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223章元日
當然,他絕對想不到,十幾年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都參與到科舉中去,浩浩蕩蕩,前仆后繼。
此時眾人計議停當,又謄抄了下來,掛起來逐字逐句摳了一遍,修改了一些用詞不當的地方,這才交付給袁盱。
一番忙碌,已經快天黑了,袁盱趕緊將擬好的詔書交給中常侍徐璜,讓他用最快速度拿給天子用璽。
此時劉志正在千秋萬歲殿宴請皇親宗室,看到徐璜呈上來的詔書,仔細看了看,沒什么大問題,便立刻用了印。
尚書臺以最快的速度將詔書發布下去了,于是入夜之后,各世家都得到了消息。
科舉制度橫空出世,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之前眾人便有所估計,知道大考改革以定。
但卻沒有預計到,會完全取代推薦制度,這對家族中的精英子弟沒有影響,但那些學業不佳的,也大有人在。
以后豈不是就斷了仕途?
雖說從軍也是條路子,但他們都是身嬌肉貴的,根本吃不得苦,如今陛下對各軍的管控也越來越嚴格,混時度日已經行不通了。
別到時候花了錢,人還被踢了出來,徒惹笑話。
科舉制度已是大勢所趨,關鍵是得到了朝廷多位重臣的支持,他們背后一樣有龐大的家族。
其余的家族哪怕有一肚子的意見,也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吞,誰讓自家子弟不爭氣呢,怪的了誰。
大漢的所有頂級世家,在此事上難得的保持了統一,按照目前的形勢,科舉制度其實對他們更有利。
因為他們深知,家族中若能捧出一名精英,勝過幾十上百個紈绔子弟,數百年來,有多少家族是靠在朝公卿撐起來的。
只要家族屹立不倒,其余的族人們就能跟著吃香喝辣,家族的榮耀也能繼續延續下去。
何況科舉還能帶來危機感,鞭策和激勵家族子弟奮發圖強,舉薦制度再好,卻讓家族子弟不勞而獲,長此以往,失了進取之心,終不是長久之計。
當然,有這般思想境界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中流世家,都對此滿腹牢騷。
而城郭那些普通的士子們,卻在奔走相告,新年的這第一道詔書,讓他們看到了曙光。
從前,他們發憤圖強,哪怕書讀得再好,也只能依附于世家豪族,做個一輩子混跡于官場底層的文吏。
偶爾有特別優秀的,能正式躋身官場,卻一輩子都被打上了主家的烙印,淪為附庸。
到現在,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甚至有些聰明的世家,立刻開始資助那種讀書不錯的旁支子弟,或者網羅一批寒門學子。
將來他們中如果能有幾個出息的,始終都撇不開這份恩情,那他們就賺了。
身在宮中的劉志,趁著皇族家宴的機會,宣布將冊封郾明為皇太后。
梁太后已經不在了,作為天子生母,登上太后之位順理成章,誰也不可能有意見。
一片恭賀聲中,第一次正式出席皇家宴會的郾明,終于松了口氣。
元日之后,朝廷暫停了常規朝會,除緊急大事之外,其余一概不理。
但太尉府吏曹卻一天假沒休,兩百多名進士的任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進士們只能遷延京都,住在客棧里等候消息,正常情況下,需要先匯總各地空缺職務,再慢慢安排。
往年殿試之后,背景不硬的學子,甚至一兩年都等不到實缺,只能一直以郎的名義實習。
幸好青州等地去年查辦了一大批貪官污吏,一下子騰出了許多空缺,涉及四個州,十幾個郡,把現有的人安排進去,還不一定夠數。
當然了,朝廷也會遴選能吏調過去,不可能全用沒有經驗的新人,畢竟那邊百廢待興,情況比較復雜。
作為魁首的陳寔,第一個拿到了任命文書,他被分配到青州泰山郡東平陽為縣令。
