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  目錄 >> 第1554章 是時候利用一些人脈了

第1554章 是時候利用一些人脈了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系統流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554章 是時候利用一些人脈了

這一次,張韜沒有任何遲疑。

他知道,常浩南基于強大計算和精準診斷開出的“藥方”,就是最高行動指令:

“明白!我們馬上調整方案,優先攻克hBN單原子層在碳管上的均勻沉積!”

連海化物所的實驗室再次進入高效攻堅狀態。

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精密調控,反應氣體比例、溫度、壓力參數被反復迭代優化,逐漸迫近那個理想中的結果……

一時間,偌大的實驗室里,只剩下脈沖激光器發出的吱吱聲。

在誘導操作臺上,單原子層厚度的六方氮化硼如同最完美的“原子級地毯”,均勻、致密地覆蓋在碳納米管載體表面,形成光滑惰性的新界面。

隨后,激光誘導薄膜收縮自組裝的流程再次啟動。

鈷金屬酞菁前驅體分子平整的hBN表面上,隨著偏振激光的有序引導,開始了新一輪“集結”。

這一次,合成過程的氣氛明顯不同。

雖然連續幾個批次的產品之間仍舊略有區別,但每一次合成出的樣品,其色澤的均勻度和質地的致密感都顯著優于之前所有批次。

“激光功率密度鎖定在12.7兆瓦/平方厘米,偏振角度θ34.5度,近紅外波段λ1064nm窄帶濾波……”

王令驍報出最終參數——

兩次迭代結果之間的差別已經接近可編程激光器允許調節的最小分度值,繼續下去已經沒有意義。

換句話說,這已經是在當前算法、當前儀器設備水平下所能夠拿出的最好結果了。

至于具體有多好……

那只有等到電極測試之后才能確定。

“沉積完成!”

負責監控的研究員已經連續在屏幕前坐了十幾個小時,此時的聲音中甚至帶上了些許解脫的感覺。

腔室開啟,一片均勻覆蓋著深邃藍黑色物質的碳納米管薄膜被小心取出。

電子天平顯示:本次合成產物,7.283克。

由于增加了額外的表面負載,因此同等條件下的產物質量也比過去更高。

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池的能量密度,但如果真能實現理論中的性能提升,那這點問題根本不會有人在意。

沒有歡呼,只有更快的行動。

樣品被迅速分切,一部分送往隔壁的電池測試線,另一部分則通過再次飛向羊城孫飛的“縫合怪”表征平臺。

電極制備、電池封裝、上測試架……一連串動作在高效沉默中完成。

接下來的等待過程,更是顯得漫長而煎熬。

就連張韜都破天荒地表現出幾分坐立難安。

或許是為了活躍氣氛,王令驍突然開口:

“老師,您覺得……我們應該往哪個期刊上投稿?”

現在就討論這種事情似乎有點半場開香檳的意思,但作為一名苦逼了好幾年的博士生,他已經實在忍不住繼續往下想了。

看著一臉希冀的弟子,張韜臉上露出會心一笑——

跟絕大多數同一時代的院士不同,他并沒有留學經歷,而是完全由連海物化所培養出來的“土博”。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張韜想要發一篇高水平論文的難度,幾乎不亞于后來評院士。

而如今的王令驍,仿佛和二十多年前他自己的身影重合在了一起。

張韜突然產生了跟對方開個玩笑的想法。

“其實我覺得……這種文章應該發JCAS。”

一句突如其來的回答,差點把王令驍給急得跳起來。

雖然華夏科學院學報的影響因子在近些年來一路上漲,但無論是認可程度還是實打實的文章水平,距離傳統的行業內頂刊都還有一些差距。

看著氣氛已經差不多到位,張韜終于話鋒一轉,改口道:

“不過考慮到國際影響,這次應該還是會選擇國外期刊……”張韜摸了摸下巴,“估摸著……至少也是個NatureMaterials吧……”

“呼——”

心情坐了次過山車的王令驍終于長舒一口氣。

“哪怕是個子刊,我這幾年也總算是能圓滿了……”

“別想那么多了,先回去休息一下吧。”張韜拍了拍他的肩膀,“哪怕是紐扣電池,循環測試也沒那么快能做完。”

當第一條充放電曲線在屏幕上緩緩生成時,整個測試間安靜得落針可聞。

而其上的數據更是堪稱開幕雷擊:

起始容量密度:1680mAh/g。

0.5C倍率下,第100次循環:1595mAh/g。

第200次循環:1448mAh/g。

第600次循環:1421mAh/g!

