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文豪1978 第658章 做男人,難
每年10月前后,中國的文學和文化界都有個習慣,會像村頭婦女聽見了某人說的閑話一樣,凝神靜氣,瞪大了眼睛密切的注視著即將頒布的諾貝爾獎的歸屬。
某某作家早該獲得殊榮,近十年來這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就是「林朝陽」。
而等諾獎塵埃落定,獲獎的可能是大家聽都沒聽說過的某位北歐、西非、南美作家/詩人,大家又少不了扼腕嘆息。
還有人忍不住會說些酸話,批判瑞典文學院的高傲、批判他們忽略中國文學。
之后他們很快就會忘了這件事,追捧起新一屆諾獎得主。
今年也不例外,不少媒體在事前言之鑿鑿的表示林朝陽再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等結果公布,
獲獎的是葡萄牙作家若澤·薩拉馬戈。
媒體們立刻開始大張旗鼓的為老百姓們科普起若澤·薩拉馬戈是何許人也,可事實上,這些媒體的撰稿人們幾乎100都沒有讀過對方的作品。
除了評論界,出版界也會跟著湊熱鬧,出版社們會立刻組織人力、物力立刻將新普諾獎得主的作品「引入」國內,借著這股東風大賺一筆,這種操作屢試不爽。
今年諾獎結果出爐后,李拓等人聚集到小六部口西院,除了調侃一番林朝陽又陪跑一年,幾人還專門拿出了若澤·薩拉馬戈的作品來品鑒品鑒。
「這回可真是讓花山文藝出版社給掏上了!」
祝偉翻著花山文藝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修道院紀事》感慨了一句。
其實諾貝爾文學獎歷來的獲獎者,在獲獎之前,少有那種具有真正具有國際性聲望的作家,大多都是獲獎以后才在國際上聲名鵲起,若澤·薩拉馬戈也不例外。
所以他的作品自然是不可能被引進到國內的,花山文藝出版社這一版《修道院紀事》就跟這一時期國內大多數被「引進」的外國文學作品一樣,是妥妥的官方盜版。
當然了,這并不妨礙若澤·薩拉馬戈得獎之后他的作品在國內熱賣,所以祝偉才說花山文藝出版社這回是掏上了。
《修道院紀事》正是若澤·薩拉馬戈的代表作之一。
《修道院紀事》96年發行第一版,印數是1萬冊,但像這樣作品在國內無甚名氣的外國文學著作,通常銷量是不大好的。
這些書出版之后很長時間,大部分都沒賣出去,被積壓在倉庫里,直到前些天,電視里傳來好消息。
現在,那1萬冊積壓的庫存肯定不是問題了,說不定花山文藝出版社還要加印幾次。
這部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8世紀初的宗教裁判所時代,葡萄牙國王若奧五世因為無子向大主教許下誓愿,如果上帝讓他有了子女,他就集聚巨額資金修建馬芙拉修道院。
后來國王果然有了兒子,于是國王不顧國庫虧空、民不聊生的現實,把馬芙拉修道院的規模擴大了好幾倍。
巴爾塔薩爾在戰爭中不幸失去了左手,只能離開部隊,在回家的路上他目睹了百姓們因為過往的橫征暴斂而痛不欲生的生活,對此感到深深的憤怒。
他幫助被宗教裁判所迫害的洛倫索神甫制造飛行器,在過程中遇到了布里蒙達,她擁有特異功能,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
洛倫索神甫在布里蒙達的特異功能幫助下,在迫害他的宗教裁判所的人到來之前飛上了天空,
在遙遠的蒼穹,他們目睹了大地上人類的種種罪惡和災難。
后來洛倫索神甫不知所終,巴爾塔薩爾則繼續勤勉地照看和修理飛行器。一次他一不小心拉動了飛行器的布帆,又一次飛上了天空。
最終巴爾塔薩爾也被宗教審判所抓住并處死,他的肉體被焚燒了,而他的靈魂卻與布里蒙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祝偉這兩天才看完《修道院紀事》,跟大家分享起對這部的看法。
「從故事風格來看,《修道院紀事》帶有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跟很多故弄玄虛的西方現代派作家不同。
若澤·薩拉馬戈在創作這部時賦予了它清晰的敘事線索、自然時序和完整的故事線,各個事件之間都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
所以這部很好讀,也很好懂,不像我們之前接觸的有些作品那么晦澀。」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這段描述一一」劉振云捧著書,朗讀起其中的一段描述:
