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嫡明  >>  目錄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老虎我在這”

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老虎我在這”

作者:戈昔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戈昔 | 嫡明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嫡明 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老虎我在這”

凱旋郊勞奏鐃歌,回鑾振旅奏凱歌。

此時,正是清晨。

朱寅等人還在城外,奏的當然是鐃歌。但聽永定門城樓上,凱旋鐃歌的禮樂悠悠傳來。

按照鐃歌樂制,銅角、鑼、鐃、鈸、花腔鼓、得勝鼓、海螺、簫、笛、管、篪、笙等樂器,一起奏響。

城樓上,一群舞者跳起《破陣子》。

悠揚典雅的奏樂中,大群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員就在禮官的引領下魚貫出城。

之前朱寅等人還未到南郊時,禮部官員和鴻臚寺官員就先來接洽,送來禮服冠帶,通知朱寅等人更衣、焚香、教習凱旋禮儀。

直到眾人搞明白后演習得當,他們這才回報禮部,準備凱旋大禮。

所以此時,朱寅和戚繼光等官員都是煥然一新,按品穿戴,人人換上了朝服。

朱寅是四品文官,頭戴四梁朝冠,身穿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腰橫金帶,佩掛藥玉。用四色絲織成的云鶴花錦綬帶,下結青絲網,綬環用金,白襪黑履。

這一身冠冕堂皇,看上去很是拉風。

但義父戚繼光更加拉風。

他可是一品官,他頭戴七梁朝冠,革帶和佩綬都用玉制成,綬帶則是四色絲織云鳳花錦。綬環也是用玉,腳穿紅履。

看上去,比朱寅高級一大截。

兩人都是腰間著象牙笏板,只是戚繼光的笏板是直的,朱寅的笏板是彎的。

郝運來,鄭國望是七品官,只能戴二梁朝冠,用銀帶銀綬,也沒有笏板。

最引人注目的是秦良玉。她不是朝廷官員,只是宣撫使的夫人,恭人誥命。

所以她穿的是四品誥命的禮服,真紅綾羅大袖衫,深青色金云霞孔雀紋霞帔,花金墜子,外面又是金繡云霞孔雀紋絲褙子。

她特髻上五只金孔雀,正面一只珠翠孔雀,后鬢兩只珠翠孔雀,共有七只孔雀。

加上用了眉妝,點了花鈿,看上去真的是錦繡輝煌,國色天香。

這一身誥命宮一穿上,立刻變成一個雍容典雅的貴婦,再也看不出之前銀甲白槍、叱咤沙場的颯爽英姿。

不僅將帥們換上了朝服,就是參加典禮的三千將士,也都將盔甲擦得锃亮,換上了干凈整潔的衣帽,一個個精神抖擻。

沒有換衣服的人,只有一群蒙古貴族、叛軍頭目。

但聽典雅的《凱旋令》中,禮部教坊司的歌者,齊唱楊士奇的《平胡鐃歌鼓吹曲詞》,歌曰:

“太和融,萬物遂成,美洋洋,騰頌聲...鑾雍雍,鼓闐闐,旅肅肅,氣桓桓...”

又有陶安的《大明鐃歌鼓吹曲》,歌曰:

“興臨濠,都建康。風云從,神龍翔...掃腥膻,正紀綱...天與人歸戡四方。如日升天萬物光...”

將士們遠遠聽見,快要打瞌睡了。

朱寅聽了有點不快。

就不能讓翰林院或士府新作一組《鐃歌》么怎么還用以前的《鐃歌》真是老調重彈。

專門寫幾首關于西北平叛的新《鐃歌》,能費多少事皇帝和朝廷也太敷衍了。

這歌詞彰顯應天順人,不以征誅而得天下,宣揚天道布彰,蠻夷丑類避伏歸遁。但朱寅聽著就是不舒服。

不對,不是簡單的敷衍!

是皇帝和首輔想故意打壓我了

也不全對!

