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復山河  >>  目錄 >> 第四百二十六章、聲名所累

第四百二十六章、聲名所累

作者:新海月1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新海月1 | 復山河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復山河 第四百二十六章、聲名所累

京師,呂府。

“呂兄,邀請我等過來,不知所謂何事?”

樂向松笑呵呵的問道。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文官集團的高層完蛋,他們這些人第二梯隊的文官,成為了最大受益者。

北虜撤軍,大虞朝的重心,將從軍事轉向政治。

朝廷要正常運轉,空缺的位置,總得有人去填上。

以往沒有多少存在感的他們,現在一個個都成了閣臣和六部尚書的備選。

“樂兄,何必明知故問呢!”

“宮中傳出消息,陛下有意在下一次大朝會上,選拔賢才增補朝中空缺的崗位。

現在有資格參與競爭的,除了我們這些侍郎外,就是在各地任職的督撫。

三大總督都是武將,不會和我們競爭。

其他一眾巡撫,雖然不乏有政績者,但并無明顯優勢。

尤其是南方一眾巡撫,他們還要牽制三大總督,調動的可能性更小。

入閣之爭,主要集中在京中。

以我們幾人的資歷,就算入不了閣,六部尚書、左都御史這些要職,總能謀劃一二。”

呂凌風坦言道。

官場上,自己不去爭取,就甭指望天上掉餡兒餅下來。

大家能夠身居高位,每一步都是和同僚爭搶出來的。

一步登天入閣,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退而求其次,向前邁進一步擔任其他衙門主官,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呂兄,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陛下流露出來的意思,擺明是準備讓勛貴和外戚,一起參與競爭。

勛貴系勢力壯大的太快,繼續放任他們在地方上任職,很容易出現藩鎮割據。

除了鎮守安南的漢水侯外,成國公和鎮遠侯多半會留在京中。

左右督撫的職位,想要安置他們二人,明顯差點兒意思。

閣臣中大概率會有兩個位置,留給他們二人。

他們都是先帝留下的輔政大臣,一旦進入內閣,朝野上下無人能與之抗衡。

幾乎預定了首輔和次輔的位置。

其他要職中,大概率也會再騰出一些位置,給勛貴和外戚。”

樂向松搖了搖頭說道。

文武之爭,實在是太過兇險。

在幾個月之前,文官集團還占據著優勢,轉眼的功夫就受到全面壓制。

皇帝在政治上,雖然對他們有所偏向,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

勛貴和外戚集團成為了實質性大贏家,人家費了那么大的勁兒,肯定不能白忙活。

為了避免勛貴外戚離心離德,朝廷必須拿出實質性好處進行安撫。

鍋里的飯一共就這么多,有人想多吃,自然就有人要少吃。

政治斗爭中失敗的文官集團,就是這輪利益分配的受害者。

鬧肯定是要鬧的,不過能夠有多少效果,誰也說不清楚。

當刀架在脖子上那一刻,圣賢書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

以往文官集團的主力南方士紳集團,現在被勛貴集團拿捏住了軟肋。

文斗搞不定的事情,人家可以物理消除。

對南方士紳來說,趕緊把這群活祖宗送走,才是首要任務。

北方士紳沒受到勛貴的威脅,卻遇上了北虜這個更不講道理的存在。

勛貴們收稅,還遵守朝廷法度,北虜可是直接明搶。

人家不光劫掠,還肆無忌憚的殺人,動不動還玩兒屠城游戲。

調南兵北上,抵御北虜入侵,成為了大家潛在的共識。

永寧帝的做法,看似是靈光一閃,實際上也暗自契合了士紳集團的利益。

真正受損的,還是朝堂上的文官,他們手中的權柄受到了實質性沖擊。

“如果能夠把勛貴系的重心,從南方轉移到北疆,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在規則內斗爭,總好過掀翻桌子。

那幫武夫政治覺悟有限,動起手沒輕沒重,放地方上很容易出亂子。”

費心遠語氣沉重的說道。

看得出來,他嘴上表示支持,內心深處還是不甘。

只是眼下的局勢,對文官集團非常不利。

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沒人能夠整合文官集團的力量,在政治上和勛貴系對抗。

或者說大家心有顧忌,不敢充當這個出頭鳥,擔心再一次被物理消滅。

盡快重建秩序,恢復朝廷的權威,成為了當下最重要的一環。

沒有規則約束,一言不合就玩兒命,他們真心干不過那幫武夫。

“哎!”

