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圣女來時不納糧 第一千零八章 米麥連作
下了船,望著沿街起伏的磚石房屋,難民們都紛紛發出了驚嘆。
哪怕是在萊亞,都看不到如此多的集中且規整的磚瓦房屋。
駝背沃林左右看看,再用力踏了兩下地面石板:“奶奶的,這帝國邊境的市民這么有錢嗎?”
高個薩尼向來沉默寡言,跟著沃林走,此刻也開口道:“這地方不錯。”
“這就是個鎮子,小池城肯定比這好。”駝背沃林看向旁邊的幾人,“怎么說,咱們得一起行動,去哪兒?”
安瑟倫心思不在城鎮上:“我想去剛剛的地方,看看那個水田。”
“別吧,那么遠,不如去酒館,看看有沒有流鶯。”
“不,還是去水田。”
“酒館!”
“水田!”
見兩方相爭,歇利不想在這空耗時間,便站出來道:“不如這樣,你們拿剛剛看到的到底是不是牧草打個賭如何?”
“什么意思?”安瑟倫還沒反應過來。
駝背沃林卻是先鼓掌:“好啊,怎么樣?如果不是牧草,你就把在船上贏的錢全部還給我們。”
安瑟倫恍然大悟,冷哼一聲:“要是你們輸了,船上贏的錢再給我一份。”
“好,賭了。”
歇利側頭看向一旁的巴托:“巴托,你呢?”
盡管顧忌兩兄弟的拳腳,可巴托還是咬牙道:“我也想去看看那水田。”
巴托本來在老家就有肥沃的農田,不過五歲時就被貴族們圈地圈走拿去種郁金香了。
他叔叔跟莊園管事關系好,被留下照料,而他和他的父母只能四處流浪,給人當佃農與雇工。
原先的公簿農,領主們還壓榨得不算太狠,變成了佃農,那鞭子更是甩的飛起。
今年剛剛二十五歲的巴托,老的跟四十歲一樣,滿身都是鞭痕。
說實話,雖然名義上法蘭人更加富裕更加先進。
可難民船上的法蘭難民,都明顯地比萊亞難民更瘦更矮。
巴托更是顴骨凸起,眼窩深陷,看著就跟個骷髏似的。
這不是萊亞人比法蘭人心慈手軟,只是萊亞王國的行政力量,還做不到如此程度的剝削而已。
歇利曾經聽過他們聊天,巴托及其擅長照料橄欖與小麥。
但凡是他照顧過的土地,往往畝產都能多出半成,甚至巴托還開創性地發明了橄欖的插枝移植法。
農場主給他的獎勵是一塊咸豬肉,那塊肉巴托吃了一年。
可見農場主對雇工與佃農的酷烈。
法蘭王國一船一船地朝著開拓地和諾恩輸送流民,可還是止不住盤踞道路的流民。
甚至有兩座城市數十公里道路兩側,全部都是游蕩的流民的情況。
單論流民問題,法蘭可比萊亞嚴重多了。
歇利搖搖頭,將腦中的胡思亂想甩開。
一行人徒步走了沒多久,便來到田間。
歇利率先走上前,找到朝著一位躲在大樹下歇息乘涼的老農問道:“那位長者,我有事想問您。”
聽到歇利語氣口吻,不像是什么地痞無賴,老人撐著田埂,穿上草鞋走來:“你要問什么?”
“這田里種的是牧草吧?”安瑟倫搶先問道。
“不,是米果。”
“嗚呼——”鷹腳灣兄弟倆一擊掌。
至于安瑟倫則黑著臉,將今天從鷹腳灣兄弟手中贏過來的錢盡數還了回去。
米果作為一種喜濕的作物,對水的要求其實蠻大的。
“你們這是草地灌溉法嗎?”
