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潑刀行 第568章青羊宮,接玉皇
蜀地習俗載:“廿五日,俗傳天帝降,人皆茹素持齋,市不售腥葷。”
這一天,是接玉皇的日子。
按照百姓說法,灶王爺上天之后,玉皇大帝會于臘月二十五日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總之在這一天,說話做事都要謹慎。
大家伙臟話都不說,更何況拎刀殺人。
所以說,田七爺死得不冤。
剛好趕在前一日。
這一日,雪下的小了些,但依舊沒停。
李衍壓低了斗笠,再一次扭頭。
府河碼頭上,已恢復喧囂。
昨晚與二郎真君轉世楊承化聊過后,他便將尸體收拾了一番,該拿的東西,都已拿走,只剩下尸體沒處理。
天剛蒙蒙亮,便已被路過船夫發現,舉著火把,驚慌失措前去報案。
但最先到來的,卻是蜀王府衛士。
他們利落地將尸體收走,并且處理了現場,噼里啪啦給了報案的船夫幾鞭,又塞了些銀子。
隨后,幾名衙役才悠哉悠哉過來,晃了幾圈,又警告船夫一番后,才離開。
碼頭逐漸熱鬧,但昨晚的事卻已被遮掩。
這一切,都被李衍二人看在眼里。
他們沒有阻止,只是冷眼旁觀。
有些事,終究會有個了斷。
楊承化算是奇兵,李衍不會讓其輕易現身,畢竟這次隱藏的老妖眾多。
不到最后一刻,沒人知道黃雀是誰。
告別這位二郎真君轉世之人后,李衍并未急著回城,而是繞道往青羊宮而去。
成都府內,有幾股玄門勢力。
杜門、程家和儒門,已擺明態度,站在五郡王蕭景洪一方,要扶持其上位,甚至愿意與蜀王作對……
黃陵派原本不想招惹是非,但之前被蜀王府擺了一道,忍氣吞聲,如今連城隍廟都被滲透,直接令他們炸毛。
在明山子撮合下,已站在蕭景洪一方。
青城山同樣如此,蜀王招攬了這么多西南邪道高手,之前都江堰正邪之爭與其有關,甚至蜀王自己都很可能被奪舍。
如今,青城山已不能坐視。
這便是大勢。
如今已不是唐末亂世,雖然成都府魔道猖獗,妖風濃郁,但正道的力量更強大。
至于青羊宮,則是個例外。
他們不屬于青城,乃老子一脈,行事低調,名望頗高,也有不少玄門修士隱修。
從年前開始,這里便會舉行各種祈福大典,一直到正月十五六,成都燈會結束。
到那時,成都會有兩個焦點。
一是青羊宮的各種燈會活動。
二則是蜀王府舉辦的比武大會。
如果有可能,最好在事情未發酵前,便集合大量人手,將蜀王拿下,滅掉群妖。
但李衍知道,這一點也不現實。
蜀王不僅是皇帝胞弟,身份特殊,在蜀地也有大量的官員擁護,并且能號令軍隊。
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若是處理不好,蜀地立刻爆發戰爭,生靈涂炭,所以每一步都不可有差錯。
茗香閣梁玉的情報,青羊宮也有異常。
不僅事關大局,幫助龍女凝聚香火的儀式,也會在此地進行,李衍自然要弄清楚怎么回事…
“小居士,勞駕借光”
沙啞聲音響起,李衍連忙讓開。
但見挑夫老漢扛著一擔茶擠過人群。
李衍能清楚的聞道,茶是青城山老君茶,算不上名貴,但卻包裝精致,每一封都系著紅綢。
這是用于供神的茶。
百姓最喜跟風,只要有人購買供奉,總能帶動其他人,不然心中虧得慌。
實際上,就算千金購買,也沒多大用,無非是個心理安慰。
每年這時候,茶商總能處理掉一批存貨。
讓過道后,李衍抬頭觀望。
不出他所料,如今的青羊宮熱鬧至極。
今日接玉皇,成都府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人前來供奉祈福。
但見山門外,黑底金字的巨大“青羊宮”匾額下,已是人頭攢動,烏壓壓一片,甚至將大門都已堵住。
青羊宮的道人們,似乎早已習慣。
他們把住了門,任周圍人聲鼎沸,都面色淡然,放出一批,又放進一批,免得宮內太過擁擠。
天色尚早,李衍沒急著進去。
