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555章 能源革命
半個月后。
紐約州,伊薩卡市。
清晨的陽光透過嶄新的玻璃幕墻,灑在arXiv編輯部門新辦公大廳光潔的地板上,空氣中還飄散著淡淡的裝修氣味和咖啡香。
編輯喬安妮·西蒙帶著輕松的笑意走進這棟明亮寬敞的辦公樓,與早已等候在大廳的幾位同事匯合。
他們手中端著香檳杯,臉上洋溢著由衷的喜悅。
“終于告別那個悶死人的地下室了!”一位資深編輯感慨道。
舉杯與眾人輕碰。清脆的碰杯聲在大廳里回蕩——
今天,是arXiv編輯團隊正式搬離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地下室,入駐這棟獨立現代化辦公樓的第一天。
這不僅是工作環境的飛躍——更明亮的空間、更舒適的工位,更意味著他們擁有了足以支撐未來發展的服務器機房和帶寬資源,能更好地服務全球科研工作者。
簡單的慶祝儀式后,喬安妮帶著對新環境的滿意,乘電梯來到位于三樓的編輯部辦公室。
巨大的曲面顯示器、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愉悅。
她放下隨身小包,熟練地登錄arXiv網站的后臺管理系統。
盡管arXiv并非傳統同行評議期刊,但為了避免偽科學和垃圾信息充斥平臺,每篇投稿仍需經過編輯團隊最基本的人工審核——主要是判斷其是否屬于嚴肅的學術研究,并為其分配合適的學科類別標簽。
這一舉動在最初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畢竟審核行為似乎與預印本服務器的角色背道而馳。
最后,還是網站創始人保羅·金斯帕格表態,如果網站中充斥著“愛因斯坦錯了”或“我構建了萬物理論”之類的內容,那么整個平臺都會失去意義,因此至少需要設置一個基礎門檻。
而喬安妮的工作,就是守護這道門檻。
待審核的稿件列表在屏幕上滾動,她的目光很快被列表最頂端的一篇文章牢牢抓住。
讓她感到一絲異樣的是,這篇稿件的標題不僅被加粗,還呈現出醒目的紅色。
更奇怪的是,按照投稿時間戳排序,它本不該出現在這個位置。
喬安妮微微蹙眉,但并未深究,只當是后臺顯示的小bug。
arXiv背后的康奈爾大學實力強勁,但畢竟不是微軟或者谷歌那樣的商業化公司。
她像往常一樣,點開了稿件詳情頁。
作為審核編輯,她的職責并非評判論文的學術深度或創新性,而是確認其基本框架符合學術規范。
她快速瀏覽了摘要、引言和結論部分。
“光場編程?單原子陣列?電化學界面?”喬安妮默念著關鍵詞。
摘要邏輯清晰,結論有數據支撐,參考文獻也規范。
雖然她對具體技術細節不甚了了,但能判斷這是一篇嚴謹的材料科學/電化學領域的論文,完全有資格在arXiv上發布。
唯一讓她忍不住撇嘴的是,投稿者為了最大化曝光,幾乎勾選了所有與物理、化學沾邊的學科分類標簽,從凝聚態物理、納米技術到材料化學、電化學、催化科學,甚至還有光學工程。
“又來了,典型的標簽濫用。”喬安妮低聲自語,對這種占用公共資源的行為習以為常。
她熟練地移動鼠標,準備只保留最核心的“電化學”和“催化劑”兩個標簽,然后“通過審核”按鈕。
然而,鼠標下去,頁面毫無反應。
她又接連點了兩次,“通過”按鈕如同石沉大海。
疑惑之下,她按下了F5刷新頁面。頁面重新加載,但“通過”按鈕依然頑固地拒絕響應。
“新服務器第一天就出問題?”喬安妮有些惱火,原本搬入新辦公室的心情也蒙上了一層陰霾。
她起身走向隔壁的獨立辦公室,找到了部門主編保羅·歐內爾。
“保羅,我的后臺好像卡住了,一篇稿子怎么都點不了通過。”她抱怨道。
“卡住了?”歐內爾正好在查看服務器運行情況,聞言立即檢查了一下后臺數據:“系統顯示其他編輯的審核操作都正常進行,負載也很低……應該不是服務器問題。”他站起身,“帶我去看看。”
兩人很快回到喬安妮的工位。
就在此時,電腦屏幕上突然彈出一個簡潔的提示框:
稿件審核權限已被用戶[000]接管,您可退出當前頁面,繼續審核其他投稿。
“……”喬安妮愣住了,指著屏幕:“我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后臺權限里也沒見過這個編號?”
