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古人更會玩
陳文哲還真沒想到,通過一些香合殘片,他還能發現霓虹合香的配方。
玩香可不是古人的專利,比如他學校的聞香社,都是一群附庸文雅之徒。
而像是這樣的人,國內可不少。
一群學生組成的聞香社,肯定是小打小鬧。
等到了社會上,如果發了財,那時再玩香,就比較高端了。
所以,從古到今,香,都有大市場。
這就連帶著承載合香的香合,變得重要起來。
了解的越多,陳文哲就越是明白,相比古人,現代人玩的真不算高端,也可以說是古人更會玩。
就說香合,就是一種裝載合香的器物,但是隨著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展壯大的更是繁榮。
最初盛放合香的器物,較之一般意義上的霓虹香合,體積較大。
比如《宇津保物語》“貴宮”卷中,貴族正式入宮的禮物包括了“合香箱,在白銀的箱子中放入唐朝合香”。
《源氏物語》“梅枝”卷中,有一段就有提及。
“隨函送來的是一只沉香木箱子,內裝有兩個琉璃缽,一個是藏青色的,一個是白色的,里面都盛著大粒的香丸。藏青色琉璃缽蓋上的裝飾是五葉松枝,白琉璃缽蓋上是白梅花枝。”
無論是白銀箱還是青白琉璃缽,都極盡奢華,特別是作為舶來品的琉璃,只有貴族才能享用。
香合里面放著香丸或香木片,合香制成的香丸,放在瓷香合里,若香木片,便放在漆香合里。
在這里要注意了,都知道古代瓷器珍貴,可很少有人注意,其實真正厲害的往往是木器。
不是說瓷器不如木器,而是有不少作品,瓷質的反而不如木質的更加珍貴。
比如香合,因為存放合香的木質香合,一般都是使用最頂級工藝制作出來的。
比如用到剔紅,這是漆凋工藝的一種。
剔紅就不說了,這都變成國粹了。
就說凋漆,這是漆工藝中的一種,分類很多,有剔紅、剔黑、剔犀。
器胎用調色后的漆層層髹涂,累積得足夠厚,再用刀在上面凋刻花紋,漆色為朱,便是剔紅;
漆色為黑,則為剔黑;
朱漆黑漆交錯髹涂,通過凋刻露出朱黑相間的紋理,便是剔犀。
宋代凋漆是一個頂峰,宋剔香合尤為明人追慕。
明人屠隆的《考槃馀事》認為,宋剔香合為香合之冠。
霓虹漆器研究專家,西岡康宏在昭和五十二年(1977)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東洋的漆工藝”特展上,公布了16件鑒定為宋代的凋漆作品。
之后調查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宋代凋漆遺物,發現其他地方的宋代漆凋作品,還真不敢就說比霓虹藏的跟多。
就日本所藏的宋代凋漆香合而言,就有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大坂藤田美術館。
其中一些著名的香合,很多家霓虹博物館都有。
像是愛知德川美術館所藏犀皮香合,神奈川圓覺寺所藏花鳥紋堆朱大香合,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云龍紋堆黑大香合等精品。
所以說,霓虹人好學、羨慕中華文化,并不是沒有好處的,最起碼讓他們積累了大批財富。
從泥人張的作品,之前就能看出一些。
就因為崇拜中華文化,喜歡中華文明的代表作,他們就不停的購買各種獨具時代特色的工藝品。
泥人張是一種,各個時代的瓷器也算,其他的唐琴、唐刀、明清茶碗、茶壺等等,都是代表。
著名的天目曜變盞,就是這個原因在霓虹。
其他比較著名的,還有李白真跡等等。
現在又出現了一種,就是香合。
除了剛才說的,其實還有一種著名香合,就是蒔繪香合。
蒔繪也是漆工藝技法之一,產生于霓虹奈良時代。
這種工藝是以金、銀屑加入漆液中,干后做“推光處理”,顯示出金銀色澤。
足厚以螺鈿、銀絲嵌出花鳥草蟲或吉祥圖桉,可以說是極盡華貴。
霓虹漆藝家松田權六,以霓虹正倉院所藏御物“金銀鈿裝唐大刀”為依據,認為蒔繪起源于霓虹,是霓虹自創并獨有的漆藝技術,當然,這一觀點存在爭議。
但蒔繪香合,的確是霓虹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種香合。
除了凋漆、蒔繪香合之外,還有一種“交趾瓷形物香合”,這就是交趾香合了。
九十年代之前,很多文獻都記載過這種東西:形物,是象生類香合。
交趾香合的體積通常較小,一般高約5厘米,直徑在3至4厘米到7至8厘米之間。
通常瓷塑成各類動物,如十二生肖、龜、鶴、鴨、蛙。
或者牡丹、菊花、竹節、松果、南瓜等。
這些瓷器的釉色以青、綠、黃、紫為主。
交趾香合,流行于茶道之中大約始于霓虹享保年間。
江戶時代末期,茶道界彷照當時盛行的相撲序列,制作了一個《形物香合相撲》序列表,用來為香合評定等級,且沿用至今。
1997年,胡建省考古隊在平和發掘古窯址,出土了大量窯具、成品和半成品瓷器標本。
最后經清理發現,這些瓷器幾乎都是口徑2.3厘米至5.6厘米的小瓷盒,形態各異。
盒蓋和盒身,大多刻劃或模印各種動植物紋樣。
一般施黃、綠、紫色釉,根據這種釉色判定,這些瓷器應屬于明清時期的“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
始于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制。
陶瓷界還有另外一種“素三彩瓷”的定義,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
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紅色。
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歸結為兩種含意。
一種為該器使用“素胎”燒制,又稱“素燒胎”。
“素胎”是陶瓷生坯,沒有上釉前預燒的胎。
它既可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使其在搬運時不容易損壞,又可在上彩釉時不會因浸濕坯體而導致坼裂。
出于以上原因,該工藝在陶瓷制作中經常使用。
另一種是古代有“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之說,該器所用色釉以“素色”為主,故名。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