“這些問題,其實我也考慮過,只是內心有些難以接受。

大好的局勢,都被尹左兩個逆賊給毀于一旦!”

呂凌風憤憤不平的怒罵道。

文官集團的衰落,主要因素是白蓮教之亂,引發白蓮教之亂的尹左二人,自然成了罪魁禍首。

永寧帝繼位之初,就誅滅了閹黨,大量的清流黨人走上前臺,呈現了眾正盈朝的盛世。

可惜大家來不及享受這份榮光,做大的白蓮教叛軍,就摧毀了他們的根基。

逼得他們不得不放松束縛在勛貴集團身上的枷鎖,更令人沒想到的是勛貴系,居然復興的那么快。

一個個紈绔子弟,扔進軍營之后,竟然歷練出了一批優秀將領。

盡管在這一過程中,被趕回家的勛貴子弟更多,但還是奠定了勛貴系復興的基礎。

經歷戰火淬煉之后,構成了執掌南方多省軍政大權的勛貴系。

到了這一步,文官集團已經無力壓制勛貴系。

可惜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還是抱有之前的觀念,沒有轉變過來。

這才發生了文官逼宮,勤王大軍覆滅的慘案,徹底引發了文武之爭。

“呂兄,現在不是傷感的時候。

洞悉了朝中局勢,我們必須抓住這波機會,趁機更進一步。

清流黨現在四分五裂,如果我們再不振作起來,那就徹底完了!”

費心遠緩緩說道。

在清流系中,他們一直都不是核心。

加入這個團體,主要是眼饞派系的政治資源。

這是劣勢,同樣也是優勢。

作為清流核心的江南地區,誕生了最多的進士,在朝中占據了大量位置。

出于政治平衡的考慮,皇帝在選拔入閣成員的時候,都會故意把他們排除在外。

反倒是他們這些外面加入的派系旁支,更容易獲得皇帝的認可。

徐文岳威望那么高,還是沒法號令清流黨,很大因素在于他不是江南人士,缺少了鄉黨的認同。

政治根基是清流黨內部的楚黨,聽起來名字很牛叉,實際上在朝中影響力非常有限。

湖廣籍在京任職官員,同蘇州籍在京任職官員,數量相差無幾。

“費兄說的不錯,現在這種時候,我們必須聯手。

如果內閣依舊是五人,那么我們清流黨,拿到其中之一不是問題。

想要更多,基本上不可能。

北方各省最少出一位,搞不好是兩位。

浙黨也是一個麻煩,出于政治平衡的需要,搞不好也能獲得一個名額。”

樂向松緩緩說道。

大虞朝的閣臣選拔,看似是百官廷推,皇帝拍板決定。

實際上這背后,還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單純從地域上看,浙江誕生的閣臣數量最多。

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浙黨經常和清流黨對著干,時常扛著清流的旗號反清流。

背后深層次原因,還是士紳集團內部紛爭不均,產生的地域矛盾。

浙黨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主張維持現狀,反對激化文武矛盾。

清流黨則相對激進,不光要壓制武將,連皇帝的權力他們也想關進籠子里。

主張削弱君權,提出“散權”思想,倡導“公天下以選舉”。

要求改良政治,緩和統治危機。

聽起來似乎不錯,但在具體執行上,又是另一套標準。

改革難度太大,容易引發利益集團反噬,喊口號就簡單的多了。

既可以爭取士子和百姓的支持,又不用承擔實質性責任。

“浙黨肯定能拿到一個位置,陛下希望緩和朝中矛盾,正需要他們出來和稀泥。

反倒是我們比較危險,徐閣老之死被查清后,楚黨同清流黨分道揚鑣成為定局。

沒有閹黨的壓力,他們不需要清流黨的招牌充當護身符。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楚黨會向浙黨靠攏。

