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買賣魚的攤子支到了洪水邊上
陳前進犁的是本隊的地,這一塊麥地面積不大,也就三十畝,大馬力拖拉機的翻轉犁來回轉了幾趟子,地就犁完了。
以往犁完地,地主都要認真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被壓在泥土下面的生壟子,結果今天犁完,地主匆匆在陳前進遞過來的本子上簽了字,然后騎著自行車匆匆忙忙的跑掉。
啥情況?失火了嗎?
陳前進有點不明白,不過他也不管那么多,犁一畝地,他能分到一塊錢——今天半上午就是三十塊錢到手。
多好!
是的,李家過來的這些幫工每個人拿的工資是不一樣的。像陳前進先前跟著開東方紅七十五,也拿提成。現在能開大馬力拖拉機,拿的更多。
而李俊峰拿的就更多了。
李俊賢略少一點兒,他算是這些幫工里拿的第三多的,這一個麥季,開收割機也能拿個上千塊。
現在收割機割麥一畝地收割費是兩塊五到三塊,他割一畝地能拿五毛。
再加上先前干的活,這大半個忙年,能拿個小兩千塊錢。
而且三個人不光賺錢,還學到了技術,別提多開心了,積極性也足。
剩下的一臺大馬力拖拉機,由李俊海和另外一個人輪著開,不過得等到有活才輪到他們。這個也要看運氣。
即使如此,他們也是搶著來的。平時干活積極性很高,在家里沒農活的時候其實也不閑著,掃地、干菜地里的活,一個個都搶著來,就是要表現。
競爭很激烈啊。
但是一個個算一算年底能拿到的錢,就算再辛苦也都是笑著的。
即使拿的最少的,自己算一算,也很開心——不比去南方打工差。畢竟平時吃的很好,天天有肉,白面饅頭、大米飯管飽,到南方打工哪有這生活待遇?
陳前進是這些人中惟一一個不姓李的,但李家人并沒有因此而排斥他,他還是唯三直接開機械的,說明李家人認努力。
所以其他人才會覺得公平,才有更大的積極性。
他們私底下也在說,明年老家那邊來的人可能更多。因為李家這邊活太多了,地也在不停的開墾著。
李俊峰和李家這邊這一支最親近,知道的也最多,他私下里含糊的說過,今年秋里可能李家還要開墾幾百畝的荒地——當然是在棉花今年秋里豐收的前提下。
陳前進想著要不要把自己的堂哥也叫過來——堂哥陳富軍也是農民,老實巴交的,頭胎生了女兒,超生生了兒子,家里被罰得空空蕩蕩,快活不起了。
陳前進自己有兩個姐,一個嫁給了李安國,另外一個在老家成的家。老家的那個姐夫就不提了,但堂哥的話,他還是想拉一把的。
開著大馬力拖拉機回到李家,把拖拉機停在路邊熄火,拔走鑰匙鎖好門,陳前進進院子的時候看到李俊賢已經在洗臉了。
“咦,你回來怪早哩。”陳前進問了一句,“割完了?”
“割完了,錢都收回來了。”李俊賢把自己洗臉的水倒掉,把盆給陳前進,他過去壓水讓陳前進接,一邊接一邊說道:
“回來聽三奶奶說小龍叔他們逮魚去了,你要不要去?”
“逮魚?三大媽,哪里逮魚?”陳前進一邊接水一邊問杜春芳。
他和李俊賢雖然年紀差不多,但不是一輩人。
“去東大溝了。”回話的是梁月梅,杜春芳正在掰刀豆的筋。刀豆也就是城里人常說的豆角,兩邊有筋,她習慣性的把兩邊角一掰,就帶著長長的筋下來了。
在老家的時候,掰完筋后直接把刀豆掰成小段炒著就行了。
但在這里,掰完后梁月梅要斜切成絲,然后和青辣子、西紅柿炒上,拌面比較好吃。
當然,肉是肯定要加的,李家不缺肉。
杜春芳耳朵背,沒聽到,梁月梅自然而然的就接了話頭:
“這兩天發洪水,把東大溝上面三個水庫都沖掉了,可能閘門沒及時提起來——洪水里說是有魚比較多,你小龍哥他們帶著人開著面包車過去了。”
董曉娟帶著娃也過來幫忙做飯,今天是拉條子,她現在也能把面拉的挺細的了。
怪不得先前那個地主匆匆忙忙的就離開了,看樣子應該也去東大溝逮魚或看熱鬧去了吧?
