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濤濤洪水,村民的狂歡
第二天清早李龍就開車來到了小海子。
讓他有些意外的是楊老六已經趕著牛羊來到了堤壩下面,顯然他很早就吃完飯,上班時間比收購站還早些。
太積極了讓李龍都有點不好意思,自己這算不算周扒皮?
李龍和他打了個招呼后,便上了堤壩去看洪水。
其實不看也能猜到——下車的時候他就看到閘門子下面正往外噴涌著洪水,顯然這洪水量非常的大,一時半會兒是退不了的。
“小龍啊,這洪水可不小。”楊老六拿著趕羊鞭子跟著上來說道:
“看著這水,要不是閘門子打開了,今天早上說不定就把壩給淹了……隊里那些干部也不知道在干啥,這水都這么大了,昨天也不知道把閘門給打開。”
他說的是堤壩東北角那個給全隊田地澆水的閘門。
那個閘門上了鎖,鑰匙在隊長和管水員那里。李龍昨天看水沒那么大,就只是把底壩的閘門提上來,沒去給隊里說,覺得應該沒啥問題。
現在兩個閘門都放開了,李龍便問道:
“楊叔,你給隊里說的?”
“昂。我昨天放完羊回來,就去把軍娃子給說了一頓。他這個隊長現在管事沒以前那么積極了,既然當了隊長,就不能成天想著賺錢嘛。”雖然分田到戶好些年了,但楊老六的思維里,隊長還是應該把隊里全面建設都抓的。
“閘門是晚上提起來的?”
“嗯,我給他說完,他開著車帶著我過來看了看,然后就把閘門子給提起來了。”楊老六挺得意,呲著牙說道,“軍娃子開車快得很,不愧是當過兵的。”
現在水面比昨天略低一點,這是兩個閘門都開的原故。
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洪水穩定下來,不會對北壩造成什么危害。
只是這一場洪水下來,又有不知道多少魚多少螃蟹被沖走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李龍也無所謂,反正水是必須要放的。
和楊老六聊了幾句,李龍便開著車去了李家。
大哥還沒出門,正在準備茶水和干糧。
開康麥因出去收麥子,通常一收就是一天,有些主家會留下來吃飯,有些則不管。
所以水和干糧是必帶的,當然也可以在附近找個商店隨便買點吃,但李建國他們不習慣買東西,吃家里飯吃習慣了,也不喜歡亂花錢——能帶飯的時候去買東西吃,在他們看來就是亂花錢。
“大哥,今天去哪里割?”
“馬場湖,那邊有幾家子前天就給我說好了。他們那邊的麥場少,面積還小,幾家湊一塊不好打場。想著今年早早把麥子割了,然后干其他事情呢。”
馬場湖那邊種的麥子、稻子都有,在四隊這邊已經不種水稻的時候,他們還堅持一直種到差不多到2000年前后,然后慢慢都改種了棉花。
“熟人的話,那還能混頓飯吃。”李龍開著玩笑,“你和俊峰都去?”
“都去,兩臺機子干得快。”雖然這幾天干活曬得黑黑的,身上麥芒啥的也粘著不少,露出來的皮膚上橫七豎八都是紅印子,想必很辛苦,但收獲也不少。
一個星期不到的時間,兩臺康麥因割麥子的錢就已經差不多快一萬了,后面還有不少呢。
如果按李龍所說的機器的價格來算,這一個麥季差不多就能賺一臺機子下來。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李建國開了兩年的東方紅七十五拖拉機,對機械原理懂一些,但對康麥因就不咋能搞明白了。
現在機器用的順手,但他也怕出故障。真要出故障了,他修不了,就只能去找農機修理廠的人,光修理費恐怕都不會低。
不過這都是必須要冒的風險,誰能保證啥事都一帆風順呢。
機器開動,李建國打頭,李俊峰在后面上了機子跟著走。這康麥因是自走式的,雖然速度不快,但不需要有拖拉機拖著走,也算是便利。