「人們期待的去澳門的大黑船回來了,澳門比果阿遠得多,那里是中國,是洪福齊天的地方。
在美食和財富方面超過任何其他地方,各種產品極其便宜,并且氣候宜人,那里的人們完全不知道什么叫疾病,所以那里沒有醫生。
每個人都是因年老而死或者應天意壽終,而我們卻不能總是這樣。
大黑船在中國裝載的一切貨物都非常貴重,途經巴西時又裝上了蔗糖和煙草,還有大量黃金,
為此在里約熱內盧和巴伊亞停留了兩個半月,返回這里時路上又用了五十六天;
在如此漫長而危險的航程中沒有死一個人,沒有一個人病倒,這必定有其神奇的原因,似乎這里天天為航船向圣母做彌撒起了作用;
領航人并不認識這條路線,竟然沒有走錯,這令人難以置信,所以后來人們就把好生意稱為‘
中國生意」。」
讀完這段文字,他臉上露出戲謔的笑容,「知識分子總是習慣鄙夷身邊的事物,而美化理想中的遠方,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大家討論這部新普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關注點各不相同,林朝陽關注的是的翻譯。
他對英文很精通,但對葡文一竅不通。
《修道院紀事》的翻譯范維信是國內最早一批葡萄牙語學者,翻譯水平看起來相當出色,「信」不「信」林朝陽不敢說,他又不懂葡文,但「達」和「雅」是肯定的。
在文學作品的國際傳播中,翻譯是一個經常被讀者忽略的環節。
實際上,好的翻譯家帶給作品的生命力可能甚至超越了原作者,而那些水平一般的譯者帶給作品的卻是拖累。
就比如《飛鳥集》在國內,有鄭振鐸、鐘書峰、馮唐三個譯本,三人中鄭振鐸名氣最大,馮唐最紅。
可實際上,鄭振鐸的譯本錯漏百出、馮唐的譯文毫無詩意,反而是在大眾之中名氣最小的鐘書峰賦予了這部詩集應有的偉大。
大家討論著《修道院紀事》這本書,李拓又祝偉說,「你們三聯書店不趁著這回的熱度多引進幾部若澤·薩拉馬戈的作品?」
「我又不負責這事,不過你放心,用不了半年,他的書在書店里就會隨處可見的。」
祝偉太清楚李拓他的原因了,無非是若澤·薩拉馬戈的書在國內翻譯的很少。
但既然他現在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他的那些作品很快就會受到追捧的品鑒完《修道院紀事》,大家又關心起林朝陽的新書創作情況他們都知道林朝陽正在醞釀一部「大作」,足以創下當代文學史記錄的「大作」,光是第一卷的內容就有42萬字,而林朝陽為新書規劃了整整六卷這樣的內容。
林朝陽的新書準備期很長,寫的時間反而要短一些,第一卷從去年11月份動筆,到今年3月份就寫完了,之后又修改了一段時間。
第二卷的創作效率慢了一點,主要是因為中間參加一些活動、家里人一起旅行分散了精力,按照現在的進度,到11月底應該也能寫完。
聽林朝陽說完,李拓感嘆道:「那就是一年寫兩卷,順利的話也得三年才能寫完啊!」
在文學界,有不少作家都是兩三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才能出一部長篇來。
林朝陽一直都是高產、高效率的作品,早些年都是一年一部長篇,后來他平衡寫作和生活,兩年才出一部。
眼下這部作品,光寫就要寫三年,如果算上前期的籌備,幾乎要奔著五年去了。
「你那幫讀者估計能等瘋了!」祝偉打趣著說道「好飯不怕晚,再說他們又不是只有我的可看。」林朝陽毫無負擔的說。
燕京的秋天是個短命鬼,十一過后才感受了半個來月的秋高氣爽,到了下旬立馬就風聲呼豪,
逼得人不得不穿上厚衣裳。
又到了一年一度囤秋菜的時候,張桂芹指揮著小孫、小朱幫著搬菜,聊天時張桂芹問小孫,「打算什么時候要孩子?」
「都懷上了,已經快兩個月了。」小孫說著滿臉都是幸福的笑容。
「哎呦,你小子這效率可以嘛。」張桂芹夸獎了他一句。
閑話一陣,張桂芹又帶著小孫、小朱往恭儉胡同去,準備給親家送點秋菜。
進了院,正跟陶母說話的時候,就聽東廂內傳來一陣喊聲,張桂芹忍不住張望了一下。
陶母輕嘆了口氣,「希文要帶女朋友回家,趙麗不想見面。」
張桂芹收回了眼神,「要說希文跟那姑娘的差距確實有點大,他舅媽有想法也正常。這么優秀的兒子,就算不找個高干家庭的姑娘,也得是找個書香門第。」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能聽她的嗎?」
陶母對這種事最有經驗,陶玉書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那咋辦?」
