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春秋我為王 第484章 我有嘉賓
ps:第二章獻上
弱國無外交,那是無恤先前對子貢提起過的話,張孟談在側覺得總結得精辟,便把它牢牢記住了。
無論春秋還是后世,國與國之間的外交,無非是將戰場上的兵甲擺到案幾上較量一番,誰的拳頭大,誰就有權發言。
若是此次魯國表現的太過軟弱,這場外交之戰便會將先前吃到肚子里的土地和利益吐得干干凈凈。
但主持此次和談的大宗伯孔子,他是一個軟弱的人么?
在盜跖圍城時,他敢身披甲衣,手持弓矢,站在城頭和大盜辯論。
他敢單車入叛軍占據的費城,說服公山不狃放棄抵抗。
他敢忤逆季氏,讓不受待見的先君魯昭公墳墓歸位
在歷史上,他還敢以老邁之身軀,請求討伐弒君的陳氏,嚇得魯國懦弱的君臣膽寒。
就趙無恤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時代的儒家不懦弱,反倒是鄒魯的一根脊梁柱。戰國有孟軻威武不能屈,有魯仲連義不帝秦,后來劉邦掃平天下,各郡紛紛歸降,竟只有魯地的儒生們硬著脖子奉項羽為正統,與漢室對抗。
何況,趙無恤沒記錯的話,孔子在原本歷史線上的成名作,就是夾谷會盟了。
張孟談見趙無恤已經看清楚了整件事的利害和應對之策,便籠著袖子笑道:就在方才,大宗伯派來的使者已經到了,司寇猜猜是誰?
是顏回?還是子路?
正是顏回,顏子淵!
趙無恤腦海中。那個眉直眼闊,神情樸實可親。身上雖然破舊蒙塵,卻讓人感覺他從身到心。干凈無比的青年身影頓時浮現。
我這便出去見他。
趙無恤整理了下衣襟,起身讓人為自己更衣,一邊對張孟談說道:顏回無職守,無爵位,僅僅是一個在宗伯署掛名辦事的窮士,換了別人,或許會覺得派他來是種對我的輕視和羞辱,但我卻明白,孔子讓入室的大弟子親自來。這待遇真不算低。
張孟談說道:然,先前未見其人,就早已聞名遐邇,今日一睹真容,方知世間竟還有如此人物,兩相對比之下,我竟顯得俗不可耐。
這世間能被稱為國士的人不多,孔門弟子里卻扎堆出,子路是一人。子貢是一人,顏回又是一人。冉求、樊須等人天資不足,則只能算半個,還得看其日后發展得如何。
孔門十哲。曾無等閑之輩。
張孟談無奈地搖頭說道:不過此人真誠而無心機,三言兩語便道出了來意。
無恤停住了動作:莫不是邀我去夾谷?
正是如此!不知司寇去否?
當然要去!
趙無恤因為小病而有些萎靡的精神頓時一掃而空,他撇開披著的蟬衣轉了過來。雍容的深衣朝服在身,玄端加頂。樂氏的不貪之玉懸掛于牛皮韋帶上。
齊侯想挑撥三桓與我內斗,三桓想借助齊侯削弱我。魯侯和孔子何嘗不希望看吾等鷸蚌相爭,好增強君權但弱國無外交,此番和談,若是不想魯國利益損失太大,他們反倒需要一個有力的助力
他的氣勢頓時變得睥睨無比。
若要問魯國誰的拳頭最硬,誰能讓齊國人有所忌憚
舍我其誰!
五月底的齊魯邊境,田野中的粟半夏出苗,木槿開出了淡紅色的花,知了沒完沒了地鳴叫,山野間奔跑的鹿開始脫落犄角。
趙無恤站在車上,接過虞喜炫耀騎技在林間拾得的鹿角,對同車的長者說道:我家中有一大一小兩白鹿,大鹿為雄,小鹿為雌,也該到落角的季節了。
長者額頭寬闊,深衣廣袖,卷須里露出了笑容:初聞子泰之名,恰恰是冬狩獲鹿之時,那會子貢還在晉衛之間做行商,但凡有什么奇聞異事都會以簡短的字筆寫下,再寄送到曲阜。若那會就有紙張,這些關于子泰的故事想必會更精彩。
與趙無恤同車的老者正是孔子。
諸侯會盟,兩君相見,得有個嫻熟禮儀的當助手稱作相禮,魯侯此番決定讓大宗伯孔子擔當此任。而趙無恤在應了顏回發出的邀請后,也與他一同東行,在五月底時抵達了齊魯邊境,迎候魯侯一行。
見趙無恤應召而來,對魯侯也禮數有加,這讓魯侯驚喜不已,孔子心里欣慰了不少。唯獨三桓斷言趙無恤一定會拒絕與齊和解,同時拒絕前來的預言落空,面色都有些不好看。
不過單單有一樣,趙無恤帶的兵卒似乎過多了,足足有半師之眾!
