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  目錄 >> 第117章 超越人類

第117章 超越人類

作者:彩虹之門  分類: 科幻 | 星際文明 | 彩虹之門 | 人類失蹤 | 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117章 超越人類

這種研究方式在人類世界之中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且不說有沒有這么多具備足夠知識積累和操作經驗的材料學專家參與試驗,就算有,單單是這過程之中的物資損耗就承受不住。

每一次實驗,都需要極為精密的設備參與,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大量的珍貴原材料。

但在李青松這里,這一切卻全都不是問題。

材料學專家?

我有啊,有很多。一百萬不夠的話,我甚至能拿出來一億個。

每一名克隆體,就算是種地的、養豬的、跑車的、掃垃圾的,只要有必要,隨時可以化身為材料學專家。

物資損耗?這也沒關系,那么多工廠整天全功率運轉,生產出的那么多產品是做什么的?

是為了讓每一名克隆體都過上美好的生活?

當然不是,而是為了支撐科學實驗的消耗啊。

兩大障礙,在李青松這里統統不存在。于是李青松便以理論上最高的效率,展開了材料學方面的攻關,并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不斷嘗試,不斷迭代,不斷優化,最終找到了合適的材料。

一種以金屬鈮為添加元素,采取了高壓鍛造方式生產出來的鋼鐵。

終于完成了材料學方面的突破,制造合格的高速轉向架,對于李青松來說便沒有了障礙。

此刻,經過了幾十年光陰的持續攻關,一臺合格的高速轉向架終于擺在了李青松面前。

它的整體結構像是一個半球,上面延伸出了一些支架,倒有些像是天線。

這臺天線便被李青松擺在了一個正在劇烈晃動,不斷搖擺的試驗臺上。

這試驗臺雖然在不斷晃動,但不管它怎么晃,采取了特殊避震和穩定系統的它,卻始終只有外殼內部的那個半球在晃動,外層始終保持穩定,絲毫不動。

不僅如此,它上面的那些支架還在快速轉向,一會兒指向這邊,一會指向那邊。

看著像是樹枝在大風之中無規律的搖擺,但從那些支架上釋放出的指示光卻表明,這并不是無規律的擺動,而是有意識的操控。

那些光線總是會精準的指向前方那面巨大屏幕對應的數字之上,雖然那些數字極小,肉眼湊近了都看不清楚,雖然兩者之間相互距離高達百米。

幾十個支架同時快速瞄準,絲毫不亂,也絲毫不錯。

看著它的表現,李青松終于滿意的點了點頭。

“別的什么都好,就是對于金屬鈮的用量大了點。

這玩意兒可是稀有元素啊,當初地球上最大的一座鈮礦,儲量也不過才幾百萬噸的樣子,木星系統這里就更少了。

想要大規模制造,還是得向巖質大行星,向小行星帶去找。

不過也沒關系,未來我在太陽系內部建造幾座采礦基地就是。”

此刻高速轉向架也研發成功,整個攔截系統便只剩下了最后一個部件。

數據處理系統。

數據處理系統是整個攔截系統的大腦。

雷達捕獲到了目標信號,必須要先由數據處理系統作出計算,通過目標的軌道和航向,結合自身的軌道及航向,以及當前情況下,現有防御武器的運行狀態、朝向、飛船姿態等等數據,綜合作出決策,向轉向架下達指令,轉向架才能將合適的武器朝向合適的方向,電磁炮和激光炮才能激發。

數據處理系統雖然重要,但說到底不過是一臺性能較高的計算機而已。

而此刻李青松已經攻克了2納米芯片的制造工藝,已經可以批量生產了。

2納米工藝的芯片,已經完全足以承擔起這個數據量的計算。

于是,伴隨著高速轉向架的研發成功,建造一艘真正“現代化”戰艦的最后一個障礙,終于被李青松徹底拔除。

持續了幾十年時間的漫長大規模科研攻關,終于有了階段性的成果,讓李青松也可以微微的松一口氣。

但也僅僅只是微微松一口氣而已。

李青松沒有忘記,悟空AI還在時刻等待真實有效的戰場數據作為食物。

現階段的悟空,僅僅只能在超算模擬的虛擬空間之中,以一些虛擬的數據作為食物而已。

那么……

李青松立刻做出了決定。

造一艘真正的現代化戰艦出來!

此刻因為相關技術剛剛出現突破的緣故,相關生產線還未準備好。

不過沒關系,在現有工業體系之下,定制化生產,也能將這一艘戰艦的相關零部件全部生產出來。

于是,飛船外殼工廠、發動機工廠、二次加壓模塊工廠、轉向架工廠,等等等等,總計涉及到的1.6萬座零部件工廠在五天之內,將所有零部件全部生產了出來,全部運到了真空組裝車間內。

組裝車間保持著極高的真空度,其物質稀薄程度要比真正的星際太空還要高。

以距離木衛三約五千公里處為例,就算是物質如此稀薄的太空,平均每立方厘米都有大約10個粒子,但在李青松所建造的這座真空組裝室之中,平均每立方厘米的粒子數卻僅為3個。

在如此之純凈的空間之中,各式各樣的零部件開始了精密組裝。

在過去的眾多生產建設之中,李青松深刻的體會到了一個道理。

對于飛船這種零部件極多,甚至多達幾十萬上百萬個零部件的工業品來說,某一個零部件的生產并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將其組裝在一起。

這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性工作。稍微一個不好,就可能影響飛船的整體性能。布線有一點不合理,就可能導致故障。

但幸好,李青松對此早已經駕輕就熟。

上百名克隆體在“神工”AI的輔助之下,操縱著精度極高的機械臂,將真空室之中的零部件一點一點的搭建在了飛船框架之中。

不斷的焊接、黏合、緊固、連接,足足忙碌了十幾天時間,才將這真真正正有史以來第一艘現代化的水星級戰艦組裝了起來。

看著這艘整體呈現出碟形,外部深灰顏色,直徑約16米的飛船,李青松心中滿是喜悅。

這艘飛船的誕生,意味著至少在戰艦相關技術方面,自己已經徹底超越了曾經的人類文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目錄  |  下一章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1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