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169章 引力邊界
伴隨著李青松的一聲命令,分成了六支的,總計3000萬艘以上的各式飛船或者自行點火推動自身前進,或者搭乘空天母艦,借助空天母艦的動力,同時開始加速。
六支艦隊,分別面對著六顆恒星,六個方向。
除了真正的遷徙艦隊之外,其余五支艦隊之中都沒有一個克隆體。整個艦隊完全處于自動運行狀態。
它們將會按照李青松預設好的軌道方案前進,自動飛行,自動加速。一直到完成加速進程,進入到慣性航行狀態后,所有智能控制部件將會全部自毀,整支艦隊的所有飛船將會化作完全沒有智能的石塊,在慣性航行狀態下一直飛行下去。
在無數臺發動機的照耀之下,一時間,那遍布整個木星系統的眾多星辰似乎匯聚成了一片光幕,將整個木星系統全部照亮。
但伴隨著艦隊的加速和遠離,這一片光幕漸漸暗淡了下去,最終分裂成了前往六個不同方向的六個部分。
龐大的木星漸漸縮小,最終也變成了一顆閃亮的星辰,融入到了浩瀚星海之中。
李青松意識所在的克隆體站在巨大的飛船舷窗之前,靜靜看著窗外的星河旋轉。
此刻,李青松的絕大部分力量都已經處在遷徙途中。
但在這太陽系內部,李青松仍舊留下了一些東西。
那是一些隱藏在遠離黃道面的,極為偏僻角落的科技造物,以及一些處于冬眠狀態的克隆體。
它們或者是一臺臺望遠鏡,一顆顆間諜衛星,以及一座座基地等。
在智能程序的控制,和低功率長時效聚變反應堆的能量供應下,它們如同塵埃一般不引人注目,就在那無人關注的角落之中靜靜運轉著。
一旦察覺到異常變化,譬如某個方向觀測到了明亮尾焰,或者觀測到有外部力量進入太陽系,那些克隆體便會被喚醒。
以此刻李青松所掌握的通訊技術,要進行光年級的通訊還暫且無法做到。
電磁波通訊的衰減太大,在星際太空之中傳播,受到的干擾也太多。它們上面承載的信息根本傳輸不了多遠。
連一光年都傳遞不了,更不要說從太陽系直接傳遞到另一顆恒星那里。
這便導致了一個結果,一旦李青松距離太陽系太遠,他將徹底失去和太陽系的聯系。
就算李青松在太陽系之中留下了再多科技造物都沒有用處。
但這只是通常情況下。而很顯然,李青松的存在形式并不普通。
自己本體和克隆體之間的聯系,似乎并不會因為距離擴大而衰減——當然,這只是基于現階段一些實驗數據的推測,但李青松認為這種可能性極大。
這樣一來,哪怕自己距離太陽系再遠,都仍舊能通過充當“觀察員”的克隆體,來獲取到一些太陽系內部的信息。
如果未來那個智械天災真的來到了太陽系,自己便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不至于對敵人的動向一無所知。
此刻,便有約500名觀察員沉睡在太陽系各個角落,有約一萬個李青松留下的各種設備與基地在隱蔽之中默默的運轉著。
良久,他將視線從太陽系收回,看向了另一個方向。
那里同樣有一顆明亮的星辰。
那里便是這一次遠航的目標。
遷徙開始之后的第二個月,龐大的遷徙艦隊便越過了土星軌道。
在第五個月的時候越過了天王星軌道,之后是海王星,再是冥王星。
在遷徙之后的第10個月,遷徙艦隊越過了洛神星軌道。
此刻,遷徙艦隊距離太陽約151億公里。
在初始的15公里每秒的速度之下,遷徙艦隊已經以0.04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持續加速了11個月的時間,此刻的速度已經達到了1140公里每秒。
通過漫長的加速時間,李青松獲取到了以往任何時候都未到達過的超高速度。
此刻,艦隊便以這樣的超高速度越過洛神星軌道,向著以往不僅李青松,便連整個人類文明都未到達過,最多只發射過無人探測器的浩瀚深空飛去。
這距離太陽更遠的地方似乎和內太陽系并沒有什么差異,都是一樣的空曠,一樣的浩瀚幽深。
似乎無論航行多長時間,從外界看到的景象都沒有什么改變。
時間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悄然流逝著,漸漸的,艦隊來到了距離太陽約950億公里的地方。
李青松意識所在的克隆體再度將視線投向了天空中最為明亮的那顆星辰之上。
就算距離如此之遠,太陽仍舊具備極高的亮度。
它此刻的亮度,和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滿月的亮度相同。但月亮是圓盤狀結構,而此刻的太陽僅僅只是一個點狀結構。
一個小點,卻具備等同于圓盤狀月亮的亮度,這讓它看起來極為明亮,甚至于隱隱有些刺眼。
太陽的強大,在這一刻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了李青松面前。
哪怕間隔接近千億公里的距離,太陽仍舊能將光明投送過來,仍舊能將人或者物體照出影子來。
以不同的計算方式,太陽系的邊界有不同的距離。
以大行星軌道計算的話,海王星軌道是太陽系的邊界,距離太陽約幾十億公里。
以輻射邊界計算,也即來自太陽的等離子體能在星際空間中傳輸的距離計算,太陽系的邊界距離太陽約100多億公里。
超出了這個距離,來自太陽的等離子體便無法繼續前進了。之外便是星際高能輻射的天下。
但以引力邊界計算的話,太陽系的邊界便直接延長到了奧爾特云。
據之前人類文明的理論和李青松的研究,李青松認為,太陽系形成于約46億年前,奧爾特云便是太陽系形成早期的原行星盤的殘余物質。
它們最初距離太陽較為接近,其形成過程與小行星類似。但在土星和木星這兩顆巨無霸行星形成之后,經由一系列引力交戰,這些小天體便被引力甩到了太陽系邊緣,在漫長的時間之后,最終形成了奧爾特云。
奧爾特云與太陽的距離約有1光年以上,也即9.4萬億公里以上。
此刻,李青松的艦隊已經越過了太陽系的輻射邊界,但距離引力邊界還遠。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