朱寅立刻就想到了這一層。皇帝和首輔,是想故意淡化西北大功,淡化拜叛亂、慶王稱帝的影響。

這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其次才是順便打壓自己。畢竟自己才十五歲,已經立下如此功勞,想壓自己也正常。

戚繼光聽了也暗自搖頭。他當年在東南平倭,收到了多少《鐃歌》近百首!

都是慷慨悲歌的名士所寫,很多還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足以傳頌千古。

光是他獲得的《鐃歌》贊頌,就不虛此生了。

可這次西北平叛,實乃開國之后罕見之大捷,朝廷居然沒有準備專門的《鐃歌》!

這說明皇帝和朝廷是要淡化此事,不想太過張揚,畢竟慶王稱帝傷了朝廷的體面,不宜大書特書。

當然,也存著打壓稚虎和自己的意思。尤其是雅虎,被打壓是遲早的事。誰叫他才十五歲

呵呵。皇上和首輔的這些心眼啊。

戚繼光的笑容更加寡淡了。這老將暖洋洋的騎在馬上,瞇著眼睛看著天上的秋陽,心思已經不在這凱旋大禮之上。

朱寅和戚繼光一文一武,率領三千將士,押著兩具棺槨,一百多個俘虜代表,以及數百頭大運繳獲的駱駝,打著旌旗來到永定門前。

自古以來王師凱旋,天子設凱旋大禮迎接,舉行盛大儀式,以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激勵將士、宣示國威德業。

所以,本該是皇帝親迎,告祭天地宗廟才對。

就算皇帝真有理由不能來,也應該派遣宰相和太子前來代替。

然而萬歷皇帝不但沒有出現,就是內閣輔臣也都沒有出現。更別說還不存在的太子了。

出來迎接的,只是禮部尚書羅萬化、兵部尚書石星。

除了兩個尚書,來參加迎接的一千多個官員,看起來黑壓壓一大片,卻再也沒有一位九卿。官職最高的就是十來個正三品的侍郎。

見到這一幕,就是鄭國望和運來的臉色都有點難看。

朝廷是不是太敷衍了

這個迎接陣容,配不上西北大捷啊。尚書也才來了兩個,閣臣一個沒有。更別說本該出現的天子了。

朱寅雖然見怪不怪,心中也忍不住腹誹。

萬歷這個人渣,為了私心罔顧國家大事,這種垃圾竟然當了四十八年皇帝,明朝亡還有天理嗎

此時此刻,一千多名官員在兩位尚書的率領下列隊在城門內外,前面是迎接凱旋的儀仗隊伍,后面是樂舞隊伍。隱隱還聽到虎豹和大象的嘶吼。

更遠處,是人山人海的北京百姓。

眼見儀仗隊伍迤邐而來,朱寅等人立刻下馬,手持象牙笏板,神色肅然。

儀仗隊伍立刻分開,將朱寅等人簇擁起來。

接著,打著欽差儀仗的兩位尚書,也聯袂而至。

走到距離朱寅三丈之內,大宗伯羅萬化手擎玉軸黃綢圣旨,高高舉起道:

“禮部尚書羅萬化,奉天子詔,欽差郊迎王師事!”

朱寅立刻等人立刻撩衣下拜,從腰間取下笏板,雙手持握道:

“臣僉都御史朱寅,欽差總督西北五鎮軍務事,今西北已平,甘寧收復,奉詔回京獻俘繳旨!”

面對圣旨,應答時應該持笏。

朱寅說完,身邊立刻有人跪著奉上欽差關防印信、兵符、旗牌,以及繳獲冊簿。

戚繼光也持笏道:“臣左都督,欽差提督西北軍務事,今叛亂已平,奉詔回京獻俘!”

諸將和士卒們都是跪了一地,一群俘虜也都惶然跪下。

羅萬化展開圣旨,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圣人春秋,治五氣而藝五種,撫萬民而度四方,故以德重不以威揚,征伐必有方,師出必有名...”