“草地灌溉法,那是什么,這是米麥連種啊。”
鷹腳灣兄弟倆又一次爆發歡呼,而安瑟倫則徹底拉下臉,丟給了兩人幾枚第納爾。
“米麥連種是什么?”安瑟倫一手交錢,一手遷怒般問道。
那農夫忽然警惕起來,將他們上上下下打量一遍:“你們是哪個鄉的?”
知道這老農起了疑心,歇利連忙上前:“我們是萊亞來的難民,這是我們的身份文書。”
老農雖不識字,但見過這花紋。
他不敢確定幾人的身份,但想想米麥連作業不是什么秘密,《真理報》上都大大方方登了,便干脆向歇利解釋起來。
所謂米麥連種,是霍塔姆郡一位司鐸長提出的農業實驗項目。
就是學習黃金平原地區常見的草地灌溉法,然后將牧草換成米果。
其中的關鍵點就在于,米果要提前育秧,等到5月下旬搶收小麥后,再直接移植水田。
等到8月下旬收割米果,此時氣溫下降,河流水位也下降。
此刻,關閉閘門,排干水田,挖出河流淤泥肥田,再用重犁耕開土壤。
用一到兩周時間,等待麥田稍微干燥,再搶種冬小麥。
“這來不及吧?”安瑟倫只覺得荒謬,“你們用的撒播?”
“沒有啊,我們用的條播,只不過我們有馬拉式播種機,效率很高而已。”
安瑟倫更覺離譜:“你們不種植牧草,那馬吃什么呢?”
“平原郡的駑馬都是吃黑蛇灣出口的甜豆發酵飼料配合山間野地的蕪菁、青草還有倉庫里的青貯。
至于山地郡,要么吃的是碎石原的金絲草,要么就是直接放到山上草甸隨便吃。”
甜豆那種人消化不了的作物,給農用馬吃卻是相當合適。
“你們直接購買馬飼料?那不貴到天上去了?收的回成本嗎?”
“收的回啊,一磅小麥能換七八磅甜豆與金絲干草呢。”老農掰著手指頭,“一般是村子里大家集資,找到恩情百貨統購,批發更便宜。”
安瑟倫一時哽住了,買飼料喂馬居然還不虧本?怎么做到的?
他有時候偷偷牽自家馬匹,去領主家草場偷吃,還經常虧本呢。
什么飼料干草,能夠一磅小麥換七八磅啊?
可他卻是沒發現歇利早早地就呆愣在了當場,連后面的交談都沒能聽見。
按照這個法子,米麥連種,一年能收獲兩次糧食,可能七八年才要休耕一次恢復肥力。
平原郡小麥平均畝產120磅,米果平均畝產180磅,千河谷一畝地年產糧食300磅!
這比黃金平原最肥沃土地的畝產都要高了!
這不是改進農作物畝產能提升的,更是整個生產模式的顛覆。
如果黃金平原是正常的劍士,那千河谷就是長了四個手的劍士,拿的還是鏈鋸劍。
根據先前歇利記憶中的千河谷稅冊,霍塔姆郡可是有一百多萬公頃耕地。
如果全部拿來實行這種米麥連作的話,一個郡就有上百萬噸的糧食產出。
光靠霍塔姆郡一個郡,就能供給整個圣聯的糧食。
如果其余的土地全部拿來種植經濟作物,其余的人口拿來挖礦和制作武器……
歇利打了個寒顫:“目前整個霍塔姆郡,這種方法都推廣開了嗎?”
“那倒沒有,不過……”
歇利原先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不過什么?”
“不過。”不知何時起,旁邊竄出了一個中年農夫,“這兩年間,這種連作法估計會大肆推廣。”
“為什么?!”
“我聽說實驗米麥連作的司鐸長被火速提拔,連升三級,跑到南芒德郡去當水利農業口的副郡長了。
所以我估計,今年各地司鐸長們估計會全力推廣米麥連種,誰不想進步呢?
霍塔姆郡的郡長都發話了,誰能把米麥連種推廣好或者有類似政績的,他第一個給他打晉升報告!”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