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美劇大世界里的騎士 第二千二百八十章
“我要做自己!”
希芙是這樣對海姆達爾說的。
但等到希芙離開半天,海姆達爾都沒搞清楚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自己
她還能是別人
他不理解。希芙的人生在外人看來,已經非常完美了,她雖然出生在一個移民家庭,但他們家在阿斯加德的地位非常高,他哥哥更是很早就被奧丁看重,并迅速成為了阿斯加德高層......要知道,成為神,對阿斯加德人來說,
基本上相當于最高成就了。
以往這個稱號,也只有王室血脈才能獲得。比如國王的兄弟或者子侄。可海姆達爾卻從一名華納海姆移民做到這個地步。
這樣的家庭,簡直是天胡開局。
多少人想要都還沒有呢。
而她自己呢
很小的時候,就被奧丁夫婦選擇成為了王子的未婚妻......這在阿斯加德其實并不算常見。阿斯加德人雖然對婚姻的態度非常嚴苛,出軌什么的,可不僅僅會社會性死亡,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但對于婚前行為,他們基本不
在意。
或者說,成熟反而更有市場。
比如一個男人在婚前有過很多女朋友,這種人在婚戀市場非常有市場,因為這代表你有足夠的魅力。
女孩也一樣,阿斯加德人并不怎么在乎所謂的貞潔,那層膜更加沒半點價值。
聽起來有點扯,可現實的確如此。在確立婚約之前,阿斯加德的男女是可以自由戀愛的,甚至可以由戀愛發展為正式的婚姻關系,不過這需要男女雙方家族進行磋商,不過一般來說,兩個家族不是差別巨大,或者有什么梁
子,一般來說都可以成。
他們并不在乎所謂的婚前貞潔......實際上我們一直以為古代對婦女貞潔看的很重,其實是一種錯誤印象,至少在宋朝之前,中國古代對所謂的貞潔沒那么嚴格。
這種行為被稱之為貞潔崇拜。
這玩意是中國古代父權制下形成的傳統意識與習俗,強調女性對婚姻的忠誠及性行為的約束,以確保家族血緣純正與財產繼承。其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男性對生育權的控制,并隨宗法制強化成為倫理規范。該觀念要求女性從
一而終,限制婚戀自由,倡導夫死守節、殉夫自盡等行為,同時對童貞與守寡過度推崇。男性則普遍存在多妻,狎妓現象,形成雙重標準。明清時期,程朱理學將貞節崇拜推向極端,出現大量“烈女”“節婦”的官方表彰。貞節崇拜
的演變與禮法制度密切相關。商周時期嫡庶之分奠定基礎,漢代起官方以法令旌表貞婦。唐宋社會對此相對寬松,貴族女性再嫁常見。及至宋代程頤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經朱熹闡揚,明清統治者進一步強化,使其成為社
會倫理核心。清代部分學者如俞正燮等質疑該觀念,但民間實踐仍受傳統束縛。
其實在古代,寡婦之類的婦人還是很受歡迎的。在古代皇權社會,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說根本不愁女人,然而漢朝的皇帝卻對已婚婦女,包括寡婦偏偏“情有獨鐘”。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發現,漢朝皇帝包括東漢末年的幾位諸
侯,多有迎娶已婚婦女和寡婦的情況。
說到漢朝皇帝后宮之中的已婚婦女或寡婦,這個現象從西漢開國之君劉邦就開始了。西漢十二帝中,有多達四位皇帝都曾娶過已婚婦女或者寡婦。
漢高祖劉邦早年間,在尚未娶妻之前,便曾與同鄉寡居(疑似)的曹氏生活在了一起,曹氏還為劉邦生下了長子,也就是后來被封為齊王的劉肥。雖然曹氏并未進入劉邦后宮,但劉邦最初能找曹氏,可見其也算對寡婦情有獨
鐘了。楚漢爭霸時期,劉邦攻滅魏王魏豹后,又將魏豹的夫人薄姬納入了宮中,薄姬則為其生下了后來的漢文帝劉恒。
網上有人說王也是寡婦,其實并非如此,王只是再嫁婦人而已。王乃西漢初期燕王臧荼之后,家門中落后其母臧兒先后嫁給平民王仲和田氏,王長大后先被嫁給了普通農家金王孫為妻,后因姚翁為其相面,稱其是大
貴之人,會生下天子,于是又托人將其送入太子宮中,博取了時為太子的劉啟寵愛,后為其生下漢武帝劉徹。
