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歸義非唐  >>  目錄 >> 第440章 收復三川

第440章 收復三川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北城二千 | 歸義非唐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歸義非唐 第440章 收復三川

“窸窸窣窣……”

當翠屏山的主戰場還在廝殺時,被劉繼隆委任繞后的高述也成功帶著三千步卒從南部山區繞到了馬湖江西岸的灘涂上。

幾名塘兵扒開了面前那枯黃的蘆葦叢,連續深入數十步后,這才看到了躲在蘆葦叢中的漢軍袍澤。

“都尉,向北走出灘涂五里后就是平地,但有唐軍的精騎巡道,數量數百人,還有可能更多。”

率領塘兵前去探哨的校尉恭敬稟報,高述聞言眉頭緊皺,不免詢問道:

“沿途都是平地?臨近馬湖江的江岸呢?”

“江岸都是灘涂。”校尉恭敬回答。

聞言,高述沉吟片刻,思緒萬千,最終還是下令道:

“節帥令我出兵偷襲唐軍后方,如今我們好不容易繞過來,要是因為對方是精騎而撤退,即便沒有過錯,也無實功。”

“傳我軍令,半柱香后行軍北上,沿著江岸灘涂行軍,若有精騎來擾,全聽我軍令行事!”

在諸將應聲下,三千漢軍步卒開始準備起來,直到半柱香后,更是三軍拔營向北而走。

半個時辰后,高述所率兵馬被唐軍精騎發現,刺耳的哨聲層層傳遞,向北而去。

高述見狀拔高聲音:“不必驚慌,若唐軍精騎而來,且用弓弩依照百步,五十步之范圍打殺便是!”

軍令傳達,漢軍以長蛇陣向北而進,同時巡道的唐軍精騎也慢慢集結了起來。

隨著唐軍精騎數量不斷增加,最后更是以三千精騎將漢軍包圍在江岸灘涂時,漢軍兵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盡管數量相差不大,但精騎看上去就比漢軍“更多”。

三千精騎若是發起突擊,漢軍即便能穩住陣腳,也會死傷慘重。

一時間,高述臉色陰晴不定,而唐軍精騎在看到漢軍行走灘涂時,也無法下定決心突擊。

騎兵若是失陷灘涂,那便是任人宰割的肥羊了。

正因如此,指揮精騎的藺茹真將沒有貿然進攻,而是派人將軍情往翠屏山傳去,同時與江岸的高述所部僵持。

兩刻鐘過去,當快馬帶來了藺茹真將的軍情后,坐鎮千佛寺的高駢,這才舒緩了一口氣。

他目光向戰場打量,但見劉繼隆已經整軍主力,隨時就會發起進攻。

三萬人強攻一萬三千余人,若無其他手段,己方必然守不住。

“投石機準備……”

“是!”

隨著高駢緩緩開口,旗兵立馬揮舞起了令旗,并派人送出軍碟。

很快,看守南山與翠屏山民夫的將領們得令,他們開始命令民夫裝填投石,等待軍令投石進攻。

“進!”

號角吹響,三萬漢軍開始列陣發起進攻。

漢軍以盾車在前,步卒在后,不斷推進。

面對漢軍的進攻,高欽所部唐軍面色凝重,手心不斷冒汗。

“放!”

“砰砰砰——”

伴隨漢軍走入三百步距離,南山與翠屏山的投石機開始發作。

霎時間,五十余顆半人大小的投石落入漢軍陣中,被砸傷砸死的兵卒不在少數。

哪怕不少投石砸偏了,也會順著山坡滾下來,擊傷不少漢軍兵卒。

一輪投石結束,漢軍死傷百余人,而漢軍并不為所動,仍舊列陣進攻。

半盞茶過去,唐軍再度投石進攻,為漢軍帶來不少死傷。

陣中的漢軍兵卒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同袍被砸死,這使得他們臉上布滿冷汗,眼睛空洞無神。

他們佯裝冷漠與平靜,可心底仍舊不斷升起恐懼,那恐懼之中,還隱藏著絲絲憤怒……

節制前軍的王建,很明白兵卒們的心理活動,因為他也曾是這群兵卒中的一員。

正因如此,當盾車距離唐軍越來越近的時候,他驟然舉起了手中馬槊:

“殺敵報仇,就在眼前。”

“想想因此戰而死的同袍弟兄!想想在家鄉等待爾等凱旋而歸的父老!”

