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第519章 頂尖
“也累了,我們就討論討論吧。相信都至少看完了一篇。”奧爾說,“各位先生女士,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看的克萊斯特篇,有看過這位劇作家作品的人嗎?”按照慣例,主席開口,再由副主席柯尼斯接話。
“看過《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不過是很多年前了。”貝德說。
眾人也都理解副主席的舉動,看看自己剛才看的傳記,有沒有出入。
畢竟顧陸的筆力太有煽動性了,七人中有兩人看的是尼采篇。相比其他兩位,尼采在德意志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肯定有所了解。
但看完尼采篇,以前對尼采的認知,有種被覆蓋的感覺。
“還記得講了什么嗎?”柯尼斯繼續問。
“應該是以黑森·洪堡伯爵弗里德里希二世為原型的劇作,具體內容我記不太清,但印象深刻的是弗里德里希因在戰后的精神錯亂,以內心的壓抑,再加上他被囚禁于城堡,有很長一段人物理智與瘋狂來回轉換的獨白。正是這個劇情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所以這劇作好像被稱作心理劇。”貝德說得很清楚,也是想副主席有更好的判斷。
也是希望一會她詢問的問題,也能有不錯的回應。
柯尼斯聞言,又低頭看了一眼剛才的稿件(都是用平板看的),他說,“這是克萊斯特作品里,都會存在的,人物撕裂般的思考弧線。延伸出來這就是對現實的強烈反抗,以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克萊斯特的悲劇是注定的。”
最后一句話,貝德聽懂了,因為荷爾德林和克萊斯特雖然過程和性格,以及心魔都不相同,但結局是一樣的,注定的悲劇!
“好像華夏有一句古話,我不知道怎么念,含義是從古代到現代有才華的人,大多數都身世坎坷。”貝德說。
“是[自古文章憎命達]嗎?”柯尼斯用蹩腳的中文念出這句話。發音其實并不標準,但勉強能聽出來。
“可能是,”貝德也不知道對錯,她說起自己的評價,“顧陸的傳記作品是我從未看過的版本,因為在此之前,我想象不到,能和傳記的主角產生極大的共鳴,顧陸先生用獨特的手法讓我們完全沉浸入其中情景,好像戴上了VR眼鏡。”
“另外,他的描寫太精準了,這一點讓我想起了博爾赫斯。”貝德說,“書中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
主席奧爾,同樣是觀看荷爾德林篇的他,贊同地點頭,并且接話,“荷爾德林是被閃電擊中的大樹,象征他激情創作燃燒的光彩,以及注定化為灰燼的結局。”
“克萊斯特是比作了只想要離開弓弦,卻沒有目標的箭矢。形容出迷幻藝術的根本。”柯尼斯向后接,“還用逃避就像更換發燒的毛巾,來表明他一直在激情與毀滅之間徘徊。”
“尼采描述金屬一樣的天空,我感覺很準確。因為尼采一生中從未有人理解他,但他的思想也確實猶如天空一樣寬泛。”
最后有人補充。
“看來各位先生女士對顧陸先生的新作,都很滿意。”奧爾環顧一圈。
眾人有點頭者,也有沉默不語者,都默不作聲,不反對主席的說法。
“聽各位同僚的評價,再結合我自己看到的,我總結一下顧陸先生傳記作品的優勢,他能夠將歷史人物重新描繪。”
奧爾說,“他擁有畫筆、顏料和調色板,能夠輕松創作出一幅肖像。他的文字中蘊藏的遺憾情感太重,哪怕我對這位藝術家沒有絲毫看法,但看完之后,也讓我嘆息。這種情感甚至會覆蓋藝術家原本在人們心中的模樣。”
這形容也非常的準確。
哪怕是看尼采篇的兩人,早有深刻看法也被改變了許多。
發現這點后,有委員說笑,“顧陸先生應該去寫戰爭宣言。”
戰爭宣言——文化戰爭也是戰爭,顧陸完成國家任務的外交幾部曲,何嘗不是宣言?
可兇了!看看茨威格,都被薅禿了。
身為主席,奧爾了解到,當前眾人的情緒都被文字左右,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他做嚴教委員會主席已有四五年,深刻知道一件事,好的文章不一定適合初中學生。
“顧陸先生的稿件,各位就拿回去,明天看完什么繼續投票。”奧爾說,“也有更多時間思考。”
話是這樣說,貝德有點不樂意,都下班了,還給我安排工作干什么!
貝德剛要出口提出異議,又想起她本來就有每天閱讀的習慣,《與魔搏斗的人》,明顯是好作品,回去看看也沒什么。
況且,她也想看看文章,找一找寫詩的追求,荷爾德林那般的。
都答應了。
那么委員會就開始第二項了,第二項是開會討論,教材是否要減弱詩歌的篇章。
目前德國普版教材,平均下來每學期詩歌有7篇。
好家伙,本來比較安靜的圓桌會議室,那瞬間就沸騰了。
瞧瞧貝德,腦子里迅速就甩掉了追求。
果然只有憤怒能夠讓人忘掉其他的,貝德現在只想讓詩歌的比重,不要減少。
而其他委員,同意減少的重要因素是當下詩歌都不流行了,當代的大詩人也幾乎沒有……
德意志下班時間還挺早,并且嚴教委員會這類地方更是準時。
五點,奧爾就走出了大樓。他大概從荷爾德林篇,大概確定了華夏天才的水平,當世第一梯隊筆力的作家。
寫傳記的文字極具煽動性,上一個見到這么有煽動性的文字,還是在……這就不說了,不符合當前的政治正確。
回到家的奧爾,做完一堆事,才有空余的時間繼續看稿,他的第二篇是尼采篇。
看完之后,奧爾立刻就推翻了自己下午的評價。
“顧陸先生的水平,不是世界一流,是世界頂尖。但——這個作品不適合在初中教材里!”
抱著如此心態,他再度來到了圓桌會議室,人還是昨天那六個同僚。
問題還是昨天的問題。
不等別人先開口,奧爾先開口,“各位先生女士們,看完《與魔搏斗的人》三篇之后,昨天想法有沒有變化?”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