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嫡明  >>  目錄 >> 第二百一十四章 明軍出塞

第二百一十四章 明軍出塞

作者:戈昔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戈昔 | 嫡明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嫡明 第二百一十四章 明軍出塞

秦良玉一身銀甲,盔戴雉羽,身材比一般男子更高一點,在朱寅看來有一米七五,修長健美,真就是古書中的碩人美女。

她年方十九,一張白皙的鵝蛋臉,生的螓首蛾眉,方額廣頤,隆準豐唇,耳垂如珠,黑白分明的秀眸顧盼生輝、神采飛揚。雖然風塵仆仆,可那種英颯之氣仍然難以掩飾。

好一位巾幗女將,武裝紅顏!

若問此女如何,稚虎先生有詩為證,乃是一首《樂府忠貞侯秦將軍良玉歌》,詩曰:

“秀寧只為李氏戰,木蘭隱瞞女兒身。巾幗誰如秦良玉,紅顏至死社稷臣。出塞戍邊勤王事,南征北討報國恩。羞煞柳營綰符輩,絕勝廟堂持笏生。玉容向胡塵怒,蛾眉總因賊氛橫。胭脂馬踏沙場骨,白桿槍破鼙鼓聲。詔

宣頃刻出蜀道,君命旋踵辭家門。朝對妝臺梳云髻,夕祭鳳纛率虎賁。烈皇遺詩五首,竟有四篇贊忠貞。自古軍功封侯女,舍卿可有第二人可憐大勢終不換,西南一柱支撐。嘔心莫逆數終運,瀝血難燃油盡燈。銀發悲聽

《黍離》唱,殘年忍看九州沉。漢家衣冠冢,故國明月照長城。”

朱寅雖為歷史上的忠貞侯寫了這首詩,可惜不能當著秦良玉的面念出來。

他記得《明史秦良玉傳》記載:“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態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

這是個文武雙全的寶藏姐姐啊。

“阿姐”秦良玉雖然知道朱寅為何叫自己阿姐,可還是感到意外。

她正要下拜,朱寅卻搶先一步扶起她,“阿姐免禮,免禮!阿姐不到一個月就行軍到大同,真是天下勁旅,兵貴神速啊。”

秦良玉只能拱手說道:“妾身石柱宣撫司秦良玉,見過...撫軍!”

說著側身往后一指,“妾身所率石柱將士三千員,除途中病死四員,悉數到達。”

她沒有正式官職,只是土司之妻,所以自稱妾身,而不是末將。

朱寅道:“將士們出川入秦,風餐露宿的行軍十分辛苦,未戰而有功。”

秦良玉笑道:“行軍趕路而已,妾身哪敢居功我們石柱男兒從小吃苦耐勞慣了,常常在崇山峻嶺打獵,往往一夜在林中追逐百里。這行軍走的官道,又不帶輜重。”

直到此時,她才來得及好奇的打量天下知名的雅虎先生。

年僅十五就已經豐神俊朗,玉樹臨風,明顯比同齡少年高了一截。一雙眼角微挑的眼睛英華內斂,笑容溫煦如春風。更難得的是那種從容不迫,風清氣朗的沉穩氣度,竟是少年之中僅見。

明明才十五,相貌也稚氣未脫,給人的感覺卻像個上位已久,世事洞明的老練干臣。

秀冰妹妹沒有說錯,她這個戰神化身的共命恩人,本命弟弟,的確是個世間難尋的人物。

不說連中三元的曠世功名,單說這種風度儀態,就已是人中翹楚。

不愧是婦孺皆知的稚虎先生啊。

朱寅叫她阿姐,她知道肯定是因為岑秀冰。因為她和岑秀冰是結拜姐妹。

否則,雅虎先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怎么會讓兵部調遣自己北上參戰

真要論起來,朱寅叫她阿姐也沒錯。可是,她不敢以阿姐自居!