“是窩窩囊囊的死在投石下,還是死在沖鋒的道路上,你們自己選!”

王建的話音落下,王郅便立馬吹響了號角,將原本就在壓制怒火的漢軍怒火給勾了出來。

盾車在漢軍兵卒的推動下,狠狠撞向了唐軍的軍陣,但并沒有給唐軍帶來什么傷亡。

指揮軍隊的高欽,與觀望全局的高駢皆不明所以,但很快他們就了解了。

“轟隆——”

當盾車濕牛皮下隱藏好的火藥包被點燃并爆炸后,整輛盾車被炸得四分五裂,而漢軍早已后退十余步之遠。

毫無防備的唐軍,被火藥包內的鐵丸擊中,無數人還未來得及反應,便意識模糊的倒在了戰場上。

沒給唐軍反應的時間,當唐軍的陣腳兵被解決大半后,漢軍便毅然決然的發起了沖鋒。

霎時間,三萬漢軍強攻唐軍,而失去了大半陣腳兵的唐軍還沒有來得及補充,就被漢軍沖鋒鑿穿了前陣。

“前陣后撤,中軍作陣腳兵,不得后退!!”

高欽反應了過來,連忙調整部署,而千佛寺前的高駢也氣得臉色漲紅。

他沒想到,劉繼隆竟然會將用于守城的方術,作用在戰場之上。

他此前見過漢軍的那些方術器械,不是太過笨重,就是殺敵范圍太小。

正因如此,他還未將這些方術器械當成戰場上可使用的“兵器”。

不過劉繼隆今日利用盾車掩護來使用此等手段,倒是為他上了一課。

“區區方術,真以為只有你劉繼隆精通?”

高駢目光看向自己身旁的旗兵:“傳令,投石機上火球,絕不可讓叛軍攻破陣腳!”

令旗兵揮舞旌旗,很快兩山陣地上的將領便得到了軍令,紛紛回頭,拔高聲音:“上飛龍火球!”

隨著將領的聲音響起,民夫們很快搬來了一個個三尺大小的紙糊圓球,將其放在投石機上,點燃火繩后,砸動機關。

霎時間,數十顆圓球被從山巔拋向山谷間。

當這些圓球即將落下時,它們驟然在空中炸開,無數鐵錠鐵丸飛射,但威力并不大,根本無法做到如漢軍火器那般的穿透甲胄。

饒是如此,它們的爆炸,卻還是擊傷了諸如手臂、小腿等防護薄弱部位。

“火器?!”

王思奉臉上浮現錯愕,下意識看向自家殿下。

劉繼隆臉色雖然微變,但看到唐軍手中火器的威力后,他又重新放下了心來。

“不過就是稍大一點的煙花罷了,不用擔心,速速破陣!”

劉繼隆沉著下令,原本驚詫的漢軍將領,這才反應了過來。

唐軍的火器威力,確實遠不如漢軍火器威力。

如果剛才投擲的是漢軍的“萬人敵”和“火藥包”,那官道上估計早就躺下一大片了。

對此,劉繼隆也早有準備。

畢竟火藥配方在中唐就已經出現并擴散了,江淮地區更是出現了許許多多制作煙花的工場。

只要高駢花些心思,他不可能找不到制作火藥的配方和制作煙花的工匠。

但漢軍的火藥配方是經過無數次調配后最完美的配方,而唐軍的火藥配方明顯不對勁,故此威力要小上許多。

高駢倒也清楚這點,所以他增加火藥數量,以此來增加鐵丸威力。

不過即便如此,唐軍的火器威力也實在是太小了,對付無甲或薄甲的兵卒還可以,對付穿戴重扎甲的漢軍,還是太過稚嫩了些。

“混賬!!”

眼看著己方火器威力遠不如漢軍火器威力,高駢忍不住攥緊手中刀柄。

他花了幾年時間,投入了無數人力物力,結果制作出來的火器卻還是不如漢軍的火器。

“一定有什么不對勁!”

高駢看著引燃方式差不多,威力卻差很多的雙方火器,思緒高速運轉。

只是劉繼隆既然見到了他的火器,自然不會給他太多的時間。

“傳令!”劉繼隆抖動馬韁,目光掃視眾人:

“豎起大纛,全軍壓上!”

