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詭三國 第3814章其命維新
覺醒很難。
個人的覺醒,往往都是個人利益在極度壓榨之下,才會憤而揮刀反抗。
而且這種反抗很多時候還是在發泄,未必是真正的覺醒。
那么階級意識和歷史責任的覺醒,就自然更難了……
光能知道這一點的,就已經很難了。
而知道之后要做得到,那就是難比登天。
類似于張韜搶奪他人收獲之事,在封建王朝之中,并不是只有張韜一人這么干,也不是只有這么一例!
就像是周樹人說過,當房間里面發現一只蟑螂的時候,往往意味著陰暗的角落已經再也藏不下了……
以為是五塊錢扣四塊,已經是壓榨到了極致?
不,連最后一塊錢也想要奪走!
封建統治之下,一級壓榨一級,上頭的命令就是天命,越是到底層,壓榨就越是嚴重,嚴酷。
大漢將所有人都分出三六九等,不管是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
所以張韜沒覺得自己去壓榨寒門子弟有什么不對。
蘇明比自己地位低,所以蘇明要上貢給他,難道有什么不對么?
類似的場景,在幾日間,于不同采集區域屢有上演。
大族子弟憑借人多勢眾或家族名頭,強行征用寒門子弟或小姓家族率先發現,或是有成熟經驗的富饒地段,甚至直接搶奪部分收獲。面對這等赤裸裸的欺壓,大多數寒門子弟如蘇明一般,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氣吞聲,或被迫讓出部分利益。
這三四百年來,山東中原之地就是如此。
在這種規則運作之下,個人即便是再有能力,若是得罪這些大姓豪門,也只能是寸步難行。
(太史慈嘆息一聲。)
可是,這些人忘記了一件事情。
如今的規則制定和維護者,是龐統,是驃騎軍。
當被欺壓坊區的百姓,辛苦一天卻因地段被奪而收獲銳減,回到坊中看著稀薄的粥水和別坊的炊煙,怨氣再也無法抑制時,他們選擇的不再是向士族子弟申訴,而是直接找到了維持秩序的驃騎兵卒。
軍爺!您可得給我們做主啊!張家的那些人,把我們那塊好地方給強占了!還把我們收獲搶走了不少!這讓我們晚上吃什么啊!一名老農拉著帶隊什長的胳膊,老淚縱橫。
那什長面色一肅,立刻便要記錄上報。
一旁的蘇明見狀,卻慌忙上前阻攔,低聲道:軍爺,軍爺!使不得!些許小事,何必鬧大?都是鄉里鄉親,抬頭不見低頭見……張家勢大,日后……日后我等還要在冀州立足啊!這顏面……
顏面?
那驃騎什長猛地甩開蘇明的手,聲如洪鐘,引得周圍百姓紛紛側目,蘇氏子!你弄錯了!在俺們驃騎軍這里,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才是天大的事!你們什么顏面,能當飯吃嗎??!
蘇明愣了一下,他沒想到平日里面多數時間都是笑呵呵的驃騎軍什長,現在卻是如此這般的嚴肅。
驃騎軍什長環視周邊的百姓,看著這些面帶菜色的民眾,朗聲說道,不帶一絲的猶豫,大將軍和龐軍師再三嚴令,凡事以民為本,以實績為憑!豈能因畏懼豪強,便坐視百姓受欺、規矩敗壞?!此事,必須上報!
蘇明被駁得啞口無言,面紅耳赤地退到一旁,心中五味雜陳。
當日晚霞映天之時,南城門再次成為了焦點。
龐統立于臺上,面色冷峻。
臺下,張韜等幾名行搶奪之事的士族子弟被押解在前,后面是黑壓壓的百姓。
龐統也沒有過多言辭,闡述什么大道理,而是直接命人宣讀罪狀。
何時何地,強占何人所先發現經營之地段,搶奪幾何收獲,人證物證俱在。
念畢,龐統掃過張韜等人:爾等可知罪?
張韜本能的還想狡辯,但在龐統那洞悉一切的目光之下,以及陳列詳細的證據之前,終究泄了氣,頹然低頭沉默以對。
依律,杖責三十!所搶獲物,追還受害坊民!日后采集地段,由軍中統一規劃分配,按序輪換,嚴禁私占強奪!再犯者,嚴懲不貸!
