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西游妖帝:從小蛤蟆開始 第635章 真假黃金案
西方凈土。
靈山勝境,云霧繚繞。
珍樓寶閣,錯落有致。
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當真是無比金碧輝煌,好氣派哩!
說到那“齊天大圣孫悟空”。
阿儺尊者立于黃眉大王之前,神色凝重,眉宇間透著一絲憂慮,續言道:
“憶那日安天大會,吾隨侍世尊左右,親見世尊與那孫悟空有一番言語往來。”
“彼時,世尊與孫悟空談笑間,暗察其性。”
“只不過,那齊天大圣孫悟空心高氣傲,目無尊長,野性未泯,實非易于馴服之輩。”
“若不對孫悟空略施懲戒,加以敲打,恐孫悟空難為我佛門所用,為我佛門效力。”
“而且,這孫悟空勇猛無畏,曾大戰天庭的十萬天兵天將,和東華帝君一樣,亦非易于對付之輩。”
“世尊如來那時,方與東華帝君一戰。”
“雙方斗法,世尊雖最終勝出,然法力耗損嚴重,已歷圓寂之劫,如今狀態未復。”
“故而,世尊暫時無力亦無暇去徹底收服此妖猴。”
“故我佛門降伏美猴王之事,暫且擱置,待時而動。”
言罷。
阿儺尊者微微一頓,環顧四周,見無他人,乃壓低聲音,對黃眉大王神秘兮兮道:
“后來,那觀世音菩薩又向世尊保舉了一人,乃西海玉龍三太子敖烈。”
“觀世音菩薩言道:龍族為天下水神之首,掌天下水脈,行云布雨,于南贍部洲乃至四大部洲,皆有深遠影響,在人間更是根基深厚。”
“南贍部洲之人,大多信奉龍神,其皇帝自稱‘真龍天子’,以彰顯其天命所歸。”
“而南贍部洲的黎民百姓,也自稱是龍之傳人,足見龍族在他們心中的尊崇地位。”
“我等取經大業,乃澤被蒼生之舉,旨在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豈能無龍族襄助?”
“若無龍族相助,恐怕我等取經的影響力會大打折扣,難以成就這普度眾生的大功。”
“近來聽聞西海龍族與那道門八仙起了齟齬,雙方爭端不休,已然勢同水火,互不相讓。”
“此正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勢!”
“在這場爭斗中,龍族和東方道門便是那鷸蚌,而我等西方佛門,則可成為那得利的漁翁。”
“觀世音菩薩言道:昔年封神大劫起,道門闡截二教,內斗不息,多少根行深厚之英才,于混亂中被度入我西方佛門,從此皈依佛門,成就正果,得大自在。”
“猶記萬仙陣中,三千紅氣之客,皆是有緣之人,盡入西方極樂之境,從此脫離苦海,得享極樂。”
“此封神大劫乃我西方大業之重要契機,方成今日之盛景。”
“此番龍族與道門之爭端,正是天賜良機,若不把握,實乃錯失大好時機。”
“吾等可趁此良機,有所作為。”
“西海龍族,原來如此……”
黃眉聞言,心中頓如明鏡般透亮。
這正是: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即,大家都覺得,外地來的和尚,比本地和尚念經念得好。
且看那如來佛祖,往昔乃截教門下多寶道人,于截教之中修行日久,后轉投佛教,終成就無上果位,為佛門之尊,掌西方極樂世界。
觀世音菩薩亦是如此,昔為闡教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道人,于闡教中修習道法。
后因機緣,慈航道人轉投佛教,以大慈悲之心,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成為備受敬仰的菩薩,其名傳遍四大部洲。
金蟬子呢,其本是洪荒異獸“六翅金蟬”,生性狂野,后被佛祖降伏,皈依佛門,成為如來佛祖的二弟子。
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金蟬子……他們都是半路出家,后歸于佛門,屬于“半路出家的和尚”。
算是靈山的“半路出家派”。
而彌勒佛祖,乃是西方二圣的嫡系弟子,自幼便在西方教中修行,可算作靈山的“本地僧眾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但凡兩人以上共處一地,就會產生斗爭。
縱是一家三口,于日常瑣事間,亦難免內斗齟齬。
何況是那掌控一方、勢力龐大的靈山佛域呢?