“咚!咚!咚!”

當擂鼓與號角同時奏響,代表劉繼隆的大纛高高豎起,原本就已經將唐軍穩穩壓制的漢軍,此刻更是如打了雞血那般亢奮起來。

“漢王殿下壓陣了!”

“弟兄們!漢王殿下壓陣,你我還有何可懼?!”

“壓上!”

“殺——”

當劉繼隆開始為三軍壓陣,漢軍的兵卒立馬感覺到自己憑空生出一股力氣。

漢王敢于壓陣,那他們作為漢王麾下的將士,也自然要保障漢王的安全!

喊殺聲絡繹不絕的響起,原本還能勉強穩住陣腳的唐軍,此刻竟隱隱動搖了起來。

“陣腳不得輒動!”

高欽親率督戰隊督戰,中軍五千余人見狀不敢后退,只能與漢軍戰鋒不斷交鋒碰撞。

“嘭!!”

長槍斷裂,兵卒各自被對敵之人擊中胸膛,負傷后退。

后方的兵卒迅速部位,穩住大軍陣腳,而唐軍的投石機仍在運作。

漢軍不敢用投石機投擲火藥包,因為唐軍數量相比較之下較少,若漢軍與唐軍交鋒,火藥包很有可能會誤傷己方兵卒。

相比較之下,唐軍就沒有這個顧慮,畢竟漢軍三萬余人,隊伍拉長二里,有足夠的空間施展手段。

正因如此,唐軍的火藥包不斷在漢軍頭頂爆炸,但由于威力太小,除了心理震懾外,并不能對漢軍造成什么較大的傷亡。

翠屏山腰,張武與張璘各自率領兵馬交戰,張武麾下尚有四千余人,而張璘麾下卻足有近萬人。

雙方廝殺間,隨著漢軍不斷依托隊型恢復體力,兩方僵持間,張璘漸漸沖動。

他看到了壓陣的張武,當即取弓搭箭,往張武射去。

“都督!”

“我無事!!”

張武胸中箭矢,四周都尉、別將盡皆慌張,但張武只是緩了一口氣,便咬牙將箭簇拔了出來。

張璘勇武,所弓箭為一石五的強弓與破甲所用鑿子箭,張武自然負傷。

饒是如此,張武卻依舊鎮定自若,對左右說道:“召軍中神射手前來,稍后我尋釁敵將,以神射手面突敵將!”

“是!”左右盡皆應下,隨即召神射手靠近張武。

眼見十余名神射手都準備好了,張武這才起身,拿起鑿子箭對唐軍叫嚷道:“喚汝將領好好練練箭術,暗中冷箭,竟能射偏,哈哈哈哈……”

張武如此嘲諷,令唐軍兵卒不免士氣低落,張璘在后方也氣得不行。

“荒謬,某明明親眼見他中箭,為何如此?”

張璘不服,準備繼續張弓搭箭,而張武左右十余名神射手眼見張璘張弓搭箭,他們盡皆張弓,眾箭往張璘射去。

“額啊!!”

張璘捂著面部,后仰倒去,但見一支箭矢射在他面部,而他此刻握著箭矢,鮮血不斷從面部流出。

“使君!!”

眼見張璘中箭,四周唐軍頓時亂了陣腳,而張武見狀則是振臂高呼:“哈哈,敵將中箭斃命,隨我殺!!”

得知敵將中箭,加上唐軍陣腳已亂,漢軍根本沒有猶豫,跟隨張武便殺了上去。

“撤!撤軍!”

左右護著不斷發出慘叫的張璘往千佛寺后撤,近萬唐軍原本還能保持陣腳,但隨著張武率軍窮追猛打,他們陣腳漸漸生亂。

“怎么回事?!”

眼見己方陣腳松亂,原本還能沉穩站在千佛寺前的高駢開始慌亂。

不多時,張璘被護衛著來到高駢面前,高駢見到半張臉盡皆鮮血的張璘時,心止不住涼了半截。

“張郎君為何如此!”

高駢抓著都將的領子質問,都將磕磕絆絆道:“敵軍以神射手面突張使君,張使君面部中箭,末將只能下令撤軍。”

“混賬!!”