歐內爾看著提示框,臉上先是掠過一絲驚訝,隨即露出了然的神情。
“哦……這應該是史蒂文接手了。”
他解釋道,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敬意。
“科學主任斯特羅加茨教授……他直接干預一篇稿件的審核?”喬安妮更驚訝了,“可我只是在刪減分類標簽而已?”
她懷疑自己是不是哪里犯了天條。
歐內爾搖搖頭,俯身仔細查看了一下稿件頁面,鼠標懸停在某個喬安妮之前忽略的選項上:“你看這里,投稿人勾選了‘全站廣播推送’選項。這個功能的權限層級非常高,普通編輯和審核員確實沒有操作權限。”
喬安妮茫然地眨了眨眼:“我們網站有這個功能?”
歐內爾聳聳肩:“這個功能自arXiv創立以來,只對兩個人開放過……實際上就連我也是第一次見到。”
“可是……”作為康奈爾大學的畢業生,喬安妮對于這份工作很有認同感,“這樣的特權……會不會影響到arXiv的聲譽?”
他們的審核行為本來就面臨著諸如標準不一致或者分類存在錯誤之類的批評,而眼前這般操作似乎坐實了這些指控。
“實際上,正是他們的關鍵性工作,才徹底奠定了arXiv在學術界的權威地位,使我們的影響力足以和那些頂級期刊抗衡……”歐內爾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窗明幾凈的新辦公室,“順便,也為我們吸引了關鍵的投資,而其中一部分就變成了這棟辦公樓。”
喬安妮張了張嘴,最終沒有再反駁。
但這個標題,以及那個神秘的[000]賬號,已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此同時,在這棟新大樓頂層的另一間辦公室里,arXiv的科學主任、康奈爾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史蒂文·斯特羅加茨正全神貫注地盯著液晶屏幕,上面正顯示著那篇已被他親手通過,并觸發了全站廣播推送的論文。
盡管身為編輯的工作已經完成,但這個標題本身就極具沖擊力,而第一作者的名字更是讓他無法等閑視之,因此決定花上幾個小時,仔細拜讀一下這篇文章。
斯特羅加茨并非催化劑合成或電化學領域的專家,但卻擁有頂尖的數學直覺和分析能力。
他的目光重點落在了論文中描述理論計算的部分——關于如何利用修正的量子化學模型,精確計算金屬酞菁分子在激光場下的動態能級變化和界面相互作用,從而指導激光參數的優化以實現“光場編程”。
“精妙……”斯特羅加茨喃喃自語。他能看懂那些復雜的數學推導和模型構建,其嚴謹性和創新性令他贊嘆。
常浩南將深奧的數學理論如此嫻熟地應用于解決具體的材料科學難題,這種跨界的掌控力讓他印象深刻。計算結果與后續電化學性能數據的相互印證也顯得天衣無縫。
論文的核心數據令人震撼:基于鈷單原子鏈/陣列的新型電極材料,在鋰電池中展現出1680mAh/g的超高起始容量,6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高達84.6,電壓平臺異常穩定。這無疑預示著儲能技術的一次巨大飛躍。
唯一的缺憾,在斯特羅加茨看來,是論文并未詳細闡述光場編程合成路線的設計思路和優化過程。
它直接給出了最終優化的激光參數和合成條件,仿佛這是一個黑箱。
當然,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領域,必要的技術保密是生存法則。
他理解地點點頭,這無損于論文所展示成果的巨大價值。
斯特羅加茨第二次通讀了全文,心中的震撼更甚。
這不僅僅是篇好論文,它很可能會點燃一場能源存儲的革命。
他拿起桌上的電話,撥通了一個熟悉的號碼。
斯特羅加茨教授不會想到,自己這無意中的一個舉動,竟然在隨后的半個月里,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走向。
“杰夫,是我,史蒂文。”電話接通,斯特羅加茨開門見山,“打擾你了,有篇文章希望你能看一看。”
“史蒂文?難得你主動打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教授、國際鋰電池研究泰斗杰夫·達恩爽朗的聲音,“說吧,什么文章?”
“剛剛在arXiv上發布的預印本,標題是……觸發了全站推送,我猜它應該已經出現在你的郵箱里了。”
電話那頭的達恩沉默了幾秒,然后傳來一聲輕笑,似乎對于這個請求毫不意外。
“好的,我會馬上看一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