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春秋我為王 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
ps:大章一頂二了,之后幾天都是兩更
她有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烘托著變化無常的云煙,山尖離地三里半,最高處消失在冰冷的霧氣之中。
“泰山巖巖,魯邦所瞻,果然名不虛傳。”
第一次遙遙看到泰山雄姿的趙無恤不由發出了嗟嘆,放在整個中國看,它的海拔實屬平常。但擱在平坦丘陵遍布的齊魯,的確可以稱之為“仰之彌高”了,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不愧岱宗之稱,歷朝歷代封禪之地。
而夾谷正好位于泰山腳下,曲阜東北方兩百里處,臨淄西南二百五十里處。這是魯國和齊國的天然邊境,也是春秋以來魯人防止強鄰南侵的屏障。
清晨時分,趙無恤與孔子乘車穿過泰山投射下的陰影,進入夾谷。
趙無恤對身側騎行的幾名軍吏說道:“最初時,齊國的疆域是‘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可現在,經過兩百年的擴張,齊人早已穿過天下奇險穆陵關,一路攻克了長勺等地,占據了泰山北麓大量土地,但無數兵馬命喪于此,卻依然無法攻克峽谷。”
此刻,夾谷正沐浴在靜謐的晨光之中。
石砌工事在此起彼伏的峰巒間驟然縮小又驟然展開,綠野、藍天和只有光禿禿白色巖石的山尖驟然呈現。
峽谷在他們面前綿延,直至霧氣彌漫的東北方,這乃是一個祥和恬靜的國度,四面受群山庇護,內中是肥沃的黑壤,狹窄而奔流急促的溪川。還有在陽光下明亮如鏡的水洼。
這兒,便是此次和談的地點了。
早在半月前,孔子便派人和齊國的使者會面。在此建筑盟壇,排定席位。修起土臺階三級,以便兩國之君相會。所以趙無恤遠遠便看見如同埃及金字塔般高大的盟壇,下方則是密密麻麻,旗鼓整齊的齊國人。
“止!”孔子抬起手讓眾人停下。
他停車按劍,遙望對面的嘉賓,估算了下他們的人數后嘆了口氣:“不下兩千余人,一師之眾,俱有甲兵車乘。齊人果然來者不善。所幸子泰早有準備,左右二司馬帶兵同行,不然和談還未開始,吾等便要被齊人的軍勢壓倒了!”
孔子派弟子閔子騫過去交涉,問問齊人究竟意欲何為。
半響后,閔子騫乘著車回來了,對孔子說道:”夫子,是齊侯的儀仗,說是今日請國君觀兵。”
趙無恤冷笑:“觀兵?兩國和談,不興甲兵。齊侯此舉,是想要威嚇吾等罷!”
就在這時,對面的齊人卻先動了。
卻見齊侯雍容的大車位于中間。被穿著齊國兵卒團團護衛,旌旗招展,金鼓鐘罄在側,隨行的樂師看見魯國人過來就開始沒命地敲響,聲音響徹夾谷,以壯軍威。
隨著“歡迎”魯國人到來的鐘鼓鳴響,齊國的十乘戎車開動了,后方有百人軍陣緊隨其后。
只見車上的士大夫都穿著漆成火紅色的皮甲,像一團鮮紅的火焰;車下的兵卒則穿著白色的上裳下衣。打著白色的旗幟,帶著白羽毛制作的箭。遠看像一片白色的茅草花。
他們氣勢雄壯,仿佛想要直接沖殺過來。沖透魯人的隊伍……
看著朝這邊飛奔的齊兵,魯國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有膽小的已經想跳頭離開,避其鋒芒了,連魯侯和三桓在后面的車駕也有掉頭的趨勢。
“勿驚!”孔子身材高大,舉起的手后方能清楚看見,他如同一根擎天的梁柱,將齊人帶來的壓力擋在前方,穩住了眾人的情緒。
趙無恤也在約束后面的人道:“勿慌,師尚父以十乘百夫致師,于是殷卒倒戈,這是齊國的開國者太公望在牧野之戰的成名之作,齊國人在會盟時最愛仿照出來威嚇對手。”
果然,齊人氣勢洶洶地奔了一段距離后,在半里外停下了腳步,分為兩側站立,挑釁的目光盯著魯國這邊。
片刻后,齊國的小行人則徑自乘車過來,他面上帶著意味深長的笑,欣賞著一些魯人臉上的忐忑神情。
“寡君先至,列下兵卒演練,特邀魯侯一同觀禮!”