高駢氣得將他推倒,隨后上前檢查張璘傷勢。

但見箭矢射中了張璘的左臉,射穿臉皮同時,順帶射斷了兩顆牙齒。

正因這兩顆牙齒阻礙了箭矢,這才保住了張璘性命。

“快,速速送往僰道城治傷!”

高駢眼見張璘沒有性命之憂,立馬派人護送他去治傷,同時接管了翠屏山的近萬唐軍。

在漢軍的追擊下,近萬唐軍只能背靠千佛寺駐守,而高駢在接管唐軍后,立馬開始結陣,準備將追擊而來的漢軍盡數留下。

張武眼見高駢大纛在此,也不由得警惕起來,同時往山下派去塘兵,將此事告訴山下的劉繼隆。

張武率軍后撤數十步,列陣休養體力,而唐軍則是結陣以弓弩和漢軍對射起來。

霎時間,箭如飛蝗,無數箭矢穿梭兩軍之間,射中不少兵卒。

漢軍擅長弓箭面突,故此唐軍面部中箭者不在少數。

高駢的精力被分散,不僅需要觀察整個戰場全局,還需要親自指揮眼前近萬唐軍。

官道上的高欽所部,此刻已經被漢軍壓得節節敗退。

中軍五千兵卒死傷大半,高欽只能用后軍頂上,同時撤下中軍,將中軍殘兵與前軍的殘兵組織一處,編練一軍。

李商隱率軍與魯褥月在南山僵持著,勉強能穩住陣腳,但若是漢軍在其他兩個方向繼續僵持下去,他這四千多人也有被擊敗的風險。

這種局面下,距離他們七八里外的江岸上,藺茹真將最終還是率先沉不住氣,準備對高述所部發起突擊了。

“唏律律……”

眼見著藺茹真將調整精騎陣腳,高述立馬察覺到了不對勁,拔高聲音道:“各團量抽捉馬人,若敵軍出精騎突擊,戰鋒隊卻其鋒,捉馬人即應捉馬,捉者立斬。”

左右都將盡數應下,通過旗語與口口相傳的方式,迅速將軍令傳遞到了全軍。

果不其然,當唐軍的號角吹響,三千精騎立即朝高述所部殺來。

百余步的距離對于精騎而言,剛好是沖鋒最佳的距離。

“列陣!!”

高述拔高聲音吶喊,三千漢軍外圍的戰鋒隊,立馬挺槍列陣。

槍陣背后,手持陌刀的捉馬人已經準備好了手段,而跳蕩兵也握緊了手中的鈍兵。

沉悶的鐵蹄聲宛若踏碎了土地,氣勢兇猛的沖撞而來。

這一刻,雙方即將碰撞的兵卒腦中盡是空白,等反應過來后,卻是長槍斷裂,人仰馬翻……

“嘶鳴——”

“嘭!”

“額啊……”

戰馬吃痛嘶鳴,騎士被甩飛,作為戰鋒隊的漢軍兵卒被馬槊刺中胸膛,整個人都飛了起來,最后重重砸在地上,嘴角不斷流出血沫。

左右同袍把他們拖到了后方,而捉馬人也在此刻跟隨跳蕩兵壓上。

丈許長的陌刀被高高舉起,狠狠將馬首斬斷。

鮮血宛若水泵般噴濺而出,騎士跌落馬下,跳蕩兵開始上前用斧頭與錘子猛砸這些唐軍精騎面部。

只是幾個呼吸,一條條鮮活的性命便成了爛肉。

漢軍眼見唐軍精騎沖鋒受挫,此刻根本不管己方傷亡,而是全部壓上,將騎士從馬背上挑落,由跳蕩兵結束他們的性命。

灘涂限制了騎兵轉向,不少騎兵因為重量太重而陷入其中。

藺茹真將眼見如此,當即吹響木哨,準備后撤。

“嗶嗶——”

“莫要放跑他們!!”

高述聽到了哨聲,也見到了正準備調轉馬頭撤退的唐軍精騎。

他振臂高呼,帶著漢軍沖入陣中,左突右刺間,將無數唐軍精騎挑落馬下,與跳蕩兵配合砍殺這些騎兵。

藺茹真將率先率領千余精騎撤出戰場,眼見剩余精騎被漢軍纏住,他當即催馬率軍發起二次突擊。

“結陣!!”

