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對比鑒定,當無大誤
因此,元代釉下五彩瓷的出現,是有材料和技術支持的,所以元代釉下五彩瓷的出現并不奇怪。
其實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是憑空出現的,比如紅綠彩瓷,就應該是五彩的前身。
紅綠彩瓷的淵源,應該遠朔到金代的磁州窯紅綠彩。
但金代磁州窯器物胎體比較粗糙,沒有元代景鎮瓷器那種潔白無瑕的胎體,還需要使用化妝土遮蓋胎體的瑕疵和灰暗。
所以只能以民間藝術的形式存在,無法登上國家宮廷的大雅之堂。
而元代出現的這種紅綠彩瓷器,屬于真正成熟的釉上彩繪瓷器。
元代的紅綠彩瓷開創了后代五彩瓷器的先河,在我國陶瓷藝術史上,無疑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
當然,元代的紅綠彩瓷肯定也屬于五彩瓷。
元代五彩瓷器,由于國內尚沒有出土完整器物的記載,所以說鑒定未免被人詬病。
不過,陳文哲眼前的這些可沒法作假,比如眼前的兩件元代紅綠彩大碗。
陳文哲相信,見過的陶瓷家絕對不會超過10人。
而這十人還肯定都是半吊子,不是真正的專業人士。
從這兩件瓷器上可以看出,元紅綠彩器的器型和紋飾,幾乎完全類同于元青花瓷。
出現疑似元紅綠彩瓷器,可以比照元青花的紋飾胎釉鑒定方法,進行對比鑒定,當無大誤。
元紅綠彩瓷器的彩也屬于低溫彩,紅為礬紅,是鐵的發色,綠彩為銅的發色。
這種彩由于是在800度左右溫度,燒結在瓷器釉上的,所以容易剝落,被稱為釉上彩。
釉上彩瓷器都需要在白瓷上彩繪而成,屬于二次創作的瓷器,其價值肯定高于同等意義上的素白瓷器。
所以后世多有以素白瓷后加彩,作偽以提高經濟價值的做法。
元代景鎮窯基本延續金代磁州窯系“紅綠彩”瓷的風格,也素瓷上施紅、綠、黃三種彩。
略有不同的是,素瓷所施的釉有青白釉、卵白釉、白釉三種。
不過所謂“五彩”,并不是指瓷器上的彩繪顏色僅有五種,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三種。
“五彩”只是言其彩繪顏色較多而已。
元代的戧金五彩非常著名,五彩瓷的畫法以勾線填彩為主。
這是受五代至北宋宮廷畫派的影響,一般是以抹紅勾勒紋樣的輪廓線,在輪廓線內填入紅、綠、黃三種色彩。
在這里要注意一點,元代五彩和紅綠彩還有一點不同。
元紅綠彩,是釉上彩瓷品種。
它是用紅、綠彩料在已燒好的白釉成品瓷上繪畫紋飾,再次入窯后以800℃左右的低溫焙燒而成,這是典型的二次燒制產品。
與金、元時期北方生產的釉上五彩瓷器所不同的是,元代景鎮燒制的紅綠彩瓷中沒有使用黃彩。
所以紅綠彩與傳統的五彩略有差別,屬于“五彩”的一個衍生品種。
景鎮窯燒制的釉上彩瓷,根據實物資料可追溯到元代晚期。
紅綠彩即是當時所創燒的新品種,所以,稱其為“景鎮早期五彩”不足為過。
上個世紀國內外的古陶瓷學者,關于對景鎮窯燒制紅綠彩瓷的起源,還知之甚少。
歷史文獻與傳世實物的匱乏,使得景鎮早期五彩的研究,長期處于模糊的邊緣課題。
由于紅綠彩瓷是元代景鎮窯業燒制的一類特殊的品種,80年代大海市硅酸鹽學會出版的《華夏陶瓷史》對這個時期的彩瓷未作任何提及,其稀少狀況可想而知。
隨著近年來民間陸續有元紅綠彩瓷現世,才使紅綠彩有了實物器研究,為元紅綠彩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像陳文哲眼前的這件紅綠彩的梅瓶,它高31cm、口徑15cm、腹徑20cm底徑10.5cm。
它小口,束頸,溜肩,鼓腹下垂,淺圈足砂底施釉斑,有輔曽首。
器物頸部飾蕉葉紋,下飾一圈覆式蓮瓣紋。
主體紋飾鴛鴦菏池蓮紋,是元代瓷器中非常典型的一種紋飾。
此器紋飾以紅彩勾出輪廓,畫筆嫻熟,曲折自然流暢,其內以綠彩填充,濃淡相宜。
整個畫面紅綠相映,綠如翡翠、紅如朝霞,明快靈動又不失淡雅端莊。
這種元代紅綠彩,是受于北方磁州窯紅綠彩器影響,而生產的一種新紅綠彩工藝,存世量極少。
其中,束頸器型、圈足、鼓腹器型更是非常罕見,是目前存世不多見的紅綠彩完整器之一,彌足珍貴。
“咦?這一件倒是不像是元代的。”
正一件一件仔細查看這些五彩瓷的時候,陳文哲發現了其中一件有點奇怪,它好像不是元代的瓷器,而像是宋代的。
都是紅綠彩,一般人可發現不了異常,但是通過紋飾、胎釉、器型來看,絕發現,這一件盤子明顯不像是元代的,因為沒有元代的特征,反而有著濃郁的宋代特征。
“難道是宋五彩?還是宋汝窯五彩?”
想到了宋代汝窯五彩瓷,陳文哲心中是充滿了驚喜。
眼前這件盤子的特征,很明顯可以看出是五彩瓷器,但是不是元代五彩,就要打個問號。
因為陳文哲知道,五彩旗器最早應該是產生于北宋晚期。
那個時期,在對汝窯進行改進時,成功地在卵白色汝窯上創燒了五彩。
描金汝窯五彩,印花汝窯五彩,貼花汝窯五彩,汝窯刻花、劃花五彩,汝窯素五彩,它的簡稱是歷史上著名的宋五彩,也稱之為汝窯五彩。
從諸多器物上看,它的技法已相當成熟,更是制瓷業歷史上巔峰時期的正統的代表瓷。
基本色調以紅、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
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锫燒而成。
其特點是以釉上彩的裝飾方法,它的存世器物更加稀少,也更加珍稀。
北宋汝窯五彩啊,就算是北宋末期的作品,也十分罕見。
北宋晚期的白瓷五彩和汝窯五彩大盤,這種燒造于十二世紀中葉的宋五彩,最早遠銷西歐。
它精湛的寫實工筆畫,將它稱為歐洲十五世紀琺瑯彩的師祖,是十七世紀大清琺瑯彩的師祖祖,其實也不過份。
這種五彩為秞上五彩,這與宋白瓷的印花五彩不同。
圖案突出的是北宋三花特征,它是宋代民眾使用的主要代表瓷,也就是宋瓷。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