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血沃軒轅 第三部大地風云 三百零六 屏山三戰
景平元年八月初二,江南軍會戰大西軍于遂寧,十二萬大破三十萬,使賊首張獻忠身死,張賊養子大將李定國逃亡,蜀地賊勢大減!
八月初三,忠勇武英王下達“滅賊令”,以歌謠的方式廣播民間。
其后,李定國殘部三萬余人,流竄至沐川一帶,正在修整之時,被鄉兵發現,隨即當地明軍指揮起明兵三千,土兵三千襲之。李定國新敗,不敢戰,遂敗走。
至屏山,又遭土人武裝襲擊,損失幾十人。眼見士氣不整,處處遭襲,李定國大怒,決意打一場勝仗重振聲威。
正巧附近一帶明軍、土兵、士紳武裝組成一支一萬余人規模的隊伍,在副將常遠的指揮下一路緊緊追來。李定國乃在屏山一帶設下埋伏,襲之。常遠不曾防備,一路耀武揚威而來,正中李定國的埋伏,大敗,損失其部數千人,常遠率領敗兵退入屏山城,多派快使以求援兵。
李定國抓獲信使,卻親自帶著一百余騎,穿官兵服裝。入夜,來到屏山城下,騙開城門。后面大軍蜂擁而入,見人便殺,常遠亦不能脫,死戰之下,大呼“我誤朝廷”,自殺殉國。
鄰近縣城聞聽賊兵猖狂,血洗屏山,只恐自己也早同樣下場,心中畏懼,乃聯七縣之力自保,又派人急赴成都,增請援兵。
七縣每家湊出五千兵,延請前兵部侍郎,三國諸葛武侯之后諸葛正統兵。不想諸葛正這人外表雖然謙和。實則狂妄自大。他素慕武侯之風,一把羽扇從不離手,卻對七縣士紳道:
“那李定國勢窮。雖破屏山,已成強弩之末,何足道哉?賊雖三萬,我軍三萬五千,若以此勝之。見不得光彩。我今只帶兵五千,便可以大勝賊寇!”
眾鄉紳如何肯從?苦勸下諸葛正這才勉強答應。他諸葛大人既不殘疾,也不老邁,卻學著先祖的樣子,命人做了一把小車,自己坐在上面,搖著羽扇,雄赳赳,氣昂昂帶著大軍出征。只望一戰功成,諸葛正之名天下盡知。
李定國探知諸葛正領兵前來。乃故意放棄屏山,留五百精干之士于城內,以為內應,自己帶大軍埋伏在外,只待諸葛正自投羅網。
果然,諸葛正到達屏山,卻見賊人早已人去城空。大喜,雖然想自吹自擂一番。卻又裝出一副早有所料的樣子,一邊搖著羽扇,一邊微笑不止。
邊上自有馬屁精贊揚:“李定國聞大人之名望風而逃,雖武英王亦不如也。”
“不可這么放肆,武英王何人。豈是我等可以比地?”諸葛正正色道:“不過。凡事若有謀略,能判斷。善思考,不戰屈人這四個字倒也勉強可以做到……”
他只當李定國已經潰敗,再不敢來,因此也不如何設防。他手下那三萬五千軍,卻又哪里是什么正規軍,到了夜里便沉沉睡去。
入夜,城內五百兵一齊出,到處放火,又打開城門,李定國只引大軍殺進城內,官兵頓時打亂,四下潰散,哪里能夠約束得住?
到了天亮,三萬五千官兵皆被殺散,那位諸葛正也成了俘虜。被帶到李定國面前的這位諸葛正,衣衫破碎,一把羽扇早不知去了哪里。滿面的灰塵雜草甚是引人注目,問其,卻原來是賊兵才一進成,他諸葛侍郎便六神無主,躲到了一堆亂草之中。
李定國大笑,見諸葛正跪地哀求自己饒了性命,李定國卻笑道:
“我殺你如殺一狗。今且放了你回去,你只與我朱由斌,它日我必提轄大軍,殺回成都,與我家陛下報仇!”