“那吃飯咋整?”李俊賢問道。看看時間,再過半個小時就差不多到飯點了。
“他們把拉網拿走了,如果到時不回來,那你們就過去替換他們回來吃飯。”梁月梅說,“拉條子不好帶過去。”
米飯是回來吃還是帶過去吃都行,拉條子最好是現做現吃。哪怕到三四十年后外賣流行的時候,拌面這種飯外帶的話,都不怎么對味兒了。
這一點陳前進他們也深有體會。拉條子拉好后,下鍋里撈出來過涼水,剛炒出來的菜拌著吃那味兒就非常的對,如果干活完了回來,把涼過的面熱湯里淘一下再吃,味道就沒以前那么好了。
當然也是有條件了才會挑一下,以前白面都不能經常吃到,來這里能天天吃大米白面,還挑啥?
所以吃過飯之后,看李龍他們還不回來,陳前進和李俊賢兩個就開著李建國的嘎斯車,匆匆往東大溝而去。
這時候東大溝的西邊堤上面已經多了不少的人,其中有些人面孔還非常的陌生,顯然不是本隊的。
不過在水里逮魚的基本上都是四隊的,有些人像后世視頻里抄潮頭魚一樣,在淺水區巡弋,發現有魚逆水而上的時候,就沖過去用抄網捉。
大多數時間都是空網,魚在水里的靈活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可能你看著抄網網到了,其實魚往水下一潛,搖頭擺尾的就游遠了,那一瞬間真就像是裝了渦輪增壓,突然加速,人根本反應不及。
也有運氣好的直接把魚扣進了網里,再撈起來的時候,喜氣洋洋的往岸上走。
但最熱鬧的是兩個地方。
一個是李龍他們放魚的地方。半上午的功夫,他們逮到了幾十條大魚。
因為最先選的位置正好在洪水主流所在的中心位置,雖然水的沖力挺大,最開始打樁下拉網的時候挺費力,但真把拉網攔好之后,好處就顯現出來了。
四個網兜子,平均每十分鐘就會有一兩條大魚鉆進去,然后被逮出來送到岸邊去。
巴掌大的鯽魚也不少,更大點的鯉魚苗子、鰱魚苗子和半大的草魚也不少。
李娟在岸邊就幫著撿魚收魚。為了不讓魚進袋子里憋死,李龍他們抽空在一片緩坡那里用泥巴圍了個壩,把魚就直接放進去。
李強他們就用泥巴把壩加高,這樣魚也不會跳出去。
就這半上午的功夫,這放魚的人造小池子里,已經有幾十條大大小小的魚了——小魚少,主要還是大魚,大魚說的都是兩三公斤往上的。
最大一條草魚有一米多長,這是李龍弄上來的。
當時他把一條鯉魚剛送到岸上去,回來的時候到拉網邊上低頭看的時候,就看到一個小臉盆那么大的青色魚頭在水下一沉一浮的,把他嚇了一跳。
李龍下意識就伸手去抓,結果那魚頭滑,加上草魚勁大,就躲開了,李龍一開始還是下意識的動作,但當一把沒抓住,不服輸的勁頭就升了起來,他逆水往上,直接堵住了這個網兜子的口兒,彎腰就往水里探去。
視力比別人好,加上水不渾,李龍就隱約能看到那條大草魚怎么在水里掙扎著要游出去。
一把就掐住了魚頭,但魚頭太大,李龍努力想摳住鰓蓋子,只要手指摳進鰓蓋子里面,這魚就跑不掉了。
鰓蓋是魚的要害,這魚也清楚,所以努力扭著身子要游出去,一邊也在躲避著,只不過李龍在網兜口子那里左右騰挪著堵著魚,這魚出不去也很苦惱。
最終被李龍伸手摸進了魚嘴里,然后順著用手指摳著了鰓蓋(嘴角那里就是鰓蓋最下面),兩手合抱著把魚給提了起來。
一米多長的魚,是目前全場逮到的最大的魚,許多人驚呼著。
李俊海跑過來幫著李龍把魚一起抬到了岸邊上,不少人圍過來看著,李俊海就在邊上警惕的注意著。
網兜里的小魚大家就沒怎么管了,沒大魚了可能還會掏出來放口袋里攢一波然后往岸上送,有大魚的時候,小魚就兜著,一會兒就算跑掉了也不可惜。
