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臨安不夜侯 第639章 凱旋
楊沅和李顯忠走下金山,迎接兵部侍郎張舒寧。
后邊,士兵正按楊沅的要求,把七顆人頭一一懸掛上高桿。
羅鑫是C位。
七顆血淋淋的人頭掛在高桿上,還在滴著血。
風一吹,那血滴便飄過來。
剛剛登上山坡的張舒寧再也顧不得兵部大員的威儀,加快腳步走進了大帳。
朝廷獲悉靈壁大捷的消息,當真是朝野為之震驚、振奮。
振奮的是,自從岳飛含冤而死,宋軍已經很少能在大規模的野戰中取得勝利了。
震驚的是,這一仗竟然如此慘烈,簡直不可想象。
撫恤、獎勵什么的,得等前線總結成戰表報送上來,但是犒賞慰勞以及善后事宜,卻是需要馬上做的。
于是,兵部侍郎張舒寧便主動請纓,要來前線主持其事。
讓兵部派人來,此時倒也是最合適的。
因為兵部管后勤和廂軍。
大宋這一戰損失了那么多的戰兵,是需要及時補充兵員的,尤其是各州府的屯駐軍,他們常駐一線。
如此一來,讓兵部派個大員去,就能很好地完成各種銜接。
可惜張舒寧終究是遲了一步。
想到懸掛在高桿上的羅鑫的人頭,張舒寧不禁暗暗嘆了口氣。
羅鑫固然有畏戰怕死的心思,可也是因為有了他的授意,存心給禁軍拖后腿。
不過對此他倒并不擔心,羅鑫無憑無據的,不會也不敢攀咬他。
不過,要在軍中培養一個可用之人,卻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張舒寧此來,也是為了保下他。
只要張舒寧接收了兩淮防務,把楊沅打發回臨安,要保下羅鑫還不是舉手之勞?
張侍郎并沒有急于趕路,因為他壓根就沒想到前線會有人擅殺大將。
上一回這么干的人還是張浚,可張浚是什么資歷?
兩淮戰場上,誰有這個老資歷,敢擅殺一員大將?
所以張侍郎走的四平八穩,結果等他趕到,看到的卻只有羅鑫的一顆人頭。
張侍郎眼神復雜地看了楊沅一眼,見楊沅一臉淡然的模樣,張侍郎在心頭冷笑一聲,按下隱隱的殺機,微笑道:
“楊監軍此番立下不世之功,監國欣喜莫名。得到捷報之后,馬上就派金牌急腳遞,傳報官家御前了,恭喜呀。”
楊沅欠身道:“此戰,談不上兵法,也沒什么韜略,全是將士用命,上下一心,非楊沅之功。”
張侍郎笑吟吟地道:“什么叫兵法?什么叫韜略?都是有人用出了它,后人加以總結,再賦以一個稱呼罷了。
楊監軍能獨辟蹊徑,且十萬大軍,分屬不同,各有統制,楊監軍偏能發揮他們最大的斗志,以劣勢對強勢,以寡兵對眾兵,便是一等一的好兵法。”
李顯忠道:“楊監軍用兵,用的是軍心,軍心戰術,渾然天成,我等都是深深欽服的。”
張侍郎哈哈一笑:“公弼對你都欽佩的很,楊監軍,你就不要客氣啦。”
說著,張侍郎便捧過黃綾包裹的錦匣,打開來取出監國的“令書”。
楊沅、李顯忠等人忙肅立帳下聽旨。
張侍郎把監國的令書念了一遍,大意就是從即刻起,由張侍郎接手兩淮防務,監軍楊沅使命完成,即刻回京。
令書上,對于楊沅卸任還京,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兒,更多的是對李顯忠等人交代善后事宜。
李顯忠是禁軍將領,但是在此非常時刻,他還不能馬上回京,得和張侍郎一起留在淮東。
屯駐軍是必須擴招的了,擴招的標準,各州府的屯駐軍各給多少兵員數額等,令書上皆有交代。
至于禁軍倒不必急于一時,他們可以等回到臨安再行招募。
楊沅作為監軍,倒也沒有太多可以交接的東西,主要就是由他負責的后勤補給。
楊沅回到自己帳中,取出幾位娘子軍寫下的賬本,又聽她們交代了一番,便返回中軍大帳與張舒寧做交接。
張舒寧能做到兵部侍郎,自然不是一個庸人,看了楊沅的帳本,再聽他介紹一番,再看他時,眼神兒便有些不同了。
想不到,這楊沅打理后勤補給的本事,比得上一個干了一輩子糧曹的老吏!
原就想著,他年紀輕輕,如何能這般精于軍事,竟能指揮得了十萬大軍的戰役,創下如此赫赫戰果。
這個狀元,果然是個全才。
可惜,這等人才,卻不是我道中人。
張舒寧目中飛快地掠過一絲憐憫。
用不了多久,楊沅的人頭,也該掛到高桿上去了。
可惜,可憐,可嘆!
