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2010:我教雷總造手機 第731章 彼岸發展綱要V3.0
第731章彼岸發展綱要V3.0
彼岸V3.0的方案雖已敲定,但執行層面的關鍵仍在于人。
隨后的幾天里,陳默親自約談各業務線負責人,幾經溝通,最終敲定了各分公司核心管理團隊成員。
集團管理層擴大會議如期召開。
除遠在海外的周受資電話參會外,凡是在國內的高管從外地返回總部,悉數到場,加上各業務線負責人近百人,可謂是濟濟一堂。
眾人目光火熱,因為他們都知道老板接下來宣布的將會是彼岸未來的新格局。
會議室內,氣氛莊重而熱烈。
陳默揮了揮手中的方案,“彼岸的發展,屬于活在當下,著眼未來,就像我們的軍事發展路線一樣,裝備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
上次我們討論這份計劃的時候,各大分公司剛剛破土動工,結果后來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集團業務每年以近乎翻倍的速度增長著。
抬頭仰望,但也要低頭看路,我覺得可能此次規劃隨著分公司陸續竣工就緒,可以先告一段落,把目前彼岸的體系在新的架構下磨合好,運轉好,才能以繼往開來。
所以這次不是簡單的業務拆分,每個城市分公司也可以成為我們的戰略支點,各司其職,卻又緊密聯動。
我們要知道一個拳頭需要五根手指,握緊揮出去才會有力量。”
這時,有人指著地圖上標出的六個節點打趣道,“Moss,這都六個指頭了。”
陳默笑罵道,“不會算兩只手嗎?”引得全場哄堂大笑。
隨著陳默按下遙控器,身后的巨幕亮起,一幅全球電子地圖徐徐展開。激光紅點沿著國內節點依次劃過,他的聲音鏗鏘有力,
“國內布局講究縱深協同,攻守兼備.”
隨著陳默的講解,他按了下遙控器,投影上電子地圖開始陸續浮現出信息。
他用激光筆在上面畫了一個圈,“請看大屏幕”
“首先是京城,作為總部所在地,彼岸科技園是我們的'大腦'。戰略決策、資本運作、核心技術研發必須集中于此。”
陳默用激光筆重點圈出京城標記,“互動娛樂事業群和創研院也扎根于此,前者是集團的現金奶牛,后者是技術驅動引擎,這里由我親自坐鎮。”
“滬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將承接彼岸創投二分之一的業務,以及集團三分之一的游戲板塊,由CFO吳旦負責。”
“至于杭州,阿里在杭州樹大根深,我們不去硬碰,所以,張小龍你這邊把微信信貸和部分微信支付業務團隊作為先頭部隊,遷過去做前哨站,同時許朝軍這邊把創研院研發智駕的團隊拆分過去,與當地政府、企業聯合推進智慧交通。”
“至于成都和武漢,成都主攻游戲研發,武漢啃政務云這塊硬骨頭。這兩地高校多、人才多,事半功倍,前者孫子維,后者王堅。”
“貴州繼續作為國內數據中心的中樞,在各分公司搭建次一級數據中心,形成一主多備,異地多活格局,這個工程,1年內完成,許朝軍負責。”
作為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陳默出于私心在家鄉爾濱設立了分公司,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畢竟陳默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基于對當地營商環境的審慎評估,該分公司定位為區域性運營中心,初期配置約2000人的客服及運營團隊,規模較其他戰略節點有所控制。
原本他計劃這個分公司的總經理人選是段宏研,可惜
“.爾濱分公司章武負責。”
陳默又把各分公司總經理名單又當中念了一遍,對齊了下顆粒度。
說完國內再轉國外。
隨后陳默切換國際地圖,彼岸國際化拓展方面,在彼岸國際CEO周受資主導下,完成了全球業務架構優化。
雖然業務都是全面鋪開,但是也有相應側重。
新加坡作為國際業務總部,承擔全球樞紐職能,美國是海外游戲的重要節點、歐洲則是云計算為主、東南亞則主打微信推廣,復制國內模式,用支付社交捆綁當地小商戶,讓微信成為當地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
“最后,大家要知曉咱們集團這次調整的三大戰略目標:
風險對沖: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政策變動,不至于傷筋動骨;
人才虹吸:每個據點都是當地頂尖人才的吸鐵石,是青藤學院的軍火庫;
政策籌碼:在越多地方創造就業,就越沒人敢動我們。
之前任命的總經理向各業務負責高管直接匯報。
都清楚了么?”
“明白!”
最后陳默把各分公司總經理的任命當眾宣讀,對其顆粒度。
全新的三級匯報機制同步建立:業務線→分管高管→陳默。
這一清晰的權責鏈條,讓與會眾人無不感受到集團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組織進化。
環顧四周,陳默從每位高管的眼中都讀出了同樣的認知——彼岸集團這艘巨輪,正在完成一次關鍵的轉型升級。
這種認知是源于對戰略布局的深刻理解。
當管理層級被重新梳理,當業務版圖被科學劃分,所有人都真切地意識到:一個更加強大、更具活力的新彼岸正在成型。
這就是彼岸集團V3.0版本的主體框架。
“天機閣成員留下,其他人散會。”陳默的聲音為會議畫上句點。
待會議室重歸安靜,陳默的目光掃過自己的核心智囊團。
“國內外主體框架已經確定,集團3.0戰略開始推進,但我發現這個架構里還缺了關鍵一環。”他停頓片刻,“或者說,一個關鍵崗位。”
眾人調出全息投影中的組織架構圖,經過短暫討論后,首席人力官徐培新代表眾人開口,“Moss,我們該啟動集團CEO的招募計劃了。”
“正是如此。”陳默微微頷首,“彼岸的高管團隊個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將才。但一直以來,都是由我居中協調,這種一對多的管理模式.”
他搖了搖頭,“既被動,又不可持續。”
激光筆在投影上劃出兩道軌跡,“現在業務拆分后,周受資主外,我主內,看似分工明確,實則仍是舊模式的延續。長遠來看,我們需要一位能統攬國內業務的CEO。”
他豎起四根手指,“這個人選必須同時具備:全球化視野、技術背景、足以服眾的戰績,還要與彼岸的基因相契合。”
頓了頓,他又追加了一根手指,“對了,性別限定男性。你們要放眼全球物色人選,有合適候選人隨時上報。”
“明白!”眾人齊聲應道。
其實陳默之所以這么做,是想要化被動為主動,從之前的活找人,變成人找活。
也就是說之前雖然陳默把自己剝離的較高,但集團業務線經過收束,他依舊要處理大量繁雜的內容。
如果有一個能力跟他一樣的統帥型人才負責他現在的工作,陳默的精力得以釋放出來將能放眼全局,充分發揮出他的潛力。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