“...既而黃帝征蚩尤,高陽伐九黎...征伐獫狁,蠻荊來威。元孽既,威服不臣,鼙鼓不聞,遠近怪也...是以周頌《江漢》,秦歌《駟》...”

“...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朕居九重,精誠所至,猶如親臨也。三軍將士,塞垣橫槊。肅肅兔,赳赳武夫。國家賴以為長城,朕躬倚之為赤子,擐甲視師,所向捷聞。今奏凱旋,當告捷天地太廟,獻俘午門,有司宜犒賞三

軍,慰勞艱苦,一體如制...欽此!”

朱寅等人倒也罷了,很多將士根本聽不懂,只聽懂了皇帝自己不來,卻說自己猶如親臨,然后就是告慰太廟,獻俘午門,再就是犒賞出征將士。

說了半天,就是這個意思。

沒了。

羅萬化念完了文縐縐的圣旨,兵部尚書石星又取出一份札文,念道:

“陛下知人善任,命將得人,破格特簡御史朱寅,賜之璽書,愛提戎務,寄之間綏,卻讒不受,耆定爾功。豈不聞不捐唐,玉汝于成,是以數月之間,西北熄烽,兇逆授首。此乃云龍相從,自古君臣際遇之佳話,罕有此者

將士們聽了這個,都是有點莫名其妙。

但是朱寅和戚繼光等人卻知道緣故。兵部的這道札文,也算一道程序,意思是頌揚皇帝會用人,才有此大勝。

說到底,還是為了彰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臣子軍功再大,首功也是皇帝的。

當然,如果皇帝親自來郊迎,那就不需要這個應景了。可是大明皇帝懶惰,城都不愿意出,大臣們也只能多這一出,提醒將士們,皇帝功勞最大。

等到大司馬繼續絮絮叨叨的念完這道兵部札文,朱寅立刻笏在腰,站起來拱手說道:

“賴皇上洪福,天縱神武,是以文謨武略眾正盈朝。忠誠純邁之臣慷慨許國,精忠報國之士錯出不絕。文臣督師,皆能躬親上陣。武將臨敵,無不張揚矜奮。三軍孔武之勇,將士介胄之氣,噴薄而出也。”

“今圣天子在上,簡書非常之遇,是以此戰之勝不在西北,不在臣等之幕府,而在廟堂之上,圣謨之中也。”

“攬轡請纓、代天巡狩者微臣,而袞衣西歸、風禾盡起者,實陛下也!”

等朱寅說完了這段歸功皇帝的應承話,這個環節也就結束了。

兩位尚書一起拱手道:“制軍辛苦,大將軍辛苦,將士辛苦,這便進城吧。請上馬!”

朱寅和戚繼光一起拱手道:“大宗伯請!大司馬請!”

隨即朱寅等人重新上馬,率領大隊人馬和駝隊,在文武百官的矚目之中,在堂皇的鏡樂聲中,煊煊赫赫的騎馬進城。

此處有古詩為證,卻是:

“金鼓喧闐盡日聞,歡聲雷動及軍門。六師斬馘知無算,駝馬驅來動百群。”

這是凱旋將帥的榮耀,接受百官和百姓的矚目禮,十分拉風。

當然,朱寅還是很謙虛的。他雖然騎在白馬上,成為萬千矚目下最搶眼的少年,可還是不斷拱手對兩邊的百官、百姓行禮,目光一邊在人群中搜尋。

百官看到年僅十五就凱旋獻俘的朱寅,不禁又是羨慕,又是佩服,還免不了嫉妒。

原以為他如此年少,豈能知兵此去西北,不打敗仗就是明天之幸。

誰知,這個少年總督快刀斬亂麻,三下兩除二,干脆利落的就鎮壓了西北叛亂,連戰連捷,殲滅,俘虜不下十萬,繳獲無算!

