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外科教父 1249章 眾志成城
銳行醫療科技公司的會議室內,空氣仿佛凝固。
在座的每一位高管都清楚楊平教授課題的成敗,不僅關系到一個科研項目的生死,更決定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能否在核心工具與底層技術上,擺脫受制于人的命運。
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契機!
“我們不能讓楊教授孤軍奮戰。”黃佳才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如鐵,砸在每個人心上,“他們封鎖的不是一個課題組,而是我們整個產業升級的未來。必須反擊用我們自己的方式。”
他起身走向巨大的電子屏幕,一幅錯綜復雜的高端實驗設備與試劑供應鏈地圖緩緩展開。
“提前啟動‘破壁”計劃!”黃佳才斬釘截鐵,“我們的目標,不是簡單提供替代品,而是聯合國內所有有志同仁,在最短時間內研發、改良、優化出一整套能滿足前沿科研需求的國產設備、儀器、軟件與試劑。”他目光掃過全
場,“我們不能總是喝被人漏出的湯,我們自己要拼一把,要跟他們搶肉,誰說肉一定是他們的”
“破壁”一個凝聚魄力與決絕的名字,迅速成為銳行內部最高優先級的戰略任務。一支由頂尖工程師、應用科學家與供應鏈專家組成的精銳團隊連夜成立。
蔣季同接到銳行首席工程師陳智親自打來的電話。幾小時深入溝通后,一份詳盡的需求清單性能參數、應用場景、痛點難點被火速發往銳行。
緊接著,一場規模空前的“產業鏈協同攻關動員會”在銳行總部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邀請函飛向精密儀器、分析檢測、生化試劑、軟件開發等數十個領域的頭部企業,其中不乏曾經的競爭對手,或是有過摩擦的伙伴。
會議當天,最大會議室座無虛席。與會者神情各異:好奇、凝重,不以為然。
黃佳才沒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題。他展示出國際巨頭“軟封鎖”的具體手段,及其對楊平課題組乃至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潛在威脅。當那些曾令人仰視的品牌名字,成為卡住自己人脖子的繩索時,臺下不少人的臉色漸漸沉了下
“......情況就是這樣。”黃佳才環視全場,聲音沉靜卻極具穿透力,“今天請各位來,不是訴苦,也不是求援。我只想問一句:我們中國企業,是不是只能永遠跟在別人后面,看別人臉色,撿別人剩下的碎渣”
他停頓片刻,目光如炬:“我知道,在座許多公司包括銳行都曾沖擊過高端的堡壘。結果呢要么被專利攔在外面,要么產品出來了,卻因生態不成熟,缺乏信任,最終不了了之。為什么因為我們是一盤散沙,各
自為戰,缺乏體系作戰的能力!“
臺下響起細微騷動,有人點頭,有人蹙眉。
“但現在,一個絕佳的機會就在眼前。”黃佳才提高聲量,“楊平教授的課題,就是最好的試金石!他的需求,代表國際最前沿的科研方向。如果我們能聯合起來,幫他突破封鎖,完成研究,這意味著什么”
他自問自答:“這意味著我們證明了自己!證明國產設備、試劑和軟件,一樣能撐起世界頂級的科學研究!這將是對整個國產產業鏈最有力、最無法反駁的正名!”
這是一次契機,一次絕佳的契機!!!
理想熾熱,現實卻冰冷。
當黃佳才提出具體方案協同研發、資源共享,甚至部分企業需暫棄短期利潤,優先保障楊平課題組的供應與定制開發時,質疑與抵觸浮出水面。
“黃總,道理我們都懂。”華東某分析儀器廠的王總率先開口,語氣透著無奈,“但研發高端設備不是請客吃飯,投入大,周期長。為了一個課題組的短期需求調動核心資源,性價比太低。萬一性能不達標,巨大投入打水漂,
還砸了自己的招牌”
“是啊,”專攻高端生化試劑的李總附和,“我們的酶制劑、特種試劑,在純度與穩定性上確實與國際頂尖有差距。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趕上的。貿然接這種高難任務,失敗了,損失誰來承擔我們得對股東負責。”
“還有標準問題,”一位軟件公司代表推了推眼鏡,“各家設備接口不一,協議不同,就算硬件達標,軟件整合不起來,數據不通,還是一堆廢鐵。
會議室彌漫著現實的沉重。愛國情懷與產業抱負固然激昂,但企業生存的壓力、技術的差距,過往的失敗經驗,像一道道無形枷鎖,捆住他們的手腳。各家有各家的難處,各家有各家的小算盤。
聯合談何容易。
誰不想沖擊高端誰不想像國際巨頭那樣賺取高額利潤但前路困難重重,希望渺茫。一旦失敗,不僅前功盡棄,現有的根基也可能動搖。沒人愿冒這個險。
會議陷入僵局。黃佳才看著臺下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了然。他理解所有顧慮,但這堵無形的“墻”,必須打破。
就在這時,門被推開,蔣季同風塵仆仆地趕到這是黃佳才特意安排的。他沒讓蔣季同準備精美PPT,只請他原原本本說出課題組的真實處境。
蔣季同站在臺前,臉上帶著連日熬夜的疲憊,眼神卻異常清亮。他沒講大道理,只如實描述課題組如何在封鎖中艱難求生。
他講劉陽如何在缺乏特種酶的情況下,親手表達、純化,雙手被培養基染得斑駁;講楚曉曉如何抱著厚重記錄本,一遍遍優化老舊流式細胞儀的檢測條件,雙眼熬得通紅;講王超和何子健如何跑去工科院系,與教授學生一起
搗鼓那些看似可笑的自制裝置......