所以岸上幾十個人看熱鬧,大都聚攏在這些大魚邊上,羨慕、嫉妒的都有。
還有一處竟然是李強他們的堵網那里。
幾乎全村能過來的小孩子都聚攏到這里來。
李龍把堵網扎在這里原本是給李娟李強明明昊昊他們玩的,讓他們有事做,免得到處跑容易出危險。
但這堵網扎的位置,剛好避開了洪水的主流,被大水流沖下來的小魚在中間主流那里根本游不動,想要逆流回到上游,就只能從邊上走。
而堵網這里剛好就是個不錯的位置。
不少小魚——主要是鯽魚剛游到邊上,就被那幫子主動幫忙的小朋友們趟水給沖趕到了堵網里。
所以堵網里一會兒就能聚攏兩三公斤魚,李強解開網兜子尾巴打的結,把這些魚倒進化肥袋子里。
一個多小時,就弄了半袋子巴掌大往上的鯽魚,還雜著一些鯉魚和鰱魚苗子。
這里熱鬧主要還是聚攏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孩子,有些是看熱鬧的,有些是幫忙的,大都是本村的。中間還有人混水摸魚想要弄幾條魚回去的,結果被幫忙的給教訓了,罵得很難聽。
中午快開飯的時候,有些孩子不得不離開,李強也不吝嗇,直接給那些要走的孩子每個人分幾條魚,讓他去扯幾根芨芨草,自己把魚穿了嘴和鰓拿回去。
這下子孩子們就異常開心了——義務幫忙還有收獲,那能不開心嗎?
雖然會你我之間比一比魚的大小,但無論大小都高興,至少不會擔心身上弄濕回去被爸媽埋怨甚至打一頓了。
手里有魚,衣服臟了也能理直氣壯的。
其實李強他們也餓了,不過眼下李龍他們沒空管這邊,他們就先等等。
當然逮魚的興趣也占了上風。農村的孩子,晚點兒吃飯是很正常的事情,就連明明昊昊這時候都不喊餓,他們兩個身上幾乎全濕了,玩得不亦樂乎。
昊昊甚至為了抓一條被孩子們趟水而嚇的沖到淺灘上的魚,一下子撲進水里,全身都濕了,但捉到了魚,就特別開心。
在縣里哪有這樣的機會玩?現在算是玩瘋掉了。
陳前進他們來的正是時候,李龍看到車到了之后,立刻就讓李俊海他們先開車回,帶著李娟李強和明明昊昊。
李娟和李強沒說啥,明明昊昊明顯不愿意回,李龍便說道:
“先回吃飯,等吃完飯再過來都行。”
幾個孩子立刻就答應了,其實說起來他們也餓了。
“明娃,這網就交給你們了,我們不在的時候逮到的魚就是你們的。”李強鄭重的把網交給了許成軍的孩子明娃,他們關系不錯。
“放心吧,魚是你的,我不要,我就逮著玩。”明娃也挺大氣的說。
“沒事,你逮著魚了,也要給別人分一些。有些人回家呢,可以帶幾條魚回去。”李強鄭重的說,“你不稀罕,有些人想要呢。”
李龍看著兩個孩子跟大人一樣交接著堵網,覺得挺好玩。
結果是李俊海他們不想走,李龍便說:
“我們都回,回去吃了飯再過來換前進和俊賢。這拉網咱們樁子砸的穩,只要有人看著取魚就行了。”
他又對陳前進和李俊賢說:
“你們兩個就光看著大魚就行了,小魚抓不過來,想抓就抓,不想抓就不抓了。”
李俊賢和陳前進兩個看著李龍他們逮到的大魚,那眼睛都直了——哪怕老家大河發大水,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資源啊,兩個人都有點心不在焉,目光都落在拉網上了。
李龍也沒多說,到放魚的小池子那里,拿袋子準備裝魚回去。
逮魚逮的高興,這魚處理起來就比較麻煩。
“老板,你這魚賣不賣?”冷不丁的,有人開了口,李龍抬起頭來看,說話的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理著小平頭,眼睛里閃著精明的光芒。