在這靈山之中。
這“半路出家派”與“本地僧眾派”,兩派內斗極為嚴重。
朝堂之上的爭斗,向來是非常殘酷激烈的。
朝堂的斗爭,直白而殘酷,其核心要義沒有別的,就是打倒與自己不同的一派,從而實現自己一派的尊崇地位。
“治世之尊”是佛教體系中之核心名號也,特指統御世間秩序、具無上法力之佛祖。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稱呼如來佛祖為“治世之尊”,言道:
“佛如來是治世之尊……”
事情也確實如此,如來佛祖作為佛教現任領袖,掌管西牛賀洲,統領佛教事務,維護三界秩序,為治世之尊。
可是在西行路上的“小雷音寺”(又名小西天)。
降伏黃眉大王之時。
彌勒佛祖見了孫悟空,就直接問孫悟空道:
“悟空,你認得我嗎?”
面對孫悟空,彌勒佛祖更是直言,自稱道:
“我為治世之尊!”
一山不容二虎。
一國不容二主。
一個靈山,豈能有兩個治世之尊?
如來佛祖是治世之尊。
彌勒佛祖也自稱“治世之尊”。
那到底是誰治世,誰為尊呢?
這“半路出家派”與“本地僧眾派”,誰都想獨占尊崇地位,掌控靈山大權。
因此。
這“半路出家派”的一眾佛祖菩薩,自然對靈山的“本地僧眾派”信不過。
當下時局。
不是靈山沒有厲害的龍族之龍可以用。
實則,“半路出家派”之人,對靈山本土之龍族,心存疑忌,難展信任之懷。
故而,其意欲外尋機緣,度化他處龍族,以為臂助。
況乎,度人入西天極樂,“度化他人者”與“被度化者”,雙方天然便結為同黨,利害相系,休戚與共。
這些半路出家的龍族、神仙、妖怪等,在靈山沒什么根基,勢單力孤,自當依附于金蟬子、觀世音菩薩、如來佛祖等“半路出家派”。
此乃天然的立場,雙方一拍即合。
阿儺尊者繼續道:
“是以,金蟬子師兄或已動身西海,欲先與那‘西海玉龍三太子’敖烈結下一段善緣,以為日后取經護法之準備……”
“又有……”
“還有……”
阿儺、迦葉二位尊者,得了黃眉大王的錢財,哪還有半分矜持之態?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
阿儺和迦葉竟將金蟬子與觀世音菩薩的諸般籌劃,事無巨細,和盤托出給了黃眉大王。
他們竟是將那金蟬子這位“至愛親朋”、“手足師兄”賣了個干干凈凈,毫無顧忌。
你道這阿儺和迦葉,身為如來佛祖座前隨侍尊者,身份何等尊貴顯赫?
他們本應是六根清凈、五蘊皆空之圣僧,何以貪財忘義至此,竟連佛法東傳這等千秋大業也敢從中作梗,將此等重要信息出賣于那野心勃勃之黃眉?
為了錢財,他們居然全然不顧與金蟬子的師兄情誼?
此中緣由,說來話長,實與一樁“真假黃金之懸案”緊密相連,脫不開干系!
