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青山 335、新的任務
卯時,天未全亮。
兩條胡同的十字路口,陳跡靠在北邊的拐角處,司曹癸靠在西邊的拐角處,兩人像是背對背說話一樣,誰也看不到誰。
這么說話有些別扭,可若是有人從胡同外進來,不管從哪條胡同經過,都只能看到一個人,看不到另一個。
陳跡靠在青磚墻上,遲疑許久問道:“逃亡路上可遇到什么危險?吳宏彪還好么,他回來了么?”
司曹癸笑著解釋道:“當時我與彪子往南逃,一路上遇到七次密諜司盤查,我們扮過行商,躺過棺材,藏過傾腳頭的車。若不是我二人機警,恐怕真要折在路上。”
他繼續說道:“不過出了豫州之后,密諜司的人便松懈了。我倆上了漕幫的船南下揚州,又馬不停蹄的前往啟東港,乘坐一艘走私的商船去了旅順。逃命的時候每天都在想,還不如死在洛城得了,但等我倆抵達旅順,又覺得這一趟是值得的。你不用擔心彪子,他很好。”
陳跡好奇道:“他妹妹救下了嗎?”
司曹癸饒有興致道:“怎么,你還惦記他妹妹呢?別惦記了,我這次見了他妹妹,長得跟彪子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丑了吧唧的。”
陳跡哈哈一笑:“我沒惦記,只是問問。”
兩人像久別重逢的老友聊著家常,仿佛大家都忘記了刀尖舔血的日子,沒有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等彼此笑完,陳跡漸漸收起笑容試探道:“好不容易離開了,怎么又回來?”
此時,有人從胡同外經過,司曹癸壓了壓斗笠沉默不語。
等行人離去,他才低聲解釋道:“你舅舅已重新起
復,這一次不僅借洛城情報失利、固原戰事失利,將政敵軍略司姜嘆、軍情司陸觀霧全部下獄,還得了樞密副使的位置。如今軍略司已在他轄制之下,我自然要回來繼續為朝廷效力。”
陳跡抬頭望著灰蒙蒙的天空,雖然在固原時已得知陸謹有起復的先兆,但終于聽到這個消息時,他依舊心情復雜。
司曹癸隔著墻角問道:“怎么不說話?”
陳跡笑著說道:“為舅舅感到高興……那我是不是可以回景朝了?”
司曹癸下意識說道:“不行。”
陳跡皺眉:“為何?”
司曹癸勸慰道:“樞密使元城依仗著陛下寵信,你舅舅一時半會兒還動不得他。如今你舅舅與他之間多有摩擦,僅我來寧朝之前的半個月里,你舅舅便經歷了十二次暗殺,你此時回去只怕不太安全,所以他希望你繼續留在寧朝。”
司曹癸繼續說道:“而且,先前軍情司因兩黨斗爭停滯不前,荒廢了許多要做的事,如今你我要助你舅舅收拾局面,只有軍情司起了作用,才能向陛下證明起復你舅舅是個正確的決定,讓元城無話可說。”
陳跡小心試探道:“好……既然我舅舅已轄制軍情司,那你這次回來便是軍情司司主了吧?”
司曹癸平靜道:“不,司主之位并無變化,司曹還是司曹,司主還是司主。”
陳跡心中思忖,陸觀霧都已下獄,舅舅陸謹為何還留著這位司主?除不掉?
此時,司曹癸忽然問道:“我聽說你已經兩次進宮面圣?”
陳跡心中一凜,舊友重逢的喜悅,頃刻間煙消云散。
而司曹癸所說之事,絕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消息。
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對方已潛伏在某位堂官身邊,從對方口中探聽到了這個消息;二是寧朝中樞潛藏著景、朝軍情司的人。
是哪一種呢?是第二種。
司曹癸先前與吳宏彪一起逃回景朝,即便馬不停蹄的回到寧朝,最多比陳跡早半個月來到京城。只半個月的時間,對方絕無可能接近某位堂官得到信任。
陳跡開口解釋:“進宮面圣是機緣巧合,只是恰巧做了別人的刀。”
司曹癸又問道:“你先前與云羊、皎兔搭上了線,為何沒有進密諜司?”
陳跡斟酌道:“云羊、皎兔過河拆橋,搶了我的功勞。這兩人為了不讓事情暴露,便想盡辦法不讓我進入密諜司。”
司曹癸沉默許久,手指摩挲著袖中短刀刀柄,凝聲問道:“在固原時,為何殺那么多天策軍?”