他眼睛微瞇看向門外,同時掐動陽訣。
青羊宮山門外,左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右邊塑有白虎像,并有七星樁。
七星樁上,刻有天書云篆,根據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稱為北斗七星樁。
常人察覺不到,但他作為術士,卻能清晰的聞到,香火味道混著罡氣,將整個青羊宮包裹。
李衍有些詫異,微微點頭。
在蜀中,青城峨眉名氣最大,但在玄門江湖中,有些地方卻毫不遜色。
比如遂寧廣德寺,乃“西南第一禪林”。
眼前這青羊宮,則號稱“川西第一道觀”。
其年代久遠,始建于周。
漢揚雄《蜀王本紀》中記載:“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
時隔三年,老子降臨此地,尹喜如約前來,老子顯現法相,端坐蓮臺,尹喜初聞道法。
自此以后,便奠定了青羊宮地位。
唐時,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入蜀在此駐扎。
他在觀內見紅光如球入地,挖得玉磚,上刻古篆:“太上平中和災”,將其視作吉兆。
無論是否人為,青羊宮都得了朝廷撥款修建,自此改“觀”為“宮”,始有如今規模。
正因如此,青羊宮地位特殊。
他們更多參與俗務,面對更加興盛的青城山,也并不怎么買賬,也與蜀王府關系密切。
若也被蜀王滲透,著實是個大麻煩。
想到這兒,李衍壓低了斗笠,用龍蛇牌收斂氣息,又從旁邊攤子上,買了些香燭供品,裝作香客混入人群。
等了許久,終于穿過山門。
進入青羊宮內,里面同樣人流密集。
青羊宮的布局,最前面是三清殿和八卦亭,穿過之后便是混元殿、斗姥殿和玉皇殿等。
那里才是今日上香重點。
但見香客們踩著雪窩子,往三清殿涌。
穿繭綢襖子的鹽商,往功德箱里扔銀稞子,銅錢砸在松木箱底,發出聲聲悶響…
挎竹籃的老嫗,從籃里掏出凍硬的年糕,顫顫巍巍,供在案上……
大大小小香柱密集,青煙繚繞,升騰而起,把“青羊勝境”的匾額,都熏得朦朧。
李衍先是進入三清殿上香。
和其他地方一樣,進入殿內,香火之力濃郁,加上下方布置,直接隔絕了神通。
雖然李衍能用天官身份驅逐,但動靜太大,因此只是扮做尋常香客,恭敬上香后離開。
與此同時,還在留意周圍動靜。
梁玉給的情報,青羊宮內老子神像流血淚,這是不祥之兆,但宮內道人們,似乎并未受到影響…
李衍心中奇怪,離開三清殿后,跟著人群從大殿左側回廊通過,眼前再次出現一座宮闕。
那是混元殿,主要供奉混元祖師,太上老君。
李衍跟著人群行走,視線卻飄向另一側。
那邊有座八卦亭,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是龜紋隔門和云花鏤窗,同樣擺滿了供品,有一堆百姓祭拜。
里面供奉著老子騎青牛。
流血淚的,便是這尊神像。
然而,李衍只是看了一眼,就沒再理會。
雖然造型古樸,但那座老子騎青牛像,已經被調換,瞞得過普通人,卻瞞不過他。
青羊宮內,有人故意壓下了此事!
李衍若有所思,跟著人群前往混元殿。
剛走幾步,他忽然耳朵微動,拎著盛放供品的竹籃,裝作不經意,往大殿另一側走去。
只見廊柱石臺下,檐角蹲著一尊力士像,頭頂肩膀落滿積雪,顯出幾分憨態。
戴虎頭帽的娃娃,指著力士像叫喚,身著補丁棉袍的窮書生,忙捂住孩子的嘴:“可不敢沖撞,這是玄門護法。”
說罷,便解釋道:“這力士,原是唐僖宗避亂時,持戟護道的禁軍統領化身。”
李衍心中一動,裝作好奇,上前拱手請教道:“先生,不知此像有何說法。”
窮書生見有人詢問,當即賣弄了起來,“客人是遠道而來吧,此像要說起來,也是段奇聞。”
“當年唐僖宗逃難,后方有妖道追殺至此,其護衛硬生生拖住,天雷降下,劈死了妖道。”
“瞧見它胳膊沒?”