「能怎么辦?這婚姻終究是希文自己的事,他周末要帶女朋友回來吃飯,看樣子是要定下來了。」
兩位老人說著話,就見趙麗摔門走了出來,
陶母立刻就左顧右盼,可趙麗偏偏直直的朝她走過來,「媽,您再不管管你孫子,他都要翻了天了!」
陶母一臉為難,「你是他媽,又不是我是他媽,你都管不了,我怎么管?」
她這話并不是推卸責任,她這輩子也就干涉過女兒的婚姻那一次,還沒成功,在這方面實在沒什么經驗和話語權。
而且中間隔了一輩,就更不好去強硬的對晚輩提出要求了。
「再說了,那是你兒子,他什么脾氣秉性你不知道?主意正著呢,我說他能聽我的?」
趙麗氣苦道:「那就由著他的性子來?」
陶母勸道:「孩子大了,你雖然是當父母的,可也不能什么事都替他做決定,尤其這還是他的終身大事。」
聽著陶母的話,趙麗心中苦澀。
從年初得知陶希文談戀愛,趙麗就對這件事持強烈的反對意見,可惜她的態度卻并沒有影響兒子,更沒有在陶家內部獲得。
這時陶希文從東廂走出來,他禮貌的跟張桂芹打了個招呼,又勸趙麗:「媽,您先消消氣,等明天我再跟您說。」
說完,他徑直離開了家。
他的態度看似禮貌謙和,卻暗藏著不可扭轉的強硬,趙麗越想越生氣,最后哭了起來。
「我怎么生了這么個討債的東西!」
張桂芹見狀,連忙起身離開。
她剛走沒一會兒,陶玉成便回來了,一見趙麗哭哭啼啼的狀態,立馬驚覺大事不妙。
正打算溜之大吉,卻被趙麗看到了。
「陶玉成,你還能不能管管你兒子?」
他內心哀嘆一聲,走過來問道:「又怎么了?」
趙麗當即把事情說了一遍,陶玉成滿心為難,兒子談戀愛的事他才懶得管,可趙麗的意見他又不能忽略。
做男人,難!
幾天后,一輛黑色奔馳自三環外,經地安門西大街來到恭儉胡同的北路口。
胡同狹窄,車子停在了路邊,陶希文和周梅下車。
周梅手里提著帶給陶家人的禮物,臉上帶著肉眼可見的緊張,
看著她的表情,陶希文安撫道:「別緊張,我們家人又不是洪水猛獸,大家都很好。」
他說著話幫周梅提過東西,又朝她伸出了胳膊,周梅自然而然的挎了上去。
兩人朝胡同內走去,周梅感覺自己每走一步,都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她的眼睛緊緊的盯著路旁的大門,不知道陶希文會突然在哪座院門前拐進去。
就在這時,她的視野里出現了一對水靈靈的大眼睛,偷偷盯著她看了兩秒,然后立刻返身快跑起來。
她疑惑的朝陶希文看去,見男朋友看著女孩兒消失的方向,臉上帶著寵溺的笑容。
「那是我大姑家的女兒,叫晏晏。」
「晏晏,這名字可真好聽,還那么漂亮!」周梅稱贊道。
「是啊,隨我大姑了,長得漂亮,性格還好,全家人的心頭肉。」
陶希文稱贊了兩句,怕加重周梅的心理負擔,他便停住了話題。
走到一座精致的院門前,看著便與旁邊老舊的院門不同,陶希文停下腳步,「到了!」
周梅心頭驟然一緊,她跟陶希文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鼓勵,深吸了一口氣,才邁開步子。
「爺爺奶奶,這是我女朋友周梅。」
「這是我爸我媽。」
「我大姑父。」
介紹完了家里人,陶希文低聲跟周梅解釋了一句,「我大姑和小姑工作比較忙,等以后有機會再見。」
陶希文跟周梅談了一年戀愛,沒刻意炫耀家庭情況,周梅只知道他家里是燕大的。
她就在燕大南門外工作,看起來跟燕大近在哭尺,實際上卻是天淵之別。
別說是在燕大南門,就是燕大各院系之間,很多人對彼此的了解也沒那么多,畢竟燕大太大了但周梅認識林朝陽那張臉,雖然內心充滿了驚奇,但她還是壓抑住了這股情緒,盡量以平靜的心情和語氣跟陶家人接觸。
周梅長得白白凈凈,看起來有些幼態,但因為進入社會早,接人待物看起來都很成熟,言行舉止也并不淺薄。
長孫未來媳婦進門,陶家人難免會以審視的目光去打量周梅,在這樣氣氛下,周梅其實心都快緊張的要跳出來了,可還是不得不裝出一副淡定的模樣。
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陶希文偷偷捏了一下她的手,以茲鼓勵。
「小周老家是薊縣的是吧?」趙麗問。
「是,阿姨,我家是薊縣漁陽鎮的。」
「家里幾口人?」
「祖輩還有奶奶在,我父母有三個孩子,我是老大,我弟弟現在在縣城念高二,妹妹念初二。」
「父母—」
見母親要盤根問底的查戶口,似乎有意彰顯兩家的條件差距,陶希文打岔道:「真是巧了,冬冬和晏晏也是上高二、初二。」
趙麗看著陶希文的態度心情更加不爽,她還沒怎么樣呢,只是問兩句都不讓了。
真是媳婦還沒娶就忘了娘!
