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2010:我教雷總造手機 第745章 首富,請自重
第745章首富,請自重!
“這款共享單車的設計頗有亮點,大家注意看它的實心輪胎設計,巧妙地規避了傳統充氣輪胎需要頻繁打氣和容易扎胎的維護難題。”李武正拿著工具拆解著一輛摩拜單車,同事們圍成一圈認真觀摩。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實心胎的路感太硬,騎行時不僅顛簸感強,還特別費力氣。我們自己的產品設計時得想辦法平衡.”
正討論得熱火朝天,朱旭推門而入有說有笑。
李武抬頭笑道:“聊什么呢這么高興?”
同事捂嘴偷笑,朱旭感覺自己應該改名叫朱尬,隨后他發現,會議室內不僅有摩拜,連小黃車也難逃“毒手”。
急中生智的朱旭,連忙豎起大拇指,趕緊使出轉移大法,“頭兒,厲害啊!摩拜還好說,ofo您從哪兒搞來的?”
“昨天放假,閑來無事去復旦'借'的。”李武起身輕描淡寫地撣了撣衣角。
“666”朱旭由衷贊嘆。
團隊已經兵分多路:有人負責招聘新人,有人聯系鳳凰、飛鴿等老牌自行車廠。
隨后一眾核心成員正圍著兩輛“戰利品”深入研究,試圖博采眾長,打造出完美的“天天單車”。
經過一天的拆解測試和分析,團隊總結出:
摩拜單車的優勢在于時尚的外觀設計和出色的APP用戶體驗,但缺點同樣突出:299元的高額押金、笨重的車身設計、糟糕的騎行體驗以及高昂的制造成本。
ofo則完全相反:99元親民押金、輕便的騎行感受,但技術簡陋,故障率高、車身脆弱,特別是那個形同虛設的機械密碼鎖,被他們分分鐘就破解了,活脫脫一個“草臺班子”。
現在共享單車的模式已經比較清晰了,剩下就是比誰家產品好,誰家系統好,就占據了上風。
系統簡單,對于彼岸出身的他們來說,軟件向來是他們的長項,但是單車領域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徹頭徹尾的愣頭青。
某個深夜,李武鼓起勇氣給陳默院長發了封郵件請教單車設計建議。出乎意料的是,次日就收到了院長的親筆回復:
“好看、好騎、易維護、控制成本,多維度考量,就這些!”
這簡短的回復讓李武既興奮又頭疼,每個要求都不難,難的是要同時滿足所有條件。這簡直就是既要魚與熊掌兼得,還要捎帶上滿漢全席。
雖然李武頭皮發麻,但他知道,院長說的是對的。
如果能打造出滿足所有這些條件的產品,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天,這些要求就被李武鄭重地寫在了會議室的白板上。
接下來的時間,李武帶著剩下這些人哪都沒去,天天憋在會議室,試圖設計出一款滿足他們要求屬于他們自己的單車。
“我主張還是采用傳統三角形架構,材質高強度鋼,穩定不易壞,成本比鋁合金便宜不少.”
“傳動還是封閉式鏈條盒,這樣不容易進灰生銹.”
“那豈不是和摩拜一樣笨重?”
“還是不一樣,我們還采用鏈條傳動,齒輪盤可以小一些,這樣會非常省力.”
“車前面加裝一個可轉動的載物欄能放一些包裹.”
“坐墊內部可以加厚泡沫填充,表面防水皮革,避免雨天后太陽一曬內部腐爛.”
“說到下雨,前后得有擋泥板,否則下雨天騎個車,變成泥人得被用戶罵死.”
“智能鎖可以用太陽能,這樣不用更換電池.”
討論到后來,眾人腦洞大開,甚至什么電動助力、共享電動車都想出來了.
這些都被李武記錄在案,后續或許會落于實處。
經過無數次頭腦風暴,一周后,融合兩家之長的新設計方案終于出爐:硬朗的三角車架與流線型配件相得益彰,紅黃藍三原色的撞色設計充滿活力。
李武審視著設計圖,眼中閃爍著滿意的光芒。
雖然離完美還有距離,但他評估每個環節都達到了80分水準。
最后就是制作成本的問題了,他問著負責跟自行車廠對接的負責人,“成本評估出來了么?”
“經過優化,單輛成本控制在600元左右。”
“ofo和摩拜單車的成本預估結果呢?”
“ofo每臺成本是二百五,而摩拜比較貴高達到3000元/輛。”
“嘖摩拜還挺貴,”
“頭,咱們這個需要跟王總同步下么?”
“不必,這個項目我全權負責。”
李武環視團隊,斬釘截鐵地說,“諸位,我們可以大干一場了!”
當天深夜,李武的電腦屏幕在黑暗中泛著幽幽藍光,映照著他疲憊卻專注的面容。
他的指尖在鍵盤上飛舞,新建的文件夾依次彈出:
《共享單車設計及專利申請》
《地推實戰手冊:共享單車場景化推廣SOP及經典案例庫》
《共享單車市場營銷體系重構白皮書1.0》
鍵盤敲擊聲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
“嗒嗒”的鍵盤聲在寂靜的辦公室格外清脆。
李武將團隊一周的頭腦風暴成果系統化梳理:
產品設計三原則
顏值即正義:必須打造街頭吸睛利器;
騎行體驗:輕如鴻毛,穩如泰山;
免維護設計:三年不保養,照樣好騎;
科技與運營
智能鎖:必須解決防盜問題;
押金策略:能否與微信合作推出信用免押?
寫到此處,李武突然停下敲擊,在“押金策略”一欄寫下加粗的備注:
“信用免押金!助力微信支付分體系破局(參考支付寶)”
這個靈光乍現的創意讓他興奮不已——這或許能推動微信建立類似芝麻信用的風控體系。
他立即在待辦事項里加上“明日約談微信支付團隊”。
李武起身走到落地窗前。
窗外是沉睡的滬市夜景,東方明珠的燈光在遠處的夜色中閃爍。
他抿了一口早已冷掉的咖啡,嘴角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輕聲念著這兩個名字,“胡瑋煒戴威是騾子是馬,賽場上見真章。”
2016年,共享單車與高鐵、支付寶、網購并稱為“新四大發明”。
這種創新的分時租賃模式有效破解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成為連接公共交通與私人出行的重要紐帶。
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共享單車使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提升12,每年減少碳排放超100萬噸。在“雙碳”目標下,這個綠色出行方式正在重塑城市交通格局。
2015年起,以ofo、摩拜為代表的無樁共享單車在華夏大地迅速興起。
到2016年,共享單車已呈燎原之勢,資本的目光開始關注到這個行業,可以想見不久之后這個行業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