那里曾經是匪患最嚴重的地區,也是匪首公孫舉的老巢所在地,民風極其彪悍。
嘖嘖,這種地方,要出政績比登天還難,一個不好,還有可能丟了官帽。
就說嘛,他一介寒士,就算拿到了殿試魁首又如何,還不是沒背景,只能分到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地方去做縣令。
在一片幸災樂禍的眼光中,陳寔依舊如平日般沉穩,不,應該說有些隱隱的期待。
泰山郡啊,他神交已久的名士李膺,不就是泰山太守嗎,這次,他終于能一嘗夙愿,追隨其左右了。
等不及路上化冰,陳寔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旅途,哪怕寒風呼嘯,可他的心中卻懷揣著一把火,熊熊燃燒。
卻說宮中的劉志,也放下堆積如山的奏疏,難得清閑了幾日,陪著母親一起安安靜靜地過年。
元日那天,劉志雖然下詔冊封郾夫人為皇太后,但正式的冊封儀式還沒有舉行,不過宮中上下都已經改了稱呼。
母子倆就冊封儀式起了爭執,劉志覺得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成人,于情于理都應該有個盛大的冊封儀式,讓這份尊榮天下皆知。
可郾太后卻不愿意,她為人低調,恪守禮儀,也不希望因為此事鋪張浪費。
兩人辯論了一下午,到底還是劉志拗不過母親,只好同意了,雖然他的出發點是為了母親好,可若是因此讓她不開心,豈不是得不償失了。
到了初六日,平原王劉碩參加完郾太后的冊封儀式,便匆匆告辭上路了。
因天氣嚴寒,郾太后和馬夫人都萬分擔心,劉志承諾派出龍麟衛護送,這才讓她們勉強同意。
馬夫人將兒子送到洛陽郊外,直到車隊漸漸遠去,看不見蹤影了,這才神色悵惘地回宮。
劉悝本來也隨母親一起去送別兄長,回到城內,想著皇帝這些天也長在永安宮,搞得自己渾身不自在,于是眼珠一轉笑道。
“母親大人,國傅說讓我從明日起開始讀書,恕孩兒不能去永安宮陪伴您了。”
劉悝性子憊懶頑劣,最討厭讀書了,此時突然主動提起,馬夫人自然喜出望外,連聲答應。
“好好好,你去吧,記著可要聽國傅的話。”
“知道了,母親,孩兒定會苦心研讀的。”
劉悝隨口敷衍了兩句,便不耐煩地跳下了馬車,這幾個月他認識了不少世家子弟,只是一直找不到機會相約出去游玩。
趁著過年,再不盡興玩耍,豈不是白來了京師一場。
劉志見馬夫人獨自回來,不用問也知道那小子半路上跑掉了,想著拘束了他那么久,過年就當放個假吧,于是也沒怎么理會。
如此清閑自在地過到了正月十五,此時還沒有元宵節的稱呼,稱為燈日。因漢明帝篤信佛教,為了弘揚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日宮中和寺院需“燃燈表佛”。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然成為一個傳統節日,家家戶戶懸掛燈籠慶賀,整個洛陽城都陷入了璀璨的燈光中,美輪美奐。
劉志一時興起,讓人煮了糯米湯團,一家人吃著湯團看燈。
漢代的宮燈雖然也夠精致,種類卻不如后世繁多,劉志悄悄讓人扎了些孔明燈,準備給母親一個驚喜。
吃完湯團,眾人便到廊下來看燈,忽然見得后面樹叢中一盞明燈晃晃悠悠飛了起來。
長社公主眼尖,最先看到,不由得驚呼出聲,“快看,有盞燈飛起來了。”
話音未落,更多的明燈緩緩升起,在空中形成了一道美麗的星河,此情此景,美得如夢似幻。
“母親,這是許愿燈,可以保佑天下風調雨順,母親福壽安康。”
郾太后仰頭看著漫天飛舞的明燈,眼眶微微的濕潤了,這一生,她是幸運的,夫君寵愛,夫人溫柔,兒子也這般貼心。
“好,我們都來許愿吧,祝今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一時間,永安宮的大殿前,所有人都垂首許愿,劉志輕輕嘆了口氣,前生種種,仿如隔世,從此后他只是皇帝劉志。