“就是當初雷劈妖道的焦痕。”
李衍聞言望去,果然,石像右臂有處焦痕,雖年代久遠,但顏色與周圍明顯不同。
那窮書生說完,便拱手帶著孩子離開。
而李衍,則不動聲色靠近,耳朵微動。
這石力士像中,隱隱約約傳來呼喊:
“妖邪,退下!退下!”
李衍眼睛微瞇,默不作聲離開。
這妖邪,肯定不是在說他。
石像經雷劈,又被香火熏陶至今,多半已生出靈性,成為山門護法,但能耐有限,道人們也聽不懂鬼神語。
這青羊宮內,到底有什么事…
李衍不動聲色,跟著百姓依次上香。
沒多久,便來到了玉皇殿外。
今日接玉皇,這里更是圍得水泄不通,殿前廣場上,還搭建了高聳法壇,旌旗飄蕩,香燭在風雪中青煙繚繞。
十幾名道人背身守衛,禁止旁人靠近。
這是要舉行接玉皇科儀,周圍百姓都在等待。
李衍拎著籃子,混在人流中,站在西廡廊下,抬頭便看到斗拱間彩繪:玄天上帝披發赤足踏龜蛇,四周繪著七十二地煞星君。
精美,古老,氣韻悠長。
很難讓人相信,有什么妖邪敢靠近。
咚!咚!咚!
忽然,三聲鐘響蕩開雪幕。
一群身著法衣的年邁道人,捧著笏板和鎏金玉皇像,邁四方步踏出玉皇殿。
鼓樂聲中,伴著誦經聲,依次踏上法壇。
將玉皇神像放好后,他們便甩著玉皇幡,踏罡步斗,念誦法咒,幡尾銅鈴聲不斷回蕩。
供案旁的道士,往銅盆里不斷投黃表紙。
青煙繚繞升騰,竟在風雪中,凝成“風調雨順”四個大字,又被風卷著,掠過百姓發頂。
“天尊賜福!”
前方衣著華麗的富商們,忽然滿眼熱淚高喊。
“天尊賜福!”
轉眼間,滿院百姓呼啦啦跪倒一片,羊裘、棉衣、緞面披風在雪地上鋪成斑斕畫卷。
李衍看到后,卻皺起了眉頭。
這并非神跡,而是用術法造成的異象。
普通百姓看不到罡煞之氣流轉,所以江湖術士幫人辦事,總會弄些奇觀,免得被說成騙子。
即便他們,也干過這種事。
但玄門正教卻不一樣。
如非必要,無需弄出這般場面。
青羊宮又不缺香火,也不怕人嗤笑。
滿院百姓全都跪下,依舊身姿挺拔的李衍,便顯露出來,吸引了不少目光。
李衍面色平靜,轉頭就要走。
他當然不會跪,但也不想招惹麻煩。
“李…少俠?”
就在這時,左側傳來個清朗的聲音。
但見一名道人帶人走來,看到他后先是一愣,隨后臉上露出笑容,“李少俠來了青羊宮,怎么也不找貧道,好盡地主之誼。”
李衍無奈,只得轉身拱手道:
“見過云陵子道長。”
來者,正是他在神農架外龍潭村結識的道人。
這道人奉命鎮壓龍女,關于江神大君和龍女的事,便是對方告知。
神農架一事結束后,龍女不再異動,對方也就離開了龍潭村,回青羊宮復命。
走的時候,還邀請他前來成都游玩。
若是以前,李衍來了肯定先拜訪。
但這些日子,他越想越不對勁。
青羊宮在成都,對遠在神農架一個不起眼村子的龍女,卻如此上心,恐怕不止是心懷天下。
他態度不冷也不熱,但對面的云陵子,卻好似沒看到,滿臉熱情道:“走走走,貧道那里有些好茶,正好請李少俠品鑒。”
說罷,就上前握住了李衍的手。
看似熱情,但卻用力捏了一下。
李衍心領神會,同樣微笑道:“如此,就打擾道長了。”
二人迅速離開大院,鼓樂誦經聲,也逐漸被拋在身后。
沒多久,便來到了一處小院。
云陵子轉身,面色平靜對著小道士們吩咐道:“你們忙去吧,我與老友相聚。”
“是,師叔。”
小道士們拱手離開。
云陵子則帶著李衍進入茶室。
剛進門,他便立刻關門,臉色難看,咬牙問道:“李少俠,大事不妙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