高述眼見藺茹真將率精騎二次突擊,指揮左右開始團結一處,結陣自保。

百余人驟然聚集一處,結直陣試圖擋住藺茹真將兵鋒。

然而當雙方發生碰撞時,漢軍軍陣被精騎瞬息間突破,但好在左右漢軍盡皆結陣,叢槍左右突來,沖鋒在前的藺茹真將不知被何人擊中胸口,差點墜落馬下。

“撤!!”

感覺到胸口疼痛的藺茹真將連忙下令后撤,四周精騎連忙吹哨。

三千精騎突擊而來,最后撤走的只有兩千余人,剩余的不是被漢軍留下,便是被斬殺當場。

疾馳往北的同時,藺茹真將只覺得胸口有東西要出來。

他張嘴吐出一口鮮血,左右見狀驚慌失措:“兵馬使!”

“撤,傳令給高王,藺茹真將無能,未能擋住漢軍……”

一口鮮血吐出,藺茹真將臉色變得慘白。

左右護著他撤往僰道,同時留駐精騎守住官道,縱使不能在灘涂上擊敗漢軍,但漢軍也別想從灘涂上從容登上官道。

此時此刻,翠屏山與南山之間的官道上,局勢驟然明朗起來。

雖有兩山陣地上的火器干擾,但漢軍還是將唐軍打得節節敗退。

翠屏山上,正在與張武僵持的高駢眼見局勢不妙,他正猶豫是否撤軍,卻見快馬沿著山道沖到千佛寺,來到他面前作揖。

“高王,漢軍在南邊擊敗我軍精騎,藺茹真將兵馬使負傷敗走……”

“……”高駢沉默,經歷了剛才張璘負傷的事情后,他此刻已經后悔在僰道城與劉繼隆交鋒了。

本以為依靠火器,自己最少能讓漢軍吃癟,可現在吃癟的依舊是自己。

想到這里,他深吸口氣道:“傳令魯褥月,撤往僰道城。”

“令高欽堅守兩刻鐘后,與吾共同撤往僰道城。”

“是!”快馬作揖應下,隨后策馬通知各軍而去。

一炷香后,得到軍令的魯褥月開始從南山撤軍。

李商隱沒有立即追擊,只因他所率漢軍情況并不好,輕易追擊,很容易被反擊。

不過正在指揮三軍的劉繼隆得知魯褥月撤軍后,他便猜到了肯定是高述建功,于是對劉英諺、王思奉下令道:

“傳令前軍王建,破陣者擢升三級!”

劉英諺與王思奉作揖應下,很快便派人將劉繼隆的軍令傳到了王建面前。

王建得到軍令,振臂高呼道:“傳令前軍,破陣者擢升三級!!”

軍令傳達,本就勝利在望的漢軍愈發勇猛,而高駢眼見漢軍如此勇猛,當即舍棄了兩山之上的投石機陣地與民夫,率領大軍撤下山去。

張武沒有追擊高駢,而是率軍前去占領翠屏山的投石機陣地。

唐軍開始如潮水般撤退,而漢軍卻發揮起了窮追猛打的作風,追著唐軍殺出山谷。

“高王,叛軍窮追不舍,我們恐怕擺脫不了他們!”

魯褥月策馬追上高駢,表情著急。

高駢聞言,當即勒馬看向魯褥月:“你親率兩千精騎為三軍斷后,只要擋住一刻鐘即可!”

“是!”聽到高駢這么說,魯褥月立馬脫離隊伍,將藺茹真將留下的兩千多精騎節制斷后。

當唐軍兩千多精騎列陣官道時,原本還在追擊的漢軍立馬停下腳步,下意識結陣固守起來。

高述眼見漢軍殺出谷口,立馬率軍與王建會師,而李商隱與張武也占據了翠屏山和南山的營盤,繳獲了五十余臺投石機和五千多民夫。

劉繼隆率領三軍走出谷口時,高駢已經率領唐軍遠遁僰道城,王建見到劉繼隆到來,立馬上前作揖:

“殿下,高駢撤往僰道城,留下兩千余精騎斷后,我軍眼下是否應該趁勢追擊,一舉將其擊敗?”

“殿下,末將請令追擊高駢!”

