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251章 搞預警機也要有備無患
“技術換技術……”
郭林重復了一遍常浩南說的這個概念。
在過去,這當然是華夏方面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現在卻做到了。
而且竟然還是跟空中客車這樣一個與波音齊名的龐然大物。
三人的談話是在14所內部的機關灶進行的,能進這里吃飯的人保密級別都不會低,加上話題本來就是新聞里面已經播過的內容,因此也沒有特地避開其他人。
于是,就在他們準備收拾餐具離開的時候,有兩個一直坐在不遠處角落里的人起身走了過來。
其中一個稍微年長一些的率先開口問道:
“不好意思,打擾一下,請問這位是常浩南同志么?”
三個人的目光幾乎同時被吸引了過去。
“沒錯,我是常浩南,請問您是……”
“王院士?”
常浩南話音未落,旁邊的郭林直接站起身,同時驚幾乎是語無倫次地叫出了對方的身份:
“我怎么完全不知道……您怎么突然……”
盡管常浩南和徐洋兩個人還是有些懵逼,但聽到郭林的稱呼,二人為表尊重還是站起身來。
“王院士這次是來咱們14所是考察一下幾種新型雷達的預研情況,一切從簡,就沒有通知到不涉及項目的人。”
跟在后面的那位是14所的副所長羅群,這段時間出現過幾次,主要是慰問和發福利,所以常浩南印象比較深。
“你們坐著就好,我過來是想要和小常同志聊一聊。”
被稱為王院士的人話音剛落,羅群便從旁邊搬來兩張椅子,于是五個人又重新坐回了桌邊。
也就是在這個功夫,常浩南總算反應過來了對方的身份。
電科集團出身的工程院院士王曉模。
日后華夏三型預警機:空警200、空警500、ZDK03的總設計師和總顧問。
目前應該是擔任電子科學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正好能和郭林剛剛的稱呼對上。
14所在電科集團內部的地位類似601所/112廠在航空工業內部,很多兄弟單位都是三線建設時期從它這里分出去的,所以盡管王曉模算是38所出身,但其實年輕時也在14所工作過。
這個名字對于常浩南而言自然是如雷貫耳的,只不過這是他第一次看見不到60歲、還算是年富力強狀態下的真人,所以一時間沒認出來。
“您是……王曉模院士?”
盡管已經基本確定自己的猜測,但出于禮貌,常浩南還是詢問了一下。
“你認識我?”
王曉模有些好奇,他自問自己的名聲應該還沒傳到電科系統以外才對。
“本來是認不出來的,但郭工剛才的稱呼讓我猜出來了,以前聽過383雷達研制過程中的故事,所以知道您的名字。”
常浩南的語氣不卑不亢,但三兩句話就拉近了二人之間的距離——
383型三坐標雷達是王曉模在黔省大山里的得意之作,還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就算他現在已經算是功成名就,但聽到有年輕人提起這個型號,心情還是會好上不少。
這就跟一個父親聽別人夸自己孩子一樣,不高興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說這番話的人。
換個14所普通工程師在這里,就不可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我是前些天跟南鄭182廠梁紹修總師開會的時候,從他那了解到小常同志你的名字,還有一些事情。”
王曉模首先解釋了自己為何能認出常浩南來,然后又繼續道:
“剛剛聽你們聊天,好像說起了技術換技術的事情?”
聽到這個問題,常浩南用最快的速度盤算了一下華夏預警機發展的時間線。
顯然,王曉模正是被有關技術引進的話題所吸引的。
或者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被常浩南那句“花錢買技術和市場換技術都不靠譜”所吸引的。
現在是1997年3月,剛好是圓環工程,也就是用伊爾76機體和大衛國“費爾康”系統結合搞預警機的項目正式立項后不久。
目前大概處在總體方案確定之后、雷達設計生產階段。
根據前世的解密資料來看,王曉模本人對于這次合作沒有那么樂觀,多次提出要同步安排國內配套研制,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外方。
后來的事情證明他是對的。
2000年,大衛國單方面撕毀合同,停止了研發項目。
盡管他們全額退還了華夏提前支付的經費,但即便不考慮1992年到2000年之間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這一來一回耽誤的多年時間也是難以彌補的。
而現在,王曉模就坐在常浩南面前,并且已經表現出了他的擔憂。
天賜良機,總得做點什么才行。
“是啊,用我們的技術去換對面的技術,這樣手里就相當于有一張底牌,讓對面不敢隨便掀桌子。”
常浩南沒有機遇轉移話題,而是順著對方的問題回答道。
“聽小常同志的意思,是不太信任歐洲方面?”
王曉模的語氣中聽不出太多情緒,如果坐在這里和他說話的是另一個人,恐怕就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判斷出他的立場傾向。
但對于知道歷史走向的常浩南來說卻不用。
他明確知道對方此時已經開始計劃同步研制的事情了,因此和自己的態度應該是一樣的。
“本來就是利益合作關系,倒也談不上信任不信任,有備無患吧,畢竟我們航空工業之前在這方面吃過虧了。”
常浩南當然不可能直接跳大神說大衛國三年后不靠譜,只能從側面入手:
“從當年的和平典范,再到組裝MD82飛機,花錢買和用市場換這兩條路,我們算是都試過一遍,結果簡直撞得頭破血流,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現在我們也算是痛定思痛,雖然國內的航空工業水平總體上還比較落后,但有和沒有之間就是質的變化,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沒問題,只是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不能丟,必須得保證獨立自主的路線和型號不受影響。”
年屆六十的王曉模自然不可能跟個年輕人一樣喜怒形于色,但是在聽到跟自己幾乎完全思路相通的回答之后,還是免不了感到心情舒暢,整個人的神情和姿態也放松了不少。
當然,二人都知道,這個話題也就言盡于此了。
圓環工程的基調是90年代初就定下來的,而且連錢都已經給出去了,別說常浩南,就算是總師王曉模本人也不可能在這時候說要終止合作。
這也是后者一直苦惱的事情——
國內配套研制雖然在持續推進,但這并不是圓環工程的既定部分,沒有項目就意味著沒有錢。
但是在聽到常浩南關于大飛機兩條腿走路的說法之后,王曉模突然有了個大膽的想法。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