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2010:我教雷總造手機 第743章 機會來了,得抓住
第743章機會來了,得抓住!
“陳默,你聽說了嗎?小黃車要黃了”
“什么情況?”
“你沒看論壇嗎?我剛試了,押金提不出來了。”
“我的99”
“99算個屁.我上個月剛交的199!”
辦公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幾個同事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網上的傳聞。
有人翻出了論壇截圖,上面詳細記錄了小黃車押金難退的種種證據。
“總部離咱們公司就半小時地鐵,去線下會不會能要回來?”
“走不走?現在去說不定還能趕上。”
“請半天假夠了吧?”
“不用,一來一回兩個小時足夠了”
“同去同去,這不是小數目,夠我吃一周飯的了。”
“就是,現在掙點逼錢容易嘛!”
很快,陳默和十幾個同事組成了“討債小分隊”。
然而現實給了他們當頭一棒,大眾的消息永遠是滯后的.
當陳默跟著小伙伴們到了總部之后,看著大廈內蔓延出來一支長長的隊伍,長到滬市迪士尼門口的隊伍都得叫爸爸,陳默和小伙伴們人均頭皮發麻。
“這得排到什么時候?”其中一個小伙伴小聲嘀咕。
時間給予了答案。
從上午到下午,他們滴水未進。好不容易擠進大廈,卻發現里面還有更長的隊伍在等待著他們。
最終,他們見到了人去樓空,幾個員工在掃尾辦公,機械地重復著“登記信息”的流程。
那張薄薄的登記表,成了199元押金最后的歸宿。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原本他們請了半天假,卻整整耽擱了一天,反倒公司扣了他們一天工資,不光199沒要回來,又搭進去了好幾個199
幾天后,該公司線上退款通道開通,他提交后看到排隊頁面上的排隊信息,心當時就死了.
后來該公司以退押金為名,舉行了一系列附帶條件的退押金活動,比如在新開的商城購物達到金額退押金、邀請好友退押金、理財退押金
總之就是利用押金當沉沒成本,怎么惡心怎么來!
通過這199,陳默更關心這家公司后來的點點滴滴。
從而了解到戴維當初并非沒有機會挽救小黃車的命運。
那時,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作為戴維的伯樂,曾是最看好他的人,不僅親自下場投了天使輪,更為小黃車牽線搭橋,還為其引入了滴滴的戰略投資。
然而當朱嘯虎提議小黃車與摩拜合并時,固執己見的戴維斷然拒絕了這個建議。
最終,失望的朱嘯虎選擇清倉小黃車股份,套現離場。這成為小黃車命運的第一個轉折點。
滴滴最初對小黃車寄予厚望,不僅投入巨資,還派駐專業團隊協助運營,希望將其打造成全球領先的一站式出行平臺。
但商業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善意,滴滴的真實意圖是通過收購小黃車補齊其出行生態的最后一塊拼圖。
戴維卻有著自己的盤算。
他既想借助滴滴的資金和流量壯大小黃車,又不愿讓其成為滴滴的附庸,這種“借雞生蛋”的策略最終激化了矛盾。
當滴滴明確表露收購意向時,戴維不僅斷然拒絕,更反手將滴滴的高管團隊掃地出門——就像他當初拒絕朱嘯虎的合并提議一樣決絕。
失去滴滴后,阿里系成為小黃車最后的救命稻草。
彼時騰訊已重倉摩拜,共享單車賽道除了阿里再無其他重量級投資者。
可惜戴維手握這根救命稻草卻渾然不覺,仍沉浸在自己是資本寵兒、商界新貴的幻夢中。
當小黃車上線微信小程序時,阿里方面立即約見戴維,要求其下線微信入口,只保留支付寶流量,畢竟阿里投資意圖就是想通過小黃車當流量入口。
戴維再次強硬拒絕,據說這一決定徹底激怒了老馬,直接促使阿里轉而扶持哈羅單車。
就這樣,戴維將各路資本一一得罪。
最終,他陷入1600萬用戶押金無法退還的困境,被列入失信名單,不得不遠走他鄉賣咖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摩拜創始人胡瑋煒。
這位曾經的汽車記者審時度勢,在創業僅三年后在背后高人指示下將摩拜以37億美元出售給美團,個人套現15億元完美退場,成為一段商業佳話。
如果戴維作為普通北大畢業生可能早就妥協,但他顯赫的家世,父親的龐大能量,給了他堅持己見的底氣。
區區數億的收購價碼,遠不能滿足他“改變世界”的野心。
可惜他志大才疏,空有喬布斯般的抱負,卻無相匹配的才能與格局。
這是陳默前世對小黃車敗局的認知。
如今站在更高維度重新審視,他意識到戴維從接受多方融資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問題的核心在于那要命的“一票否決權”機制。
小黃車五大股東:戴威、朱嘯虎、滴滴、阿里及經緯,都擁有這項特權,導致公司決策屢屢陷入僵局。
小某書中都說全女團隊好,如果真的好,那最牛逼的不是公司某部門,不是法院,而是大學女生寢室。
就是因為5人寢室能建十多個群一樣,每人想法都不一樣,誰也不聽誰的,所以很難成事。
小黃車也是同理,滴滴否決了孫正義15億美元的融資;戴維否決了與摩拜的合并;阿里又否決了滴滴的收購要約。
這種“不讓我如意,大家同歸于盡”的畸形權力結構,注定會將企業拖入深淵。
這也是為什么彼岸集團有且只能有一個聲音的根本原因。
就像人體只需一個大腦指揮,但需要雙腿協調前行。
李武算是一條腿,而現在,機會來了,陳默決定給戴維再加一道保險。
思忖片刻后,他拿起電話撥給吳旦:“這幾天你去辦件事.”
簡短交代后,陳默轉動老板椅,遠眺窗外的百望山。
眼前仿佛浮現漫山遍野的黃色垃圾,或許這一次他能順手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加油,我看好你!”
郵件里簡短的幾個字,讓李武心頭一熱。
這句話,他太熟悉了。
幾年前,當他作為青藤學院的優秀畢業生登臺演講前,院長親自過來就是用同樣的話語鼓勵他的。
沒想到時隔多年,院長還記得。
這份認可讓他既感動又振奮。
——當然,如果他知道陳默對每一個有潛力的員工都會說這幾句話,或許就不會這么激動了。
在餓了么,李武已經是華北大區總經理,屬于核心管理層的一員,年薪加分紅早已突破百萬。
熟悉的環境、穩定的業務、默契的團隊按理說,他沒什么不滿足的。
可當他看到內網那封《打的出行招募新業務負責人》的郵件時,心跳還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就是因為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業務太過熟悉,熟悉到令他失去了挑戰性,沒有挑戰就意味著止步不前,而他現在只有26歲。
如果他已經35歲,或許會選擇安于現狀。可他才25歲,正是渴望挑戰、渴望突破的年紀。
更何況,這個新業務的內容,讓他瞬間燃起了興趣。
數年前,他從東北的一家小網吧出來,兜里揣著好不容易攢下的工資和老板大叔從自己小金庫掏出的那3000元。
讓他備考青藤學院,為他送行,這份恩情他現在還記在心里。
如今,他早已不是那個小網管了,爹媽不想來京城,在老家蓋了跟別墅一樣的大房子。
在爾濱,他出資給老板大叔的“騰達網吧”已經開了兩家分店。
騰達騰達,飛黃騰達,名字起的可真好。
李武這輩子,最感激四個人:
生養他,雖然家庭窮困但依然默默支持他的父母;
當年即便網吧缺人,但依舊支持并資助他赴京趕考的老板大叔;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