陳跡心緒下沉,對方的殺氣凝如實質,隔著一個墻角都能令人汗毛聳立。
終于來了。
這才是司曹癸最想問的問題,軍情司已不再信任自己。
而且陳跡此時更加篤定,景朝軍情司在寧朝中樞潛伏的人,一定是能看到固原奏折與捷報的……地位不低。
怎么回答?稍有不慎便會惹來殺身之禍。
一旦回答錯了,別說救郡主,他現在就得身首異處。
殺了司曹癸嗎?如今寧朝地界只有司曹癸知道自己身份,只要殺了對方,便能再拖延一段時間。
可這位司曹癸是尋道境大行官,一百余名密諜都奈何不得對方,自己又如何殺得掉?
只能硬著頭皮誆騙。
“我沒有殺天策軍,”陳跡緩緩開口回答道:“當時我遭云羊、皎兔過河拆橋,僥幸撿下一條性命,隨陳家一同前往固原。后來在固原時趁機搭上了太子,這是難得接近寧朝中樞的機會,我便為他暗中調查固原邊軍的殺良冒功案。”
陳跡沉聲解釋道:“當時龍門客棧遭襲,太子身邊隱藏的大行官出手殺敵。但太子不愿暴露這位行官,便將功勞都算在我頭上。同時,太子也想借此機會拉攏陳家三房陳禮欽,索性幫我邀一個東宮右司衛的官職收買人心。但固原邊軍并未給太子面子,所以胡鈞羨的捷報中對我只字未提。因為所有捷報與奏折里,只有太子奏折提到了我的戰功,所以寧朝皇帝并不相信,只給了我一個八品的羽林軍小旗官……我若真殺了那么多天策軍,起碼也是個六品官才對。”
這些話亦真亦假,胡鈞羨的捷報與小旗官的身份,成了陳跡的佐證。
陳跡只慶幸,固原邊軍的捷報與奏折里,只有太子一人提及此事,不然連一絲余地都沒有了。
可陳跡的這番話依然有諸多隱患:陳禮欽、陳問宗、梁氏、張夏、張錚、小滿、太子、齊斟酌皆是人證,只要其中一人說出實情,司曹癸便會知道自己在撒謊。
陳跡顧不得那么多,他只能賭司曹癸暫時無法找這些人求證,即便求證也能用“太子下令封口”來搪塞一下。
再拖一段時間,只需要再拖一段時間就好。
墻角另一邊,司曹癸沉聲道:“你說的都是實話?”
陳跡深深吸了口氣,篤定道:“司曹大人,你也知道我的實力,你覺得我能殺掉一百多個天策軍?”
司曹癸也不禁疑惑起來,一百多個天策軍沖殺起來,便是尋道境行官也要退避鋒芒。
他不知道陳跡當日是守住了地利優勢,又有山君傳承連綿不絕的爐火支撐體力,甚至還損失了一條斑紋,
再有烏云、小滿幫忙,才堪堪活下來。
太子奏折里,沒有烏云、沒有小滿,只說陳跡一個人殺了一百多個天策軍,此事本就匪夷所思。
在司曹癸的印象里,陳跡并不擅武力。
司曹癸緩緩說道:“我信你……如今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陳跡警惕起來:“何事?”
司曹癸說道:“我有一個東西需要交給東江米巷會同館書記官,如今會同館外皆是寧朝密諜,尋常人接近十丈便會引起他們注意,而你的身份,或許能做成此事。”
陳跡沉默不語。
司曹癸漫不經心道:“怎么,不愿做嗎?”
陳跡平靜道:“但有吩咐,自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司曹大人需要我把什么交給那書記官?”
司曹癸笑了笑:“我放在地上,你數二十息再過來取。記住,不要看里面的東西,不要試圖打開它。”
陳跡默默數了二十息,這才轉過拐角。司曹癸已不知去了何處,只見地上靜靜地放著一只巴掌大的木匣子,木匣以紅蠟封住,不知里面放著何物。
他將木匣塞入袖中,轉身快步離開。
川流不息的長安大街上,陳跡面色凝重的避讓著來來往往的馬車與轎子。
司曹癸有沒有相信自己的說辭?必然沒有。
陳跡與司曹癸打過交道,此人生性多疑,絕不會隨意相信空口無憑之事。哪怕自己是陸謹的外甥,對方在洛城時也多次猜疑過自己。
而一位重新回到軍情司的大人物,面對一個失聯已久的諜探下屬,第一件事要做什么?
忠誠測試。
現在,將袖中那只木匣子交給會同館書記官,便是軍情司對陳跡的忠誠測試。
陳跡摸著袖子里的那只木匣子,摩挲著上面的蠟封。
要冒險將木匣子給會同館書記官嗎?要給。
要不要想辦法拆掉蠟封看看里面是何物?不行。
來到羽林軍都督府轅門前,陳跡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待臉上的表情放松下來,這才笑著走進轅門。
跨進門時,頭頂忽然傳來沉悶的雷聲。
陳跡下意識抬頭,卻見京城上空烏云密布,要下雨了。
這是嘉寧三十二年,京城的第一場春雨。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