其他幾個青壯都羨慕的看著李俊峰。能開機子,賺的錢自然也多,不過他們知道李家的機子會越來越多,機會也會更多。
比如后面陳前進和李俊賢也帶著水和干糧上了機子。
陳前進是開著大馬力拖拉機去隊里犁地,李俊賢則是開著小四輪拖拉機帶著收割機去割麥。
雖然李家有了康麥因,但收割機也沒丟下,仍然有人希望用收割機割麥,因為這個便宜。
等機子都走了,剩下的人就開始去麥場,裝麥的裝麥,打場的打場。
李家自己的麥子雖然不用打了,但麥子要堆在場上揚、落,占地方。別人打場的時候,他們自然也要幫著過一過,不過也說好了,等明年的時候,李家人就不來打場了。蔭場的時候會來,打場的人可以用他們家的鐵滾子,算是提供幫助了。
這一點別人自然也沒意見,畢竟李家以后都用康麥因收麥,揚落的事情,哪怕不用場,在自家院子里也能搞,不過就因為麥子比較多,所以才在場上。
蔭場的時候人家也在干活,這時候不一起打場也正常。
陸大嫂在麥場上感慨著,照這樣下去,以后這麥場的用處就越來越小了。
有人不同意。
“那康麥因收麥是方便了,但沒了麥草和麥尾子,以后用這東西的時候,哪里整去?以后不拓土塊了?拓土塊那不是必須得用麥尾子?就算不拓土塊,麥尾子還是好飼料哩。”
“照李家這樣的發展,以后還拓啥土塊?人家是要用磚的。”有人反駁,“說不定以后這房子都不一定能住成了。人家養牲口都用糖渣當飼料,看不上這麥尾子。”
話是這么說,其他人倒也沒反駁。李龍現在賺多少錢別人不清楚,但一臺一臺的先進機子往家里拉,咋說也得幾十萬吧?
說不定更多!
更多的錢,村里人已經無法想象了。
不過平時看李龍并沒有什么變化,該打招呼照打招呼,所以村民們也沒太多的感慨,人家的錢和自己有關系,也不可能到自己兜里,還是踏踏實實賺自己的錢吧。
李龍沒去麥場上,他把昨天回去的時候順便買的西瓜取了下來,問剛忙完的老娘和大嫂:
“要不要切個西瓜?”
明明昊昊是很希望吃瓜的,但梁月梅說:
“太陽還沒升高,現在不吃,等上午吧。現在吃太涼了,娃娃肚子不舒服。”
“行。強強,你帶著弟弟們把西瓜搬著放到床下面去。”
“好啊。”李強開心得很,帶著明明昊昊搬西瓜去了。他還貼心的讓明明昊昊抱小西瓜,一部分放父母的床下面,一部分就拿到自己的床下面放著。
雖然平時吃西瓜全家一起,但想著自己的床下面也有西瓜放著,就挺開心。
李龍則在院子里和老娘聊天。杜春芳很開心,絮絮叨叨的說著最近兩天的事情,抱怨明明昊昊跑得太快,她想跟都跟不上。
還說兩個孩子現在都說普通話,自己說的話他們有些都聽不懂,還得解釋好幾遍。
還說強強平時一帶就是一幫孩子一起玩,跟孩子王一樣。
說話的時候,就有五六個孩子已經到了院門口,喊著李強,這時候孩子還是挺大人的話,按輩份來——對著李強有的喊叔,有的喊哥。哪怕年紀差不多,喊叔的也不會覺得丟人。
李強剛好從屋子里出來,看到人后,便對梁月梅說道:
“媽,我帶著明明昊昊他們出去玩了啊。”
“去吧,看好啊,別讓他們傷著了。”
“我知道了。明明,昊昊!快出來,咱們去玩了!”
一幫孩子呼呼啦啦的就離開了。
一陣風一樣。
李龍恍惚著,感覺上一世李強好像就是孩子王,帶著一幫孩子做了不少的事情。
有些事情會因為自己的出現而略有改變,有些事情則不會。
李娟幫著母親把早飯的事情收尾之后,就進屋學習去了。李龍知道最近顧曉雨又給寄來一些資料,李娟拿回來后就看,學習的鉆勁倒是挺讓人敬佩。
“嫂子,你得提醒娟,看書也要注意,別傷著眼睛了。”
“說過了,說了也不聽。”梁月梅嘆口氣,不過總歸是開心的,“知道學是好事,不過看著都有點魔癥了。”
李龍點點頭,照這個勢頭下去,考大學應該沒問題吧?
