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丈六金身  >>  目錄 >> 第1155回 福慧雙修

第1155回 福慧雙修

作者:吾心飛揚  分類: 仙俠 | 幻想修仙 | 吾心飛揚 | 丈六金身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丈六金身 第1155回 福慧雙修

也就是能如法誦持,具大悲心者,他會派遣諸大護法守護。目前念誦大悲咒的人非常多,靈驗事跡很多,除了觀音菩薩大悲神力的加持,還有諸大護法的加持力。但是,若想達到善神護法守護不離其側,很多人都不夠格,他們位階非常高,不可能常來守護三業經常不清靜者。高僧大德或有可能。

以前看到有個東北法師,宿世殺了狐貍,導致狐貍討債,最后法師念大悲咒,狐貍就不能傷害他,但是他一睡覺不念,或者什么不如法,便被狐貍所害。可見,做到讓大悲咒的護法如影隨形地守護不容易,他以大悲咒的咒力,克制狐貍的攻擊。像其他的附體者,念大悲咒不能解決的,也是如此。自己諸多業障和過失,想讓菩薩派遣諸大護法來護持,是不可能的。大悲咒法中的明王護法,如烏樞紐沙摩明王,如果一來,別說什么世間鬼怪大仙,就是天魔也聞風喪膽而逃。在明王法中提及,遇惡鬼神作障者,以白芥子護摩,鬼神滅族。這是非常威猛的。一般人很難做到這些大護法來護持。但是如果能虔誠恭敬持誦,自然福報增長無量,所愿皆成。

經文中提及五種發心,方為相應,即為父母孝養、為功德善根、為國土豐饒、一切眾生、為無上菩提。因此,修此法時,可以如此對天王發愿,祈請天王加持,福慧增長,財寶豐饒,使弟子能有資財孝養父母,供養三寶,布施貧乏眾生,修諸善法,順利修行證菩提。

從中可以看出,天王要求發心的是利他之心。在家庭的責任上,孝敬父母,在世間利益眾生,護國護民。在佛法中種植善根功德,修證菩提。這都是與天王的特德和愿力相應。唐朝玄宗時代,不空祖師請來天王的大軍,成功擊退了西藏吐蕃軍隊的侵犯。因此那時,有如下贊頌

善利萬物兮惟彼水方護持國界兮惟我天王

良將受委兮鎮固封強精心奉職兮宣托福祥

星宮上勝兮回架崇岡靈像儼立兮眾寶嚴莊

威神震曜兮攝伏荒保又忠貞□兮翅贊圣唐

目前有供養修持財寶天王法的,雖然傳承系統不同,但是其最根本的義理是一樣的,發心要正,與天王相應。天王號稱為護法天王,護持佛法長存是他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雖然天王、地天等都是佛菩薩之示現,但正因為是示現,所以在東密修法中,涉及天人的,往往會念誦佛慈護真言給諸天,以增加天人的威光勢力。一般的經咒,都能增加天人的威力,除了佛慈護真言,特別的如地藏法、佛頂尊勝陀羅尼、金光明經,都是天人非常喜歡的法門。

《賢愚經·摩訶斯那優婆夷品第二十一》云“天王答言。我為天王。天耳遠聞。稱我名者。我悉聞之。以稱我故。增我勢力。威德眷屬。我亦復以神力。及敕鬼神。護念是人。增其祿福。令離衰患。”

《毗沙門天王經》“兼復思惟而無間斷。為毗沙門天王并諸眷屬。念恩德故常應誦吉祥贊。令彼天王獲諸吉慶。愿毗沙門天王男女眷屬內外親姻輔弼。乃至使者及諸營從。國界有情佛所稱贊十種福利悉皆獲得。所謂一者凈信二者戒。二者聞四者舍。五者受六者慧。七者形貌八者力。九者辯十者色聲香味觸富貴自在。于佛法中而開法眼。證得圣果獲得甘露妙法。亦得三十七品助佛道法。持誦者每日作如是發愿。”

這是一種類似共贏的做法,我們稱贊供養,念誦、施食、放生布施后,回向給天王及其眷屬,或者哪位天人護法如地天、大吉祥天等,都會增益他們自身及眷屬的威德勢力,反過來,他們也會感念行者的一片誠心,會常加護念,滿其所愿。

如果突破宗教的局限,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毗沙門天王是我們的師兄、師哥,只是他修得非常好,且威德勢力無比廣大。何以見得?在《賢愚經·摩訶斯那優婆夷品》中,天王稱呼一位女居士為姐妹,女居士疑惑不解,說你是尊貴的天人,我是凡人,怎么這么稱呼。天王說“佛是法王,亦人天父,我為優婆塞(在家男居士),汝為優婆夷(在家女居士),同一法味,故言姊妹。”

修福報而不住于福報,不受求福所纏縛,繼續向上修持三摩地,心得自在,此方為大根器。無任修何法,勿忘最初的發心,是為關鍵!

佛法出世的因緣非讓眾生滿足各種世間愿望,而是入佛知見,了脫生死,證得佛果。又因末法眾生之福薄,所以才有了“以欲勾牽,令入佛智。”的種種方便。后面的令入佛智才是佛之本懷。假如學佛,一直是為了求財、求感應、求各種感應,這也是可以的,菩薩也會滿愿,不然不會出現很多求財的法門。但是理應發起更大的心,求證菩提,利益眾生之心,方為究竟。

見聞、佛法知識的積累、事相上的感應,這些如果不用于實修,則易增長我慢。若在心地上除習氣,觀照心念,則煩惱日消,一日有一日的進步。若持佛菩薩圣號,念念都攝六根,久而久之,散亂自除,漸漸得一心,是方為實修。

此即福慧雙修、理事圓融。現在在事相上修法、修福的比較多。具體如念佛持咒、拜佛、布施放生、上供下施。這些是事,是修福。而理則是心地一邊。如戒定慧、禪修三摩地等等。當然,這兩者也不一定嚴格區分,如念佛時,若都攝六根念,萬念歸一,其實是修福亦修慧。念地藏經、金剛經隨文入觀,落實到生活中,也是福慧雙修。如果只是口頭念誦,求感應求功德,那只是修福。

在金剛經感應錄中,古人有不少念了幾十年的金剛經,感得息災延壽。但我好奇,為什么沒見提到他們開悟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丈六金身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7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