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164章 科技大發展
過高的重力對于人體來說有極大的危害性。
它不僅會導致機械性的傷害,譬如肌肉拉傷、骨骼損傷、內臟損傷等,還會嚴重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
關鍵木星上的高重力還不像是飛船加速那樣只維持片刻便會消失,而是會始終存在。
只要靠近到木星一定范圍內,就逃脫不了這種影響。
一名克隆體如果長期呆在這種環境下,要不了幾年時間就會殘廢。
于是為了維持這一套能源采集體系的運轉,李青松不得不讓克隆體們采取輪換制度,在木星那里工作一段時間便撤回休養。
但就算如此,平均每天仍舊會有數百名克隆體因為重力原因而死亡或者致殘,失去價值,只能被銷毀。
在木星系統之中的損失固然慘重。但這能成為障礙嗎?
李青松的回答是,不能!
相比起整個太陽系大開發的征程,相比起自己的科技進步,相比起一座座工廠的運轉,死點克隆體,毀點飛機算什么?
我損失得起!
便在這種情況下,在來自木星那源源不斷的氘氣的支撐之下,李青松的整個工業體系生機勃勃的運轉著,科技也在迅速的提升著。
此刻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接近成熟,已經進入到了大規模應用階段,只剩下小型化還未攻克。
在藍圖人的教導和資料之下,李青松已經有了具體的思路,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出現突破。
而在進行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同時,李青松也在同步進行另一項至關重要的科技的研究。
高速離子推進技術!
與可控核聚變一樣,高速離子推進技術同樣是恒星際航行必不可少的科技之一。
二次加壓推進技術仍舊需要極大量的化學燃料作為工質。而這在恒星際航行之中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沒有飛船能攜帶那么多工質。再大的飛船都不行。
它最多只能勝任恒星系內部通航所需,就像是現在這樣。
高速離子推進技術,李青松同樣早在藍圖人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研究了。
但那時候的研究,最多也只能做到推動一張紙的地步,完全沒有實用性。
自幾十年前擊敗藍圖克文明,俘虜了足夠多的藍圖人,且收獲了大量的科技資料后,與可控核聚變技術一樣,高速離子推進技術也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從最初的離子噴射速度僅能做到每秒30公里,全部推力僅能推動一張紙開始,技術的不斷進步,讓它的推力和效率日漸提升。
千克級推力、噸級推力、百噸級推力,離子噴射速度從最初的30公里每秒到100公里每秒,500公里每秒,1000公里每秒……
幾十年時間全力以赴的發展,到了如今,李青松的離子推進技術已經可以做到以1500公里每秒的速度噴射離子,并由此而獲取到大量的反推力,甚至可以推動一艘質量達到了三百噸的水星級飛船,并且其機動性絲毫不比之前采取二次加壓推進時候差!
但這仍舊不是離子推進技術的終點。相比起技術已經到達極限,限于物理定律幾乎無法再提升的二次加壓推進技術,它仍舊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尤其是配合上船載小型核聚變裝置之后,高速離子推進技術更是如虎添翼。
如今,它已經可以做到大規模應用了!
于是,李青松的飛船體系便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更新換代。
所有的貨船、科考船、探測船、客運船等等,在之前已經更換為可控核聚變動力的前提下,全部撤銷了二次加壓推進模塊,改為了高速離子推進模塊。
李青松擁有的除戰艦以外,大大小小數萬艘飛船,其上裝備的近百萬臺高速離子發動機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工作之中,時時刻刻向李青松反饋巨量的工作數據,為后續繼續改進提升提供著支撐。
現階段,離子推進技術與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一樣,同樣達到了一個瓶頸階段。但沒有關系,它的后續發展同樣不存在基礎性的障礙,只要按部就班的研究下去,就能不斷提升性能。
在這最關鍵的兩項科技之外,李青松還在高速分層掃描雷達、高速電磁炮、大功率激光炮、材料學等方面,同樣以令藍圖人震撼到目瞪口呆的速度,消化、吸收著原本屬于他們的知識,并將其融入到自己的體系之中。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著,轉眼間又是20年時間過去。
此刻,一艘整體滿載質量僅有300噸的小型戰艦出現在了飛船總裝廠之中,呈現在了李青松面前。
點火之后,它以快到不可思議的速度,猛然攀升到了太空之中,從克隆體視野之中消失。
在亮藍色尾焰的推動之下,它極為靈巧的在太空之中做著各種機動。高速分層掃描雷達則不間斷掃描著來自周邊空間的一切動向。
高速轉向架支撐之下,電磁炮以遠超以往的射速,將速度達到了20公里每秒以上的彈丸如同狂風驟雨一般傾瀉而出,大功率激光炮釋放出道道攜帶著毀滅氣息的激光束,燒灼著前進路徑上一切有形無形的存在……
看著這艘最新型的水星級戰艦,李青松心中滿是歡喜。
此刻,這一艘水星級戰艦的各項性能指標已經全面達到了當初藍圖克文明的戰艦水平,某些地方甚至略有超出。
這一艘水星級戰艦的誕生,意味著自己的科技水平已經全面追趕上了藍圖克文明!
就算再有一個全盛時期的藍圖克文明到來,自己也能反手將之覆滅。
科技水平相同,但自己的工業生產效率可比他們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倍。
這便意味著,此刻的自己也真正具備了恒星際遠航的能力。
既然如此……
該走了。
已經耽誤了這么長時間,再不走,可能就走不了了。
那么,造一支艦隊出來吧。
造一支真正能勝任恒星際那高達數光年甚至幾十光年,換算為公里的話,便是幾十萬億乃至上百萬億公里航程的,真真正正的恒星際艦隊出來吧。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