容量保持率:84.6。

“嘶——”

不知是誰倒吸了一口冷氣。

與相同結構和測試條件下使用普通單原子鈷催化劑的對照組相比,性能提升幅度超過25。

更關鍵的是,其電壓平臺異常穩定,高壓區段的衰減被顯著抑制。

“這還只是…一維鏈?”一位年輕的研究員喃喃道,眼中充滿了難以置信,“如果真能擴展到二維甚至三維陣列……”

張韜沒有立刻回答,他緊盯著那條幾乎呈水平延伸的循環曲線,如同凝視著一座剛剛顯露出基座的宏偉金字塔。

這意味著什么?

消費電子產品的續航可能翻倍。

電動汽車將真正有可能進入商品化。

甚至,為深空探測、高超聲速飛行器等尖端領域提供革命性的能源解決方案。

也就在這時,電腦郵箱的提示音響起。

是孫飛從羊城發來的緊急郵件,附帶著幾張令人血脈僨張的圖像。

高分辨TEM圖像上,碳納米管載體表面,清晰可見一條條沿著特定晶向延伸的、明亮而連貫的“亮線”。

“高密度的鈷原子!”

旁邊的APT三維點云重構圖與之完美迭加,每一個代表鈷原子的光點,都精準地落在TEM顯示的鏈狀結構上。

“斷裂率被成功壓制到了驚人的25以下!局部區域甚至觀測到了長度超過50納米的鏈狀結構……”

“成了!”張韜猛地一揮手,力道之大讓周圍的人都能感覺到風量。

“令驍,論文!立刻動筆!”

王令驍的心臟在胸腔里狂跳,眼前的數據夢幻得不真實。

“張老師,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全力把專利壁壘筑得更牢靠一些?”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僅僅12個小時之前,論文對于他來說還跟性命差不多重要。

但在這樣的結果面前,似乎已經可以退讓到第二位了。

“怎么,不急著發論文了?”

張韜打趣道。

王令驍卻鄭重其事地搖搖頭,繼續問道:“還有,合成工藝的核心細節,特別是hBN界面層的精準控制和激光參數的動態匹配算法,是不是暫時不要完全披露在論文里?萬一被競爭對手……”

他的擔憂合情合理。如此顛覆性的成果,足以讓任何一家巨頭垂涎三尺。

張韜理解學生的謹慎,但他更清楚全局的節奏:“令驍,你的顧慮有道理。但常院士那邊面臨的國際專利圍剿壓力是迫在眉睫的,我們需要這篇論文作為戰略反擊的第一槍。”

“況且。”他語氣篤定,“最核心的黑箱——也就是常院士那邊開發的、指導激光參數精確調控的量子化學動態模型,以及氮化硼過渡層與特定缺陷屏蔽機制的關聯函數,本來就不會出現在論文里。”

“這樣,別人就算拿到論文,也只能在CohBN這個特定體系下嘗試復現我們的結果,沒有那套計算模型,他們想摸索出新的高效體系,無異于大海撈針,時間成本巨大……這個時間差,足夠我們完成全球專利布局了。”

一周后,帶著報告和滿心期待,王令驍跟隨張韜連夜飛抵京城,直奔火炬實驗室。

在常浩南的辦公室里,王令驍將文稿呈上。

標題赫然是——

《基于三維結構的單原子催化劑構筑及其電化學反應性》。

“數據扎實,邏輯清晰,總體……非常出色。”常浩南放下文稿,看向王令驍,目光中帶著贊許,但隨即話鋒一轉,“唯獨預設的標題稍顯冗長,而且沖擊力不足。”

王令驍心頭一緊,連忙虛心請教:

“常院士,您的意思是?”

常浩南拿起筆,在稿紙上劃掉了原標題,寫下一行新的文字:

《光場編程原子陣列實現超穩定電化學界面》。

“如何?”常浩南目光掃過二人,“光場編程——直接點明我們操控原子的核心手段,這是前所未有的主動控制精度;原子陣列——突出材料的本質特征;超穩定電化學界面——直指應用價值的核心,也是我們數據最震撼的地方。簡潔、有力、抓人眼球。”

王令驍反復咀嚼著新標題,眼中光芒越來越亮:“‘編程’這個詞用得太精準了!把激光干預描述為一種對原子的編程,瞬間將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充滿了未來感和控制力。我完全贊同!”