當大司馬叔孫州仇有些戰戰兢兢地質問趙無恤帶這么多人馬意欲何為時,趙無恤問心無愧地答道:下臣聽說有文事的話必須有武備,有武事的話必須有文備。古時諸侯越出自己的疆界,必定配備文武官員作為隨從。如今齊人雖然請平,但不知其誠意如何,請配備左、右司馬以防不測,下臣愿意舉薦,一定確保齊人不敢輕辱魯國。
魯侯看了看孔子,見他也微微點頭,便應允了此事,配備了和談臨時的左、右司馬,左司馬為趙無恤推薦的冉求,右司馬為孔子推薦的子路。
左右司馬都是孔子的弟子,這讓他放心了許多,對趙無恤那點懷疑也減少了幾分。兩人畢竟是忘年之交,趙小司寇還解決了他許多弟子的就業問題。這一年來的諸多變故搞得關系有點僵,還發生了宰予鼓吹趙氏之治,貶低復周禮的嚴重事件,而趙無恤和孔子甚至在廩丘的會面上爭辯不止。
希望這次和談能化解齊魯恩怨,或許也能讓二人和好如初。
于是孔子便邀請趙無恤與他同車行與魯侯車架前方,前往約定好的會場夾谷,無恤這才見識到了孔子將禮融入日常生活的細節上:上車時,他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著扶手帶上車。在車上,不回頭,不高聲說話,就算是看到了路上的見聞,也不用自己的手指指點點。
所以在和趙無恤對話時,孔子也不越矩,只是正視前方,看著林間奔跑的鹿,拊掌而歌道: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無恤閉目欣賞,這歌聲悠揚高亢,不失美感,中都邑外的竹林里,曾點鼓瑟鼓琴,子路、冉求、公西赤侍坐,群賢各言其志的場面仿佛再現。
但春秋時人賦詩從來就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為了言志、言事,能聽出里面包含的意思,這是身為貴族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才有句話叫不學詩,無以言。
趙無恤聽出來了,孔子這是在借詩隱喻,衷心希望齊魯和談能夠順利完成。
兩人既然同車,孔子為車左,趙無恤以小輩自居位于車右,此時把玩著手里的鹿角微微笑道:鹿是好鹿,芩是嫩芩,鼓瑟鼓琴的都是絕佳的魯宮樂師,美酒也香而醇厚,但是夫子,唯獨這叩門而入的,恐怕不是什么好賓客吧!
歌聲停歇,孔子默然。
他在半個月前就派樂師要檢修豢擎鼓,調節琴瑟管簫,手持干戚戈羽,調和竿笙旎簧,整飭鐘馨祝敲。還命令有關官員祭祀魯國境內的名山大川和各條河流的源頭,祭祀那些有功于民的前代國君公卿,各種樂器和文舞武舞一齊登場,向天帝祈求和談能順利進行。
孔子為這場和談費勁了心血,魯國真的很需要和平。
可一旦和平,則必然損害到趙無恤,還有他背后趙氏卿族的利益。
這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各自的立場既然已經大不相同,那有些東西,恐怕很難恢復如初了
他片刻后捋了捋卷須,看著趙無恤笑道:縱然齊人是惡客,但禮之用,和為貴,還望小司寇能體諒一二。
孔子只希望,趙無恤能稍微退讓一步,鑄劍為犁,熔戈成鼎,他這么年輕,年輕得讓人羨慕,就像半夏出苗的粟桿,五月落角的稚鹿般。停止戰爭,先從治理好手里的領地開始,有何不好呢?幾十年后當上魯國的卿也不能不可能。
趙無恤也不在車上與孔子爭辯,因為孔夫子脾氣如牛,平日溫順,但心意若決,則不撞南墻不死心。
他心里也一直在想著張孟談在他臨行時說過的那些話。
司寇想想,齊魯交戰兩百載,期間和談過無數次,哪次沒出過問題?
魯桓公親自去齊國盟會,因為夫人文姜與大舅哥齊襄公的事情東窗事發,便被戀奸情熱的齊襄公謀殺。
齊襄公死了,本來魯國有機會送公子糾回國繼位,重新恢復兩國關系的,誰料公子小白搶先一步,裝死成了齊桓公。
齊桓公恨魯國助兄長歸國,屢次攻伐,奪取了魯國許多土地。魯國求和,齊桓公答應和魯莊公在柯地會見,訂立盟約,但卻被魯國的勇士曹沫手拿匕首劫盟,索還一切失地,為天下刺客盛行開了個壞頭
趙無恤一想,這話還真是對,齊魯和談會盟時出過的幺蛾子實在太多。
如今齊國誠意不足,齊臣一心想為主君找回連續被擊敗的場子,又沒有足夠智慧的重臣主持大局。魯國這邊,三桓各有心思,孔子則一心想讓魯侯重獲外交之權,再加上趙無恤這個齊魯間的炸藥桶的介入,整個夾谷之會,會發生的意外太多太多了。
兩人各有所思,沒了最初蹬車時的言笑晏晏,沉默了半響后,趙無恤突然指著對面的山谷說道:夾谷到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