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備我來做榜樣
“伏惟圣主之恩不可勝量,陛下仰泉以報太師,康成公設若泉下有知,也定會榮感君恩。”
荀彧感慨萬千,重拜作揖道。
這連他也羨慕不已,要是天子能把他的畫像掛在光明宮內,淪歿還能給他追封殊榮,賜柏木作為棺槨,此生也算值得了。
如果還能在身后伴隨陛下左右,那就算去了九泉下也能給天子獻計獻策,輔佐漢室繼續討滅諸侯。
想到這里,荀彧發現有件事似乎被朝堂眾臣忽略了,或許有官吏知道卻不敢提出來,害怕觸犯了陛下的忌諱。
但康成公身故之事,卻間接給了荀彧一個提醒。
“陛下……”荀彧整理了下思緒,接著拱手說道:“自古天子即位以后,除了制定天下制度,大赦萬民,還有一件事亦不可怠慢。”
“建興元年時,天下百廢待興,各地邊郡仍有戰亂,而此刻雍、涼初定,桀驁不馴的羌胡已被征討剿滅,或早遠遁千里。”
“剩下親近漢家的羌氐部落,也漸漸編戶齊民,其首領、豪帥等人至云陽,得天子特賜漢姓,開商市互通,又用羌禮與諸首領約定,漢羌永為戚戚之親,眾首領感激陛下之誠,以刀劃破手指,指天為信約,漢家親羌,則羌永不叛漢,世世代代為大漢守土西南。”
“陛下先行雷霆之舉,再示以寬容之心,循循善誘使羌族盡服,如今關西百姓雖無余糧,卻也不會再遭刀兵之苦,再過兩三載便可存得余糧。”
“既然如此,可先命太常、少府、工部擇選寶地定陵園,過數年再夯土,不知陛下心意如何?”
荀彧聰明的先講了劉備這幾年的功績,緊接著把話題引到百姓身上,最后才將修陵園的事說出來。
漢代事死如事生,連黔首百姓都在講究厚葬,那天子就更不同了,何況劉備這種開國天子。
倘若陛下不插手,光陵園規模就足夠讓官員討論一年半載。
聞言,劉備不由皺起眉頭,修建陵園僅論封土,至少需要數年之久,何況上面還要建莊園以供祭祀。
兩漢厚葬成風,多少金玉器被埋入土,不僅會引起流寇盜匪貪婪盜取,甚至連諸侯也心癢難耐,挖開陵墓盜取錢財養兵。
他可不想大臣們逝去多年,將來還被掘出重見世人,必須遏制數百年留下來的厚葬之風。
劉備暗暗想著,于是開口道:“文若,事死如事生,雖為孝道,然天下兩百年則遇大亂,多置財帛等珍貴之物,非但不能讓先祖安息于地下,反而會招來禍患,那時子孫又將于心何忍?”
“倒不如以薄葬,不置金玉之器,以陶土仿制器物,尋工匠雕刻金飾花紋,再將一生得失刻于石碑后,以供后人祭祀瞻仰。”
“不知文若,以為如何?”劉備詢問道。
荀彧沉思片刻,拱手回答說:“陛下此薄葬之制,可以律法布告天下,但還需有大臣作為表率楷模。”
“如今康成公病逝,天子已詔書恩賜,絕不可此刻提倡薄葬,不然必使心懷不滿之徒,私下議論紛紛。”
“不如再過幾年,以嚴法布告天下亦不遲。”
能如此建言,是因荀彧害怕劉氏薄情寡恩的名頭,又要被一些人安在天子身上。
天下從來不缺用嘴生事的人,那些因利益受損心懷不滿的豪族,在地方緊緊盯著天子作派,稍有可乘之機,就遣親信傳播童謠。
而黔首百姓又不明所以,于是跟著童謠傳唱。
好在天子早有先見之明,就將河北、中原、淮南、關中、河雒的各郡犁了一遍,要么將豪族分散開,要么就斬斷了觸手,這才沒讓豪族裹挾百姓。
雖說如此,他們明面上不敢對抗朝廷,暗地里卻在和朝廷作對。
此時用嚴刑峻法的酷吏,去巡視各州便最合適不過。
劉備想了想,立即說道:“伯寧、孝先、文惠治理益州與三輔,使得官吏和諧,百姓逐漸食能飽腹,功勞頗多。”
“朕欲敕令伯寧為冀州刺史整頓當地風氣,孝先為并州刺史,文惠試任雍州刺史治理各處,監督太守、縣令及地方宗族。”
“嚴查違反律法之事,凡主動檢舉者,以功賞之。”
這兩年朝堂注意力都集中在關西,對關東放松不少,無疑讓有些人開始肆無忌憚了。
刻讓關東好好清醒一下,不要以為鄭師站在朝廷一邊壓制士族,殊不知是鄭師無意間保護了士族,不然酷吏早就去了各州。
不要以為朝堂重心放在西邊,就對關東諸事一知半解,其實只是放開口子,讓一些魚主動游進來。
就如同打擊不法豪強一樣,先確定有多少人參與,然后再來逐漸清算。
劉備早就清楚,數百年積累下的頑疾,不是光憑度田就能掃清的了,大漢且需推倒重建,依附在漢室身上的士族、豪族也是如此。
好在他身體精力充沛,有的是耐心把天下宗族重栽一遍。
說罷,劉備將話題重新引到薄葬之上,輕笑說道:“文若,此事無需大臣作為表率,只要從朕開始即可。”
“從建興年間,以后漢家歷代天子廢除夯土厚葬,好節省百姓民力,僅取山丘為陵,再挖掘室道,放置陶土物品,磚塊則以掘出之土燒制,不許再放金玉器,金縷玉衣亦從此廢除。”
“任何以人畜殉葬之事,也一并禁止,需將此事納進漢律之中,無論奴婢、僮仆,馬匹牛羊是否意外身亡,皆不許!”
劉備想到殉葬之事屢禁不絕,后世也常常復用,于是補充說道。
“陛下,奴婢與僮仆可以不許,但畜牧……”荀彧的話還未說完,劉備便擺手,笑說道:“以畜牧殉葬又有何用,數月便可成為骸骨,還不如取陶土捏成馬匹同樣大小的陶器,至少可守千百年。”
“人亦是如此,刻成與真人無二的模樣,足以陪伴于九泉下,明白了此間道理,世人豈還需腐朽的尸骨守之?”
“數年后,陵園動工之際,再以此昭告天下。”
劉備笑謂道。
請: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