加上看我們不順眼的齊黨,搞不好什么時候,一個“齊楚浙黨”聯盟就出現了。

倘若局勢如此發展,搞不好內閣中,我們連一席之地都沒有!”

呂凌風沉聲說道。

文官集團沒能和勛貴外戚死磕,除了實力不濟外,內部矛盾激化也是重要因素。

徐文岳被人暗算,盡管做的隱蔽,還是被人給看到了。

錦衣衛一審,出手之人全部招了出來,幕后黑手正是清流核心的左都御史。

盡管左都御史死了,沒法繼續追查下去,楚黨官員還是把賬算到了清流黨身上。

本就充滿矛盾的政治聯合,直接走到了終點。

出了這檔子事,文官內部迅速呈現分化。

許多官員把自家老大之死,懷疑到了政敵身上。

畢竟,勛貴系這敵人真心沒法搞,繼續折騰下去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再喊“武夫當國”,惹急了勛貴系,人家當了真,那哭都來不及。

在這種背景下,或是真糊涂,或是裝糊涂,許多官員選擇相信自己派系老大是被政敵害死的。

反正自家老大的政敵同樣死了,復仇的事,也不需要他們操心。

有了這塊遮羞布,大家可以心安理得的待在府中觀望局勢。

絕對不是畏懼勛貴的武力,才選擇認慫的。

“呂兄的推測不無道理,若是齊楚浙黨聯盟,那就真成了心腹大患。

外患未平,內患又生,局勢將徹底失控。

既然局勢到了這一步,也沒必要藏著掖著,趁現在有時間趕緊搶占先機!”

樂向松神色凝重的說道。

除了外部競爭,還有內部競爭,只不過三人默契的沒提。

有機會入閣當老大,誰也不想當小弟。

現在的聯手,只是為了搶占清流黨內部的支持,排除其他競爭對手。

到了最后關頭,三人圍繞著入閣,少不了展開一場爭斗。

近乎同一時間,朝中各派紛紛行動起來。

拉人的拉人,結盟的結盟,永寧帝拋出的誘餌,成功把各方調動起來。

通州大營。

北虜撤離之后,皇帝沒詔勤王大軍進京,景李二人也選擇性裝聾作啞。

自從董卓開了壞頭之后,歷代統治者對調外兵入京,都充滿了警惕。

皇帝不召見,下面的人都不會主動提起,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景兄,看樣子陛下是不準備讓我們離開了。”

李原臉色陰沉的說道。

出將入相,這是無數男兒的終極夢想。

換個時間點,有這樣的機會,少不了鞭炮齊鳴以示慶祝。

現在這種關口,他著實高興不起來。

大虞這個爛攤子,可不好收拾。

此時入閣,那就是被架在火上烤。

“意料之中的事情。

北疆的爛攤子,除了你我之外,朝中誰能收拾?

北虜入寇兩次了,再不采取措施,過不了多久就會發生第三次、第四次。

一旦習慣成自然,每年都南下劫掠一波。

要不了幾年功夫,河北大地就會毀于一旦。

搞不好哪天連京師,都會落入北虜手中。

文官中沒人敢扛事,陛下束手無策,不找我們找誰

趕上這種倒霉時候,只能算你我運氣不好。

景李兩家世受皇恩,同大虞綁在了一起。

這個爛攤子,到了我們手中,不接也得接!”