魯國車隊一時沉默,所有人都清楚,齊侯邀請魯人去會盟臺下會面,名為歡迎,實為下馬威!
一時間,魯國人這邊有些不知所措,就讓自己的國君從齊兵所夾的通道上過去?他們有點不敢,但若是不走,卻又顯得自己膽怯,這該如何是好?
齊人料定魯國人軟弱,所以擺出了一副強軍的架勢,他們雖然愿意和談,贈送了足夠分量的禮物,然而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誠意不足。齊人依然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的大邦,鄙夷魯國,一面要和好,一面卻想在任何方面都壓魯人一頭不可。
這是齊國兩百年來崛起稱霸,魯國兩百年來積貧積弱的慣性。
而沒有任何雄心,只知道守戶的三桓,則想順著這慣性,和魯侯一起過去服軟了。
“等等……”
孔子有些不甘心,他也在思索對策,今日的外交之權是他從三桓手里強行要來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和談的成敗,乃至于魯國的利益。
趙無恤瞇著眼孰視對面的齊人,突然說道:“我聽聞,三卿打算向齊人卑躬屈膝,割地、納幣也在所不惜,夫子認為如何?”
孔子看著趙無恤,卻不答,而是反問道:“子泰將欲如何?”
趙無恤道:“我聽過說一件弭兵時代的往事,第二次宋之盟時,季武子派人以襄公的名義對叔孫昭子說:‘會盟時將我國比作和邾國、滕國小國一樣即可,那樣可以減少付出的貢獻。’”
孔子了然,接口道:“我知之,但就在宋之盟上。齊侯請求把邾國作為屬國,宋公請求把滕國作為屬國,晉、楚許之。故邾、滕地位驟降,都不得參與結盟。叔孫穆子便說:‘邾、滕。齊宋之私屬也;魯國則是東方之長,吾羞于與之相等同,于是就參與結盟。”
“夫子認為,叔孫穆子做的對么?”
“史書上記述這段事時,不記載叔孫穆子的族名,正是因為他違背了執政命令的緣故,于禮法上,自然是不對的……但其舉動使魯國不用受辱于諸侯。這一點,我則認為是對的,忤逆執政,這是失小禮,維護國威,則是守大禮。”
趙無恤道:“在對齊的戰爭里,魯國是獲勝一方,但夫子說民眾疲憊,急需和平,這一點小子能夠理解。但小子覺得。切不能像先前三位執政所說的,要無原則地對齊人讓步,尤其是這接洽之事。更不能輕易低頭!”
孔子看了他一眼:“此亦君之愿,我之愿也。”
當政者,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孔丘此次來,不是為三桓的利益,而是為了魯國的民眾,為了他忠于的君上之威,為了能匡復周禮!
若是與齊國的和談以魯國卑躬屈膝告終,作為第一次執掌外交之權的孔子和魯侯。威望必然大跌。
無恤戴上了自己的胄,野雉尾高高揚起:“如此一來。我便放心了,所幸我早有準備。小子今日愿學叔孫穆子,不辱魯國之威!”
眾人皆膽寒,唯獨此子越發勇銳,這讓孔子眼皮直跳,沒想到最后還是得仰仗趙無恤,真是讓他無奈。
他連忙補充道:“若是能行已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則小司寇可以為國士矣。但切記不要做的太過分,不要讓兩國和談不歡而散!”