但是,她心中卻十分感念,對朱寅的印象更好了,忍不住生出一種相見如故的感覺。

她能看出,這位少年撫軍對自己極有善意。這種善意應該不僅僅是因為岑秀冰。

朱寅聽到秦良玉的話,不禁露出贊嘆之色。白桿兵不愧是史書留名的天下精銳啊,光看行軍速度就知道了。

都說白桿兵性格堅韌,耐苦戰,果然名不虛傳。

但見三千白桿兵都是身穿輕便的藤甲,背后背著斗笠大小的藤牌盾,人人手持七尺長的白蠟木桿槍,腰間還有一尺長的短刀。

他們的身材都不高,卻個個精干彪悍。就是秦良玉身邊的一群女兵,也都是虎狼一般,氣息剽悍。

明末,八旗兵最怕的明軍就有白桿兵。白桿兵悍不畏死,擅長白刃搏殺,是極少數敢和女真兵肉搏的軍隊。

朱寅將秦良玉等人迎進大同城,引薦給諸將。諸將全無輕視秦良玉之意。

無他。他們有眼睛,看到白桿兵的氣勢,就知道這是一支強兵,哪里敢小看秦良玉是女子

瓦氏夫人是不是女子當年率領狼兵,殺的兇悍的倭寇不敢攖其鋒啊。

土司的夫人,真不能小看。

又過了兩天,熊廷弼率領一千五百江南明軍,也趕到了大同。

這是江南兵中唯一參戰的兵馬。朝廷認為江南兵孱弱,不堪大用,很少抽調。

可是朱寅早就交際遍朝野,暗中結交黨羽,勢力已經不小。他要想調熊廷弼,根本不需要自己出面舉薦。

熊廷弼升到守備,也是朱寅暗中出力。

他寫信告訴熊廷弼,好好練兵、統兵就行。至于升官、糧餉,全部不用操心。

在朱寅的關照下,熊廷弼朝中有人,又不克扣軍餉,還有寧采薇的補貼,居然將所部訓練成了熊家軍。這支只有一千多人的熊家軍,屬于整個大明極少滿餉的軍隊。

諸將本來看不起熊廷弼的一千多兵馬。江南兵啊,還只有一千多人,有什么用來送死么

這個熊廷弼走了什么門道,居然也能來參戰

熊廷弼見到朱寅雖然心中激動,可還是按照朱寅之前信中的交代,裝作沒有交情的樣子。朱寅對熊廷弼也是公事公辦,沒人看出兩人關系莫逆。

熊廷弼率軍到來后的第三天,糧草輜重就準備好了。

實際上并沒有完全準備好,明軍的后勤效率實在太差了。幾萬野戰兵馬的后勤,一個月都沒有籌辦妥當。

可是朱寅不能再等,必須要出兵了。

寧夏那邊,如今只有麻貴,蕭如薰等人在和叛軍交戰。自己所率的平叛主力,不能再停留在大同了。

糧草不夠的部分,只能向韃子要!

此時的大同城已經聚集了三萬多兵馬,全部是參加野戰的精銳戰兵,士氣也比較高昂。因為這段時間他們的伙食極好,軍餉也準時發滿了。

大同城作為商業重鎮,早就有寧采薇的生意了。這一次,寧采薇的商社也參與了后勤。

朱寅出兵之前,第一道程序就是點將。

這是規矩,不能馬虎。

“轟轟轟一”幾聲號炮一響,把總以上大小將領,全部依次趕往欽差行營。

戒備森嚴的行轅,已經被朱寅的家兵接管防務。等到諸將全部到了,朱寅就請出王命旗牌、欽差關防、騎馬驗符。

諸將再次一起拜見,隨后分座兩邊。

朱寅親自請提督大將軍戚繼光并座,讓李如松更是感慨。

他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之前當大同總兵,想和巡撫并座,結果被羞辱,被彈劾,丟了大同總兵的帥位。

戚繼光也不客氣,象征性的謙讓一番就首先說道:“諸將就坐,請撫軍方略。”

朱寅說道:“自洮河之變后,房頗輕中國。招撫議既絕,諸部數入犯。”