這么大的亂子,慶王都稱帝了,朱雅虎只花了五個月就克竟全功。

就算政府閣老們,聽到慶王稱帝的消息,也以為這仗起碼要打到年底甚至明年。誰知這么快就平了。

如今,誰還敢再說朱寅年少不知兵

做官當如朱雅虎啊!

科舉這么厲害,打仗也如此了得。

一時間,就算是讀圣賢書,對迷信最有抗力的文臣們,也覺得朱寅真可能是轉世星君。

不過,也有不少嫉妒者認為,朱寅只是個空頭總督,都是戚繼光帶著李如松等人打的,他就是個坐纛的擺設。

等到在夾道歡迎的人群之中進入北京外城,兩邊的百姓更是吶喊起來。

正陽門大街兩邊的商鋪,很多人都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甚至壓過了鏡樂的鳴奏。

“看!是雅虎先生!”

“哎呀!雅虎先生!”

“天爺!真真就是活神仙般的人兒!”

“轉世星君!三元神童!”

“雅虎先生真天人也!”

伴隨著道邊百姓的呼喊和鞭炮的炸響,很多女子捏著裙擺,咯咯笑著扔出花瓣甚至香囊,頓時花落如雨。

朱寅的身上落滿了秋花。還有一只香囊,不偏不倚的扔進他的袖子里。

朱寅不禁側目一看,只見一個年約十四五歲的清麗少女,正笑盈盈的看著自己,還對自己做了個鬼臉,看上去十分俏皮。

而且這女子的神情,似乎與其他人有點不同。

“嗯”朱寅不禁拿起那只香囊一看,只見上面繡著兩個字:吳憂。

姓吳,和自己也算有點淵源了。

等到朱寅抬頭,人海中就再也看不到這個女子。

正在這時,忽然朱寅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這聲音雖然被喧鬧掩蓋,可朱寅還是捕捉到了。

他循聲一看,只見神樂觀前的高臺上,站著幾個揮手的女子。

赫然正是寧采薇、寧清塵、靳云娘!

寧家姐妹看著騎白馬的朱寅,都是歡喜無限。

可惜,此時此刻她們不能沖上來相見。

“小老虎!我在這!”寧采薇揮著手絹,眸如星辰。

“小老虎鴨!這里這里!”寧清塵也奶萌萌的大喊,小家伙揮著小手,手上纏著一條蛇。

在看到她們的時間,朱寅所有的疲憊瞬間就消散一空,渾身再次充滿了力量。

我就知道,她們會來接我的!

這不是來了么

朱寅不禁露出一個璀璨明凈的笑容,全無一絲心事,就像是這秋日的陽光。

人群中的很多女子,看到少年突然綻放的燦爛笑容,剎那間都有點失神。

“小老虎...”寧家姐妹都是忍不住掩口而笑,這個小老虎簡直就是唐僧肉,太招女妖精們稀飯了。

很快,朱寅等人就在人群的歡呼聲中,繞過神樂觀,來到了天壇。

這是要祭天了。

也就是所謂的“告捷于天”。

此時,鐃歌終于換成凱歌,樂器也換成了云、方響、星、銅點、鐋、杖鼓、拍板等。

告捷于天,將勝利歸功于天命所授,也是數千年來的習慣了。

皇帝雖然不來,可欽差大臣代表皇帝祭天告捷,禮儀規格仍然很高。

但實際上,因為皇帝的簡慢懈怠,祭天禮儀還是大大簡化了。皇帝省牲這些重要步驟,萬歷統統不干。大臣們無奈之下,也只能敷衍著對付。

天壇內外數千人,場面宏大,莊嚴肅穆。參加典禮的士卒都是第一次見,無不心中然,噤如寒蟬。

朱寅等官員全部昭穆而立,猶如朝會一般,站在圜丘前的臺階下,一聲咳嗽也無。

天壇廣場兩邊,已經擺設了大量的儀仗旗幟,還有青牛、虎豹、梅花鹿、仙鶴、大象、犀牛等瑞獸,環列兩邊,各有身穿皂衣的馴獸人看管。

太常寺的官員,早就準備好了。

最高處的圜丘神位前,擺放著九座香爐,中間是昊天上帝的神位,兩邊陳列著日月星辰、雨師風伯等神位。

大宗伯羅萬化已經更換了祭服,他代表皇帝,開始在圜丘壇前進行燔燎禮。

燎壇之上,犧牲是整頭的牛犢,上面抹了易燃的火油。

“啪啪啪”