王氏祖先在漢高祖時因戰功獲封關內侯,爵位傳至王氏父親王奉光。王奉光少年時,極度喜歡斗雞,從而得以與流落民間的漢宣帝劉詢相識。王氏十幾歲時,也曾許配給幾個人家,結果每次出嫁時,男方都突然去世,結果一
直也沒有嫁出去。元平元年(前74年),漢宣帝劉詢即位后,將王氏納入宮中。
王政君先是在十幾歲時被許配他人,然而成婚前男方去世,后又被東平王納為妾,結果還沒等入門東平王也死了。其父王禁覺得奇怪,便找人為女兒占卜,言其貴不可言。于是,王禁便讓女兒學習各種才藝,在十八歲時將其
獻入宮中,后成為太子劉爽的太子妃。
如上,雖說僅有四位皇帝要過已婚婦女或者寡婦,但這個比例在古代王朝中已經并不算低。而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在南宋理學大行其道之前,對于女性貞潔看的并不算太重,當時婚配尚且較為開放,女子再嫁現象并
不少見。至于寡婦,西漢時期寡婦并無守寡一說,且克夫之說在當時也并未流行,丈夫死后再嫁乃是常態,而皇室對此也并不太忌諱。其實不止是皇室,西漢大臣也往往如此,例如西漢開國功臣陳平,他的妻子便是個連續死了五
任丈夫的女子。綜上,要說西漢皇帝對已婚婦女或者寡婦“情有獨鐘”,其實也并非如此。只是當時社會風氣相對開化,對女子的貞潔并無太過嚴重的限制,這才導致了此種現象的出現。包括東漢末年的曹操、劉備等人,不也都要
過寡婦為妻嗎
甚至到了宋朝,一樣有再嫁婦人當上太后的情況。
那就是宋朝最強勢的女主北宋章獻明肅皇后。宋真宗趙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劉娥!
劉娥出身寒微,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四歲時入韓王府,后被迫離開,寄居韓王府給事張耆家中。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即位后,進入宮廷,直到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封為美人。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死
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月進封為修儀,大中祥符五年(2012年)五月進封德妃,十二月冊立為后。劉娥機敏聰慧、通曉史書,頗具政治才干,為真宗所倚重。天禧四年(1020年)真宗病重,朝政多由劉娥裁決。乾興
元年(1022年)宋真宗病逝時,遺命劉娥為皇太后,權同聽政,輔佐仁宗。仁宗即位時,年齡幼小,劉娥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二十九日崩,享年六十四歲,謚曰章獻明肅。劉娥終結了宋真宗趙恒在位期間存在十
年之久的“天書”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為“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劉娥以東漢賢后馬鄧為榜樣,后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劉娥治國有方,但也眷戀權位。其長期隱瞞
宋仁宗的身世,派仁宗生母李宸妃為真宗守靈,以隔絕仁宗母子,直到劉娥去世后宋仁宗才知道真相。戲曲《貍貓換太子》即取材于這段歷史。
劉娥祖籍太原,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的后晉、后漢時任右驍衛大將軍,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此舉家遷至成都華陽。劉娥出生不久,便父母雙亡,襁褓中的劉娥成了孤女,寄
養在母親龐氏的娘家。寄人籬下的劉娥,稍稍長大就成了歌女,不但歌聲婉轉動聽,還善于播鼗(一種類似撥浪鼓的樂器)。劉娥很小就嫁給了蜀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龔美帶她離開蜀地,來到了京師東京汴梁謀生。在京