不過就算心情再不爽,在家里人齊聚一堂時,趙麗也不可能讓局面變得太難堪,她只能默默調整著心態。
走進陶家半個小時,周梅小心翼翼的跟陶家人相處著。
她之前只知道陶希文是事業有成的留學生,家里也是書香門第,但等今天真跟著他來到陶家之后才意識到,男朋友的家世似乎并不只是書香門第這么簡單。
恭儉胡同從外表看普普通通,就跟燕京的絕大多數胡同差不多,可地理位置卻是一等一的。
院子很明顯就是經過了精心的翻修和裝潢,每一處都透著古典、精致的氣息,這跟周梅以前印象里老舊破的四合院完全不一樣。
有著幾年社會經驗的她很清楚,這樣的院子沒有大幾百萬恐怕是下不來的。
心中各種想法紛亂,周梅臉上的神色倒還算從容,見男朋友爺爺似乎對她報的夜校有興趣,她就撿著在夜校上課的趣事盡可能的多說一些,
「不錯。你們年輕人腦子活,學東西也快,有機會學習就要抓住。」陶父鼓勵著說道。
「您說的是。」
周梅知道陶父是燕大的教授,得到他的鼓勵,心中很是高興。
另一邊,林朝陽和陶玉成坐在一起,陶玉成壓低了聲音說道:「希文的眼光不錯,這個小周看著小,倒是能壓得住場面。」
「還挺滿意這個兒媳婦的?」林朝陽打趣道。
陶玉成嘿了一聲,「我滿不滿意不重要,他和他媽滿意就行。」
「你可夠滑頭的!」林朝陽非常中肯的評價了大舅哥一句。
「瞎,這不也是沒辦法嘛,誰聽我的啊!」
大舅哥這話說的,半是灑脫,半是辛酸,
可林朝陽心里卻沒有生出絲毫憐憫之心,誰讓他這人就愛當甩手掌柜的呢?
周梅一直在跟幾位長輩聊天,眼見快十點了,陶母張羅著準備午飯,周梅立馬主動說:「我來幫忙吧。」
「不用不用。你是客人,哪有讓客人動手的。」
陶母說著話,趙麗不情不愿的起身。
家里現在雇了個保姆,但今天這樣的場合,趙麗不主動張羅是不行的。
她剛進了廚房,就聽見院門口傳來動靜,站在窗口一看,只見陶玉墨一襲墨綠色風衣,風風火火的進了院子,身后的助理和保鏢提著行李箱緊趕慢趕她推開門剛想喊陶玉墨,就見陶玉墨迎著從正房走出來的陶希文和周梅,滿臉喜氣,笑意盈盈,說道:「矣呦,希文,這就是你女朋友啊?長得可真漂亮!」
陶玉墨一進門絲毫沒有客氣,拉著周梅的手像是親人一般,表現的那叫一個熱情。
小姨子這戲,有點過啊!
林朝陽心想。
本來還想叫住陶玉墨的趙麗,看她一見周梅如此熱情,臉色立刻拉了下來,連小姑子都叛變了「周梅,這是我小姑!」
「小姑好!」
「好。」陶玉墨應了一聲,然后一伸手,身后的助理立馬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遞了上來。
「第一次見面,也沒給你準備什么。看看喜不喜歡?」
周梅遲疑了一下,看了陶希文一眼。
「既然是小姑送給你的,你就拿著吧。」陶希文說,
「謝謝小姑!」
周梅道謝時,眼神在包裝精美的禮物上停留了一眼。
雖然她不知道男朋友小姑送的是什么東西,但看起來價值不菲,格調可比她的禮物高多了。
她不禁想起了自已給陶家人帶來的禮物,來之前她專門問過陶希文,他說買點水果就行。
可她覺得光是水果太拿不出手了,狠狠心買了幾盒腦白金。
現在電視上打得如火如茶,一盒定價68元,幾乎花了她一個月的工資。
陶希文得知后,還說她是亂花錢,家里人又不缺這些東西。
當時她并不理解陶希文看到腦白金時的眉頭輕皺是何意,現在她好像有點明白了,她才會想到陶家人在看到她的禮物時的不經意。
心中終于明白自己以為的「厚禮」,在人家看來其實并不算什么,心中忍不住生出了幾分自卑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