龐統厲聲下令。
軍棍再次落下,擊打的不僅是張韜等人的肉體,更是他們以及所有觀望的大族子弟的驕矜之氣。
龐統又看向那些跟著張韜等人強搶的民眾百姓。
那些百姓不由得忐忑起來。
之前未有明令,并且汝等為從犯……龐統接下來的話,讓這些跟著張韜等人犯錯的百姓松了一口氣,爾等今日基礎補給照常,不予追罰。若有再犯,二罪合一,加重處罰,絕不輕饒!
至于那些被搶的百姓,龐統也給予了少量的補償,并且表示因為他們沒有及時上報,所以他們自己要承擔一定的損失。
百姓們聞言,頓時感激涕零,高呼軍師明鑒、驃騎萬勝。
對于這些百姓民眾來說,他們未必能夠清楚龐統究竟是在做什么,又是為什么要這么做,但是并不妨礙他們感受到了驃騎軍的真誠。
百姓民眾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驃騎軍是真的有管事,有維持秩序,有處理是非,而不是只在收取賦稅的時候出現,一旦出現問題了就會半夜敲門扉……
經此一事,冀州士族內部潛藏的裂痕被徹底公開并撕大。
張韜等大族子弟,再次被責罰,不敢怨恨手握強兵的龐統,卻將一腔怨毒轉向了那些不識抬舉,竟敢讓事情鬧大的寒門子弟,如蘇明等人。
而蘇明等寒門子弟,在經歷了被欺壓,然后他們也曾經盡力維護顏面,但是無效之后,又被張韜等人一再怨懟,也是難免心中生出無名火。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這些寒門子弟,也徹底看清了所謂鄉誼、聯誼在利益面前的脆弱不堪。他們意識到,想要在這亂世中存活,想要爭取那榜上的一席之地,依靠那些視他們如草芥的大姓豪門已是絕無可能,唯有緊緊依靠賞罰分明、提供相對公平競爭環境的驃騎軍,才可能有一線生機。
這些寒門子弟,漸漸的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甚至不需要龐統等人做出什么特別的拉攏,現實的殘酷選擇,便已自然而然地迫使這些寒門士子倒向了驃騎一方。
在這場全民覓食的行動中,另一些人也無所遁形。
總有那么一些人,或是習慣了游手好閑、欺壓鄉里的浪蕩子,或是心懷鬼胎、奉命潛伏制造混亂的曹軍細作,他們或是拒絕參與勞作,只想坐享其成領取基礎救濟,或是在坊間散布消極言論,挑撥離間。
如果原本鄴城南城之中都是死水一潭,那么這些人潛藏在最下層,也很難被發現,但是現在這些人在連續幾天的勞作當中毫無作為,那么這些人的行為,在大多數的百姓民眾為了生存而忙碌的南城之中,就顯得格外扎眼了起來。
龐統通過前期的戶籍整理,市坊掉配,保甲制度,勞作統計,也就漸漸的將整個南城百姓民眾的人口梳理了一遍,當所有的數據匯總到了龐統桌案之上,再通過軍中文吏的協同,驃騎軍兵卒的現場監督觀察,這些如多次無故不參與樵采,甚至暗地里煽動對抗情緒,行動軌跡鬼祟等等的家伙,也就再也藏不住了。
龐統再次下令,抓捕這些潛藏在百姓民眾當中的浪蕩子。
這些家伙起初還試圖以驃騎軍無故抓捕,要殺人,下毒手等等由頭,想要鼓動其他百姓民眾為其遮掩,一同對抗驃騎軍的兵卒的抓捕行動,但是很遺憾的是,在經過這幾天的相互了解,尤其是龐統一而再,再而三的公開審理宣判之后,南城百姓民眾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共識……
驃騎軍是好的,至少比原本的曹軍要好,而且龐統判罰的那些人也都不無辜,證據都是確鑿的,那么當驃騎軍開始抓這些人的時候,百姓民眾雖然未必都清楚發生了什么,但是沒有人會覺得龐統或是驃騎軍在無故抓捕。
更不可能去攔著驃騎軍的行動了。