鐘鳴鞭響聲中,所有官員一起焚香,

羅萬化焚香之后,從助祭官員手中接過火把,親自點燃犧牲。“轟”的一聲,祭品頓時在壇上熊熊燃燒。

與此同時,韶樂《豫和之曲》悠悠奏響。

贊禮官唱和道:“百官迎神”

“神臨拜!”“

呼啦啦一聲,數千人一起下拜,隨著贊禮官的動作,匍匐不已。

“跪!”

“頭!”

隨著眾官員的下拜,他們禮服上的玉器一起叮鐺作響,佩玉的脆響練成一片,奏響為獨特的悅耳玉音。

這是告訴上蒼,君子如玉,無故玉不去身。

跪拜聲中,一群被俘的蒙古貴族和叛軍頭目,被綁著牽引到祭壇上跪下,和熊熊燃燒的犧牲,并列在一起。

漢人如此盛大肅穆的祭禮,把這些蒙古貴族嚇壞了,都是面如土色,瑟瑟發抖。

太常寺的助祭人依次用手摸著俘虜的頭,告訴上天這些是俘虜,應該殺掉祭天。

但是,不會真正殺人。

這只是個儀式,把他們和犧牲列在一起,象征他們已經作為祭品,被獻祭給上天了。

接著,羅萬化從禮官手中接過表天祝文,跪下誦讀祝文,文曰:

“萬歷二十年,歲次甲辰,微臣誠惶誠恐,虔心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受命于天,愛有大明......尚!”

大宗伯念祝文之時,贊禮官一直在唱喝不已。

“拜!”

“獻!”

“起!”

舞臺之上,身穿赤裳的樂舞生們,隨著祭祀者的動作翩翩起舞。

每當祭祀者下拜時,樂舞生們就猶如明月入懷,每當祭祭祀者起身時,他們就張開雙臂,仰望上蒼,似乎要飄然飛去。

朱寅等人都三跪九拜了。

此時,已經是神臨的環節,迎神結束。接著,就是奠玉帛。

所謂奠玉帛,就是敬獻玉器和絲帛。

羅萬化手執象征人的玉圭,高高舉起。然后助祭官獻上一只盛放禮器的籩。

羅萬化動作緩慢,神色肅穆的將玉圭放入籩中。

再獻上象征大地的黃琮,放入籩中。

接著又獻上象征上天的蒼壁。

這還沒完。

羅萬化又從助祭人手中接過一條潔白的素帛,放入籩中。

再親自將一整個籩,放在繚壇中焚燒。

至此,重要的初獻給就結束了。韶樂也換成了《文德之舞》。

樂舞生們的舞姿,也變了。

接下來的亞獻和終獻,又分別酌醴,祭酒、奠爵,飲福酒、受胙,最后送神。

此時,祭品也燃燒的差不多了,祭禮終于結束。

朱寅也松了口氣。

接著,太常寺卿親自去太廟,祭告大明列祖列宗。

當然,朱寅等人不需去祭廟,等著他們的是午門獻俘!

將士們很是期待,很快就要去午門獻俘了,皇帝陛下會御門觀禮嗎

PS:這章很難寫,但又不能省卻,所以還是簡單的寫寫。實際上這種隆重的典禮,真要細寫的話會寫很多字。明天就是真正的劇情了。蟹蟹,晚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嫡明目錄  |  下一章
嫡明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6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