,之前積累的技術猜想和飛船性能提升的相關研究也需要克隆體去做。
但就算僅僅只有1.1億名克隆體加入到攻關之中,其所具備的科研能力,也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初的人類文明,以及藍圖克文明。
粗粗估計,這1.1億名克隆體的科研實力,至少也有藍圖克文明整個文明加起來的科研實力的十倍以上!
足足相當于十個藍圖克文明加起來的科研實力,此刻全都投入到了量子超算這一個項目之中。
這,才是李青松在五年之內攻克這一技術的底氣所在。
全力以赴開展量子超算、飛船性能優化提升這兩項極為重要的科技攻關之外,李青松還抽出一點精力,做了第三件事情。
他造了幾十艘單艘滿載質量在1000萬噸左右的重型運輸船。
之所以不造的更大,甚至直接上空天母艦,主要是出于隱蔽方面的考慮。
這些運輸船每一艘內部都有一萬名處在冬眠狀態的克隆體,并攜帶有數量雖少,卻極為關鍵的工業設備,譬如簡單卻可靠性極高的化學發電設備、采礦設備、煉礦設備、鑄造設備、化工設備、初級的農業種植、養殖設備等等。
每一艘運輸船內部都有一臺超算,不僅負責飛船的整體控制,還攜帶有李青松這些年來的一切科技數據,以及玉皇、神工、悟空等所有智能AI的程序代碼。
之后,這些重型運輸船便在玉皇AI的自主控制之下,遵循著李青松的指令,向著遠離牛郎星的方向飛去。
每一艘運輸船的目的地恒星系俱都不同。這些恒星系也有近有遠,最近的僅有十幾光年距離,最遠的則有上百光年。
就算運氣不好,在航行過程之中遭遇意外損壞,但這么多飛船,總有那么幾艘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吧?
這,便是李青松為自己準備的后手。
一旦事有不諧,那個智械天災提前來到牛郎星系,導致自己主艦隊被滅,自己至少也能通過那種未知的聯系手段,轉移到別的恒星系之中,重新發展。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