他果然放了諸葛正一條命,可這諸葛侍郎早就在眾鄉紳面前夸下海口,哪里還有面子回去?卻也不知躲去哪里,從此再無下落,只是這段故事卻成為一段笑料。
二次取了屏山,李定國命令士兵扎營,一邊籌措糧草,一邊整頓士兵,又多派人到處偵探,嚴防官兵反撲。
隨后,石柱宣撫使、總兵秦良玉接得“滅賊令”,一來她本是武英王地義姐,二來秦良玉又最是忠心報國,當即提點三千精兵,向屏山方向疾馳而來。沿途又多收攏敗兵,至屏山時,其兵力已達兩萬余人!
時年秦良玉已滿七十,滿頭白發。眾部將皆勸其不可親身赴險,秦良玉卻笑道:
“國家中興有望,武英王為恢復河山計,發滅賊令以告四方。論公,我是大明的總兵;論私,武英王乃我義弟,如何敢不接令?今若以風燭殘年之軀以報國家,雖死何妨!”
秦良玉大義若死,聞者無不感動落淚,皆愿隨秦良玉以效死命。
李定國知秦良玉勇猛,不敢怠慢。在屏山派排開陣勢,嚴陣以待。秦良玉到達,見賊軍陣型排列整齊,指揮有方,乃命其堂弟秦雙邦引軍五百沖突。
不想正廝殺時,冷箭射中秦雙邦面門,秦雙邦咬牙苦戰,沖突一陣,力不能支,為部下救回。秦雙邦傷勢沉重,才回本陣便已死去。
秦良玉大慟,卻翻身上馬道:“我夫、我兄、我弟、我子,皆為朝廷而亡,今老身豈能獨活天地之間?眾軍,我先去了!”
說著,秦良玉拍馬掄劍,只管向賊軍殺去。部下大駭,一個個皆不要命的跟在主帥身后,向賊軍方向洶涌而去。
不想那沿途收攏來的敗兵中,有個姓趙的游擊,卻是個貪生怕死之徒,召集兵士說道:“她自想死,我等何必陪葬,不如散去!”
那些敗兵被他鼓惑。竟是一哄而散。
秦良玉勢單力孤,卻是毫不畏懼,只帶著三千部下拼死一戰。李定國命大軍團團圍住。戰至傍晚,秦良玉部幾乎死傷殆盡,她叫過部將雷蟠說道:“今日我決死為國捐軀,你且沖了出去,找到我那義弟。讓他提點大軍為我復仇!”
雷蟠下馬三拜,也不說話,上馬便奮死沖出。
不多時,秦良玉之三千兵皆亡,賊軍卻刻意留下秦良玉,只將她圍在其中,但聽一聲號令,李定國走了過來,說道:
“老夫人英勇之名,天下聞名。今雖七十。卻依然一勇如此,李定國拜服。不若你我聯手,共圖大事如何?”
秦良玉橫劍在手,笑道:“我乃堂堂大明總兵,豈能事賊!”
說著把劍只在自己頸上一抹,一縷忠魂,永衛大明江山……
李定國哪想到這女子性烈如此。連連叫苦不迭,頓著足連聲說道:“老夫人何必如此。你不肯幫我便不肯了,李定國敬重你,當時便放你走,哪里敢為難于你,老夫人。是我李定國害你了……”他心中又是后悔又是悲傷。命人小心看護秦良玉尸首,選了四個精干地士兵。一路護送其遺體回到成都。
適朱斌正好欲離開成都,先得雷蟠送來噩耗,不幾日又其姐遺體,愣了半晌,忽然口噴鮮血,向后便倒,當時就昏了過去。邊上眾將急忙救治,朱斌醒來大悲:
“老姐姐,我只想到將滅賊令傳布四方,哪里想到你以七十之身猶自征戰。你非死在賊兵之手,你,是死在我朱由斌的手里啊!”
邊上將領無不落淚,那雷蟠卻反而大笑,眾將怒目相對,就聽雷蟠笑道:
“王爺,我雷蟠口信已經帶到,趙游擊臨陣逃脫,致有今日之敗,夫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卻背主逃亡,大丈夫者,有何面目活于天地之間,我去也!”