“然讓寇可往,吾亦可往。與其被動挨打,何如出動出擊戚少保就是典范,若是諸將都如戚少保,何患韃虜叩邊。”

這三年,戚繼光重掌薊鎮帥印,精練士馬,整飭軍紀,還經常出塞威懾蒙古人。

蒙古懾于戚少保的威名,居然不敢和薊州軍對抗,只能當鴕鳥,裝作不知道。

所以朱寅和戚繼光的戰略是:以攻河套蒙古為主,攻叛軍為輔。先擊河套,再平叛軍。

至于借口,那就是河套蒙古支援叛軍,侵犯大明,理應當誅。

擊破河套蒙古,就能趁機收復河套!

戚繼光神色寡淡的說道:“撫軍之方略,本帥深以為然,可謂不謀而合。

當著眾人的面,他對朱寅完全就是公事公辦的樣子。李如松等人哪里知道,兩人是義父義子也不知道這方略也是戚繼光本人的意思。

戚繼光雖然是掛將軍印的統軍提督,可按照大明朝的體制,當然要聽監軍的方略。

朱寅在沙盤邊坐下來,指著上面的圖道:

“咱們先不去寧夏了,咱們先出塞,走陰山之南,沿著黃河北岸西行,從云內(包頭)渡過黃河,南下直入河套...”

“...趁河套蒙古派兵南下支援叛軍,直搗其巢穴,先滅俺答汗之侄著力兔、僧宰兩部,再攻滅整個鄂爾多斯部...”

“...然后再西渡黃河,出賀蘭山口...此乃先斷其首,再剪其勢,叛軍猶如魚肉耳...”

等到朱寅說出了和戚繼光定下的戰略,李如松等人都是愣住了。

說是去寧夏平叛,怎么殺到蒙古人的河套去了

“原來,雅虎先生不僅要平寧夏之亂,還要趁機收復河套啊。”李如松很是興奮,“這的確是個難得的好機會!聲東擊西,趁虛而入,釜底抽薪,危崖彎弓,簡直就是鐵索橫江。”

大同總兵一奎擊掌道:“好的很!撫臺相公高明啊!古有圍魏救趙,今有入河套而平寧夏!”

商陽笑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撫臺之策,上上!”

他這么說其實也有自夸的意思,這一整套戰略計劃,他作為幕僚也是參與捉刀的。

坐在較遠位置的熊廷弼忽然說道:“撫臺,此計好是好,卻是險的很。卑職以為似可商榷。蒙古順義王的汗廷,就在大同之北不遠啊...”

李如柏一跺腳上的皮鞋,臉色一沉的說道:“撫臺相公的方略,你小小一個守備,有何資格說三道四”

他雖然也是武人,但不妨礙他自己也看不起武人啊。

李如松沒有說話,只是皺眉看了弟弟一眼。

雖然他覺得弟弟的話有點刺耳,但這個熊廷弼的確有點不知輕重的放炮。

撫臺的話,戚大將軍都沒有質疑,你一個守備...

秦良玉也說道:“的確有風險。”

卻見朱寅神色淡然的說道:“你們是擔心大軍出塞后,蒙古諸部會出兵阻擊我軍”

秦良玉和熊廷弼一起點頭。

朱寅此時心中不禁暗笑。歷史上的熊經略是個大大的文臣,卻被自己硬生生的培養為武人。

好殘忍啊。

熊廷弼拱手道:“回臺話,卑職擔憂正是如此,想必撫臺和大將軍已經心有對策,卑職實在是杞人憂天了。”

秦良玉笑而不語。

戚繼光微微點頭,對熊廷弼很是欣賞。

朱寅的神色有點高深莫測,可說出來的話卻是很瓷實:

“熊守備,本官并無對策。若是半途真有蒙古騎兵阻擊,要么戰勝而進,要么退避三舍,原路返回。”

“但是這打仗行以奇計,哪有不弄險的就只能賭一賭,賭我幾萬精銳在手,一般蒙古部落不敢阻攔。”