張韜也頷首笑道:“常院士畫龍點睛。這個標題,編輯和讀者想不點開都難。”

“好,標題就這么定了。”常浩南當即拍板。

“篇幅方面呢?”張韜再次開口問道,“我們完成這篇報告的原則是內容詳實,盡可能體現完整的工作量,但直接作為論文的話,似乎有些太長了,而且結構上也比較松散。”

“確實。”常浩南點點頭,略加思索后回答,“這樣吧,把應用層面的具體內容剝離出來一部分,我會安排在國內的《華夏科學院學報》(JCAS)上,同步快速發表一篇產業導向的姊妹篇論文。”

“姊妹篇的標題可以更直白些,比如:《光場編程單原子陣列涂層大幅提升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重點展示CoChBN在鋰電池中的具體性能數據,特別是600圈2021mAh/g這個‘硬核’指標,以及其對于消費電子、電動汽車等產業的重大意義,這樣,基礎突破與應用價值,兩翼齊飛。”

對于這樣“買一送一”的結果,張韜和王令驍自然沒有意見。

“至于核心論文。”常浩南手指點了點面前的報告,“我看這樣的結果,干脆也不用考慮什么子刊了,直接投稿Nature正刊都沒問題。”

聽到結果的王令驍瞬間如釋重負。

但張韜卻提出了一個現實的擔憂:“常院士,根據經驗,Nature的審稿周期平均在58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方面會不會……畢竟FEI那邊的訴訟和輿論壓力,怕是等不了那么久。”

他知道常浩南制訂的全部計劃內容,深知時間就是戰略主動權。

然而常浩南卻擺了擺手:“五到八個月那是正常投稿。”

對面兩人同時愣住。

“我有快速投遞通道。”常浩南漫不經心地解釋道,“如果內容沒問題,最快兩個月左右就能見刊,插隊發表的話下個月都行。”

“啊?”

王令驍萬萬沒想到,在他心中無比神圣的、像是Nature這樣的權威期刊,竟然還能有如此玩法。

就像自己舍不得的女神,有人卻……咳咳。

總之,心中的某種東西,碎了。

常浩南則繼續點開電腦:“還有,我們也不一定非要被動等待Nature走流程。”

他旋轉顯示屏,展示出arXiv預印本平臺的界面:

“論文定稿后,第一時間上傳arXiv!物理學、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所有相關分類都掛上。預印本擁有法定的學術優先權,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成果宣告平臺。”

“arXiv?”張韜當然知道這個平臺的情況,但基本都只是瀏覽,很少在上面發表什么內容,“預印本平臺的影響力和覆蓋性會不會有些不足?”

傳統化學研究對時效性的要求并不苛刻,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會日常關注arXiv這樣一個平臺。

絕大多數學者還是以期刊為主。

“影響力不用擔心。”常浩南語氣篤定,“真正顛覆性的成果,其力量在于數據本身和思想的創新性,預印本足以將其快速、無障礙地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期刊的背書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等論文在Nature正式發表時,預印本引發的全球討論早已如火如荼,只會進一步推高其影響力。”

“至于覆蓋性……”他頓了頓,然后拉開抽屜,從里面抽出一張名片放在桌上:“我會聯系康奈爾大學圖書館(arXiv的運營方)的朋友,讓他們將我們的論文列為‘編輯精選’,在平臺首頁和郵件推送中進行重點推薦。”

“編輯精選?”

三十年科研經驗的張韜覺得自己好像一個剛進實驗室的本科畢業生。

“對。”常浩南點點頭,一邊在電腦上編輯郵件一邊解釋道,“只要用戶注冊了arXiv、并且沒有在網站設置中選擇拒絕接收推送,那么就算他們不登上網站,也會在郵箱中收到預印本文件,以及網站編輯對內容進行的提煉總結。”

“我怎么不知道還有這個功能?”張韜目瞪口呆,“而且除了我選擇特別關注的研究者以外,也從來沒收到過其它內容的推送?”

“嗯……這個就說來話長了。”常浩南停下手上動作,露出回憶狀,“當年那篇解決龐加萊猜想的論文沒有正式發表,而是獨家登載在了arXiv上面,張院士您應該知道吧?”

張韜點頭。

“那次之后,為了表達感謝,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專門給我們兩個作者設計的這個功能……”常浩南重新開始敲鍵盤,“相當于讓全體用戶默認關注我們兩個,只是這么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沒用上,所以知道的人確實不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6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