他忽然奮身一躍,一頭撞在邊上大石之上,以死殉主……
不想更驚人地事情卻又發生了。那四名護送秦良玉遺體回來的士兵,對著秦良玉的尸體“咚咚”磕了幾個響頭,卻對朱斌說道:
“我等親眼目睹夫人忠義,心中佩服。大元帥命我等小心護送夫人,奈何天地炎熱,夫人遺體終究起味。我等上對不起大元帥之托,下對不起夫人忠義,只得以死謝罪!”
這四人人人抽出匕首,只望心口一插,當場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眾將都呆在了那里,朱斌卻嘆息不止地道:“賊人中亦有忠烈之士,這四人與我江南軍相比,又差到哪里去了,好生安葬了他們吧!”
于是派人向朝廷請令,追增雷蟠為兵部侍郎,征南將軍,義烈伯,成都土地,又把秦良玉葬了,將其英勇事跡一體送到朝廷,只請朝廷賜封。
那四名賊軍士兵,卻皆被封為總兵。于雷蟠一起葬在秦良玉周圍,永護夫人。
日后,此事傳到李定國耳中,李定國只長嘆道:“老夫人忠勇無雙,武英王仁德大義,這大明地江山不可動搖了。我等今日所為,只可聊盡人事,以報陛下之恩……”
未幾,朝廷圣旨已道,武英王所請之事一蓋照準,并追增秦良玉為:
“明上柱國光祿大夫鎮守四川等處地方提督漢土官兵總兵官持鎮東將軍印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貞侯!”
并又再封其為“鎮守蜀地一應眾仙之首”。
加封鄭天瑞的夫人,秦良玉的孫女馬丟兒為一品誥命夫人,加“忠義公主”,承石柱總兵銜,不必到任,搬之成都,為秦良玉守孝。
初,賊李自成攻入北京,先帝崇禎殉國。消息傳來蜀地,秦良玉服孝痛哭,幾次昏絕,其哀大動左右。張獻忠流賊此時盡陷楚地,又向四川殺來。
賊數十萬長驅直犯夔州。秦良玉馳援,由于眾寡太懸殊,兵敗而去。
張獻忠占領蜀地,只有遵義、黎州及秦良玉的石柱地區未歸其手。懾于秦良玉威名,張獻忠部無一兵一將敢于入犯石柱。投降張獻忠的明朝官員向各地土司送去偽政權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懼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馬上當眾毀之,慷慨對使者言道:
“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殘余之年以事逆賊!石柱一地有敢從賊者,族誅之!”
為秦良玉下葬那天,大雨傾盆,似為老夫人送行。江南軍各級將領,成都士紳百姓,聞聽夫人忠烈之名,又是武英王地義姐,竟然空城而出,再送老夫人一程。
其時,趙游擊落入法網。鄭天瑞親自操刀,斬其首以血祭老夫人。馬丟兒于墳前哭得昏厥幾次,見者淚如雨下……
后,蜀地多有老夫人之廟。因朝廷冊封其為“鎮守蜀地一應眾仙之首”,故都以“蜀神廟”名之。廟內老夫人居中,雷蟠自后而立,四名忠烈賊兵兩邊侍奉。
因老夫人下葬那天大雨,民間傳說每逢雷雨交加之日,老夫人并部下便會顯靈,游弋于蜀地,懲奸揚善,因此惡人每當雷雨天便會心中發慌,默念老夫人之名,痛下決心洗心革面。
“蜀神廟”多有來求神拜佛者,但凡善良人士,所求無不靈驗。名聲傳開,便連京師等地,也多有人不遠萬里而來拜者……
后人又有詩贊揚老夫人節烈:
“血占夔門白桿開,奇兵端合自天來;楊侯禍蜀終殃楚,左帥同名愧將才。薦享為全巴子國。勤王想上帝平臺;年年報賽如韓岳,贏得鄉人醉百回!”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