抓捕自然是異常的順利。
如同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清理了南城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安定了民心。
無論是真浪蕩子還是曹軍內奸,在龐統這套組合拳下,幾乎都被連根拔起,南城的秩序為之一肅……
然而這僅僅只是龐統組合拳的開始。
深秋的漳水,水量已不似盛夏般豐沛,但依舊帶著一股沉郁的顏色,蜿蜒流淌在鄴城之畔。
連續數日的食物采集,雖然未能徹底解決糧荒,卻像是一劑強心針,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南城煥發出了希望的活力。
百姓們的臉上,少了幾分絕望的麻木,多了幾分為生存而奔波的汗水,以及收獲時響起的歡笑。
更重要的是,通過親身參與和耳濡目染,他們對驃騎軍的看法,已從最初單純的恐懼或期盼救濟,逐漸轉變,他們開始相信,這支軍隊似乎真的與以往那些只知征斂殺伐的兵痞不同。
與此同時,龐統對冀州士族子弟的梳理也初見成效。
幾次三番的當眾懲戒,再加上尋食榜的競爭排名,如同大浪淘沙一般,將那些冥頑不靈、陽奉陰違,或是只知空談的紈绔子弟,沖刷了下去。
剩下的,如崔林、沮鵠,以及一些在壓力下被迫變得務實的寒門子弟,看到了機遇,也明白了龐統劃下的規矩。
這些渴望新機遇的士族子弟,明白了在驃騎三色旗幟之下,唯有實績才是根本。
他們開始積極主動地配合驃騎軍的各項指令,甚至主動出謀劃策,希望能在這新的秩序中占據一席之地。
見時機成熟,龐統終于拋出了他籌劃已久的下一步。
這一次,龐統沒有再簡單地要求民眾自愿出工,而是頒布了一道新的命令,通過各坊的就食從事和驃騎軍文吏,迅速傳遍了南城……
漳水之畔,魚蝦潛藏,乃天賜之食。然零星捕撈,所得有限。今征募民夫,每戶出一丁壯,于指定河段,修筑土壩,壅塞支流,聚水成洼,以便捕撈!凡參與者,每日按土方、工時,折算勞績!憑此勞績,可于軍中兌換相應糧鹽!累積之數,亦可累獲授田!多勞者多得,公平交易,絕不賒欠!
這道命令下達,頓時激起千層浪!
與之前漫無目的的野外覓食不同,這次的目標非常的明確。
筑壩攔水,捕魚獲利。
出工得績,累積獲田。
這所有的一切,都刺激著南城的百姓民眾。
關鍵是龐統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前戲之后,才下達的這種大規模召集百姓民眾,集體勞作的命令!
而不是簡單的四個字以工代賑!
沒有民眾信任的基礎,沒有可以清明執行號令的官吏隊伍,想要以工代賑?
就上嘴皮碰下嘴皮?
命令傳到南城各坊時,最先沸騰的是西市角落里面的貧民窟。
孫瘸子正坐在門口,找了一塊石頭上磨著那把豁了口的鐮刀。
前幾日他跟著驃騎軍去城外樵采,咬著牙,瘸著腿,掙了些糧,總算熬了過來,就連這破鐮刀,也是通過勞作換來的……
聽見坊里李屬吏念完命令,孫瘸子愣了片刻,眼神直勾勾的盯著手中的鐮刀。片刻之后,他猛地站起身,那把原本他視如珍寶的鐮刀,當啷一聲掉在地上。
孫瘸子直著脖頸,眼中甚至出現了泛紅的血色,那娃!你說啥?出丁壯筑壩,按工時換糧鹽,還能攢著換田?!
李屬吏也沒理孫瘸子沒頭沒腦的呼喊,點了點頭,面向更多聞訊而來的百姓民眾,高聲說道:驃騎軍有明文約定!筑壩一土方可算十績,如果用來換糙米,可以換半升!如果捕魚時幫著捕撈,分揀,搬運者,一個時辰算二績!如果攢夠了五百績,北城平定之后,就能優先挑一畝好地!而且每日收工時,愿意以績效換糧鹽者,都可以當場兌換!絕不拖到第二天!
