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虎賁郎 第702章 門戶計較
趙基待在平陽整頓軍隊之際,他推舉的府吏衛覬馳入晉陽。
衛覬到晉陽時,已是建安五年的正月初二日。
晉陽城東北角,地勢上處于第四層級,與整個東城貼近城墻的區域一樣,處于低洼地帶。
整個汾水西岸,也就東城城墻之外,與汾水西岸之間的地勢最低。
衛覬這次返回,才發現重新規劃地勢層級后,晉陽城東西寬幅十余里地勢落差竟然會有這么大。
此前晉陽舊城擴建新城時,城區面積擴增三十余倍。
當時參與其中,還感覺不到地勢的落差。
如今進行規劃后,才發現西城外晉渠與東城外汾水落差在七丈左右。
經過這次地勢層級劃分后,也給晉陽湖澤、晉澤排水、圍田提供了思路指導。
衛覬略作休息,就在初二日登上龍山,前往龍山內的烈士陵園祭拜。
來不及聚會、走親訪友,就這種關鍵時刻他也不敢做這些事情。
出于好奇,他登上龍山,在半坡之上向東俯覽晉陽城內外全貌,隨后目光凝視汾水東岸廣袤、平闊的土地。
這里有汾水灌溉之便利,但此前開墾的水田并不多。
秦秦漢之際河東、太原有較大規模的水利工程,能控制汾水泛濫,晉陽附近的汾水兩岸農耕尚能發展。
隨著新莽大亂,以及之前太原人口流失,郡縣控制的人口規模減少,自然無力維持水利工程。
人口淪為隱戶后,豪強可不會組織大規模人力、長年累月的去增修、維持水利工程。
因此趙氏入主晉陽之前,汾水兩岸的水利工程多依賴秦漢遺址,屬于修修補補勉強使用那種,兩岸許多溝渠淹沒,與良田一起成為沼澤濕地。
此刻平闊的汾水東岸,若是全面開墾,最少能歲入二百萬石。
不是增產二百萬石,而是歲入、純收入。
有汾水漕運便利,這二百萬石左右的糧食能保證雒陽、河內一線維持一支三萬規模的步騎混編軍團。
衛覬瞇眼凝視等待開墾、重新啟用的東岸廣袤土地,想到了緩解矛盾的辦法。
現在的問題是廷尉府即將設立,將由他負責審問裴茂,并順著裴茂向下追究。
衛覬也不想殺戮太多,河東衛氏早就不容于鄉黨,名聲也爛透了。
想要盡可能恢復衛氏的聲譽,衛覬就不能大殺特殺。
他望著東岸那廣袤、等待開發的土地后,就有了安置大量受牽連吏士、民眾的地方。
流放這些人去朔方四郡,對衛覬而言,比殺了這些人的影響還要壞!
作為通讀儒家經典的名士,衛覬有著樸素的唯物認知,那就是:人死事消!
哪怕他主導廷尉府期間處死幾萬戶被牽連的士民,固然會引發巨大的振蕩,對他與衛氏本就不多的名譽造成毀滅性打擊。
可這樣的話,他就順著酷吏的路走到黑,若是能躋身類似三公、丞相的高位上,到那時各地士人爭相依附,他還是能逐步恢復衛氏名譽。
然而,心存婦人之仁,將這幾萬戶河東、太原人流放、充邊,那這幾萬戶人扎根邊郡,父父子子世代繁衍,都將將那股怨氣傳承下去。
他們不敢憎恨朝廷、趙氏,卻敢攻訐、持續抹黑衛氏的名望。
趙基不怎么在乎的事情,對衛覬而言是人生大事,也是家族興復的大事。
他心中急切,來不及深思,返回城東北區域,這里正在規劃廷尉府的地址。
天寒地凍來不及修筑屋舍,只好搬運木材,建造營壘。
廷尉府從設立之初,就帶著濃濃的軍事野戰風格。
木柵欄中,有著一座座扎好的皮帳。
衛覬在木門處下馬,當值軍吏快步上前迎接:“伯覦先生。”
“準備車駕,我稍后要拜訪太傅。”
衛覬也是溫聲囑咐,對方是晉陽侯國的國兵,只是來暫時幫他建設廷尉府的。
正月十五前,廷尉府各類人員就要湊齊,不好從外郡抽調,只能優先從晉陽侯國,以及太原郡各縣征選吏員。
就從叛這種事情,其實太原人、上黨人、西河人多多少少有些不夠格,能參與到裴氏主謀的叛亂中,必然以河東人為主。
這意味著,廷尉府組建完畢后,將會是太原寒門士人主導的廷尉府,來審判河東人。
等廷尉府組建完畢,正月十五后正式開始運轉,自然會有源源不斷的罪囚來這里接受審判,那么免費的罪囚就能持續增筑廷尉府所需的各項建筑。
為了降低罪囚轉運帶來的損耗,就近安排到汾水東岸進行官屯……或許這是廷尉府掌握一片土地、人口、罪囚兵的契機。
帶著這些想法,衛覬返回皮帳內立刻書寫相關的議案。
天色將暮時,衛覬更換一身嶄新素黑吏服后來到太傅府邸。
他的素黑吏服內是皮草內襯,整個人暖融融的,除了臉有些冷。
只是趙彥此刻沒有時間接見衛覬。
后院,閣樓之內。
趙彥端坐主位,臉上沒有什么情緒,就連憤怒都無。
到他這個歲數,已經沒有什么值得他大動肝火的事情了。
就連一直念叨的后嗣問題,趙基的身體素質太好了,弄的趙彥對下一輩也從最初的殷切期望變得有些麻木了,以至于趙彥不得不擔憂未來宗室尾大不掉。
所以現在趙彥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情緒穩定,盡可能的多活幾年,為趙基盯好朝中、后方。
趙彥不帶情緒的眼神左右打量,趙斂、裴氏與趙堅、趙垣分別坐在下首,分成前后兩排。
為了有效震懾趙斂,趙彥兩側各站著一排佩戴面具的甲兵。
這些甲兵出身諸胡義從,只能看懂趙彥的手勢,聽不懂言語。
這段時間,趙彥也漸漸領會了諸胡義從的種種妙用。
開化的義從是一種用法,不開化的義從也有一種用法。
閉營生活,不學習漢語、文字的諸胡義從充當宿衛,安全保障遠甚漢地各郡的兵源。
在這個關鍵的時期里,越是曉暢大義,文化精深的漢家吏士,越有可能被敵人煽動。
“都不肯說?”
趙彥詢問一聲,側目去看趙斂:“十五之后,老夫表奏監國皇后,你去都督河西四郡。”
趙斂聞言目光顫抖,張張口想要開口辯解什么,又怕火上澆油。
索性就像個叛逆的少年那樣,趙斂歪頭看向一側,不與趙彥對視。
趙彥抬手拍了拍,高寵踩踏臺階來到閣樓:“臣在。”
“將那些盜匪統統除了。”
趙彥語氣如常,見高寵手里拿著一封公文:“這是什么?”
“是新任廷尉正衛覬所進議案。”
“拿來。”
趙彥伸手,高寵緩步上前遞出,趙彥拿起瞥一眼就丟給高寵:“不知所謂,讓他重寫。”
“喏。”
(本章完)
請: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