無恤笑道:“這是自然,小子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絕不擅動刀兵。”
他心里卻暗暗想道:我不會主動發難,但要是齊侯受不了激先撕破了臉,那我可概不負責……
趙無恤一揮手中小旗,后方在兩翼護衛的四十名趙氏騎從立刻打馬上前,在魯國戎車前方擺開了四排整齊的陣列。
趙氏之騎,第一排盡是白馬,騎士穿素衣,如天邊的白云涌動。
第二排盡是青駹馬,騎士穿青衣,像是濟水河的滾滾碧濤。
第三排盡是烏驪馬,全身俱黑,騎士披黑甲,像是提前降臨的濃郁黑夜。
第四排盡是骍馬,騎士赤色披風飄飄,與馬兒火紅的鬃毛共舞,如同熾烈的火焰。
在騎從們嫻熟的操縱下,這四排肩膀等高的馬兒們邁步齊齊快走,朝齊人的車陣奔去,他們甲胄鮮明,個個神采奕奕,不卑不亢。
騎兵之后,還有一些趙無恤從西魯帶來的樂師,他們衣著鮮艷而不失莊重,手持鼓、角、簫(排簫)等樂器,乘于車上,一邊前進一邊奏樂,奏的是一首《兔罝》。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隨著軍樂響起,一股赫赫威儀頓時從魯人那被齊人一嚇,有些慌亂的隊伍里升起,引得后方眾人探頭不已,忐忑的情緒頓時穩定了下來。而對面等著看魯人出丑的齊人則面面相覷,感覺自己的打算落空了。
“這是……”先前這些騎從混雜,孔子還沒看出什么,這會一瞧,才發覺大不一樣。
趙無恤神秘一笑:“無他,儀仗隊而已。”
用儀仗隊來顯示軍威,是他半年前趙鞅離開前夕,巡視騎兵營時想到的主意,反正隨著馬技越來越嫻熟,出身圉人的虞喜等人總喜歡炫技,將馬訓練得和人一樣齊步走……
所以趙無恤就讓他們要玩,就玩十馬并排的齊步走……
而騎從里那些身材高大英俊的人,趙無恤也將他們挑出來,在迎風迎光的條件下訓練眼神,規定時間內不能眨眼,不能流淚。現下透過他們的目光,體現出的是武卒、輕騎兵的精、氣、神。
不過因為趙鞅走得急,這支臨時儀仗隊沒派上用場,孰料半年后竟然遇到齊國人想玩儀仗大比拼。于是又一次輪到他們出場了,還順便加上了因為沒有戰爭而清閑下來的軍樂師。
軍樂師是武卒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簡陋的腰鼓敲擊著兵卒的腳步節奏,隨著趙無恤勢力越來越大,他們也開始鳥槍換炮,有了新的裝備。
除了腰鼓外,圉、牧出身的騎從們經常用的號角也被引入,最初是用獸角制作的,后改用竹、木、皮革、銅等材料制作。此外還有管樂器如排簫、橫笛等,有時也加入大嗓門的歌唱,于是便構成了一曲嘹亮雄壯的軍樂。
武卒中的軍樂師多數來自鄉間里閭,他們不會奏復雜的雅樂,卻能敲擊吹奏出有力的節奏感!一首”赳赳武夫,國之干城“練了幾百遍,一出場頗能技驚四座。
然而這還不算結束。
在向前整整齊齊地行了半里地,逼到了齊人跟前后,四排顏色不同的騎兵橫隊突然朝兩側移動,動若脫兔,嚇得駕車的齊國馬匹有些驚動。
之后,伴隨著越發高昂的趙氏鼓吹聲,一車兩騎從他們后方奔馳而出,分持三旗。
當看到三面旗幟時,對面被儀仗隊震撼得有些失神的齊人頓時嘩然!
車是柚木大車,上面有著代表魯侯的旌旗,這是周成王在周公旦死后,賜予魯侯的姬周大旗,是魯國的驕傲和標志。可惜只是一個復制品,原旗被魯昭公帶去齊國,最后留在了那兒。
這輛車是孔子急中生智從后面調來的,今日可是張揚君威的良機,哪能錯過,所以他的弟子閔子騫為御者,子路持旗,好不威風!
但引發齊人騷動的卻不是他們,而是稍后的兩騎。
馬是黑色大馬,上面的兩名騎兵一看就知道非同一般,他們甲胄更加精致,手里還持有大旗,正是虞喜和另一名騎吏甲季。
第一面旗自然是代表趙無恤的炎日玄鳥,今日在場的齊國人不少是經歷過上次戰爭的老卒,此旗一出,雪原的恐怖回憶再度降臨……
見玄鳥旗,必避!這已經是齊人敗逃時達成的共識了,想起如狼似虎的趙氏甲兵,剛才還趾高氣揚的齊卒已經有不少人雙腿戰戰了。
他們都是從趙氏強弩下逃生的驚弓之鳥。
而第二面,更是讓高居車輿上的齊侯臉色發燒,讓侍候在旁的卿士高張如遭雷擊,整個人都懵了,差點從高車上跌倒。
因為那面在陽光下無比刺眼的旗幟,竟是卿士高張得到齊侯特賜,繪著交龍之旂的“靈姑”旗……
它在雪原大戰的潰敗中遺失,誰料是和”龍九“大旗一樣,被趙無恤俘獲了!
更要命的是,就在此刻,鼓吹停了,持旗的虞喜大吼大叫,他聲音尖銳高亢,直鉆在場數千人之耳:
“齊侯軍中已無龍九之旗,不可再無靈姑,今日齊魯和解,外臣趙無恤特意送歸,還望齊侯納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