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神圣羅馬帝國 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
事情的發展往往都有兩面性,在經濟危機肆掠歐洲大陸引發局勢動蕩的同時,也加快了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里昂的槍聲響起,法國政府就陷入了內交外困中;意大利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更是令牛逼哄哄的大法蘭西帝國陷入了分崩離析的邊緣。
為了改變自身所處的不利政治外交局面,法國人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局勢,巴黎政府不得不在裁軍問題上做出讓步。
沒有法國人的阻擾,接下來裁軍會議,進展的格外順利。
1882年1月21日,英法俄奧等15個歐洲國家簽訂了《限制陸軍軍備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各國陸軍規模如下:
俄羅斯帝國50萬;
奧地利48.6萬;
法蘭西38.2萬;
西班牙24.6萬;
德意志聯邦帝國15.6萬;
不列顛11.6萬;
北歐聯邦9.8萬;
比利時4.8萬;
荷蘭3.3萬;
瑞士3.2萬;
葡萄牙2.8萬;
普魯士2.8萬;
希臘1.8萬;
黑山0.36萬;
總體上來說,這份軍備條約還是根據各國綜合實力,兼顧區域軍事平衡搞出來的。
普魯士王國的份額低,那是柏林政府窮,養不起太多的軍隊。
早在半年前,柏林政府就已經開始策劃裁軍了,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辦法說服軍方同意。
好不容易趕上了限制軍備條約,政府自然不會替軍方爭取配額。
國際條約簽訂,造成了既定事實,普魯士軍方再強勢也必須要遵守,戰敗的普魯士沒有資格鬧幺蛾子。
限制軍備條約簽訂,飄蕩在歐洲大陸上戰爭陰影一下子消失了。至少在接下來的十年,大家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限制了陸軍數量,大國的優勢雖然依舊明顯,但在各國的相互牽制下,卻喪失了吞并小國的能力。
沒錯,主要針對的就是法蘭西。裁軍完成后,法國人的兵力保護自身安全尚可,想要繼續擴張就不夠用了。
明知道被針對了,法國人也只能接受。這個時候,拿破侖四世不得不收斂野心,以避免遭到內外夾擊。
軍備條約限制的只是歐陸本土,海外殖民地軍隊被大家默契的忽略了。這不是為了留后門,而是現實需要。
被忽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維護殖民體系的現實需要,沒有足夠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大部分殖民地軍隊戰斗力都有限,不受大家的重視;
最后、時代生產力限制。海外的軍隊想要運送到歐洲大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經濟上還不如直接擴軍算了。
軍備條約簽訂過后,后面的事情就好商量了。
維也納體系的宗旨就是:歐洲各國共同為各自本土安全提供擔保,以維護歐洲大陸和平與穩定。
在這個反戰浪潮高漲的時代,各國政府都沒有在歐陸發起戰爭的興趣,自然不會拒絕這樣的條約。
大家爭議主要是細節上的,總體上來說,歐洲各國都是愛好和平的。就算是政客們不愛,國際局勢、歐洲民眾也會讓他們愛好和平。
正在大家歡慶和平降臨的時候,另一場軍備競爭又在開始醞釀。
維也納宮,一場決定奧地利、乃至世界未來走向的軍事會議,正在秘密進行中。
此刻弗朗茨手中拿著一份軍艦設計參數,如果是熟悉海軍發展史的,就會發現格外的熟悉。
排水量14147噸,滿載排水量15786噸;
長126.7米、寬21.86米;
續航里程10節/4700海里,最高航速18.3節;
設計儲煤量我950噸;
裝備4門305mm主炮,10門150mm速射炮,16門57mm速射炮,12門47mm機關炮,七座450mm魚雷發射管。
沒錯,就是前無畏艦的開端。弗朗茨的蝴蝶效應還是影響到了海軍發展史。
沒有普法戰爭,法國海軍沒有因為經費問題跑偏,加上崛起的奧地利海軍,海洋上的競爭要比歷史同期殘酷得多。
有競爭就有發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誰也不敢原地踏步。
在這種背景下,各國海軍技術較歷史同期至少提前了十年,前無畏艦的設計理念也應運而生。
在這個問題上,弗朗茨幫不上忙。軍艦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不是一個所謂的理念就能夠推動的。
如果仔細去找的話,就會發現設計師們從來不缺乏腦洞,各種超前的理念一大堆,又因為各種原因被迫擱置。
不要說前無畏艦了,類似無畏艦、航母的理念,都被人給提了出來。
剛開始,弗朗茨還驚為天人,以為遇到了穿越者同行,事實證明完全是他想多了。
提出類似無畏艦設計理念的人兄先不提,雖然超前了一點兒,但還是可以接受,以奧地利的工業實力勉強還有實施的可能。
設計航母那幾位,就有意思的多了。
比如說:飛艇航母論。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就是把飛艇放船上,戰斗了升空轟炸。
從技術上來說,這完全沒有問題。轟炸的命中率先忽略,關鍵是飛艇升空需要時刻,不等你飛上天敵人就把你送下海了。
這還不算什么,另外一位提出“自殺式攻擊”設計師,弗朗茨還以為是神風大隊的附體。
飛機才剛剛誕生不久,作戰是不可能的。一位設計師就腦洞大開,把飛機放船上當一次性炸彈用,爆發戰爭的時候,直接對著敵人軍艦撞過去。
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上哪兒去找這么多開著飛機自殺的勇士?
不管怎么說,腦洞大開還是值得表揚的。至于他們的設計理念,先放進軍艦技術儲備室吧!
弗朗茨問道:“這種戰列艦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建好?”
能夠遞到他手中的設計方案,都是經過海軍部多次審核,確定了技術上不存在問題后才拿出來的。
海軍大臣卡斯塔格尼回答道:“按照正常的施工速度大概需要一年半,如果加快速度的話一年時間就可以完成。”
建造時間一年半,加上事先的準備時間,下水后調試時間,距離真正服役時間可能就要兩年了。
對比之前的戰列艦來說,這個速度算慢的了;不過對比未來的戰列艦來說,這個速度又很快了。
一般來說,新式軍艦第一艘建設速度最慢,建造的數量越多,后面的速度就越快。
弗朗茨點了點頭,淡淡的說道:“按正常施工速度進行就行了,先建造一艘出來看看效果。”
前無畏艦可不便宜,一門主炮都要2萬神盾,一艘軍艦就要上百萬神盾。
后面的成本或許會降下來,但是作為試驗品的第一艘軍艦,成本絕對低不了。
字面上的參數,不等于實際參數,軍艦的真正性能都要建造出來過后才知道。
設計值都是理論上的,正常情況下,都會有所出入。具體誤差有多大,就要看運氣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