縣一中這時候一年考不上幾個大學生。真考上了,估計全縣都會轟動。
李龍去菜園子里看了一下菜,辣子豇豆什么的能吃了,洋柿子還要等等,黃瓜也不錯,他移回來的幾棵果樹也結上了果子,眼下還是青蛋蛋。
正看著的時候,突然就聽到地面的震動聲音,隨后看著李強一馬當先,后面跟著許多娃娃,明明昊昊竟然能跑在李強身后,速度很快,很利索,處于隊伍的第一梯隊。
“小叔!叔!東面……發大水了!東大溝三個水庫直接都被洪水沖垮掉了!他們說有好多魚……咱們逮魚去吧?”
說完熱切的看著李龍。
“啥?真的假的?”李龍聽著也是嚇一跳。東大溝那邊有上中下三個水庫,水是從塔西河那邊過來的。
每年東大溝里都會過洪水,但水量不算大,提起閘門就能把洪水放下出去,加上距離又遠,所以李龍沒怎么關注。他的關注點都在小海子,那邊沒怎么去過。
“真的!成海他們家麥地就在東大溝邊上,他爸剛去地里就跑回來了說的這事。現在好多人都過去了……”
“過去干啥?”
“逮魚啊!三個水庫啊,那得有多少魚啊……”李強的目光里滿是希冀。
“行,那走,去看看。”李龍說道,“你和明明昊昊準備上車。對了,你先別過去,到麥場上把你那幾個堂哥侄子叫過來,說我們看看能不能逮上魚。”
李龍想起來自己車子里放著的拉網,這不是現成的嘛。
很快,李俊海他們幾個就回來了,聽說要去逮魚,一個個都很興奮,不過還是看著梁月梅沒開口。他們是李家雇過來的幫工,該干活的,這時候出去逮魚,還是得主家同意才行。
“小龍都說讓你們去了,那就去吧。”梁月梅自然沒意見,大頭的活已經干完了,公糧都交了,現在麥場上堆的都是剩下的準備自家吃的和存的麥子。
晚上有人睡在麥場上看著,白天人多,也不怕。
這幾個一下子忽忽拉拉的就要上嘎斯車。
“嘎斯車坐不下,咱們開面包車。”面包車讓李龍已經開回來了,他說道,“還有明明昊昊,還有網。這嘎斯車空間小,咱們還是別擠了。”
“好好好。”幾個人立刻就轉向面包車。
李俊海還拎了把斧頭。
“嘿,我想著弄拉網,咋說也得砍個木頭吧。真要能搞魚的話,那沒斧頭可不行。”
“對了,再拿幾個棒子。”經他一提醒,李龍說道,“我去拿幾個袋子。真要能搞到,用袋子裝魚!”
“小心點,讓明明昊昊別到水里面去!”杜春芳提醒著,“把抄網拿上!”
她其實也想去看看,但又怕李龍他們跑了空趟,就沒開口。
“娟,你要不要去看看逮魚?”李龍沖屋里喊了一聲。
屋里的李娟猶豫了一下,站起了身,應了一句:“去。”
面包車開出去,超過一臺臺拖拉機、自行車,還有趕著驢車的人,來到了東大溝。
這時候溝邊還沒幾個人,沒到溝邊的時候就聽到了水聲。
一路過來的都是往這里趕的。下車后,李龍叮囑李娟李強看好兩個弟弟,他則先一步到了溝邊。
東大溝平時都是干的,里面長著許多的紅柳和梭俊,還有小片的蘆葦。有些時候會有人在這里面挖蘑菇——以前長過蘆葦的地方,春秋兩季會長蘑菇。
現在那些蘆葦和低矮一點兒的紅柳都被水沖倒了,只能看到一片綠色在水下搖曳。這一片水面有兩三百米寬,按李龍的記憶,再對比現在的情況,估計水最深差不多在腰間。
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眼前的水并不是很渾濁,他猜流下來的應該是水庫里原有的水。
此刻李龍站立的位置在下水庫下面的三四百米處,往右看過去,能看到下水庫的北壩線被沖出三個大口子,洪水就是從這三個口子里出來的。
突然,岸上有人驚叫起來:
“魚!大白鰱!”