李龍覺得這人有點面熟,想想就明白了,這位是在石城擺攤賣魚的,自己曾經看到過。
攤位不小,是兩個鐵皮箱子,里面放著水,賣的是活魚。
沒想到他跑到這里來買魚了,消息挺靈通啊。
“賣,肯定賣,你多少錢收?”李龍問道。
逮到的魚根本吃不完,哪怕學著塔城伊犁那邊做風干魚,也沒那功夫啊。
所以李龍的意思是既然有人買,那除了幾條要吃的魚外,其他的都賣掉。
其他人自然沒意見,這平頭老板也挺高興,說道:
“那行,我看你們把魚處理得不錯,老手啊,說實話今天也就你們逮的魚多。”
村里有人接了一句:
“人家小龍五六年前就逮魚去石城賣的,老漁民了。現在雖然是老板不逮魚了,手底下的功夫好著呢。”
“怪不得怪不得,前輩啊!”平頭立刻遞上了煙拉起了關系,“我就說看著老板這么眼熟呢,說實話現在我也在石城賣魚,時不時的還有老頭老太太過來買魚的時候念叨著說以前有瑪縣的小伙子賣魚,那魚吃著就是香,比養殖的強太多了。”
李龍笑笑,這位還真會做生意,這都能扯上關系。
看李龍不怎么接話,那位也就不多說,指了指魚說道:
“你這里魚都是大魚,我也不壓價,這鯉魚三塊一公斤,草魚花鰱兩塊五,白鰱兩塊,鯽魚嘛……大點兒的兩塊五,小的兩塊,怎么樣?”
“行啊。”李龍幾乎不買魚,不過他覺得這價挺公道,主要是不想自己拉到市場上去賣,倒不是嫌棄掉價,而是覺得浪費時間。
至于價格,他還是能接受的,這價格算起來也不便宜。
平頭老板很開心,立刻過去車里拿秤和袋子。
李強過來拉了拉李龍的胳膊說道:
“叔,我們逮的那些魚,能不能也賣掉一部分?我感覺家里吃不完……”
“行啊。”李龍笑了,小侄子有做生意的覺悟了啊。
等平頭過來后,李俊海已經把李強他們逮的大半袋子鯽魚拖了過來。李強他們也算是小漁民,袋子里時不時的加水,所以鯽魚大部分還活著。
小平頭雖然不理解為什么李龍要把這些小魚分開稱,但既然人家要賣,他自然樂意收了。
先秤李強他們的魚,因為要弄回家一些吃著,所以賣了其中四分之三,留了有五六公斤。
剩下的賣了有二十多公斤,因為大小混一起,李龍做主按兩塊錢算,一共賣了四十八塊六毛錢。
李強把錢交給了李娟,李娟就給明明昊昊一個人十塊,剩下的二十八塊錢,她和李強平分。
明明昊昊這算是有生以來頭一回賺錢,兩個孩子倒不是很激動,李娟李強是很激動的。
大魚留下了兩條花鰱、四條鯉魚,和四條大板鯽。
今天逮的這些大魚里沒有五道黑,李龍有些意外。
剩下的魚,包括那條大草魚都賣掉了,一共賣了一百三十多塊錢,李龍給李俊海幾個人分了分,幾個人都沒好意思拿,李龍說:
“看到沒,娟和強強他們都把錢分掉了,咱們也一樣。干活了就拿錢,魚呢,回去晚上做了吃。”
這樣幾個人才拿了錢,然后匆匆帶著剩下的魚回去了。
小平頭開著一個單排小貨車,把魚裝到鐵皮箱子里,放了水之后,也匆匆離開。
原本還要收魚,有些人漫天要價,他懶得還價,就李家這一下子,收的魚就不少了。
所以他也打算等到下午再過來。
李龍他們回去吃飯的路上,依然能看到有人在繼續往這邊來。
李強小聲給李娟說:“明娃他們說不要魚,我說了,我們不在的時候網給他們用,他們逮到的魚自己分一分,這樣也好。”
“行呢。”李娟點點頭,有點大姐頭的樣子了。
回去的路上,李龍看到有幾條渠里也都是水,看來洪水已經漫延到各支渠了。
這里面,魚也不少!
請: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