景國良一臉無奈的說道。

受家族聲名所累,收拾爛攤子的苦差事,他們想不干都不行。

一旦上位首輔,干好了是應該的,干不好反而成為了罪過。

稍有不慎,還要背負權臣的罵名。

偏偏當今皇帝,耳根子又軟,政治立場容易被人左右。

稍不留神,就會捅出一個簍子來。

“你只要敢接首輔的位置,我就敢舍命陪君子。

陛下剛讓我們上位,我就敢把長城防線上的將領,全部換成勛貴子弟。

反正北虜兩次入侵,當地將門世家遭受重創,沒有能力阻攔我們的人進駐!”

李原話風一轉說道。

相較于其他勛貴世家,李家已經買了一張離場票。

安南那地方遠離政治中心,朝廷的風浪吹不過去。

李牧經營地方的能力,比他預想中厲害的多。

論起綜合實力,比遼東鎮還要強上幾分。

隨著大量的移民涌入,安南地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

只要撐過前期幾年,后續有漢水侯府撐著,就算在朝堂上政治斗爭失敗,皇帝也要慎重對待。

最嚴重的后果,無非是脫離權力中心,沉寂幾年時間。

“北疆這個爛攤子,一般人可兜不住,必須抽調精兵強將過去。

一旦這么干的話,我們在南方的優勢,勢必遭到削弱。

最佳選擇是繼續擴軍,可惜勛貴子弟中可造之材有限,不然也不至于無人可用。”

景國良點了點頭說道。

后備力量不足,這是勛貴系最大的短板。

哪怕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大部分勛貴家族都擁有一堆支脈,族人少則數百,多則上萬。

其中的將才,依舊寥寥無幾。

受文貴武賤的影響,一些被帶偏的勛貴家族,早就荒廢了武備。

想提拔自己人,都沒有那么多人才。

“勛貴子弟不夠用,那就提拔平民將領。

這些人雖然受限于家底,養不起家丁骨干,但磨一磨還是能當將領用的。

牧兒那邊,就有豐富經驗。

安南都護府的將領,基本上都是平民將領,一樣能保證大軍的戰斗力。”

李原沉聲說道。

做出這個決定,無疑是要承擔壓力的。

以往的時候,提拔的都是自己人,無論是哪家子弟崛起,肉都爛在鍋里。

一旦大肆啟用平民將領,勛貴集團內部勢必有一幫人會不滿。

在政治斗爭中,內部的壓力,往往比外部的敵人更具破壞力。

“安南那鬼地方是沒人愿意去,隨便怎么折騰,大家都不會有意見。

北方不一樣,距離京師太近了。

軍權必須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缺人就從各鎮抽調,先把主要位置掌握在手中,千戶以下將領的位置給平民子弟也無妨。

將領數量不夠,優先從兩廣六鎮中抽調。

反正那邊有牧兒看著,就算勛貴將領全部抽調一空,也不會失去對部隊的掌控力。

后續送過去的子弟,歷練了這么長時間,估摸著也該培養成才了。”

景國良想了想說道。

兩廣六鎮就相當于勛貴集團的將領培訓學校,前面擴編軍隊的時候,主要將領都是從那邊過來的。

眾勛貴為了自家子弟的發展,都會主動把子弟往李牧那邊塞,希望能夠跟著學到一些帶兵的本事。

在這方面,李牧是來者不拒。

甭管來多少人,也甭管是什么來頭,都先扔進軍營中接受訓練。

熬過了最初幾個月訓練之后,才會根據表現,逐步進行培養。

大部分養尊處優的勛貴子弟,都扛不住前期的訓練,軍旅生涯尚未開始就提前結束,留下來的都是有毅力的。

“優先從兩廣六鎮中抽調將領可以,但這些人才剛剛起步,尚未經歷殘酷的戰火淬煉。

先安排這些人去河南平叛,積累一些戰斗經驗之后,再派往北疆防線。

考慮到現實情況,先從閩浙、湖廣抽調四鎮兵馬,充實長城防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復山河目錄  |  下一章
復山河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