李龍順著那些人指的方向看過去,正好看到十幾條白鰱落入水中。
他沒看到這些魚是怎么竄起來的,但能看出來這些落下去的白鰱一條差不多都是兩三公斤重的。
不知道是水庫里投放的魚苗子,還是野生的同年魚。
因為看著都差不多大,應該是同一年的。
“爸,魚!”李龍又聽到了明明的喊聲,他望過去,這時候李娟、李強帶著明明昊昊在淺水邊上,那里有一群黑背的鯽魚正逆流往上。
這群鯽魚不大,不到一筷子長。
“叔,弄拉網吧,魚可不少,而且怪大哩!”李俊海過來給李龍說。
“行。看水不是很深,這高度剛好可以弄。”李龍說道,“你們先把木頭準備好,我看看……就那里吧。”
拉網不到三十米長,兩頭一綁,加上要余下當網兜子的,所以能攔的位置就不多。
李龍選了一塊相對平坦、兩邊沒什么草和灌木的地方指給李俊海看,那里是水往下游流的主要通過點,他讓李俊海帶著人先去打樁子。
李龍則把自己買的堵網拿出來交給李強,然后去找了兩根直徑七八厘米的粗樹樹子,折斷后拿回來,找了一塊平緩的地方,把堵網扎了下去。
網兩頭扎結實后,李龍又過去把網在水里理順。
這里水深到膝蓋,對明明昊昊來說,到大腿根子。
不過李龍沒讓他們到邊上,讓他們站在堵網的尾巴那里,水沖在那里,魚也就到那里。
“娟,強強,你們看著明明昊昊在這里等魚就行了。對了,給你們一個袋子,有魚進去了,從后面打開結把它掏出來就行。”
有網擋著明明昊昊去不了深水區,再有兩個哥姐看著,李龍就挺放心的。
把孩子們安頓好之后,李龍就去了拉網那里。
李龍他們把拉網弄好的時候,岸上這時候已經出現了二三十個人。
村里不少人都來了——包括謝運東、陶大強他們。
拜李龍所賜,原來隊里許多不吃魚的,現在都已經開始學著逮魚了。
畢竟逮到魚后不光能吃,能送人,還能賣錢。這種無本買賣,哪個不喜歡呢?以前不知道,現在知道了,自然就能干了。
謝運東和陶大強兩個干脆下到水里,趟到拉邊網上,一邊看著水里的情況一邊問李龍:
“這里面魚咋樣?”
“剛才看到十幾個白鰱竄起來了,魚應該不少,就是不知道都有啥品種。”
李龍弄的這拉網網眼是三指往上,小魚直接過,大點的魚才能留下來。
如果只有白鰱,那就虧大了。不過他覺得不可能只有鰱魚,三個水庫呢,肯定是應該有鯉魚、草魚和花鰱之類的。
“嘿!”那邊有人驚叫一聲,“有個大鯉魚!”
包括李龍在內,看著拉網的人都有經驗,大家把網兜子留了足夠的弧度,這樣的話魚被水沖進來不容易出去。
那邊人一喊,邊上立刻過人去幫忙,兩個人一起把那條大鯉魚掏了出來。
“可真不小!”謝運東贊嘆一聲。
這條紅頭紅尾的大鯉魚足有四五公斤重,看著非常的漂亮。
七月水溫不低,李龍他們在水里感覺不涼。這條大鯉魚弄到岸上的時候,引起一片驚呼。
立刻就有人開始動作起來。
有人到下游平緩的地方下粘網,有些人則拿著抄網跳進水去,企圖把水攪渾,看能不能再讓一些白鰱竄起來。
還有些人拿著抄網則去了上游,在水庫缺口那里尋找機會。
還有些人則和李龍一樣,在溝里扯開了拉網——顯然,能想到拉網的可不止李龍一個。
有不少孩子也過來了,大多圍在李娟李強他們那里。
這時候四隊的各家戶雖然富起來了,但家里的漁具不可能準備太多,所以抄網什么的都在大人那里,小孩子幾乎拿不到手。
李娟他們這里就成了孩子們的狂歡地,偶爾能聽到孩子們驚喜的聲音,說明又有魚進堵網了。
甚至還有幾個大孩子主動幫忙,脫去褲子到堵網的上游,拿著樹枝子幫忙趕魚進網。
雖然抓到的魚不是自己的,但這個時候,重在參與啊!
狂歡開始了。
請: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