次日一早,楊沅率領部分禁軍返回臨安。
李顯忠率領禁軍和屯駐軍眾將領,將他一直送出十里開外,然后下馬再拜,目送楊沅的身影消失在天盡頭,方才折返。
張侍郎冷眼旁觀,對于楊如此得淮東將士的崇敬,心中難免嫉恨。
而此時,邵宏淵已經快快樂樂地一路殺著金兵的散兵游勇,割著人頭,返回淮西去了。
一到淮西,邵宏淵便立即寫了戰報。
他殺的人當然沒有淮東戰場上死亡的金兵之多,可他撿漏撿了好幾個“大腦袋”。
混戰中由于有親兵的保護,將領的戰死率是最低的。
可是很多金軍將領實在沒有想到,他們會在回到金國之后,又碰上一支宋軍。
除了金國的兵部尚書、此次金國對兩淮戰役的主帥耶律元宜,邵宏淵還撿了好幾個猛安、謀克的人頭。
邵宏淵也不是不知道投桃報李的人物,戰報之上,對于楊沅極盡贊譽之辭。
看他那說法,那就是楊監軍神機妙算、料敵如神,早就判斷到了金軍的大敗,因此命他佯襲徐州,實則阻擊北返的金國潰軍。
邵宏淵把楊沅夸成了孫子吳子諸葛子的復合體,他自己聽了都覺得肉麻。
所以,邵宏淵都沒好意思再讀一遍找找錯字啥的,就叫人急遞臨安了。
此戰,臨安從三衙禁軍中抽調了五萬余人分赴兩淮。
淮東戰場有三萬多人,淮西戰場一萬多人。
靈壁一戰,禁軍承受的打擊最大,足足過半的戰損。
如今輕傷者暫留于前線,重傷者暫時不宜移動,隨同楊沅回返臨安的都是傷勢不輕不重,可以返回臨安養傷的士卒。
所以,楊沅行軍的速度并不快,他要照顧到這些傷兵的身體。
血戰當夜的亢奮,戰勝之后的振奮之后,行軍路上,便只有對死去袍澤的緬懷,對自己殘疾的擔心了。
士氣漸漸不振,倒給人一種打了敗仗的感覺。
楊沅沒有坐在車中,他騎馬伴大軍而行,眾人的氣色變化,他自然看在眼中。
“兄弟們,我教大家一首歌兒,你們先學會了,再教給眾將士,走的悶了煩了,大家就一塊兒唱首歌!”
沿太湖而行,當地官府、士紳殺豬宰羊前來犒軍的時候,楊沅把軍官們集中到了他的大帳前。
自擁隊、押隊、旗頭往上,所有的基層軍官和中級軍官,俱都在此。
大鍋中大塊的肉在翻滾,散發著濃郁的香氣。
一壇壇好酒也被犒軍的官紳搬上了上來。
楊沅端著一碗酒,對所有軍官發了話。
楊沅領著八千余禁軍傷兵抵達湖州的時候,消息便已報到了臨安。
“傳本監國的令諭,我大軍凱旋之日,京中五品以上官,皇親國戚、勛貴功臣,耆老名士,至武林門迎候!”
監國的一道命令,臨安府喬貞先忙碌起來,畢竟要有諸般的準備。
十月初二,大軍回城。
武林門外,文武百官,權貴豪紳濟濟一堂。
臨安城中,從武林門進去再到御街大道,沿途都有各廂坊派人維持秩序。
在他們之前,更有禁軍殿前司官兵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封鎖了整條大街。
街道兩側所有的茶樓酒肆俱皆爆滿。
大宋禁軍將士們自遠方列隊而來。
他們披著已然殘破的灰甲,持著滿是刀痕劍痕的盾牌,看到臨安城樓,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軀。
有的戰士,兜鍪的護耳已被砍去,盔纓滿是鮮血涂染后洗不去的顏色,但是眼見朝廷竟然擺出如此盛大的陣仗迎接,將士們頓時斗志昂揚!
他們每一個都是英雄,值得朝廷拿出最為隆重的迎候規格。
趙璩本來還在翹首尋找楊沅的身影,可是看到這樣一支衣衫破爛、肢體殘缺、身上滿是滲血繃帶的隊伍,也不禁肅然立正,對他們行起了注目禮。
走在最前面的一員正將,心懷激蕩地引吭高歌起來:“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他這一唱,一路上經楊沅傳授,已為全軍所熟唱的《滿江紅》登時響徹了臨安城的上空。
隨著朝廷為岳飛將軍平反,這首《滿江紅》的詞也已家喻戶曉。
但,《滿江紅》本是一個詞牌名,而非曲牌名,岳將軍的這首詞也只是用了《滿江紅》的詞牌,沒有相應的曲子。
但楊沅有啊,他把“煇黃二圣”的顧嘉煇為《射雕英雄傳》中《滿江紅》所作的曲照搬過來了。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隊隊禁軍將士,腳下的步子鏗鏘起來,手持刀盾的便刀盾互擊,和著節奏,猶如沉聲的大鼓。
手持長槍的,便以長槍頓地,用他們嘶啞粗礪的嗓音,高唱著岳武穆的滿江紅,井然有序的凱旋入城!
一向跳脫,慣喜游戲風塵的鵝王,聽的汗毛都為之豎了起來。
崩口卷刃的刀,遍布創痕的槍,殘破血污的旗,還有那身姿挺拔的人,粗礪高亢的歌聲……
楊沅有意地放慢了馬速,落在了后面。
這一刻的榮耀,理應屬于他們,能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英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