高述也催馬而來,對劉繼隆作揖請令。

眼見二人請令,劉繼隆雖然知道高駢估計不會在僰道城停留,但還是頷首準許道:“令你二人率前軍追擊高駢,不得有誤。”

二人作揖應下,隨后點齊前軍萬余漢軍,結陣朝魯褥月殺去,魯褥月不敢與漢軍交鋒,只能利用騎兵較快的速度和漢軍對峙,減緩漢軍追擊速度。

如此僵持一刻鐘后,魯褥月這才舍棄了漢軍,直奔僰道而去。

王建與高述見狀,當即率軍追擊而去。

在他們發起追擊后不久,張武與李商隱將兵馬與民夫撤下了翠屏山。

得知劉繼隆派人追擊高駢的事情,二人聞言面面相覷,張武不解道:

“節帥,高駢狡詐,定然不會停留僰道城,恐怕如今已經渡江東去了。”

李商隱也撫了撫須:“此役我軍最少殺唐軍萬余,足可算重創。”

“高駢應該未曾想過,會在此地折損如此多兵馬。”

李商隱這話沒有說錯,高駢本來是想利用火器,打漢軍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反倒是他被漢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如今張璘、藺茹真將負傷,又折損萬余兵馬,劉繼隆都擔心他失了心氣,無法開拓黔中道了。

正因如此,他才沒有親自率軍窮追猛打,怕的就是把高駢心氣打沒了。

他留著高駢還有用,至少有高駢在南方,南方不至于群雄割據,人口凋零。

想到這里,劉繼隆看向李商隱與張武:“傳令三軍,進軍僰道。”

“是……”

二人雖然好奇自家殿下為什么言行不一,但還是傳出軍令,指揮三軍往僰道城靠近。

不出意料,當他們抵達僰道城時,連接馬湖江東西兩岸的鐵索橋被破壞。

兩萬多百姓被留在了僰道城,僰道城也被高駢一把大火焚燒起來。

王建與高述正率領兵馬救火,劉繼隆見狀也急忙派兵救火,同時令李商隱安置這些被擄掠的百姓回鄉。

相較于漢軍占領僰道城的高興,此刻渡江東撤的唐軍可謂低迷。

張璘、藺茹真將負傷,雖然經過救治,但很難說能否活下來。

除此之外,三萬多兵馬折損近萬,還遺棄了數萬百姓。

楊復光將這些戰果統統記下,最后交到高駢面前:“高使君,此役我軍所殺叛軍幾何,可有估算?”

“應不少于五千之數……”

高駢知道楊復光在給他挖坑,此時他對楊復光的態度也明顯的冰冷了幾分。

若非需要做戲給北司看,他也沒有必要在僰道打出這虎頭鼠尾的一場戰事。

楊復光眼見高駢不上套,心里雖然不舒服,但還是寫上了殺叛軍五千之數的記錄。

待到奏表寫好,他遞給高駢閱覽,高駢一目十行看完后,冷著臉回應道:“楊監軍文采非法,此奏表果有見地。”

“既然如此,那某便帶著奏表返回洛陽了。”

楊復光也不想熱臉貼冷屁股,總之他需要的東西已經得到了,現在是時候返回洛陽,加官進爵了。

“請便……”

高駢話音落下,楊復光便笑里藏刀的策馬離去,隨他而來的北司兵卒也紛紛抖動馬韁,跟上了他的步伐。

魯褥月與高欽見狀跟上,忍不住道:“高王,此役……”

“不必再說了。”高駢也知道此役打得十分難看,但只要目的達到就行了。

此刻的他,滿腦子都是張璘與藺茹真將的安危,以及自己手中火器為何不如漢軍火器的問題。

“撤往黔中后,必須要將這個問題弄清楚。”

“沒有火器,吾始終差劉繼隆一頭……”

高駢沉思間,漢軍卻高歌猛進,連續攻下三川各州縣,而他只能率領軍民撤入黔中道。

不過在這其中,劉繼隆并未攻取戎州南部諸縣,而是繼續讓高駢與南蠻在黔中、戎州對峙。

漢軍只需要守住清溪關、僰道城就足夠。

時入冬月,高駢率軍撤回黔中,漢軍徹底占據三川,同時攻占了山南東道的房州、忠州、萬州、夔州等處。

劉瞻反應神速,及時調兵五千駐守秭歸,這才擋住了漢軍東進的步伐。

只要秭歸、夷陵兩處在唐軍手中,漢軍想要東出就沒有那么容易。

不過對于高駢只與漢軍爭斗兩場便丟失三川十四州,劉瞻還是頗有微詞的。

正因如此,當劉瞻的奏表與楊復光先后抵達洛陽后,此時的李漼都不免有些懷疑高駢有養寇自重的嫌疑了。

放下劉瞻的奏表,李漼重新拿起楊復光的奏表翻看,幾個呼吸后才放下奏表質問道:“楊復光……”

“臣在!”