師,龔美因生計艱難,打算將劉娥賣掉,再嫁他人。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時宋太宗第三子韓王趙恒(即日后的宋真宗,時名趙元休)的指揮使張耆將劉娥推薦給韓王,趙恒一見劉娥,大為喜愛。宋太宗見三皇子憔悴消瘦,就
問趙恒乳母,皇子身邊有何人乳母本就不喜歡劉娥,就把劉娥入府的情況說給了太宗皇帝。太宗聞聽皇子與出身微賤且來歷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大怒,令趙恒將劉娥趕出王府。不久,又為趙恒賜婚,新娘系出名門,為宋朝開
國功臣潘美的女兒。趙恒不敢違抗父皇之命,又難舍劉娥,遂將劉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揮使張耆家中,不時私會。張耆見是皇子極愛之人,侍奉劉娥甚為謹慎小心。為避嫌,張耆從此不敢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選了一處宅子安身。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恒承繼大統,即宋真宗。即位后,宋真宗將劉娥接入宮中,但后宮已經有了郭皇后和其他一眾嬪妃,劉娥并無名分。入宮后,劉娥不與真宗后宮的皇后和嬪妃們爭寵。后宮嬪
妃中,楊氏(即日后的楊淑妃)極為有寵,真宗出巡,楊氏亦不離左右,受寵之深,與劉娥幾乎不相上下。對于寵妃楊氏,終娥一生,都與之情同姐妹,從無間隙,在后宮中共同進退。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娥被
封為四品美人。劉娥是個孤女,沒有父母,也沒有其他家人,劉娥遂認龔美為兄,龔美也自此改姓劉......而且前夫哥還特么封爵了。
阿斯加德也類似,對于寡婦,他們沒什么歧視,更加沒什么所謂的貞節崇拜。婚姻圣神也不是為了所謂的貞潔,而是因為婚姻本身就是一種契約,這是兩個家族在先祖面前見證的契約,如果任何一方違背,就是背棄先祖,這
個才是大問題。
據說,這種習俗和以前阿斯加德人嚴酷的環境有關。在部落時代,缺吃少喝,又嚴重缺乏醫療條件。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晚上睡著,第二天還能不能睜開眼,這種情況下,一切資源都需要得到最大化利用。
生殖資源也是一種資源,甚至于生養過孩子的女人更受歡迎,因為意味著她們更有經驗,生下的后代存活率更高。
雖然這種事已經過去一萬年了......可實際上,在阿斯加德也不過幾代人而已,很多習俗雖然有了改變,但也沒有改太多。
總之,希芙成為王子未婚妻非常非常早,這在阿斯加德人的習慣里非常的罕見。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希芙變得如此的與眾不同。
基本相當于,你還在上小學,清北就已經決定了直接保送名額。
人生贏家妥妥的!
這樣的人生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海姆達爾不理解。
他能理解,希芙的不開心,但無法理解希芙為什么這么決絕。
為什么海姆達爾那么忠誠的人會和托爾鬧別扭,其實他就是在施壓,想要一切回到原本的軌跡。讓托爾直接公開承認,希芙才是托爾的未婚妻。
甚至這也不是海姆達爾一個人的想法,包括弗麗嘉在內的很多阿斯加德人都是這么希望的。
雖然萬神殿的那位女神,不管從身份還是其他什么方面都很不錯,當托爾妻子絕對夠格。
可阿斯加德人已經習慣了希芙,同時阿斯加德人鄙視萬神殿。
兩個理由在一起,讓大家更希望托爾能夠和希芙完成婚約,更何況,按照阿斯加德的傳統,他們兩人的婚約是經過雙方家族承認的,如果托爾違背契約,就相當于帶頭違背阿斯加德對于傳統的蔑視。
阿斯加德人不能容忍這個,特別是老一輩,他們更加傳統。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