飄飄揚揚的孔明燈越來越遠,仿佛顆顆明星消失在天際。
“皇帝哥哥,這個許愿燈好神奇啊,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
長社公主拍著手好奇地問道,眾人也都覺得十分不解,想不通其中的奧妙。
“這個嘛,不能說也,說出來就不好玩了,哈哈。”
孔明燈的飛翔原理,說穿了很簡單,但說出來卻有些煞風景,不如保持著一種神秘感,惹人遐思。
正月十六日,本年第一次常規朝會正式召開,今日基本上沒什么正事,各地州牧和郡國計掾吏上交的政績和賬冊,已經清點完畢。
按規矩今日就是個總結大會,去歲的功過得失,都必須有個說法了。
很顯然,建和二年是個跌宕起伏的年份,從年初的雷霆出擊除掉權臣梁冀,到與逆賊趙戒斗智斗勇,劉志幾番與死神擦肩而過。
不得不承認,他還是有些運氣的,果然上天都偏愛穿越者。
但運氣總有用完的那一天,所以勵精圖治富國強民,同時想辦法集中君權和兵權,就是他如今最大的目標。
大漢帝國十三州,去歲有多達一半的州,卷入了戰火,涼州和益州的羌人叛亂,青州、豫州、徐州、兗州的匪患,還有荊州和揚州都有小股流寇。
即便是司隸校尉部都經歷了一番刀兵之禍,形勢嚴峻啊。
目前為止,明面上所有的叛亂都已經彈壓下去了,可暗地里矛盾卻沒有得到解決,就如一座外表平靜的活火山,誰也不知道會在什么時候爆發。
建和二年,除了,天災也不斷,地震、冰雹、洪災、旱災、蝗災……輪番上陣。
讓本來就風雨飄搖的大漢帝國,岌岌可危。
看起來,他似乎已經做了很多改革,可要么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要么就是宏觀規劃,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若是今年異常天氣繼續降臨,或者變本加厲更甚去年,估計揭竿而起的百姓會更多,而他幾乎沒有任何辦法能徹底解決困難。
當家難,當一國之主更是難上加難啊,劉志面癱著臉,一邊聽臣子們連篇累牘地念著奏疏,一邊思考著對策。
這些奏疏相當于后世的年終報告,基本上都是些套話,沒什么可關注的。
忽然一封來自涼州的奏疏,終于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在這封奏疏里,州牧種暠力陳邊境之弊端,羌人反復無常,烏桓虎視眈眈,而匈奴又不時趁火打劫,可謂是群狼環飼。
但邊建言,希望能夠增加邊境的常規兵力,此要時可主動出擊,收服周邊的異族,消除隱患。
并且讓歸順的羌族分散居住,改游牧為農耕,教習漢家文字。
這個種暠,有意思,別的州牧都在拼命的粉飾太平,歌功頌德,可他偏偏卻把總結寫成了建言獻策。
說起涼州兵馬,段颎支援青州至今未歸,而冀州兵馬和幽州兵馬,都已經回歸本部。
如今的涼州,在防護力度上,確實差了點,使得那些異族個個都蠢蠢欲動,全靠幾個能征善戰的猛將在那里鎮著,否則恐怕早就馬踏中原了。
看來,是該好好考慮一下種暠的建議了。
不過,無論是打仗還是增加守軍,都是朝廷大事,此時提出來還不是時候。
因此劉志并未表現出多少興趣,令得涼州長使甘淮十分失望,種州牧冒險借此機會進言,也是迫不得已。
當初還在順帝時,他就多次給皇帝上書,要求重視邊關問題,結果卻屢次三番被罷免。
要不是種暠有勇有謀,打仗有一套,估計早就被踢出朝廷了。
去年涼州動亂,種暠好不容易被晉升為州牧,憂心如焚的他,不顧屬下苦勸,執意再次向皇帝建言。
太尉黃瓊與種暠同朝為官多年,自然了解他的脾性,聽到他的奏疏,頓時神色莫明。
雖然在軍事上二人觀念背道而馳,但黃瓊依然十分佩服種暠的為人和毅力。
抬眼看了看巋然不動的劉志,也不知道天子聽進去多少,大漢乃禮儀之邦,以仁德服人,這般窮兵黷武之策,絕不可取。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