其實朱寅當然很有把握,只是他不能說出理由。

因為北寮漠南蒙古諸部的情報網,已經比較完善了。

蒙古諸部的特務可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個組織。

眼下的蒙古諸部,三娘子和新任順義王矛盾很大,很多部落貴族無所適從,草原越來越混亂。如今的青城汗廷對各部已經沒有多少威懾了。

就說這河套蒙古,對青城汗廷的命令也陽奉陰違,自行其是。汗廷對河套的鄂爾多斯酋長,暫時也無力約束。

這種情況下出兵河套,很多蒙古貴族不但不會出兵救援,甚至會幸災樂禍。

戚繼光一錘定音的說道:

“就這么辦吧。打仗又不是打獵,哪有不冒險的道理俺倒是想穩扎穩打,可陛下和朝廷催著要速戰速決,不能多耗費錢糧。

朱寅也不容置疑的說道:“大將軍既然也沒有異議,那就誓師、祭、出兵!”

第二天,三萬五千大軍,在大同武定門之北檢閱。

軍勢如山,戰旗如林。

戚繼光的家丁兩千、戚家軍三千、車營三千、大同兵一萬、遼東軍五千、宣府兵八千、白桿兵三千、江南兵一千五百。

三萬五千大軍,全部是精銳戰兵。

其中光是騎兵就有一萬五千,一人雙馬。

一萬五千騎兵,占了整個明朝騎兵的兩成!

朱寅看到一萬五千騎兵,排成氣壯山河的騎兵隊伍,心情很是復雜。

他如今在海外能調集一萬八旗兵,五千靖州(呂宋)土著戰士。

國內各地,通過寧采薇的商業組織,還分布著數千私兵。

他能動用的武力,已經有兩萬人。

可是騎兵有多少呢岱山島的丁火根手中,有一千勉強合格的騎兵。

靖州刺史徐渭手中,有五百會騎馬的所謂騎兵。

他的所謂騎兵在明軍騎兵面前,不值一提。

海外八旗最強大的是水師,絕對是東方世界最強的海上力量。如今,他的水師已經控制東亞到南洋的海域商道,稱霸大洋無敵手。

可是海軍再強,也不能登陸啊。要奪回長房的帝位,他的武力還是差的太遠。

除了三萬五千戰兵,三萬匹戰馬之外,還有四萬多頭駱駝、騾子、馱馬,馬車三萬多輛。

氣勢極其震撼,簡直鋪天蓋地一般,視野之內都是人馬。

朱寅看到漫山遍野的牲口和馬車,不禁頭皮發麻,這才真正感受到古代打仗有多難。

好在,有戚繼光和李如松在,他根本不擔心怎么帶兵。

朱寅和戚繼光簡單的檢閱了大軍,就開始祭。

祭結束,朱寅在武定城門誓師,隨即號角吹響,大軍緩緩開拔。

浩浩蕩蕩的大軍直接往北,開得勝堡。

到了得勝堡,郝運來和鄭國望的四千多人匯集,大軍達到了四萬人!

郝運來和鄭國望得知不是去寧夏,而是出塞往西攻擊河套,都是風中凌亂。

什么主動出塞!

朱雅虎瘋了么!主動招惹韃子這幾萬大軍要在折在草原上怎么辦那是多大的損失

他們都要跟著倒霉!

可是朱寅軍令一下,他們也只能服從。

四萬大軍主動出塞進入草原,土木堡之后從未有過。

此舉立刻驚動了北方不遠處的蒙古部落。

當即有人飛報青城的順義王和三娘子!

與此同時,早就潛伏在蒙古諸部的虎牙特務,也在朱寅的密令下開始行動!

土默特蒙古甚至整個右翼三萬戶,頓時因為明朝大軍的主動出塞,風起云涌!

PS:今天寫詩耽擱了,不到五千字。蟹蟹,晚安!求各種支持!注意身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嫡明目錄  |  下一章
嫡明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55387