此刻的楊復光已經換上一身緋袍,恭敬作揖回應。

“你在奏表之中寫上了高千里與漢軍在義賓、僰道交戰,而高千里麾下九萬大軍,不過折損萬二萬兵馬便撤回黔中,你以為是否妥當?”

楊復光聞言剛想說什么,卻見自家阿耶眼神示意自己,他雖然不解,但還是躬身回答道:

“回陛下,彼時叛軍集結十五萬大軍渡江南下,而高千里已經分兵兩萬前往了嶺南,又分兵萬余駐守黔中,手中兵馬只有六萬。”

“以六萬兵馬,擊叛軍十五萬大軍,勢單力孤之下,后撤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況且高千里殺傷叛軍萬余,斬首之數便不少于一萬,可謂是朝廷對叛軍近年來最大戰果。”

“臣以為、高千里此舉雖不妥當,卻實屬無奈之舉……”

楊復光本不想說這些,但眼見自家阿耶眼神示意,只能硬著頭皮為高駢說起了好話。

金臺上,李漼眼見楊復光這么說,他也微微舒展了眉頭,頷首道:“朕知道了,汝等退下吧。”

“臣等告退……”

楊玄階等人躬身作揖,隨后退出了貞觀殿內。

路巖與于琮往南衙走去,而楊復光則是跟隨楊玄階等北司四貴往北司走去。

待到他們回到北司衙門,楊復光才開口說出不解道:“阿耶,剛才明明是扳倒高千里的好時機,您為何……”

不等他話音落下,便見楊玄階主動說道:“高千里無非貪戀權勢,但對我北司還算尊敬。”

“可若是如今將其扳倒,屆時頂替高千里的,恐怕不是你我想看到之人。”

“更何況,高千里手中還有數萬兵馬,汝真以為他是那么容易能扳倒的嗎?”

楊玄階的話,令楊復光敏銳察覺到了北司眼下不太妙的局勢。

“阿耶與諸位的意思是……”

他試探性詢問,楊玄階與西門季玄、亓元實三人卻看向了齊元簡。

齊元簡眉頭緊皺,對楊復光說道:“暫且不要節外生枝,先想辦法將山南東道和陜虢的兵權奪下,才是正道。”

“可……”楊復光想說漢軍都快打過來了,但又察覺到這么說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只能閉上嘴巴。

楊玄階作為楊復光的干爹,自然清楚他想說什么,于是安撫道:

“洛陽不行,還有太原,太原不行,還有江南……”

“若是不能控制兵權,你我身首異處就在明朝,知否?”

如今北司式微,已經不能像此前一樣牢牢控制南衙,南衙之中也有了不少反對北司的聲音。

說到底,還是因為丟失土地,大家利益受損,蛋糕不夠分了。

想讓他們擊敗漢軍,奪回蛋糕,這是不可能的。

相比較擊敗漢軍,擊敗同一張桌子的對手,無疑更為輕松。

正因如此,楊復光才會感覺到洛陽城內的氣氛不對。

不過在他看來,朝廷若是繼續這么爭斗下去,那等劉繼隆東進時,朝廷恐怕會摧枯拉朽的被漢軍所敗。

屆時即便能逃到江南,又能茍延殘喘多久呢?

他很想說出來,但在場的不是神策軍中尉就是樞密使,根本輪不到他這個無法擠進北司核心的人提建議。

想到這里,楊復光在心底嘆了口氣,拱手作揖道:“既如此,那下官告退……”

“去吧,你舟車勞頓,也該好好休息了。”

楊玄階三言兩語間安撫了楊復光,接著便無視楊復光背影,將目光重新投向了其余三貴。

只是在他們還在勾心斗角的時候,南邊的黃巢卻已經按耐不住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歸義非唐目錄  |  下一章
歸義非唐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12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