此事之源頭,竟系在那昔日在車遲國攪動風云的蕭辰(金角大王)身上。
此“真假黃金之懸案”,說起來,尚與蕭辰(金角大王)有著千絲萬縷之深切關聯。
原來,如來佛祖曾于雪山之巔,苦修證得丈六金身,金剛不壞,水火難侵。
迦葉、阿儺作為近身隨侍,常伴佛前,亦蒙如來佛祖傳授玄功,修習那“七尺金身”之法門。
正所謂:
“黃金裝佛裝自己,遮蓋如來蓋自身”。
然修煉此金身,需借真金之力,更需信眾為其鑄造金身佛像,借此汲取眾生念力,方可成就。
靈山,需要黃金。
而西牛賀洲之地的信眾,大多虔誠供奉如來佛祖,他們傾盡家資,為如來佛祖鑄造金身。
但是,這世界上,畢竟還是富貴人家少,窮苦人家多。
西牛賀洲之信眾,并非個個都是家財萬貫。
那眾多善男信女,傾盡家資,首要供奉者,自然是世尊如來之“丈六金身”。
為其所鑄佛像,無不金箔厚重,寶相莊嚴。
待輪到為迦葉、阿儺二位尊者鑄造金身時。
信徒們往往有心無力,囊中羞澀。
所以,信徒們為迦葉、阿儺二位尊者所塑之像,內里多為泥胎草芯,外表僅敷一層薄薄金箔,甚或以金紙幾片草草貼就,聊表心意而已。
阿儺和迦葉二位尊者的香火供奉亦是稀疏,遠不及如來佛祖之萬一。
對此。
迦葉、阿儺二人心中自然不樂意。
他們看著自己的金身如此簡陋,怎能不心生怨懟?
自家金身簡陋,念力稀薄,如何能成就那七尺金身的玄妙?
然而,迦葉、阿儺又不敢和如來佛祖搶奪金身。
世尊如來在上,他們縱有萬般不忿,也不敢逾越世尊如來半分。
天長日久,怨懟暗生。
阿儺和迦葉,二人便動了“自謀財路”的歪心思。
他們靈山之僧,下山為人做法事、念經,每次雖也能討得些許黃金。
但黃金這東西,沒有人會嫌多。
如來佛祖在出家以前,曾師從上清靈寶天尊(截教之通天教主),號“多寶道人”。
多寶道人,極為擅長煉器。
后來,多寶道人入了佛門之后,一手煉器的本事也沒落下,依舊擅長于煉器,是佛門的“煉器大師”。
身為如來佛祖隨侍弟子的阿儺和迦葉二僧,他們常伴如來佛祖左右,隨侍如來佛祖。
耳濡目染之下,阿儺和迦葉二僧倒是也跟著如來佛祖學了不少煉器的手段。
后來。
阿儺和迦葉,借著靈山尊者的身份,在西牛賀洲之地,暗中經營起一樁喚作“佛緣閣”的煉器買賣,借此斂財。
對此,如來佛祖雖有所聞,念其隨侍辛勞,且行事尚在可控,便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未曾深究。
此等“潛規則”之下,阿儺、迦葉二僧愈發肆無忌憚,將“佛緣閣”之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財源廣進。
當年。
恰在此時。
蕭辰也在西牛賀洲之地做煉器生意。
西牛賀洲之地,煉器一行暗流翻涌,各方勢力如亂麻交織,錯綜復雜至極。
“凌云軒”的背后,是金翅大鵬雕,此乃如來佛祖之娘舅,其勢力不容小覷。
“天工閣”的背后,則是天庭及道門,代表著天界的權威與道門的勢力。
天工閣,于西牛賀洲之煉器界,亦有著舉足輕重之地位。
而“佛緣閣”背后,實乃阿儺和迦葉二位尊者。
此二人身為如來佛祖之隨侍弟子,常伴佛前,深受佛恩,借著如來佛祖之無上威望,于西牛賀洲廣結善緣。
在這多方勢力的夾擊下。
蕭辰之“四力齋”,欲于西牛賀洲生存,實乃艱難重重。
蕭辰縱有千般本領,萬般計謀,亦被“佛緣閣”擠壓得步履維艱。
幸得蕭辰“化敵為妻”,娶了那蝎子精。
后來,蕭辰又有牛魔王、萬圣老龍王等各路妖王為外援。
