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182章 一線生機
李青松的十多億顆大腦在這一刻同時陷入到了瘋狂的運轉之中。
此刻的局勢已經惡劣到無以復加。換做其余文明,譬如藍圖克文明,在這種情況下將不可能有任何生還的希望。
就算當初在太陽系之中,藍圖克文明擊敗了自己,有了自己作為助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物資采集工作然后前往下一個恒星系,藍圖克文明都絕對無法避免被智械天災抓捕的情況出現。
當智械天災出現在太陽系之中的那一刻,藍圖克文明覆滅的命運就已經被注定。
就算沒有被自己滅掉,也會被智械天災滅掉。
但……自己不是普通的文明!
這種對于普通文明來說的絕境,對于自己來說,卻未必不能找到一線生機!
這一線生機,此刻李青松已經想明白了。
那便是普通電弱文明絕對不敢去想,也絕對無法做到的事情。
在逃亡途中發展科技!
在漫長的恒星際遷徙過程之中,在空無一物的浩瀚太空之中,一邊逃亡,一邊發展科技!
只要自己不停靠恒星系,始終漂流在浩瀚虛空之中,智械天災艦隊就不太可能找到自己。
因為宇宙星空太過浩瀚,智械天災艦隊再強大,也僅能對恒星系展開搜索而已,不可能對整個星際空間展開搜索。
自己布設在太陽系,偷偷對智械天災艦隊展開偵查的探測器,他們找不到。
自己艦隊進入太空漂流,他們同樣找不到!
自己要將這些自己辛辛苦苦才造出來的總計1500多套,總質量高達30多億噸的大科學裝置全都帶走,在太空之中展開包括但不限于粒子對撞實驗、引力波觀測實驗、中微子觀測實驗、超高溫、超高壓實驗等等等等所有與基礎物理理論發展密切相關的大型實驗!
唯有如此,自己才有一線可能,在智械天災追上自己之前突破為第三級別的強核文明。
唯有突破到第三級別的強核文明,在那個智械天災面前,自己才能有一線生機!
可是……
這些大科學裝置不僅自身質量極高,帶著它們遠航遷徙的話需要消耗更多物資,驅動它們運轉,同樣要消耗無以計數的能源和物資。
單單一臺高能粒子對撞機而已,便需要專門建造一座核聚變電站供電,其耗電量堪比一艘大型飛船全功率推進。而這樣的大科學裝置可是有著足足1500多套。
并且,為了實現科技突破,自己必定要全力以赴,動用所有腦力才行。這樣的話,長期維持清醒的克隆體數量也不再是之前遷徙的10億名,而是要至少20億名。
這又會多出多少物資消耗?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需要攜帶的物資多了,對應的飛船數量的提升卻并不是一比一的。
假設之前那支艦隊的自身質量為1,去除固定的推進燃料外,極限物資攜帶量也為1,那么,此刻自己想要將物資攜帶量提升到2的話,艦隊的自身質量卻必須要提升到4,或者5.
物資攜帶量提升到3,艦隊自身質量恐怕就要提升到10了。
因為燃料也是質量的一部分。
物資多了,需要的燃料就多。燃料多了,需要的燃料便更多。
就像當初李青松為了向內太陽系發射探測器,造出來的火箭重達數萬噸那樣。
而簡單計算之后,李青松便發現,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自己去除燃料之外的物資攜帶量至少也要達到當初離開太陽系之時所攜帶物資的五倍。
對應的,自己的艦隊總規模便要擴大到之前的30倍!
之前離開太陽系之時,艦隊規模便已經讓藍圖人驚嘆,便已經超出了普通電弱文明的極限。
而現在,30倍于之前規模的艦隊,這種規模,以及這種規模對應的工業實力需求,便連李青松想起來都感到有些畏懼。
這艦隊實在太龐大了,就算是類似“天災”存在形式的自己,都需要至少300年時間,心無旁騖,別的什么都不做,全力以赴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建設之中才能做到。
300年時間……太久了,李青松等不了。
“那么……拋棄不必要輜重。”
李青松暗暗咬牙:“那數量龐大的無人戰艦,拋棄90!只攜帶少部分無人戰艦!”
遷徙過程中,如果遭遇到的是類似智械天災的強核文明,那無人戰艦數量再多也沒有用處。
如果遭遇到的是如同藍圖克文明一般的電弱文明,那現有的無人和有人戰艦應該已經夠用。
“除了無人戰艦,其余所有可以精簡的全部精簡掉。食物和水等日常消耗方面,加強物資循環利用率,降低飛船重量……”
整體評估一番,自己需要建設的這支艦隊的規模降低到了原來的20倍,所需要的時間也出現了巨大的降低,從300年降到了200年左右。
但……還是太久!
李青松最長可以接受的時間是30年。
原因很簡單,智械天災隨時可能到來,超過了30年時間,風險就太大太大了。
可是,30年時間,完成20倍于當前規模的艦隊建設,建造一萬艘巨型空天母艦,5萬艘重型運輸船,5000艘大型滾筒飛船,3000艘大型科考船,5萬艘其余各式飛船,以及這所有飛船與人員所需要消耗的物資,氘氣,礦產,化學品……
這怎么可能做到?!
就算李青松把所有克隆體都累死,把運行神工AI的超算基地超頻到冒煙,都不可能完成如此龐大的建設任務。
那么,怎么辦?
片刻的思考后,李青松下定了決心。
“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便是通過兩個方面的提升來完成這一任務了。
其一,以之前數百年時間恒星際遠航所積累的恒星際航行經驗、所積累的科學猜想和技術思路,全面提升、優化艦隊的性能與效率,盡可能的降低物資消耗。
其二,用五年的時間,攻克量子計算機技術,大幅度提升神工AI的性能與智能,進而大幅度提升我的工業實力,完成在25年時間內,建造20倍于之前規模的艦隊的任務!”
量子計算在某些領域相比起傳統的電子計算機有著巨大的優勢。
因為量子門與同時只能處于兩種狀態的電子電路不同,它可以同時處于三種狀態,開,關,又開又關。
這便意味著它具備極高的并行能力。
假設令電子計算機去看一本很厚的書,它便只能一頁一頁的按照順序去看。
更先進、算力更高的電子計算機也無非是翻頁的速度更快一些而已。
但量子計算機不同。量子計算機能做到如同一群人同時在翻這本書,每個人只翻一部分一般,以更高的并行計算能力完成閱讀這本書的任務。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