“......我們知道很難,知道國產的東西可能暫時不如進口的穩定、好用。”蔣季同嗓音沙啞,卻字字有力,“但我們沒有退路!楊教授說過,這不是我們一個課題組的戰爭。而是科研與產業整個體系的戰爭,如果我們放棄,以
后只能受制于人。”
他舉起手機,展示了幾張實驗室照片:雜亂的實驗臺、密布數據曲線的屏幕、團隊成員疲憊卻堅定的面孔。
“我們不需要完美的工具,我們需要的是能幫我們殺出一條血路的武器!哪怕粗糙一點,笨重一點,只要能用,只要能向前一步,就是好東西!”蔣季同深吸一口氣,向全場深深鞠躬,“拜托各位了!我們需要你們!”
會場一片寂靜。
那番毫無修飾、飽含真情的講述,像一記重錘,敲在每個人心上。那些關于成本、風險、困難的算計,在這群年輕人破釜沉舟的勇氣面前,忽然顯得蒼白而狹隘。
良久,最初質疑的王總緩緩起身,揉了揉發酸的鼻梁,苦笑:“小蔣博士,別說了......是我們這些老家伙,被市場磨得忘了初心。”他轉向黃佳才,眼神漸堅,“黃總,我們廠加入!別的不好說,但他們要的那個蛋白互作檢測
模塊的光學部件,我們拼了命也給你們攻下來!”
“也算我們一個!”試劑公司的李總一拍桌子,“不就是純度與穩定性嗎我們抽最好的技術骨干成立專項組,不信搞不定!楊教授團隊敢用‘土法子”,我們就敢造‘土炮彈‘!”
“軟件接口與協議的問題,我們來牽頭制定臨時標準!”軟件公司代表推推眼鏡,鏡片后閃著技術人特有的執著,“大不了加班加點,開發轉換接口和統一數據平臺!絕不讓硬件成了信息孤島!”
一時間,會場氣氛徹底轉變。先前的疑慮與抵觸,被一種久違的激情與斗志取代。競爭、隔閡、算計,在這一刻,被共同的目標融化,大家形成共識:必須團結一致,打破封鎖。
一家、兩家、三家......越來越多的企業代表起身加入。他們當場交換聯系方式,劃分責任,討論細節。會議室宛如臨時的戰時指揮部,熱火朝天。
黃佳才注視眼前一幕,眼眶發熱。
“感謝各位!”黃佳才聲音因激動而微啞,“那就讓我們攜手為楊教授,也為我們自己,砸碎這堵封鎖之墻!”
“剛剛大家擔心失敗的風險,商業上任何行為都有風險,高風險高收益,這種搶占高地的沖鋒不可能沒有風險,一旦失敗的確后果嚴重,但是一旦成功,紅利將滾滾不斷。坐以待斃其實風險也很高,大家都在洼地內卷,最終
只會相互卷死。”
“這次大家只要加入聯盟,我行將提供一定的資金援助,而且這種關系國計民生的項目,國家肯定會給我們一定的幫助,比如補貼、稅收優惠政策傾斜等等。”
“所以現在就是風險也是機會!”
“破壁”計劃,至此真正吹響沖鋒的號角。一張覆蓋全國、多領域協同、目標高度統一的產學研攻堅網絡,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與凝聚力全速運轉。
而這一切的背后,不僅是商業利益的驅動,更是深植于血脈之中,在至暗時刻總能進發而出的那份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精神。
這精神,或許才是擊穿一切銅墻鐵壁最強大的武器。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