且“四力齋”之生意,多在離靈山遠之國度開展,避開了靈山之直接勢力范圍,暫得喘息之機。
如此,方使得“四力齋”得以勉強維持。
然饒是如此,“四力齋”于西牛賀洲發展一段時日之后,亦難以為繼。
畢竟西牛賀洲乃靈山之地盤,迦葉、阿儺二位尊者,身為如來佛祖之隨侍弟子,于此地有著天然之優勢與勢力。
其門下弟子眾多,信徒廣泛,于煉器原料之收購、市場之把控等方面,皆有著極大之便利。
雖有蝎子精之威名在,然終究難以與迦葉、阿儺正面相爭。
于是。
蕭辰權衡利弊之后,決然將“四力齋”之生意拓展至東勝神洲與北俱蘆洲之地。
話說當年,于車遲國之地,蕭辰為與“佛緣閣”競爭,可謂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機。
“佛緣閣”憑借其深厚背景與廣泛人脈,于煉器市場獨占鰲頭,令蕭辰之生意倍感壓力。
為求破局之策,蕭辰苦思冥想,終心生一計。
蕭辰令其麾下虎力大仙施展“點石成金”之術。
這“點石成金”之術暗藏玄機,那所謂的“黃金”不過是普通的石頭經過法術偽裝而成。
此法雖非長久之計,然卻能以假亂真一時,令人難辨真偽。
虎力大仙依計而行,施展神通,將一塊塊平凡無奇的石頭,點化為金光閃閃之“黃金”。
“蕭辰與孫悟空”則趁機偷梁換柱,將一批由石頭點化而成之“黃金”,巧妙地混入“佛緣閣”之中。
蕭辰此計,意在以此打亂“佛緣閣”之生意,為自己爭取更多之市場份額。
亦欲攪亂“佛緣閣”之根基,使其信譽受損。
后來,蕭辰麾下蚊子妖舒聞,食用大果蟠桃,進化出諸多分身之后,神通大增。
此蚊子妖,本就聰慧過人,善于察言觀色。
蕭辰便令其打探那一批“石頭黃金”之去向。
蚊子妖舒聞化作尋常蚊子大小,晝夜潛伏在佛緣閣附近,小心觀察。
經多日探查,蚊子妖舒聞終有所獲。
蚊子妖舒聞發現那“佛緣閣”煉器所得之黃金錢財,絕大部分皆運往了靈山,僅有少數流轉于市場之上,用以購買煉器材料等。
蕭辰當時聞此,心覺不妙。
他深知這一批“石頭黃金”一旦被識破,必將引發一場巨大的風波。
但事已至此,此事已成定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其實,那一批“石頭黃金”最終便是落入了阿儺和迦葉之手。
此二人,本就貪財,見“佛緣閣”的生意大好,一時間有如此多的“黃金”送來,自是欣喜若狂,未曾細加查驗,全部收下。
后來。
“石頭黃金”這個“定時炸彈”,終是爆炸了。
即蕭辰當年和虎力大仙,以及孫悟空等妖做下的“真假黃金案”,東窗事發了。
話說。
昔年。
佛緣閣的煉器生意突然大好,賣了好多兵器法寶出去,賺了很多錢。
阿儺和迦葉當年也收到了一大批“石頭黃金”,心中大喜,立刻命工匠日夜趕工,為自己融金鑄像。
初時。
廟宇之內。
那阿儺和迦葉的佛像,金光燦燦,寶相莊嚴,供奉于寺廟之內,受眾多信眾虔誠禮拜,吸納無盡香火念力。
阿儺和迦葉每日于靜室之中,引那佛像上匯聚之念力入體,滋養“七尺金身”之神通。
初時,阿儺和迦葉只覺金身修煉順遂無比,周身經脈舒暢,隱隱有金光透體而出。
二人心中竊喜,暗道照此進度,“七尺金身”神通之大成,指日可待!
屆時。
“七尺金身”神通大成,他們的法力也會隨之提升,在佛門之中的地位也更將穩固。
豈料好景不長,厄運驟降!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