孫瘸子看不懂李屬吏舉著露布上的字,但是他依舊紅著眼,死死盯著那露布。他的手腳在抖,他的靈魂也在顫抖,帶著渴望的問道,我……我這瘸腿,也可以去筑壩么?
李屬吏看了孫瘸子一眼,按照土方算,又不是按腿腳算!再說了,就算是土方不便,不是也可以幫著捕撈運送,也有績點!
孫瘸子哆嗦著,他這輩子給地主當過長工,給舊官府修過驛道,哪回不是出工餓肚子,完工被克扣?
之前修鄴城城墻時,曹軍官吏是管飽飯,結果真去了,每天就給兩個摻木屑沙子的窩頭。
那個時候的孫瘸子還不是瘸子。
官吏說,他吃一個窩頭就飽了,絕對吃不下第二個,而且現在還給了兩,怎么就不是管飽飯了?
而且發放窩頭的官吏也表示,他就是奉上令來的,有什么問題讓百姓自己去找上面去。
然后他跟著一些人去理論,就被曹軍兵卒打瘸了腿。
沒有醫療,也就瘸了腿。
畢竟在曹軍官方宣稱之中,孫瘸子等人是聚眾鬧事之罪。
我去!我去!
不遠處的張老倌,率先喊道,我還有把氣力!一天能筑兩立方土!
我「身強力壯」,我也去!
真的都是身強力壯么?
其實并不是,這些貧民窟的百姓民眾,多數都是瘦弱的,還有一些人和孫瘸子一樣,身有殘疾的,但是他們并不會因為自己瘦弱,或是殘疾,就會覺得自己可以理所應當的躺下來等吃等喝……
不過半日光景,各坊登記丁壯的木牌前就排起了長隊。
驃騎軍雖說來者不拒,但是也沒有全數都讓百姓民眾去挖漳水修土壩,登記到了一定數目的時候便是宣稱人數夠了,不再接受新的報名。
驃騎軍對于這種場面習慣得很,因為他們一些人在投軍的時候,就是這種先到先得,去晚了拍大腿的局面,所以也都笑呵呵的和那些來不及報名的百姓解釋,表示下一次報名的時候要趁早。
三日后,漳水南岸已是一片熱火朝天。
崔林已經是換了一身的粗布短褐,正站在河邊指揮民夫夯土。
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有穿過這種短褐,他也不清楚自己之前什么時候有站在這腥臭的泥土之中過……
他出身清河崔氏,從小到大出門都是錦衣玉食,車馬接送,哪沾過這種腥臭泥土?
可是現在,他懂得要岔開腳站著,而且連腳趾都要進可能的展開,如此才不會在濕滑的泥土里面跌倒。
這里要筑得硬些!才能結實!崔林一邊說,一邊拿起夯錘示范,手上磨出了水泡,也沒哼一聲。
沮鵠前兩天吹了風,害了風寒,在驃騎軍中醫師治療之下,才見了好,便是坐不住,披著衣袍,在河邊草棚里面,協助驃騎軍中書作登記勞績。
這些百姓民眾完工后,都拿著木牌來記賬,沮鵠便是會當面登記,并且讓百姓民眾親眼確認。他原本的士族子弟的脾氣,似乎也消失了,遇見眼神不好,或是聽力較差的百姓,沮鵠也不嫌麻煩,盡可能的重復解釋,嗓子都啞了也沒空喝一口水。
人與環境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動態平衡系統。
老馬說,人是靠自然生存,在改變環境的過程當中,也被環境所影響。
風從漳水吹來,帶著魚蝦的鮮氣,也帶著民夫們的笑聲。
汗水浸透了他們襤褸的衣衫,泥土沾滿了他們的手腳和面龐,但許多人的眼中卻閃爍著一種久違的光彩。
號子聲、工具的碰撞聲、官吏報數的聲音,混雜著漳水的流淌聲,匯成了一曲辛苦、忙碌、也是充滿生機的勞動交響曲。
龐統這一連環計,也在這聲曲之中,漸漸的露出了獠牙……
1秒:m.biqudv.cc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